1. 首页
  2. 资讯

动物画作品

如何拍好国画作品?如何拍好国画作品?感谢邀请!!!拍好国画我觉得应该要有专业的摄影棚,对光线和反光要做到很到位的处理。首先在拍摄没有经过裱框加玻璃面的国画时,最好将画纸铺平,避

如何拍好国画作品?

如何拍好国画作品?

感谢邀请!!!

拍好国画我觉得应该要有专业的摄影棚,对光线和反光要做到很到位的处理。

首先在拍摄没有经过裱框加玻璃面的国画时,最好将画纸铺平,避免上面有折痕,不然出来影响画面效果。

其次在拍摄经过裱框处理的国画时,在灯光方面要求很重要,为避免反光,灯光采用漫反射。

在拍摄这两种时,相机镜头都采用50标头,以免出现画面变形。

怎样欣赏绘画作品?


您好!这里是万物皆明为您原创回答!根据您的描述,我们就分开来说吧!

欣赏绘画作品其实并没有您想的那么难!但是我还是支持“欣赏绘画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这一观点,尤其是针对中国画!

我们如何欣赏中国画?这里说一个窍门,其实也是个通用的方法,那就是观察中国画的用笔也就是线条!

大家都知道中国画是用毛笔画成的,用笔是否简练、精准是一个很重要的欣赏标准。国画离不开技法,优秀的中国画大师对线条的表现是极其干练的,尤其是大写意国画,绝对没有多余的线条和笔墨!

另外就是看“神”,中国画历来“重神不重形”,不困任何画种,工笔也好,写意也好,其“精神”的塑造是第一位的!我们以花卉来举例,比如说牡丹,牡丹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富贵和华丽。那么我们在欣赏一幅牡丹国画的时候就要看这个花卉表现得是否精神、饱满!因为如果它不符合这两点,就无法提现牡丹“富贵、华丽”的特点,就是失败的作品!

说这些其实也就是在说“欣赏一幅画作,你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水平”这一观点,你对它都不了解怎么能评判它的好坏呢?

那么同样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是这样,你需要先了解它才能欣赏它!

对于西方艺术也同样如此,它毕竟起源于国外,你需要对国外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一些。不然你不了解绘画所表现的年代有什么特点那就无法说出它的好坏!

比如说很多西方绘画表现得是《圣经》里面的故事,你对《圣经》一点都不了解,不知道讲的是什么那就不清楚画家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咱们举个例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它讲的是什么?它好在哪?

《最后的晚餐》说的是耶稣知道自己被人出卖,即将死亡,在和自己的十二门徒最后一次聚餐时说你们中有一人将会背叛我!这时候别的门徒争相表达自己的忠心,只有犹大脸色紧张,紧紧握住自己的钱袋。。。

《最后的晚餐》好就好在达芬奇对于当时场景的再现,耶稣的平静、门徒的激动、犹大的丑恶。。。这些活生生展现在眼前,好像达芬奇亲眼所见一般真实。。。

别的西方绘画也需要你对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识有所了解才行,最起码你要知道它讲的是啥!

有哪些赞美动物画作画的好的成语?

谢谢邀请

画龙点睛

栩栩如生

生龙活虎

龙飞凤舞


杨颖有哪些作品?

眼睛,鼻子,嘴!全部都是整容后的作品!

周迅有什么作品?

电影《古墓荒斋》而出道;

1998年《苏州河》

2000年《大明宫词》

2004年《恋爱中的宝贝》

2005年电影《如果·爱》

2009年《李米的猜想》

2016年史诗片《明月几时有》。

2018年《明月几时有》《你好,之华》

怎么画好彩铅动物画?

感谢邀请。

我以前大学学的是绘画专业,所以在画画上面还是比较有一点经验的。

但是教的话倒是只字片语的也教不会,而且也教不来。

给大家欣赏一下我的画。

我是小五,香港加氏猫粮的客服主管,如果你养猫遇到问题了,可以在下面评论区提关于养猫的问题,我会帮你们一一解答。

如何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

印象派兴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慢慢这种方法兴盛于70、80年代,它们反对那些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画派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画派,他们提倡走出画室,不闭门造车,崇尚描绘自然景物,以熟练的各种手法来捉取瞬间的印象。在一回画展中,一幅油画大师莫奈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疯狂攻击,那些正统画评家们戏称他们是是“印象派”画家,因此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这是印象派大师莫奈画的一幅”圣·拉扎尔火车站“。在这幅画中,画家要表现出他那个时代中巴黎火车站景像。这幅画是一个标准的“印象”画作。莫奈通过画笔将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表现的淋漓尽至。他巧妙的将画面的色彩和烟雾,和谐地表现出来。凸出表现了机车的力量感、车站的空间感、人群与列车的大小对比和人与物的运动。整幅画面仿佛活灵活现般在我们的眼前悦动着。

这幅画同样也是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表面上看来,零散的笔触、杂乱无章的天空,那看似随意的太阳.......这难道是大师的画作吗?

可是我们沉下心来欣赏它,就会发现整个画面都笼罩在稀薄的海雾中, 晨起时大海的薄雾,笼罩着渔船、港口、桅杆...... 展示了一种忙碌而又有序的景象。在海上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加上海水中反射映出天空与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绰绰,依稀能看出桅杆、工厂、房屋,顿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们再来欣赏一幅印象派大师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上酒、食物不再是传统画作中的主题。拉斐尔的女神和乔尔乔内的仙女在这幅画中成了女模特儿,她们和两个衣冠楚楚但显然又“浪子”的波希米亚艺术家们,一同在树林中嬉戏玩耍。这幅画初一看,上方的妇女子似乎不合比例。

但是大师这样画,是将透视扩展得并不深,来构成女子与前景中的三个人物形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构图的顶点的画法。静下心来看,此幅画中四个人特,形态各异,左侧的食物与衣物虽说散乱,但恰好平衡了整幅画作避免产生失重的感觉。三角构图法更加稳定了画面。那三人究竟在谈些什么?那俯身拾捡的女人究竟在好奇什么?顿时在画中”活“了起来。


印象派画家们认为,自然界的不同景物,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光照条件下有着不同的颜色反映。做为画家,他们的责任就是忠实而又真实地地刻画出景物的“真实”性,让这种瞬间的真实成为画布上的“印象”!而做为印象派画家,就像记录历史一样,将时间与自然“瞬间”的结合,用画笔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如何品评草书作品?

草书的学习与欣赏,都应在对传统草书碑帖研究基础上,循序渐进。章草、今草、狂草,多吸收和学习古人的智慧与情怀。草书不仅仅是性情的挥发,而是有了坚实的基础后的情感绽放。

草书欣赏

第一节 张芝《冠军帖》



从艺术角度来讲,草书是书法用笔、用墨的较高阶段,对结字及整体章法安排都有很高的要求,非一般学书者所能达到。东汉时期的张芝,三国时期的皇象,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及唐代的张旭、怀素等草书大家,均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对后世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

《冠军帖》传为张芝所作,刊于宋代《淳化阁帖》。其书法用笔沉着痛快,整篇气势磅礴,极富变化。

第二节 皇象《急就章》



皇象,生卒年不详,字休明,三国时吴国广陵江都人。尤善章草。《急就章》原名《急就篇》,传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为儿童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等方面,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唐代以后,《急就章》的蒙学主导地位逐渐被《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

《急就章》传为皇象所书。其书法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字形规范,笔力刚健。结体略扁,字字独立内敛,各不牵连。点画简约凝重,含蓄朴厚。此帖对后世影响甚大,至今仍为古章草书的代表作品,也是公认的章草范本之一。

第三节 索靖《仪帖》



索靖(公元239-303年),字幼安,敦煌 (今甘肃)人,张芝姊之孙,西晋著名书法家。历任尚书郎、酒泉太守,官至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尤精章草,得张芝草法而自成一体。

《月仪帖》传为索靖所书。其书法气势峻迈,法度谨严,是著名的古章草书作品。

第四节 陆机《平复帖》



陆机(公元261—303年),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其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

《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真迹,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仍带有隶书笔意,但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用笔多秃笔枯锋,刚劲质朴,整篇文字格调高雅,神采清新,每个字虽不相连,却洋洋洒洒,令人赏心悦目,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家的儒雅与睿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五节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品之一,系唐太宗李世民所收王羲之草书简札的连卷刻本,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而得名。据考证,此帖多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其书法非常从容、不受法度的拘束,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被誉为“书中之龙”。

第六节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中秋帖》是王献之“一笔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书法笔势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

第七节 张旭《古诗四帖》



张旭,字伯高,吴郡(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唐代著名草书大家。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来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著称,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

此帖书法笔势纵横飘逸,奇伟雄强,通篇动静交错,跌宕起伏,满纸如龙蛇飞动,又有急风骤雨的气势。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第八节 怀素《自叙帖》



怀素(公元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湖南人,唐代著名草书大家。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学书极为刻苦,常用芭蕉叶代替纸张练字。

《自叙帖》被认为是怀素晚年的代表作品,通篇为狂草,运笔圆劲挺拔,奔放流畅,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上下呼应如同急风骤雨,其豪迈气势,锐不可挡。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九节 孙过庭 《书谱》



孙过庭,字虔礼,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其书法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之遗风。

第十节 黄庭坚《诸上座帖》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书法家。善诗词,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书法上,他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用狂草书写的五代时期文益禅师的《语录》,其书法笔势飘逸,气势开张,满纸如行云流水,状如云烟,可谓登峰造极之作。

第十一节 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



祝允明(公元1460—1527年)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书法家。因右手多生一指,故自号枝指山人、枝山居士等,世称“祝枝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此帖书法笔法刚劲,笔势雄强,结体变化丰富,纵横驰骋,为明代中期狂草书法的经典作品。

第十二节 王铎《杜陵秋兴诗卷》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独具一格,在笔墨上有着开拓性的创新,对后世影响颇深。

《杜陵秋兴诗卷》为王铎草书代表作品。通篇草书笔力雄强劲健,洒脱率意,气势宏大,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充分反映出王铎对杜甫诗词的钟情,同时也抒发了王铎的创作激情。

颠张醉素皆是狂, 长史仙绝素和尚。

挥毫泼墨龙蛇舞, 呼号云烟起风浪。

一观公孙舞剑妙, 二看夏云奇峰扬。

古诗四帖侧锋俱, 自叙通篇中锋强。

后人轮转师门下, 难得草圣聚万象。

神来之笔不常有, 醒后方知梦一场。

戊戌盛夏 安書楷《颠张醉素歌》(修订版)

老安整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