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电影
为什么外国人拍的中国电影《末代皇帝》可以拿奥斯卡,而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不行?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中国拍不出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视角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为什么外国人拍的中国电影《末代皇帝》可以拿奥斯卡,而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不行?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中国拍不出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视角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生凭便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可以说他的一生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帝制经过无数流血牺牲、付出无比惨痛的代价,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今天的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讲述他的一生,但是再现中国近代史那充满屈辱血泪、不堪回首的一幕。中国史、世界史甚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来都不是人人友爱互助, 家家安居乐业,没有战争,无贼无匪的大同世界。每一次文明的进程推进都是用无数殉道者的尸体作为代价换取的。时间可以抚平冲刷掉在历史进程中的血泪,可是溥仪的那一段中国近代史太近,近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中国人心中的伤还来得及愈合。
中国近代史有太多的血和泪,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有太多的不可触碰的伤痛。但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是完全旁观的视角,对待中国近代的血泪史与中国人的感受是不可能相同的。“感同身受”这个词我一直并不认同。针没扎自己身上你就永远没资格说自己痛。当人们见到或听到一件特别悲惨的事件,在当时也许会因同情而掉泪,却永远也不可能如事件经历者一样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这正是为什么外国导演对那段历史能拍出更客观作品的原因。影片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相关描述更不是亲历的中国人愿意去触碰的痛。这一点其实国外也一样,就如同美国人于“9.11”一样。但往往是这样的事件对于普通观众才更具有冲击力。外国人可以坐下来侃侃而谈中国经历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战争”,我不知道其他国人是否能做到平和的回顾中国的近代史,讲真,至少本人做不到。虽然没有亲历,但是那一段满含耻辱血泪的历史是我不能触碰的敏感神经,不是因为耻而是因为痛。
中国电影最接近奥斯卡的电影是哪一部?
在我看来《霸王别姬》是最接近奥斯卡电影的中国电影。
《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
打倒“四人帮”后,师兄二人在分离了22年的舞台上最后一次合演《霸王别姬》,虞姬唱罢最后一句,用他送给霸王的那把注满他感情和幻想的宝剑自刎了,蝶衣在师兄小楼的怀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也结束了这出灿烂的悲剧。
曾经也获奖无数:
1993年 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费比西奖)
1993年 第38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陈凯歌)、最佳剪辑
1993年 波兰国际电影节银蛙奖、金蛙奖提名
1993年 美国电影回顾奖
1993年 第5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外语片、最佳女配角(巩俐)
1993年 第19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外语片
1993年 第27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1994年 第51届美国全美记者协会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
1994年 第66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最佳摄影奖提名(顾长卫) 1994年 美国政论电影学会奖
1994年 第04届日本影评人协会 最佳外语片、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张国荣)
1994年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1994年 第0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张国荣)
1994年 第04届上海影评人奖 十佳电影
1994年 第19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5年 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外语片
1995年 第0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陈凯歌)、 最佳男主角(张国荣)
日本Mainichi电影大赛 最佳外语片
日本新闻界电影评奖“东京每日新闻电影大奖” 最佳影片奖
英文权威杂志《视与听》评出的“1981年以来41部世界最佳电影之一 ”
2005年 国际权威杂志《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
2005年 《霸王别姬》入选“影响中国电影进程的22部电影”
2010年 英国权威电影杂志《帝国》评选出的“100部最伟大的非英语片之一”
国内评价
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饰演的程蝶衣是难以超越的经典角色 。程蝶衣从个人经历到文化背景都与张国荣大相径庭。在《霸王别姬》之前,张国荣一贯是英气勃勃的小生形象,与片中程蝶衣的形象相差甚远[17] 。张国荣作为一名在香港出生,在英国接受教育、从未接触过京剧艺术的演员,在《霸王别姬》拍摄前以惊人的毅力苦练身段和京腔,更在电影中以精湛的演技成功诠释了京剧旦角程蝶衣的内心世界,震撼了观看影片的观众并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霸王别姬国际评价
哪部电影没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让你意外?
关注令狐伯光,带你了解影视娱乐大小事!
虽然略有些偏题,因为这部中国电影没有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算来也是最佳影片了,这部电影就是《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1993年,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巩俐,张丰毅,葛优等人主演的中国剧情片。本片在中国有多么经典,相信已经不用多提了。
《霸王别姬》制作技术,演员表情,故事剧情,任何修饰的夸奖都是多余的。中国大陆电影,由于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之前的电影都偏向样板戏和政策宣传。80年代开始出现同时代“反思文学”类的民族艺术电影。
这类电影在90年代达到巅峰,稍早有张艺谋的《红高粱》,同时期有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田壮壮的《蓝风筝》等等中国内地民族艺术经典之作。
《霸王别姬》傲立同时代诸部佳片之巅,直到现在都没有超越者,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霸王别姬》对于中国民族艺术电影地位,不言而喻。在中国专业电影奖项上面,可谓获奖无数。而且《霸王别姬》在国外三大电影节,艺术为主的戛纳电影节,获得了最高的金棕榈大奖。
《霸王别姬》也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大奖,只是张国荣可惜没有获得最佳男主角。其它如亚太电影节,纽约影评人协会,波士顿影评人这些便不多讲了。
最让人有些诧异,还有意外的大概就是在1994年,《霸王别姬》先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这个奖号称是美国奥斯卡的风向标,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霸王别姬》能获得最佳外语片的时候。
结果,《霸王别姬》爆冷输给了同时期一部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联合制作的电影,《四千金的情人》。
这部电影能够打败《霸王别姬》获得同样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自然不是烂片,但绝对也谈不上多好。这绝不是为赞《霸王别姬》而贬低该片,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1994年是世界电影史上神片的一年。
在1994年,影史经典电影包括,美国:《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狮子王》《夜访吸血鬼》,法国有《这个杀手不太冷》,欧洲有《蓝白红三部曲》。
华语电影,香港有《大话西游》《重庆森林》《东邪西毒》等,大陆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活着》等等。
上述各国电影,很多也没有获奖,很多当时评价不高,很多当时票房扑街。但时至今日,各自都成为公认的影史经典。这部打败《霸王别姬》,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四千金的情人》,没有什么知名度,这便是原因。本贴为令狐伯光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
其实谈到错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光1994年列出的电影,其中就有两三部因为没有获奖,列为奥斯卡最大遗珠一类。而每年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网上也有不少列表,这里便不再多讲。
最后,《霸王别姬》有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其实一点都不重要。毕竟美国的一个奖,因为美国的综合国力,地位抬得很高。论到世界艺术奖项,远不如欧洲三大。即使欧洲三大的电影节奖项,获得没获得也不重要,毕竟中国自己的电影经典与否,还是中国人自己说了算,不一定需要在外国获奖,借此安慰国人自卑心态。
更多关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诺兰为什么拿不到奥斯卡?
诺兰的所有电影除了敦克尔克全都是悬疑片。好一点的悬疑片能做到的就是让观众看完之后拍案叫绝,烧脑,意想不到。然而诺兰牛逼的地方在于能够赋予悬疑片以浓厚的人文情怀。通过悬疑片刻画英雄主义,爱情,个人价值这些主题。而奥斯卡,包括诺贝尔文学奖极少颁发给悬疑类作品。他们认为靠情节的矛盾取胜的电影和文学不登大雅之堂。
奥斯卡获奖电影中出演过重要角色的大牌女明星有哪些?
直接上图比较方便,
史上哪些获奖的奥斯卡电影备受争议?
个人认为94年《肖申克的救赎》输给《阿甘正传》没有获奖使《阿甘正传》备受争议,毕竟影史前二的电影没获奖使大家感到遗憾。很多人认为评委过于看重票房和明星以及主题等元素而选择《阿甘正传》,但《肖申克的救赎》在民间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圣经》,影响力绝对超过《阿甘正传》。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洗涤灵魂的佳作,是一代人的救赎,现在我宿舍墙上还贴着安迪的海报。虽然《阿甘正传》也不错,只能说那一年的竞争太过惨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