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小说
你怎么看浩然的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和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这几部小说有什么异同?《艳阳天》、《金光大道》伴随五、六十年代的人度过了青春年华。作品宣扬的集
你怎么看浩然的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和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这几部小说有什么异同?
《艳阳天》、《金光大道》伴随五、六十年代的人度过了青春年华。作品宣扬的集体主义思想,阶级斗争观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如今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但不等于如今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摆了。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人在人间,难免有天灾人祸,难免有一时之难,需要人们抱团去面对去克服去战胜困难,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走集体化道路。浩然的作品尽管一些人不喜欢,这不是作品不好,而是带有政治观点。但我相信浩然的作品是可以流芳百世的。
怎么看待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在文坛的地位?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写人民生活,抒人民情怀,发人民心声,寄人民愿望,读者“捧"是一种共鸣,一种赞叹。这样的作品不被"捧"红才怪呢!
请问《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哪一本书的艺术价值更高?
《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这两部作品都各具特点,在艺术造诣方面可以说是不分轩轾。只是从我个人喜好方面看,《平凡的世界》能给我更多的精神支撑。
它们的作者路遥与陈忠实都是陕西人,两位都是当代大师级别的大作家。《平凡的世界》与《白鹿原》都是说的黄土高坡上的事情,都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两部巨著,都是现实主义作品中集大成的两部作品,两部作品都获得了矛盾文学奖。这两个人与这两个人的两本代表作都对当代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当代文学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这两部作品部分章节现在已进入了大中学课本,两部作品成了大中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而且都拍成了电视剧,这就充分证明了两部作品的巨大成功,当代人对这两部作品的充分认可。同时可以说,这是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水准的两部作品。
这两部作品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都有较高文学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品读。
先说《白鹿原》:
《白鹿原》讲的是发生在关中平原上,一个村庄、一个祠堂,白、鹿二姓、祖孙三代,从清帝退位、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民革命这半个时纪的历史事件。《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以白鹿两家的矛盾纠葛而组织情节,以宗法家族制度和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和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坚守与颓变为叙事线索,讲述白鹿原村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故事。
这部作品,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力图展示生活原来的状态,从而揭示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把具体人物之间命运和宏大的历史发展进程连结了起来。作者注重原生态与生活细节的描述,通过各种势力与事件发展中的冲突、对立与发展,从而揭示着传统文化的命运走向,使人物与事件的历史走向在被一个巨大的手掌握着。
作者在具体的创作中,用潜意识、非理性的写作技巧,用魔幻的结构手法,从而使情节发展愈为曲折动人。作者融主观与客观的思维于一体,通过各种魔幻描写,让生者与死者、冥界与人间展示出了藏在人性深处的那些东西,从而使人不可臆测、不可揣摩人物的命运;从而揭示了人性的悲剧,从而充分演绎了人生的苦难。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历史的生活细节与生活真实,还给所叙述的历史带来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性,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做了深刻的思考。
《白鹿原》从白嘉轩与鹿子健在宗族宗法的较量下,害苦了两姓家族。白嘉轩自诩正义的化身,冷酷无情,道出宗族家法的丑陋与罪恶。其罪恶甚至让小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人物的人性的描述与剖析,颠覆了人们对人性丑陋的现实认知,人性之恶、人之私欲强奸着白鹿原。连白孝文的革命也不过是他们改变命运发泄不满的工具,其人性之恶深深刺痛人心。《白鹿原》这部作品让人深刻思考,思考人性如何回归,思考社会如何进程,思考生活如何改变。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让这部作品艺术价值超越了许多层级。
再说《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讲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以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在复杂的社会矛盾纠葛之中,演绎各阶层普通人当时的生存、生活状态。让每一个人物的劳动、学习、生活、爱情,让每一个人的痛苦与欢乐、挫折与追求、思索与思考,让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同社会变革,同当时的大时代紧紧相融在一起。描述黄土高坡上那些普通人在时代的变革中,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
作者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让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就似在我们中间,好象就是我们经历的故事,给他的读者打开一扇精神大门。从而改变了某些人的生活格局。作者心胸广阔,用宽容、柔软的笔墨写实,把真爱诠释在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身上,使得这一部小说成为了集大成的作品,给当时的中国文学创造了神话。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曾这样抨价《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作者站在人性的高度,把人生的挫折与苦难转化成了一种向前奋行、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诠释真爱的巨著,生活苦难重重,但真情无处不在。亲情、爱情、友情,让你处处被真情包围,真善美不因苦难而变味,让世界的每一处真情使你感动,使你对生活充满信心。作品处处展现出的亲情、友情、爱情,是那样地温暖人心。朋友之情、同学之情、乡邻之情、男女爱情,这一切美好的感情,体现在作品中的每一处,让作品成为一个暖人心的大作。这些感情的诠释,都赋予了美好的内涵与想象的空间。
作者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环境与人生际遇的同时,展现他们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从而展示这些普通人的美好心灵。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挣扎在贫困线上,但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依靠自身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人生的道德完善。孙少安缺少文化知识,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孙少平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他们的故事,在那个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平凡的世界》还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怀。作者对作品中的那些普通人物寄予了深切地同情,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对社会底层的做事态度予以极度认同。这一切不仅体现在主人公的身上,就是那一些消极人物,象乡土哲学家田福堂,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
《平凡的世界》最为突出的就是给读者展示的那种深邃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部作品对底层奋斗者,起到了很好地引领作用,对普通人无疑具有“灯塔效应”。思想之上无贵贱,理想之上无贫富,精神之上无高低。扶弱、助贫、育人,拼搏、奋斗、前行,让正确的精神与价值体系得到很好的传递。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感染,让《平凡的世界》能够产生非常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两部作品,一个因恶而生变,一个因善而生美,各自精彩,描述不同而根源相通,人性之美恶,品格之高下,会一直的辩证与演义,各有因果。人性之恶戳痛人心,人性之美激荡人心。正确地价值观需要回归,政治的误区需要矫正。生活是有苦难,不是你死我活。在苦难中隐忍,在苦难中领悟,若苦难成为力量,世界定会改变。时代决定人性,环境让人们付出代价。让人性变得美好,人生才能真正活出价值。
两部作品,都悟透了生死,都对真善美予以正确认知,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需要通过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进步。
两部作品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著,都有着不同的文学价值,不必也不能去比谁高谁低。《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就如同中华武林的泰山北斗,一个少林,一个武当,旗鼓相当,难分高下。就是在写作手法上,一个叙事能力强大,一个刻画人物惟妙惟肖,都难分伯仲。
作为我个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作稍前,于是我便阅读于前,《平凡的世界》曾让我在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我个人来说,《平凡的世界》比《白鹿原》对我个人的影响更大。由于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路遥传递的那种精神力量一直鼓舞着我。后来看《白鹿原》,也为陈忠实这部作品深深打动,这部作品对人性阴暗面的描写超越了我的想象与认知,暗暗佩服陈忠实对人性的挖掘。但终究未能如《平凡的世界》那般彻底打动我,未能如看《平凡的世界》那般激荡我心。
我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连《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也钦佩不已。于是便也心安理得了。《平凡的世界》是平凡人的史诗,是路遥的理想王国,亦是我们这般人中的理想王国。
我钦佩陕西黄土高坡上这两位文学巨匠,愿他们的作品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激励更多的人,为中华的崛起、为中华的复兴,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
卓君务/文
如何评价《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
平凡的世界
这个世界多么的平凡,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地英雄,更没谁做出过惊天动地地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地普通的人们。而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的广阔,从撇下妻儿独自逛花花世界的逛鬼,到中央派下的专员,形形色色的人们在包罗万象的生活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这里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但无论如何的演绎,这世界都是那样的真实鲜活,感人至深,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心灵的世界也许不像现实世界那样具象真实,但其中所蕴含的强烈而复杂的情感力量,却是用现实世界的语言难以形容的:路遥用他手术刀一样的笔触拨开人类虚伪的表象,将人们内心汹涌澎湃的思想浪潮毫无遗漏的完美呈现了出来。他让我们知道,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也许在心里上脆弱无比:而一个农民家的二小子可能在精神上拥有无比丰厚的财富和不可战胜的力量。金波对不知姓名的藏族女孩的无限痴恋铭记了多少人青涩懵懂却激烈痴绵的青春岁月:徐国强老汉丢猫那章又使多少游子想念起远方的父母而泪眼朦胧:而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有李向前和田润叶,李向前在健全时,二人都被爱情的苦楚折磨的生不如死,但在他失去双腿后二人却神奇的复合,并在情感上深深依恋着对方,这种微妙而巨大的心里转变是我无法言传也不需多言的。作者对李向前残疾后的心里描写字字中我心怀,他自卑敏感却自强自尊,准确的反映了正常残疾人的心里,他怕人们异样的目光而不愿跟妻子出门逛街,却愿意在街边摆摊钉鞋:是的,钉鞋对他而言不是挣钱的职业,而是证明自我价值的方式,对残疾人而言又有什么比证明自我价值更为开心的呢?只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才能昂胸挺首的活在世界上,李向前如此,我亦如此。能够准确把握每种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是路遥的伟大之处,也是我最为感佩的地方。
《平凡的世界》中最令人震撼和感叹的无疑是对1975—1985年间波澜壮阔地历史进程和十年间天翻地覆的巨大转变。如果没有这个伟大的时代,那书中的一切也都无法立足了。书从那个混乱而又癫狂的“文化大革命”后期写起,那个时代充斥着暴力、迫害和黑暗,“半脑壳”田二被拉去接受批斗,强烈的讽刺了那个荒唐时代的可笑与丑恶。而田二总挂在嘴边的“世事要变了”那句话也成为贯穿小说第一部的谶言。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双山村这片黑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做生意、搞养殖、开饭馆、开发廊、甚至小偷的猖獗都在从侧面证明着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进步。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对比最强烈的则是田福堂和田福军兄弟,这对兄弟一个是热衷于“革命”的疯狂的“农村革命家”,一个是有能力却屡遭排挤的国之栋梁:田福堂在“革命热潮”中炸塌山梁拦阻河道的"恢宏壮举",田福军却遭排挤打压而被挂了空职:可当“文革”之后,田福军最终成了坚持实行新政策的铁腕领导人,而田福堂最后只能在废弃的磨盘中残喘着思望过去的荣耀。这是人物的对比也是时代的对比。去真实的记录时代能感染一代人,而在记录大时代的基础上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则能流传百世。
生活中无处不有纠结与挣扎,而现实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常常使人彻底堕落,只有在无比的痛苦中还能巍然站立,有力把握着生活马车的车辕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孙少安和孙少平就是这样的强者,他们经历过巨大的艰难与痛苦,却把艰难痛苦都当作人生的财富,始终紧握生活的马鞭,在各自的道路上闯荡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他们能够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孙玉厚:孙玉厚年轻就时有一股不屈服命运的倔强,他可以不惜倾家荡产去培养弟弟孙玉亭,借下一河滩账债给弟弟找工作、娶媳妇,只可惜孙玉亭只是一块朽木,经不住这般雕琢。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孙玉厚陷入极度的贫困,这让他不得不在命运面前低头,不过他倔强的个性却毫无遗漏的遗传给了儿女。在儿女们面临人生岔口的时候,他从不以父亲的权威去干预儿女的选择,而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可当儿女被生活的风浪击倒而陷入绝望的时候,他又会以父亲的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和抚慰受伤的孩子,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而重新站立起来。这样开明的老人值得每一个人的尊重。
孙少安,作为农民家庭的长子,他从小便深知家里的窘困与艰难,在只有12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承担起这个贫穷的家庭,可是稚嫩的他并没有被饥饿与贫穷压垮,而在困难中紧紧把握着生活的车辕,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的,对孙少安最合适的评价就是男子汉,他遗传了父亲的倔强与魄力,却比父亲更加精明干练,生活的历练又使他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轻易低头,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大潮中势必会有所作为。在孙少安身上我读出的是面对命运时无比的勇气,他可以白手起家还清积攒创业资本:可以大胆借贷万元开办砖厂为乡人谋取利益:更可以在欠下万余欠款时从头来过,东山再起,最终成为远近驰名的农民企业家。面对这样的人生,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做一个命运的懦夫呢?
孙少安是人生的强者,可是他在爱情面前却显得胆小无能,面对青梅竹马又互相爱恋的润叶时他不敢吐露真情,只因润叶是堂堂村书记的女儿而他却是贫穷农民的儿子。而得到润叶的表白信的时候他还是无法超越现实的枷锁,他不敢大胆的去爱,更不敢奢望成为村书记的女婿,尽管两人爱的深切,可现实鸿沟却将二人生生隔绝,这是一幕悲剧,可这幕悲剧在现实中却天天都在上演。老天啊,真是不公,不过公平了也就不是老天了。老天虽然不公,但孙少安还算幸运,因为他后来遇到了温柔贤淑又能辅佐他事业的秀莲,可是成家了富裕了新的烦恼却接踵而至,成家后儿女和父母分家看似平常,但对孙少安而言却有难以名状的痛苦。这样的痛苦作者已描写的淋漓尽致,在此不必多说,我只感叹一个家庭在脱离贫穷的时候往往内部出现裂隙,而在面对巨大灾难时又会重新粘合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伟大的亲情与爱情都是在生活反复的锤炼中锻造而成的,这个家庭的故事也是对人类两种最伟大的情感的赞礼。只可惜老天还是不肯把所有的福祉都赐予一人,面对秀莲癌症晚期,我们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孙少平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他没有过人的武艺或超群的智慧,他也有世俗的攀比心和青年人的迷茫:那他凭什么成为一部文学巨著的主角,并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带来深沉的感动和人生的启迪呢?我想正是他对真正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在爱情上复杂的心灵历程。
每个人都有理想,每个人的理想也都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人追求的无非名利权财而已:对物欲的追求是人之本性,无需加以指责,不过在这对比下,那些以劳动证明自我价值,用读书提升生命意义的人就更加让人尊重,孙少平就是这样的人。他虽读了高中,却没有学到太多的知识,不过他依然通过读课外书来汲取知识,获得做人的道理。我认为读书的人分为三类,一类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像现在许多上学的学生们,读的书也许自己并不喜欢,只不过是混一张文凭而已。第二类人则喜欢读书,能够融入书中的世界,通过读书来攫取人生的智慧。第三类人嗜书如命,将读书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每日若不读书就会觉得如有所失,惶惶不安。孙少平属于第二类人,他在书中使精神遨游世界各地,看尽世间百态:通过读书获得快乐,也使自己的思想更加贴近大地而超越农村。他在当村中当教师被刷下来在家赋闲的时候,产生了去城里闯荡的想法,这想法十分强烈,以至让他日夜不安:他想出去闯荡是为了钱吗?那不如在家和哥哥干活,或者直接答应侯玉英的求爱:是怕田地里的劳动而出外躲清静吗?在黄原城当小工绝不比下地轻松:那他是为什么愿意放弃温暖的家而独自跑到外地去受苦呢?我想就是一颗年轻而沸腾的心渴望去接受生活中大风大浪的洗礼,让自己在风浪中蜕变涅槃,焕然一新,过着无愧于心的真正高质量的生活。孙少平到最后也没谋得什么高官厚职,还是大牙湾煤矿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碳客”,然而他却由衷的热爱这份职业,因为在地下数十数百米的矿井中他能感到世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也能在劳动中体验生命的律动和享受付出所带来的快乐与荣耀感。小说很快完结,生活却将继续:孙少平绝不会掏一辈子碳,而我们无法得知他的未来,我们只能祝愿孙少平还有和他一样为理想而奋斗的都能活出精彩人生。
孙少平的人生是饱满充实的,而他的爱情经历却愈加复杂曲折了:他在高中时与郝红梅的那一段也许并不能算作爱情,那只是两个饱受现实与精神双重折磨的年轻人相互寻求精神的温暖所产生的懵懂的好感而已:郝红梅为了摆脱窘困的生活而找条件优越的郑养民也未可厚非,而金波组织的那场“复仇行动”,只不过是少年时所做的一件谁都能理解的荒唐事而已。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最为浪漫的一道彩虹,他们让我们知道真正的爱情是超越门第,超越贫富,甚至超越生死的。虽然他们的社会身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在思想上却达到完美的融合。他们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在海阔天空的思想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后又在更深的理解中将友情升华为爱情。这样的爱情稳固而坚贞,能够经受岁月的磨砺而焕然如新。可是,现实就是如此无情,在所有人都艳羡他们的爱情时,田晓霞却在采访黄原发洪水时因救人而溺水牺牲了。我相信作者也不愿将如此鲜活美丽的生命戛然终止,只不过书写到一定时候,书中的人物就会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作者只能记述却不能改变什么。不过,孙少平又将如何面对和走出这至悲至痛的打击呢?而作者却出乎意料的描写了孙少平与“外星人”的一次第三类接触。是啊,现实主义并不一定只能描写我们近在眼前的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也可以借助魔幻科幻的形式来表现,只要内涵符合人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触就可以了。《聊斋志异》和西方的《指环王》就是这样的作品。我感受到的孙少平与“外星人”的交谈想表达是即使一个有再高科技的生物种族也无法超越生死轮回,死亡只是一个自然阶段,每个生命都将经历,死者已矣,活着的人即使再痛苦也必须继续生活下去,而且要活的坚强,活的充实,这样在以后的某个时间里回望今天,才能无愧的说自己爱过,痛过,活过。
孙少平与惠英之间应该并不是爱情而是亲情。是啊,当生活已久,炽烈的爱情势必要转化为温厚的亲情,孙少平轰轰烈烈地爱过,而且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时他只希望到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来停泊受伤严重的心灵。而惠英嫂就在这时如母亲般关怀安慰着他。其实孙少平最后应该接受金秀的表白,他们在一起一定会不错,可是他没有选择,对金秀他只有妹妹般怜惜。他最终还是孑然一人,独自奔向未来的生活,这也是小说中留下的最大的遗憾。
《平凡的世界》中还有太多的经典难以言尽,像金成与孙卫红的纯恋,田润生与郝红梅的苦恋,孙兰香与吴仲平的妙恋,还有杜丽丽与古风铃之间的有些变质的爱恋,这些都在喜怒哀乐之间让我们思考,给我们感动。
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红楼梦》如此,《人间喜剧》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路遥的身躯早已回归到最亲爱的大地中去,而他却从未远离我们,因为他早已把灵魂注入到书中字里行间。他是高佳林,是马建强,是孙少平,是小说中的每一处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更是人物内心微妙地悸动和涌起地波澜。而这些融入他所有生命精华的著作也必将留芳于世,感动着现在以及以后的人们。
最后,我想用一则故事作为结尾,虽然可能不够扣题,但我觉得这则故事能代表我对路遥作品的理解。
曾经有一个技艺精湛的玉雕工匠雕出了一座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仙女玉像。展览时有一个小孩玉雕工匠说:“你怎么知道一块璞玉里装着这么美的仙女啊?”玉雕工匠听完笑着说:“不是我知道璞玉里有个仙女,而是我的心里有一个仙女,我只是把心里的仙女拿出来放到一块璞玉上,就成了你看到的仙女。”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为什么会经久不衰、百读不厌?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先生被评选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先进人物,是因为他的这部文学巨著深深地影响了一大批在国家大变革时期迷茫困惑的青年人。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在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小说主人公孙少平在失去了民办老师这个对于他来说只管重要的工作之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为了减轻家庭生活的困难,他毅然决然出门去靠自己做工挑起家庭的重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他勇敢面对,就是他的这些平凡的举动,他的那种面对失败不迷茫不服输的精神感染了读者,使人们受到了启发,所以说《平凡的世界》是经久不衰的著作。
《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讲述了什么故事?
初次接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在上学的时候,那时候刚好学校举办了一次关于路遥作品的活动。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就被路遥笔下的世界所感动。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一百万字的长篇巨著,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
它直接跟读者对话,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去改变命运。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小说《平凡的世界》,大家觉得孙少安和孙少平谁的结局比较好?
此生注定平凡,我将何去何从。
《平凡的世界》作为经典久传不衰,确实有着极高的精神价值。不同的年龄段去重读,都会有不一样的体悟。因为《平凡的世界》向我们阐释的是平凡人一生不平凡的抗争。
一、孙少安,作为家里的长兄,很早就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1.孙少安是聪明的,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成了一队队长,村里最具实力的新兴力量代表,以后双水村无人能够比肩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办砖厂,积累了很大的物质财富,也在双水村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是很成功的。2.孙少安是幸福的,他没有读太多的书,心里不会想的太多,不会去想诗和远方,他的所有心思就是想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让全村人跟着他过上好日子。3.孙少安是幸运的,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了他大有作为的历史舞台,相信孙少安肯定会成为改革开放首先富起来的一代人。
二、孙少平和哥哥不一样,他读过书,所以他说他的世界和哥哥孙少安的世界不一样,他扒火车去寻找诗和远方,但他找不到。他本以为双水村外面的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跟双水村也没啥区别,充满着艰辛困苦。你所苦苦追寻的远方不过是别人想逃离的家乡而已。孙少平不甘心平凡,但他找不到自己,彷徨、迷茫,直到煤矿,他发现通过自己的劳动赢得了尊重,他发现了他的世界只能在这里了,他没有孙少安发展的好。
三、路遥喜欢孙少平,因为路遥的经历和孙少平一样。路遥苦苦追寻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放弃过,可是路遥终究不是平凡的人,他写出了不朽的著作,终于名留青史,终于成为文坛星耀。过往的种种生活的困苦,都可以看成是他不朽的素材沉淀,他完成了华丽转身,用尽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合上《平凡的世界》,我们不禁感叹:此生注定平凡,我将何去何从。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要注定平凡,青春年少的梦想,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早被磨平了棱角。面对每天的柴米油盐,我们终究会选择向生活妥协,向伟大的平凡致敬,向平凡中的伟大致敬,像我们自己致敬,因为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想做孙少安,但却都是孙少平,诸如当年明月等人,他们却成了路遥。愿我们的内心和外界能够永远平衡,尤其是当能力还撑不起野心的时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图)
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导致全书悲剧色彩的重要转折点在哪里?
平凡的世界,全书从头至尾都笼罩在淡淡地悲剧之中!根本就没有明显的转折,点点的欢乐色彩也是在悲剧叙述中流露出来的!这第一点应该归于作者的性格和路遥同志平生的经历,从人生这部中篇小说,我们就能看出,高加林有着作者的影子。社会的二元化结构,造成了人的不平等,城市人到农村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而农村人要走出农村,那叫跳龙门,——那正是时代的缩影!农民子弟的在社会上的奋斗何其难也!
你再回忆孙少安孙少平二兄弟的奋斗史,在政策向好的形势下,一波三折,吃尽了苦头!一个农村孩子,在信息不对等穷苦之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出色的才能,你会成功吗?
平凡世界是对贫穷一种深刻的恐惧,对社会结构的一种巨大的控诉!结尾少安媳妇这个一生好强能干的女人,在草福生活的萌芽中走了!而少平看似成功,但心仍在流浪!
世界本来就无所谓幸福,所有的幸福基本上都是人赋予的幻象,——从这种意义上讲,平凡世界就是悲剧世界,只是角色的变换而已!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中,你觉得谁最勇敢?谁做出了最大的改变?
在《平凡的世界》中最勇敢的当属孙少安。
1、“勇敢”不是“莽撞有余,智慧不足”,它是一种在恶劣的人生际遇面前做出的超乎自身能力的庄严抉择!
在一贫如洗的家境面前,尽管成绩出类拔萃,但少安为了整个家庭,为了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的继续求学,毅然退学,帮扶父亲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这种担当,这种和他16岁年龄又多么不相称啊!这不是罕见的担当和勇敢,又是什么呢?
2、在经济转型时,少安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勤劳干起了砖厂,可由于轻信了河南烧砖师傅,导致砖厂破产!在经济窘困和乡民的责难时,在政府对他的批判时,在整个家庭陷入空前的危机时,少安尽管有短时间的颓废,但他最终没有沉沦,而是绷紧自己的神经,重又坐到这个破家的车辕上,大声吆喝着,重又上路了!
3、面对青梅竹马的润叶对自己的一往情深,可为了不耽误润叶的前程和幸福,他泣血狠心抛下润叶,毅然和秀莲结为夫妻!这种为了更大程度上不拖累自己最钟爱的女人的情怀,又何止是一个“勇敢”所能概括?尽管润叶的婚姻后来也是充满不少的悲剧色彩!
4、在经济条件好转之后,财大气粗的少安并不像那些暴发户那样去花钱拍电视剧图虚名,而是把钱花在了为村里修缮校舍上!这种骨子里不贪图虚荣而服务村民的精神何尝不是另一种更崇高的勇敢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