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财经郎眼

怎么看待《财经郎眼》这个节目?可信度高吗?《财经郎眼》敢说真话,敢点热评,而且郎教授本身风趣幽默又字字珠玑,算是国内最好的经济类访谈节目。我个人本身就是从事金融行业,所以对

怎么看待《财经郎眼》这个节目?可信度高吗?

《财经郎眼》敢说真话,敢点热评,而且郎教授本身风趣幽默又字字珠玑,算是国内最好的经济类访谈节目。

我个人本身就是从事金融行业,所以对财经类的新闻看的比较多,以前没有《财经郎眼》的时候只能看CCTV2财经频道,但是财经频道更多的是经济时事新闻播报,承载的更多是新闻资讯类的新闻,《财经郎眼》让我喜欢的原因更多是郎咸平教授发表的个人见解,以及和嘉宾的互动解说,不管是经济概念还是时实经济问题都会得到详细的解释。

对于我个人来说,很多观点是我个人很难想到的,看《财经郎眼》也是在学习加深了对经济形势的了解,也对一些状况了解的更透彻,在郎教授名师指路的帮助下,对我的学习进步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郎咸平教授,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他的风格,他在我们财经专业的学生眼中也是大神一枚,早已是香港中文大学的顶级教授,他的解说虽然有时候咄咄逼人,但是句句都在点子上,我记得以前写论文的时候,就参考过郎咸平教授早些时候做的演讲评论还有节目上的一些资深的观点,如果说郎咸平教授是我的导师,其实也能说的过去的,毕竟也接受过郎咸平教授在节目上的点评。

《财经郎眼》上映9年了,期间嘉宾来来回回早已数不清,只有郎咸平教授一直坚持在一线,传递他的观念,解读新经济,也为更多想学习的人群提供了导师辅导,疑惑解答。还是很开心能有这样的一档经济节目的。

评价一下财经郎眼那几个人?

该栏目主持人王牧笛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广东电视台主持队伍的新锐一代和新生力量,节目邀请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担当固定嘉宾,邀请财经媒体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担当常任嘉宾,并以三人聊天的方式实现经济学“生活化”、“媒介化”。
我们来了解一下主要嘉宾郎咸平

郎咸平:1956年6月21日,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祖籍山东潍坊。

1974-1978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后就读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1980年获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当过记者。1983年在母亲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下赴美留学,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1985年获金融学硕士学位,之后仅用半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写作,并顺利通过沃顿商学院的博士答辩,(通常需要三至五年,且淘汰率三分之二以上),于1986年获金融学博士学位

1986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后执教于美国多家商学院,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1987年转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2009年被财经频道《财经郎眼》邀请为固定嘉宾!聊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话题充分体现百姓经济学的概念,得到观众和市场
《财经郎眼》是一档财经栏目,定位以百姓经济为基础,深切观照大经济生态下的寻常生活。通过具有不同观点的嘉宾、观众思想碰撞、语言交锋,以郎教授的独特思考精彩点评,犀利解析与财经相关的权威信息,透过不同现象与事件,深入浅出,抽丝剥茧,内容渗透财经、教育、法律等诸多泛财经领域。

为什么现在对《财经郎眼》的关注度越来越低?

我也是《财经郎眼》的忠实观众,以前的财经郎眼是每期必看,而且有的节目还要回看好几次。每当只要到周一都会很兴奋,提前就会去看他的节目预告,然后就会很期待的,等待着节目时间的到来。如果是来的嘉宾,是自己比较喜欢的,这种期待的感觉就会更强烈。

那么到了最近这一年吧,我感觉这种期待越来越不强烈了。甚至有的节目,如果自己感觉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话,也不想再去看了,或者说只是看一下他的前一段就是那个琢磨先生的那个脱口秀。

那么你问的问题,为什么财经郎眼的这个关注度越来越低了呢?我最近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

  1. 《财经郎眼》的很多观点理念没有以前那么犀利了,很多观点理念,我们以前都看过了。那种学术的权威感,理念的新鲜感,观点的独特感越来越不明显了。也就是这个节目很少推出像以前一样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新鲜的东西来了,所以说让我们去重复的去收看他的一些旧的观点,我们觉得有了一定的乏味了。

  2. 感觉《财经郎眼》的很很多节目,不像以前那样,很适合我们大部分人的口味。跟我们自己的日常生生活,可能联系也不是那么紧密了。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节目脱颖而出,也导致了很多的节目同质化,所以我们不一定要通过《财经郎眼》来了解我们所需要的经济知识。

  3. 有人说财经郎眼已经慢慢的娱乐化。经济和学术的气氛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虽然说经济和娱乐的融合,可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些经济的问题。但是这必然导致一部分冲着学习经济的人慢慢的离开。而想从节目中得到快乐的人呢?又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4. 如今的自媒体,包括传统媒体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很多经济专家也随着这一波媒体的崛起而脱颖而出。所以《财经郎眼》的优势和市场份额都被稀释。
以上就是我对财经郎眼关注度下降了一些理解和思考,谢谢大家!

如何看待郎咸平及其《财经郎眼》?

财经郎眼是比较中规中矩,对国内问题分析的还是很准,因为嘉宾和主持人全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有了解,加上数据统计,对中国的经济问题水平比较高,是科普类的!但是,对外国的经济问题就不行了,不知道是环境问题还是水平问题

《财经郎眼》和《吴晓波频道》哪个能学到更多的财经干货?

感谢邀请~

作为一只金融狗,两个都有关注,但基本不看。

不知道答主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接触财经知识的,是学生党,白领还是投资人。

作为普通人,对财经知识感兴趣可以抽时间看看这俩,对一些财经知识有个基本的认识,也对近期的资本市场大事件稍作了解。然而,也只是看看就好,资本博弈本身根平头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作为学生,特别是财经专业或者有志于此的人,可以看一下这些所谓经济学家的内容,培养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有助于更好的科研或者工作。

作为投资人,等到这些别人能看出来给大众的时候才觉得这是个投资的好机会,大部分其实已经错过了入局的最佳时间。

另外再说几个点,

第一,这些真不算干货。经济学财政学这些毕竟是一个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只看这些零散的知识是搭建不起来框架的,也更无说没有相关平台去经历这些的经济活动。

第二,现在社会大多浮躁。节目组,自媒体背后都有创作团队,很可能只是打着相关名家的噱头,实际知识输出人并不一定是本人。

第三,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妄想自己用短暂的时间去吃透人家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本身就不大现实。

第四,可做悠闲,不可专业。每个人的格局、平台都不一样。相关财经节目只是作为生活辅助,你看不到身为经济大家的他们所接触的事务,以及不能理解他们根深蒂固的经济学思维做出的精准判断。

为什么郎咸平每次做完《财经郎眼》节目,结束的时候都匆匆退场?

节目结束后有人找他签名或合影不是很麻烦么,浪费他自己的时间。再说了,节目完了站在那里干嘛呢,他每一天的时间管理的非常好,节目一结束,立马退场。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吧,或者是他以前上完一节课后,习惯的第一个走出教室。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不喜勿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