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强迫症病因

强迫症是什么病?“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在最新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它属于“强迫及相关障碍”这一大类疾病,这一大类中还有“囤积障碍(酷爱囤积)”、“拔毛

强迫症是什么病?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在最新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它属于“强迫及相关障碍”这一大类疾病,这一大类中还有“囤积障碍(酷爱囤积)”、“拔毛癖(反复拔自己的毛发)”、“躯体变形障碍(总是夸大自己身体上别人注意不到的外貌瑕疵)”等。

一个人被诊断为强迫症,需要至少满足以下3个条件:

(1)反复出现的想法或行为;
(2)反复出现想要停止这些想法或行为的欲望;
(3)因为前两者给自己带来了极度的痛苦或实际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

强迫症患者是十分痛苦的

他们或者存在一些强迫性的想法,比如,站在马路上就忍不住想像自己被车撞死,总是觉得有污染、很脏——这些想法不是他们自愿的,而是侵入性的,不需要的,同时,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焦虑和痛苦;或者存在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

还有很多患者的强迫性想法和强迫性行为会一起出现,比如存在左右必须要对称的强迫想法,所以睡觉时要左右左右翻转一定次数(比如6次),开门也要左手右手互换开6次。


通常,对于强迫症患者而言,即便他们主观上想要停止这些想法和行为,也仍然是无济于事的。


根据诊断标准,这种强迫思维和行为会耗费患者大量的时间(每天1小时以上),并带来极大痛苦和实际的生活影响。他们可能会因为需要开关到一定次数,导致自己总是上班迟到,或者无法在家以外的任何地方上厕所(比如,总觉得其他地方都很脏)等等。


如果题主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困扰,可以到医院的精神科就诊,切勿自行对号入座。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医生”——心理社区,康复指导,为你的心灵保驾护航!

强迫症是病吗?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门没有锁?或者一定要将某个东西放在特定的位置上,一旦位置改变就会浑身不舒服?或者认为碰到脏东西一定得洗手?这些都是强迫症的症状,很多人认为强迫症只是行为习惯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事实上,强迫症是一种疾病,得治疗。

  

  强迫症多半伴随着焦虑、暴躁、抑郁、恐惧等症状,已经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强迫症一般发病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只是一般患病几年后才会被重视。

  目前针对强迫症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心理疗法中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使用较为广泛,可以在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来阻断强迫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也可采用暴露反应预防,比如患者很怕脏必须反复洗手,在治疗中让患者逐步接触脏的东西而不洗手,因患者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将在多次治疗后缓解。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用改良电休克及经颅磁刺激。

  

  现在还认为强迫症只是生活习惯的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害怕了呢,其实也不需要害怕,生活中多放松,不要太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另外有心理压力要懂得纾解,强迫症一般不会找上你。

强迫症是病吗?

(耳科赵医生头条问答2017-12-19)在医疗上,作为疾病诊断的强迫症是指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据统计,有这种情况的人占全世界人口的 2%—3%。强迫症的病因至今不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它是和神经生化、遗传、精神应激以及心理因素等相关的一种心理障碍,大约 80% 的成人强迫症症状出现于 15 岁以前,甚至学龄前儿童,并且与学童的学业失败、抑郁症、其他类型的焦虑障碍、物质滥用等问题相关。

而实际生活中,轻微的强迫症状是比较常见的, 如反复去听同一首歌曲 、反复洗手、出门后会一遍又一遍地想门有没有锁好,甚至是频繁反复检查。调查数据显示,有 80 %以上的人承认他们有时会有奇怪的 、闯入性的想法, 而且他们关注的方面和强迫症病人关注的很像 ,很多都是关于污秽物或者遭受攻击行为的可能性(这点是不是很眼熟呢,嘿嘿) 。与此相似 , 正常人当中半数以上的人会有轻度的强迫行为习惯, 这和作为疾病诊断的强迫症行为习惯很相似, 正常人和强迫症患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程度而不是实质内容 ,闯入性的想法和强迫性行为习惯在所有人身上都可以找到, 但是强迫症病人更为频繁更为严重且带来的压力更大,这点和抑郁症有点类似。

强迫症是病么?

Health Talk特邀专家:

李凌江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级主任医生

我们在认识强迫症以前,我想先谈一下强迫现象。

强迫现象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过的一种现象,比如说你今天出门了,可能担心房门没锁好,煤气没关好,你要反复地回去检查好几遍才放心。有的时候你一些东西可能要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那心里才舒服,否则就老是有点难受。或者说比如说你手上的这个倒刺,或者脸上的痘痘,你总是要想办法把它扯掉,即使它扯得很痛,扯得出血,你心里才舒服一点。根据讲话内容依次插入三张图片即可

像这些现象都是强迫现象,但是这些强迫现象,不等于你就是得了强迫症。强迫现象只有在什么情况下面才是一种症状呢?就是我们说的它可能是一种病态,就是当这些强迫现象反复地出现,影响你的生活,影响你的工作,影响你的这个每天的饮食起居,而且你心里上觉得很烦恼,很痛苦。这个时候,这种强迫现象就是一个强迫症状。

如果是强迫症状,那就需要医学的干预了。如果你有强迫症状,你还不一定是强迫症,因为有很多精神方面的疾病,和躯体方面的疾病,它都可能有强迫症状。它只有不是其他的精神疾病,或者其他的躯体疾病引起的强迫症状,才可能是强迫症。

一般来讲,强迫症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它肯定就是有强迫症状,就是我前面说的,它这些强迫现象影响了你的生活,给你带来了痛苦,这个时候这个现象是变成症状了。

这个症状可能是强迫的思维,或者强迫的行为。而这些思维和行为它已经是一个症状了,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这些症状肯定的,给你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或者使你很痛苦。

第三点,强迫症它就是说,它不是由于什么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者其他脑的器质性病,或者吃了什么药物,或者一些躯体疾病引起的。它这个是一个单纯的一个强迫症状群。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些病引起的强迫症状排除掉以后,那么就是强迫症。

强迫症问题?

强迫症被称为心理疾病中的癌症,说明治疗难度很大,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痛苦的心理疾病,主要是强迫和反强迫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深有体会的,我想大家基本都知道,很多人已经挣扎了很多年,四处求医,也没有见到效果,有的还在加重,因此,寻找探究正确的治疗途径,高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强迫症之所以困扰大家这么长时间,主要是没有正确的方法,以及对强迫症的形成机制,发病特点的解释很多也不正确。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给大家的建议,强迫症是焦虑情绪推动的,强迫只是一个外在表现,本质是焦虑情绪,解决,降低,消除焦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很多人有困惑,说焦虑没法消除。实际上焦虑是可以消除的,因为焦虑的来源有几个方面,一是错误认知,对问题的不合理看法产生焦虑。二是条件反射,刺激事件对本人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到了相应的环境就焦虑。三是安全感不好,基础焦虑高。总之焦虑主要来源三个方面。怎么解决呢,一是找到并调整错误认知。二是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覆盖旧的。三是多体验成功,增加自信,增强安全感。这三点做好了,可以消除强迫症状,同时可以让人变得优秀。

强迫症是一种病?

强迫症是一种异常心理学中的一种症状。它属于焦虑障碍中的一种类型。是指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的发挥。根据调查,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目前在科学中尚无明确的定论。不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强迫症的发病除了与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还有强迫症发病也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

对于强迫性的行为和思维,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比如说出门时忘记是不是锁门,要返回来反复确认;也有人念记着煤气等等。再进一步看看,吸烟和酗酒在一定角度上也可以说是强迫性的行为,而那些多疑症状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迫性的思维了。之所以说这些,这也表明生活中的强迫性症状几乎无所不在。通常来说,一样症状只要没有影响到自己社会功能的发挥,就不要太过纠结,以避免自己给自己潜意识的心理暗示,反而适得其反。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强迫症英文是OCD,(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他的症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迫性的行为,另外一个方面是强迫性的思维。一个强迫症患者并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叫做强迫症,通常有的强迫症患者有强迫性的行为,而没有强迫性的思维;另外一些患者有强迫性的思维, 却没有强迫性的行为。

强迫性的行为,通常表现为重复做同样的事,并且自己难以控制自己,比如说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有没有锁上,或者反复检查有没有关火,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沿着固定的路线走,等等。而当事人是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不合理的。

强迫性的思维表现为反复去思考一些事情,当事人明明知道这些思维是不合理的,但是却难以抑制自己的强迫症思维。一个典型的强迫性思维内容是觉得自己的某个行为会招致不好的结果,于是反复的想自己的行为;或者强迫性的想一些不正当的想法,然后抑制不住地在道德上谴责自己。比如说给我强迫性思维的人会特别害怕自己被病毒感染或者病菌感染,头脑里会有很多的禁忌,觉得自己不能做这个或者不能做那个,比如说一些和性、宗教或者暴力有关的思维。另外一方面,强迫症患者又希望自己的周围是非常规整整洁的,他们会反复纠正身边的物品或者人,来达到他们心目中完美的状态。

强迫症的这些症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一个人的工作、上学、人际交往等等。那么强迫症和智商有没有什么关系呢?研究发现,从统计上来说强迫症患者的智商和受教育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强迫症在人口中的占比是2%左右,是非常难以治疗的精神状态,并且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精神痛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