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靶向药医保

怎样看待微博中王志安反对将癌症靶向药列入医保的言论?可以肯定,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辱骂和诅咒王志安及其家人,无疑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甚至会吸粉无数。可是,作为一个答主,在不

怎样看待微博中王志安反对将癌症靶向药列入医保的言论?

可以肯定,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辱骂和诅咒王志安及其家人,无疑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甚至会吸粉无数。可是,作为一个答主,在不知道他到底发了什么的前提下,就先为其贴上诸如“冷血”“畜生”“败类”这样的标签,显然也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那么,王志安到底在微博上写了什么呢?

时才群里有朋友贴出了王志安微博的一张截图。据此可知,王志安当时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反对将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纳入医保。其理由为:

1.医保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大家伙攒在一起的看病钱,而且这钱是有数的;

2.目前靶向药物多数都是几十万可以延长几个月到一年的寿命,费效比极低;

3.将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纳入医保,会导致更多需要治疗、费效比很高的疾病得不到治疗,受害的还是普通的患者。

当然,王志安在文末还指出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得了癌症,家里有钱就自费用靶向药物延长几个月的生命,没钱就算了。同时,他还指出:所以忽悠靶向药物进医保的,都是坏人。

可能在许多人看来,前面的观点,还有讨论的余地,但后面的这两句,绝对是刺痛了绝大多数人的神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生活有多苦,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对生存的渴望和对亲人的不舍,与窘迫的口袋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

我曾亲眼看着身患癌症的亲人在痛苦中消磨殆尽。这种痛苦,至今挥之不去。尽管此事发生于十多年前。

无论是从患者还是家属的角度来看,癌症无疑等同于死亡,而且是一把击碎家庭的重锤。无助和绝望之际,唯一的希望就是“报销”二字。

我没有用医保,因为绝大多数家庭,并不懂得什么是医保,只是知道,有些人、有些病,在治疗时是能报销的。

在《我不是药神》热播后,人们,确切地说,是那些能够并懂得通过文字引发大家关注的人们,开始将公众的视线引向医保。民众也几乎一致认为,抗癌靶向药物应该纳入医保。

从人文关怀和医疗体系健全的角度来讲,尽一切可能减轻患者和家属负担、给病人以治疗和生存的希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作为曾经的癌症家属,我也希望如此。同时更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来挽救患者的生命。我想,如果真能如此,哪怕不能“报销”,很多人砸锅卖铁也会选择治疗。

而就当大家对将靶向治疗癌症药物纳入医保充满了期待的时候,王志安在微博中发出了这样的文字,无疑是在与整个国民作对。挨骂也是必然的。

不过,抨击、责骂和诅咒之后,如果大家心里稍微舒畅了些,是不是可以静下来好好想想王志安的话呢?

在此,还是将王志安的三点理由贴出来:

1.医保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大家伙攒在一起的看病钱,而且这钱是有数的;
2.目前靶向药物多数都是几十万可以延长几个月到一年的寿命,费效比极低;
3.将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纳入医保,会导致更多需要治疗、费效比很高的疾病得不到治疗,受害的还是普通的患者。

然后我们来逐一分析下,王志安到底哪里说错了:

第一,医保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大家伙攒在一起的看病钱,而且这钱是有数的。

医保,也就是医疗保险,是按期缴纳的,由政府、企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每个地方有其详细的规定,这自然不用我来解释。但大家也都明白,每个人缴纳的费用是有限的,是为日后的医疗做储备。

这一制度的道理很简单,是基于每个人都缴纳医疗保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患病,再通过国家和单位的补贴,最终聚拢起一笔资金。而这笔资金,是所有参与者将来看病、救命的钱。

从这一点来讲,医保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大家伙攒在一起的看病钱,而且这钱是有数的。说得很实在。

第二,目前靶向药物多数都是几十万可以延长几个月到一年的寿命,费效比极低。

得了癌症,治疗时花钱如流水,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同样,至今仍是医学难题的癌症,几乎就是绝症。尽管有天价的靶向药物,也只能是延长寿命。

从情感的角度来讲,砸锅卖铁给亲人治病,是每个人最真实的情感。但是,花了天价,却仅仅是延长了一段时间的生命,确实也是费效比极低。

第三,将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纳入医保,会导致更多需要治疗、费效比很高的疾病得不到治疗,受害的还是普通的患者。

这段话可能是最伤人的,也是最挨骂的。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偏偏说将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纳入医保,就会使更多的普通患者的利益遭受损害了呢?

我想,如果大家想想前面的两句,就会明白。因为这钱是有数的,将医疗保险的钱,往一个坑里填,虽然暂时能维持住,但“大家伙儿攒在一起看病的钱”,总不是金山,即便是,也会被花光。至于后果,我想大家都很明白。

从道理上来讲,王志安的话并没有错,而是指出了当前我们医疗保障中捉襟见肘的一面。

其实,王志安的话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讲的,是现实。是很多人看不到,或者不愿意讲的现实,也是我们当前的困境。

而后面的“得了癌症,家里有钱就自费用靶向药物延长几个月的生命,没钱就算了”这句,则一下子刺痛了大家的神经。这句话很容易翻译成“有钱就治,没钱就痛痛快快地死”。

生活如此艰难,社会的压力如此之大,每个人的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有钱就治,没钱就死”,在众人看来,无异于讥讽、挖苦,是冷血的表现。

其实,刺痛大家,包括我个人内心的,不是王志安的话,而是冰冷的现实。

至于王志安说的,所以忽悠靶向药物进医保的,都是坏人,我并不是很赞同。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经受的事情也不同,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处事方式。

将靶向药物纳入医保,也不是忽悠,也不见得就是坏人。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扩大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是一个必然,只是目前还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

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不能回避!我更愿意相信,呼吁将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纳入医保,是一种人文关怀,只是,目前谈这些还为时过早。


以上,系个人肺腑之言。希望大家在谩骂的同时,多用心思考。

肺癌的靶向药纳入医保了吗?

2018年10月10日,国家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并且这些靶向药都是降价执行。这已经是国家第三次把靶向药降价并纳入细胞。

这次肺癌共有5种靶向药降价并纳入医保,全部是非小细胞肺癌,包括ALK抑制剂(克卓替尼和赛瑞替尼),二代EGFR TKI阿法替尼,三代EGFR TKI奥西替尼,以及国产新药安罗替尼。降价比例最高的是克卓替尼和奥西替尼。目前全国各地的执行时间在11月底之前,北京等大部分省市已经公布了执行时间。

加上第一批的一代EGFR TKI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第二批的厄洛替尼,贝伐单抗(批准在非鳞癌),在肺癌中共有9种靶向药在医保。

第一批和第二批的4种药已经在全国各省市落地执行,2018年公布的5种靶向药各地落地时间表如下(来源新京报,更新至11月7日。)目前有更多的省市公布了具体执行时间。

这次国家对各地的落地工作是十分重视,11月中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下发了《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医院不得以医疗费用总控、医保费用总控、“药占比”和药品品种数量限制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与合理用药需求。

要求各地必须在11月30日前落实这次谈判药品配备工作,对于工作落实不力的省份和医院,予以全国通报和约谈。

希望各地能以病人为本,加快落地,围绕病人出台更灵活的举措。


抗癌靶向药纳入医保的有哪些?

期待降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抗癌药纳入医保

三种肺癌的靶向药,哪种纳入医保了?

虽然靶向药有很多种,但题目中所提到的三种,一定就是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药——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以及中国的明星药埃克替尼(凯美纳)。

好消息是,这三种药已经都进入医保了。从这个药被公认能在肺癌患者当中产生奇效,到这个药进入医保,大概将近10年过去了,好消息是,以后的患者可能不用全款去购买这些了。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三种药也都是有慈善总会的赠药政策的,只是进口的两种相对来说手续更繁琐一些,而国产的只要吃够了药就可以赠药,不管你是不是满足“没工作没钱”这些低保户的指标。

以前的时候,一般是吃够半年可以赠药,而现在,是吃够了5-6万左右的总价之后可以终生赠药。药厂总是要盈利的,之前的研发成本毕竟太大。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应该还是好消息。

但是现在随着治疗的进步,靶向药越来越多,第二代,第三代,还有针对ALK,c-met等等各个基因的靶向药都层出不穷,虽然有效性是否足够强,还需要病例数的积累,但是不可能每出一种新药,政府都要重新调整一下医保目录。

所以老百姓就会面临一种情况,感觉越来越看不起病,因为越少见的药物,治疗效果越不确切,价格越昂贵。没办法,科学的进步往往带来了更多选择障碍患者。很多时候,保证给家人规范的治疗就好了,不建议不惜代价去砸钱搞最好的药,最先进的治疗。人各有命,如果治疗有效或者富如马云可以考虑,但是一般的小老百姓,我们要接受医学在每个时代的局限性。

愿各位家人,一切安好。

肿瘤患者吃不起靶向药,该怎么办?

癌症病人不是都需要吃靶向药,一般来说只有部分晚期癌症病人,靶向药物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所以提这个问题的人,包括很多大众,我认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靶向药就是神药,能够治疗晚期癌症,即使不能治愈,多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所以一旦因为经济原因难以承担靶向药的费用,就觉得一下从天堂掉到地狱,从希望变成失望透顶。这也反映了很多癌症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心态,总认为有神药,有最后一根稻草,抓住了就一定能够扭转形势,这个时候不要说是靶向药,就算是隔壁邻居的丈母娘的侄女,说一个哪个山上道馆里的香炉灰能够治疗癌症,并且已经治疗好了很多个,这种话也很可能会去盲目的相信,当成救命稻草,花上几万块钱去买也说不定。当然这种心态无可厚非,毕竟关系到的是自己或者亲人的生命。

但是,真的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癌症到目前为止并未攻克,尤其是晚期癌症生存率不高,这也是事实。靶向药物,对于特定的晚期癌症,的确是有效果的,这不能否认,但正如西方媒体自己诟病的一样,一些医疗相关的宣传虽然有真实性,但是故意缺乏整体性。比如美国一些癌症治疗中心,一年可以花上千美元打广告,广告的内容没有问题,是真实的,比如经过他们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活了5年8年甚至更长,或者使用靶向药物的晚期癌症,癌细胞完全消失。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并没有错,但是宣传内容并不会告诉你,就算他们是全美最好的医院,晚期胰腺癌5年存活率也不会超过5%,当然也不会告诉你,某种靶向药物治疗晚期癌症,癌细胞能够消失的比例不会超过10%。

事实上大众应该了解靶向药物,包括目前最新的免疫药物,并不是神药,简单地说,虽然每种靶向药物对各种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整体而言,这些药物的效果,大概是假如100个晚期癌症病人使用,个位数的病人可能肿瘤完全消失,可能三分之一的病人使用以后肿瘤可以缩小,可能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病人使用以后肿瘤可以不在生长。最重要的是,这些效果不是永久性的,即使肿瘤完全消失,有可能几年后再出现,即使肿瘤缩小了,可能还会又继续生长。这就是所谓靶向药物的耐药性。而我们最关心的,用靶向药和不用相比,整体生存时间如何?这也和药物、癌症种类不同有关,总体来说,靶向药可以将平均生存期延长几个月至几(一般小于5)年。当然自然界的数据很多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就像一个班考试平均分80分,那么最多的肯定集中在70-90分区间,也会有95以上和60以下的。同理,假如某种靶向药物治疗某种癌平均延长了2年生存期,那么自然有延长5年以上的,也会有几乎没有延长的。

所以,靶向药肯定好,但我认为没有很多人心里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我的病人我会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不是使用靶向药。就像几年前的魏XX生物治疗的事件,不能说生物治疗一点用也没有,只能说当时的宣传不真实,宣称使用几个疗程存活5年肯定没问题,这是屁话。要是按实事求是的说,只有少数人能够获益,那么我想家属当时肯定不会大举借债治疗。靶向药也是如此,告诉你真实情况,你觉得符合你的预期,那就用,你觉得不符合,那就不用。

如果确实该用靶向药,经济原因用不起怎么办?其实还是一个效果的问题,如果本身这个疾病,这种靶向药物,对于生存时间的延长平均也就几个月,那么我认为自然是用不起就用不起吧,让那些用的起的人用。如果确实这种靶向药对这类病人效果很好,平均可以延长几年的生存时间,那么想想办法,争取用上,比如众筹。

还有一个重要的,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应该多关注临床药物试验。这东西在国内不受待见,在国外可是抢手货。国内的人总认为把我当小白鼠试验,我才不去,给钱都不去还别说不给钱。其实一般来说,尤其对于晚期癌症病人,参加临床试验的受益,多数是大于风险的。首先临床试验之前,早就做过了细胞、动物的试验证实有效,然后才是在人身上的1-4期的临床药物试验。对于癌症药物的1期的试验,其实很少有人参加,因为1期试验人数很少,基本限于药物的原研地也就是几乎在国外。目前多数国内大众能够参与的是2-4期的药物试验。尤其是3期的药物试验,几乎已经在2期的试验人群中,得到了安全性的证明,多数的3期试验,主要是看药物如何吃能够得到最好效果而已。所以如果是经济困难的病人,更适合参加3期的临床试验;如果和经济无关,只是已经尝试了目前上市的各种治疗都无效果,那么参加2期甚至1期试验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更何况的是,很多国内多中心的试验,仅仅是一些已经上市的进口药物的仿制靶向药的上市前试验,这种更加是没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对于仅仅是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药物的患者,尤为适合。

当然,前面已经讲到,靶向药物能够治愈的晚期癌症,其实是很少的,多数只能是延长生存时间。如果病人已经认为多活几个月和少活几个月,一年半载的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完全也可以不考虑这些积极的治疗,不用考虑靶向药,化放疗等等,仅仅进行针对症状比如疼痛的治疗,剩余时间想干啥干啥,这样,我觉得也并无不妥。

靶向药与化疗有什么区别?

靶向治疗所针对的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个信号转导通路,而这些通路在很多肿瘤中都发挥作用,因此在理论上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用于多种肿瘤

恶性肿瘤的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如果肿瘤出现进展,那么必须停止正在使用的化疗药物或内分泌治疗药物,改换另外一种新作用机制及未使用过的药物。但在靶向治疗出现后,采用生物化疗模式(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放免靶H治疗等各种疗法+化疗使这种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靶向药物单药治疗过程出现肿瘤进展,改为生物化疗模式后仍可继续使用原来的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和化疗联合使用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机制就是靶向药物可以逆转化疗的耐药。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机制非常复杂,靶向药物可以抑制其信号通路而逆转化疗耐药

靶向治疗药物有望突破化疗“疗效平台”,但仍没有哪种药物可以取代其他“包打天下”。阐明其各自和共同的优势治疗人群,有助于在联合应用中最大程度地“互补长短”或“锦上添花”,达到最佳个体化治疗效果。

早期肺癌有必要用靶向药吗?

问题有歧义。如果已经治好了,不用靶向药。如果还没治好,先做基因检测,根据结果用药。

小细胞肺癌为什么没有靶向药?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高侵袭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总数的15%~20%,>90%的患者有吸烟史。因其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等生物学特性, 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近十年,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临床医生的不断探索,靶向药物的发展给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带来了巨大改变。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在SCLC 患者治疗中亦进行了很多探索,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SCLC, 但一些新的靶向药物(抗体-药物耦联物、PARP 抑制剂、Aurora 激酶抑制剂、抗凋亡蛋白抑制剂、潜在治疗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研究中的疗效给SCLC 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在抗肿瘤新药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靶向药物治疗的探索为SCLC 患者带来新希望。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靶向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如何明确SCLC 的驱动基因、寻找更加适合SCLC 的治疗靶点、研发更加合理的治疗药物等。

相信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全基因组测序的不断推进,将有助于改善针对SCLC 患者个体基因背景的靶向药物治疗。

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有哪些?

癌症全身药物治疗已经不再是化疗打天下的时代,靶向药占据了重要地位,现今又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这个问题是问乳腺癌的靶向药有哪些’?

乳腺癌的靶向药可以分类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抗血生成的靶向药,比如贝伐单抗(安维汀),某些情况下会考虑用,但在乳腺癌的价值不大。

第二类是抗HER-2的靶向药,这是乳腺癌最重要的靶向药,也是核心用药(当然是针对HER-2阳性患者),包括的药物主要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帕妥珠单抗,TDM-1,拉帕替尼等。

第三类是针对BRCA胎系突变的患者,主要药物是奥拉帕尼,用于治疗具有有害的或怀疑具有有害的种系BRCA突变的患者,伴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第四类其实是免疫治疗药,也就是抗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某种意义上也算是靶向药,但本质上是解除免疫抑制,激活免疫细胞杀伤癌细胞。

以上是主要的用于乳腺癌的靶向药,还有尚在临床试验阶段,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靶向药问世,造福更多的乳腺癌患者,一起期待吧。

肺癌靶向药耐药怎么办?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引起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过去的20年中,肺癌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变革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毫无疑问,靶向治疗的出现和发展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起到了重大的意义。


但也不可否认,靶向治疗的耐药问题仍然是治疗的很大障碍,第一代靶向治疗药物的平均耐药时间只有10个月左右。对于靶向治疗的研究还在继续,接下来就为您盘点一下,靶向治疗的耐药后怎么办。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吉非替尼联合铂类化疗可提高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期。这是NEJ009三期临床试验结果,344名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或复发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接受吉非替尼单独治疗或吉非替尼联合卡铂及培美曲塞治疗。与吉非替尼单独治疗相比,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PFS:20.9个月vs11.2个月,P <0.001;OS:52.2个月vs38.8个月,P = 0.013)。此外,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67.4%。


这些数据提示,吉非替尼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可能是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选择。


靶向治疗联合靶向治疗

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一线治疗EGFR阳性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延长疾病无进展时间。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达1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接近5年。


此外,除去厄洛替尼,奥希替尼作为三代EGFR TKI药物也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贝伐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的探索性Ⅰ期研究结果显示,76%(13/17)的患者获得部分或完全缓解,毒副作用较少。


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劳拉替尼联合Avelumab对AL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示出抗肿瘤活性,并且副作用可耐受


在开展的众多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中,都因为大量的不可耐受的副作用而停止。而Avelumab联合劳拉替尼的临床试验结果,将会带给患者一些希望。

JAVELIN Lung 101是一项开放、多中心的剂量研究试验(IB/II期),用于评估劳拉替尼或克唑替尼联合Avelumab,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抗肿瘤活性。

试验结果显示,劳拉替尼联合Avelumab对于AL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并且客观有效率为46.4%。


最新靶向药物问世


达克替尼

达克替尼是一种不可逆的泛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ARCHER1050三期临床试验显示,相比于吉非替尼,二代EGFR靶向药物达克替尼能够明显改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4.7个月vs9.2个月,P<0.0001)和总生存期(34.1个月vs26.8个月,P=0.0438)。


这些数据提示,与标准治疗吉非替尼相比,达克替尼有望成为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之一


奥希替尼

近日,奥希替尼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成为EGF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FLAURA 是一项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的 III 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了 556 名既往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EGFR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目前标准一线治疗(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相比,奥希替尼降低了54%的疾病进展风险(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9个月vs 10.2个月)。


此外,除去联合用药及最新靶向治疗药物问世带来的耐药时间的延长外,患者在使用靶向治疗药物时还应该注意按时按量的进行服用并对可耐受的副作用进行适当的干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因为副作用而停止用药。


参考文献

[1] Furlow, B., Avelumab Plus Lorlatinib Active in ALK+ NSCLC., http://www.cancernetwork.com/asco-lung-cancer/avelumab-plus-lorlatinib-active-alk-nsclc.

[2] Nam, J., Gefitinib Plus Platinum-Doublet Chemotherapy May Improve Overall Survival in EGFR-Positive NSCLC., https://www.cancertherapyadvisor.com/asco-2018/lung-cancer-nsclc-gefitinib-platinum-chemo-improves-survival-egfr/article/771618/.


以上问题由美中嘉和医疗团队整理回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