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运信息
内河船运行业还能好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和“长江今年的水还会退吗”一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一 航运业还能好吗?
内河船运行业还能好吗?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和“长江今年的水还会退吗”一样。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
一 航运业还能好吗?能。
航运,主要包括海运和江运(内河运输)。国际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货物运输靠航运完成,我国绝大部分进出口货物是选择船舶运输方式。
宏观层面,我们看看数据:
根据《中国航运企业景气状况分析与预测(2017年第三季度)》,显示中国航运企业延续强势复苏态势,中国航运企业景气指数为118.72点,处在相对景气区间;中国航运企业信心指数为143.31点,较上季度大幅上升21.66点,处在较为景气区间,中国航运企业家对市场预期信心大涨。船舶运输企业、港口企业和航运服务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各类港航企业景气指数都处于景气线之上。
二 航运业还能好吗?不能
我在第二点的答案是“不能”基于第一点提到的“能”,这不是出耳反耳。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紧紧相连的。都存在一个起伏的线路,而不是所谓的一直好或者一直坏。我这里所指的“不能”,可以理解为行业的“不景气”。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对各个行业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顺着昌,逆者亡,这是时代的潮流。
海员可以转到内河船上工作吗?
海船持证船员是可以换内河适任证书,证书上的职务还可以提升一级呢。
航海人罗罗,一名从事水上工作时十余年的航海人和你一起聊聊海船船员进内河船工作的那些事儿。
一、海进江可行,江进海不可逆
在海船和在内河船上工作都是一种工作模式。海船的船员适任证书各方面的要求大多高于内河船员。海船转内河船员相当于是降低了一个纬度。
海船可以进内河,内河的船舶却不可以驶进大海。两种船舶对于船员的适任证书的要求是不同的,它们之间并不能通用。持有海员适任证书的船员可以换取内河船员适任证书,而只有内河适任证书的船员却不能直接换取海员的证书。
二、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有难度
海船是老大哥,内河船是小老弟。从习惯了“大鱼大肉”的海船生活到吃“酸菜萝卜”的内河船上,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不习惯的。
在这里轮机专业的就会占有一定的优势。做惯了大机器换一个小主机上手也就轻车熟路,想想也就是换了一个更宽松的环境。
比较难为情的是驾驶部的船员了。如果以前有江证还好一点,因为航线大多是到南京,武汉一带对于长江并不陌生。如果没有江证长江也跑的少,那就比较麻烦一些。
内河的航道条件和海里面比起来就差得多,这就要求船舶驾驶员的个人素质要过硬,面对航道中的复杂情况要能够及时的处理。特别是在对航道的熟悉情况下要下一番功夫。
对于大多数海员来讲,辛辛苦苦在大海里跑了大半辈子,回到家后就不太想上船了。虽然有这样的政策条件,但也不会有多少人会选择这条路,特别是走长途的内河船舶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对于一些比如港拖以及特殊船舶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和陆地上工作没有太大的区别。
近年来随着长江的发展,海船进江越来越多,大多数船舶进江会请引水上船。持有江证的海员慢慢的变得吃香起来。这样的形势也催生了一波江转海的船员,相比较海转江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比较少的。
小伙伴们,在海船上工作的普通海员上内河船舶工作是否需要换证,你知道吗?
长江航运的内河船舶一个航次需要多少燃料?
本人在长江内河船舶上工作了十来年,由原来的千吨船到现在的万吨船,对条友的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仅供条友们参考。船舶应该和陆上的车辆一样,有大小吨位与路程之分,船舶所不同的是有上行和下行(逆水与顺水)之分。本人以现在所服务的船舶是总吨11000吨,载重吨13000吨,船长110米,宽18.8米,满载吃水7.5米的船舶计算,航线江西鄱阳湖装黄沙至上海黄浦江,每次空载上水,重载下水,装载黄沙13000吨,每个航次用船用柴油7.5吨-8吨,这在长江航运中属于最节省经济的航线,按照国家能耗测算,鄱阳湖至上海航线单程800千米计算,每趟完成800*13000=10.4百万吨公里,每百万吨公里消耗720-770千克,在目前的能源消耗方面还是很小的。若重载上水,单位运输成本大的惊人,而且越往上游能够航行的船舶吨位越小,运价也越高,单位油耗越高。总之船越小,单位运价越高,单位油耗也越高,单位营运成本也越高。在目前的运输中,运价由高到低,航空运输成本最高、依次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成本最低,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各位条友有所帮助。
长江航运:长江内河船舶上的船员生活垃圾最后去哪里了?
直接上答案:垃圾丢进长江是会受到处罚的。船舶的生活垃圾是由专业单位接收后统一处理。
禁止将船舶垃圾丢弃于长江。
禁止将船舶垃圾丢弃于长江。
禁止将唐博垃圾丢弃于长江。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航行于长江内河的船舶,船长大于12米的船舶在船员的生活区必须设立垃圾告示牌,直接向江中倾倒垃圾可以最高处罚3万元并追究责任。
一、船舶垃圾管理文书
船长大于12米,航行于长江内河的船舶,在船员生活区必须设置一块垃圾告示牌,提醒船员及旅客严禁向江中倾倒垃圾。
上级出台了船舶垃圾管理条例。船舶配备的文书《船舶垃圾记录簿》、《船舶垃圾管理方案》、《船舶油水记录簿》等。各船舶工作人员将对应的工作项目如实填写在文书内以备查。
二、船舶垃圾管理工具的配备
船舶按照规定在船员生活区配备了三色垃圾桶,每一个楼层都设立了垃圾收容器。
船舶的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以及船舶垃圾。船员生活垃圾主要来自船员个人以及餐厅产生的生活垃圾。船员的生活垃圾按分类放置在收容器内,厨房一般设立有专用的泔水收容桶。
船舶垃圾主要是船舶产生的垃圾,主要以船舶轮机部的污油水为主要内容。污油水日常存放于轮机部的污油水柜中,密封完好防止泄漏。
三、船舶垃圾的处理
船员生活垃圾由水上清洁船收集处理。各船舶到达港口以及待闸锚地都有专业的水上清洁船前来收取垃圾,最后集中送到岸上进行处理,并将内容填写到船舶的文书上面以备查。船舶相应的会支付一定的垃圾费。
船舶的油污水由专业的污水船收集处理。污水船和水上清洁船是两类船舶。
污水船的作业要求更高,主要是防止污染水源。各水域由当地的海事机关核准后,指定相应的船舶进行污油水的收纳。船舶将本船污油柜里的油水输送向收纳船,由对方出具收纳证明,统一集中处理。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垃圾分类,放置到规定的容器内。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
内河船员的伙食补助标准是多少?
船上的生活比一般家吃的好,你信不信?内河通常一个船员的一月伙食费是300--600元不等,不同的船舶生活标准不同。
航海人罗罗,一名从事水上工作十余年的操船手和你一起聊聊船员伙食的那些事。
一、民以食为天
船员通过是集体开伙。一般的船舶通常配备一名大厨负责全船的伙食,我们把这名大厨叫“大师傅”,也有的地方叫“班长”。总之一句话,上船了,吃饭的时候就不用你操心了,到了吃饭的点就听“敲钟声”下楼吃饭就对了。
普通一类船舶大多配员十二、三位船员,算起来也就二桌人吃饭。所以配备一个“班长”就完全搞定了。通常早上稀饭、面条,中午和晚餐是米饭或面食。关于菜,大多是三菜一汤,二荤二素搭配。
二、集体生活也有“春天”
船舶上的生活主管通常是由大副担任。关于饮食工作就自然在大副和大师傅两个人的计划下一一展开。船舶上的菜品来源是一个特殊问题,这一点是有别于我们日常的家庭生活。所以船舶上大多配备了几个大冰柜和冰箱来满足日常的储菜需求。
船舶靠码头第一件事情就是补给。始发港、目的港是两个主要的补给点。通常主要的食材就在这两个港口补给。我们以前是定点定线跑,所以补给也有了固定的线路。每次买好各种需要的食材,一车就送到码,省时、省钱、省力。
船舶中途停靠大多是买一些瓜果蔬菜之类的食材,这也是因为这些件保质期有限,需要及时的补充,船员也能及时的吃上可口的饭菜。船上通常有两到三名船员负责每月的采购任务。大多是各部门抽一名人员参加,钱帐分离,搞好一个月的生活采购计划。
相比较家里的几个人,船上的生活就要相对的热闹一些。又由于是集体开伙,专人负责饮食的加工,所以在成本上要相对的节省一些,别看是四个菜,有一个会安排的大师傅同样让你吃的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记得我们以前的船舶大师傅是大管轮的家属,本身就是做厨师的,因为夫妻长期分离所以最后放弃了以前的工作上船来。我们就有福了,她无论是白案还是红案,都有拿得出手的招牌菜。一、三、五面条汤圆,二、四、六包子、油饼稀饭。停泊就吃手磨豆花,冬天来了就上火锅,本身是女同志又讲究卫生。每次靠驳别的船过来参观都不禁竖大拇指,我们也是乐不可言啊。
小伙伴们,现在有些船舶上有分伙食费的现象,你对这怎么看呢?
西安为何不快速向高陵区发展,把渭河变成城市内河提升城市形象?
你好,对于西安来说自然希望快速向北发展,将渭河变成内河,但是发展需要资
本,没钱发展就无从说起,所以说只能用有心无力来形容目前的情况。
了解西安的都知道,西安渭北工业区自2012年成立,其中规划范围85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298平方公里,分设高陵装备工业组团、阎良航空工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这其中就包括了你说的高陵,但是发展至今的情况,我认为住在那一带的朋友可能更有发言权,其实西安工业是个短板,政府应该很重视,但就是这一个10号线迟迟修不到,这如何谈发展。
再来看看高陵的位置,高陵距离西安主城区有近40公里的距离,而西安目前东北三环外的还比较滞后,包括浐灞、港务区的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有发展起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如果直接跳跃式到高陵发展,这将会造成很多基础设施跟不上,那这样就没有人愿意去那边工作,那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最后说说你认为的西安发展思路,的确西安目前是有意向西发展,因为向西发展符合大西安发展的思路,也是西咸一体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而你说的向南发展我没有看到具体的规划,毕竟向南受地域限制因素较大,发展的前提还是不应该破坏生态吧。
最后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一起探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