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新闻稿范文

公司新闻稿怎么写?材料收集。写公司新闻不能张口就来,相关的材料整理是必不可少的,你的公司的背景、相关的产品、相关的销售数据,品牌的特色,技术的亮点等等,这些材料收集好了,你写

公司新闻稿怎么写?

  1. 材料收集。写公司新闻不能张口就来,相关的材料整理是必不可少的,你的公司的背景、相关的产品、相关的销售数据,品牌的特色,技术的亮点等等,这些材料收集好了,你写的公司新闻就非常饱满了。

  2. 报道主题和方向。一大堆的材料很容易让你的文章失去重点,因此,我们在挑选出一个极有份量的主题出来,让这个主题可以彰显出公司的品牌价值,让这个方向上可以表现出公司的优势与实力。

  3. 稿件结构。一篇好的新闻自然有着自己的一个良好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别人在看文章的时候会形成的一个次序感,只有这个次序感非常的清晰了,你才能让读者体会到这篇文章的精彩所在。

  4. 细节与全局。对于公司新闻来说,我们在重点的地方要详细的描述细节,我们在非重点的地方要全局带过,这才会让我们的新闻更加的生动,更加值得人们去阅读。

  5. 传播性。好的公司新闻一定要具备传播的价值,大家可以阅读也可以分享,从而公司的影响力达到最大,这才是好的新闻的价值体现,这对于公司的品牌,公司的市场开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6. 借势。在公司新闻的写作方面,我们要善于借势,让热点事件为公司的新闻增添可传播性,从而让新闻被更多的人所知道,让公司的品牌一下子传播开来,这会达到以小搏大的效果。

怎样写出一篇好的新闻稿?

谢邀!

新闻具有突发性和时效性,你首先必须第一时间获取新闻原始的资讯,快速编辑以便迅速发稿以获取轰动效应。关键词,重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必须层次分明,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明白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否则,别人看到不知道你说什么,便说明你的表达能力有问题。

你想写新闻稿,应该向有经验的前辈多学习,取众家之长,在摸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那样才能一呼百应。当然,你不仅仅要有好文笔,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让社会产生共鸣以达到新闻的效果。

写作初始于模仿,如果你真不知道如何写,只有多看别人的新闻稿件,多模仿直到你自己能自如地运用文字编辑新闻。如果你无法从模仿中学到写作的方法,只有买一本写作的书籍,自己慢慢研究,自己慢慢摸索。

好新闻还必须有好资讯,所以你还是必须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才能第一时间获取原始资讯,让人们第一时间看到你的新闻,那样你的新闻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你的腿必须比别人勤快,那样才能手快新闻才能及时报道出来。而且,你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那样才能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写出合适的新闻稿件,时时发布新闻。

九寨沟地震机器人25秒“写”完新闻稿,机器人会取代记者吗?

540字并配4张图片的新闻,估计没有哪位记者能在25秒完成,但是机器人做到了。那机器人会取代记者吗?目前来看,记者工作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脑力劳动。机器人也是人类发明的,机器人的构思再精巧,也无法替代人脑。未来更理想的方式是,机器人作为辅助,和记者们配合。前者可以通过速度优势快速、全面、准确的发送消息,而后者负责深入解读和分析。

先说一下中国地震台网的这个机器人。2016年12月,在“中国地震局2016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介绍,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会根据本地数据网络,和接口调用、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自动写稿完成地震信息发布,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短信、邮件向公众快速报告。其能够提供多元化的内容产出,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图、震区海拔高度、地震周边历史上地震记录,以及震中附近的行政、人口分布等相关信息。这些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由计算机在3-5秒时间内自动生成全面综合地震速报内容。

其实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鲜事,尤其是在地震领域。早在2014年3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的相关报道从撰写到发布仅用3分钟。去年四川绵阳发生4.3级地震时,“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的机器人就写下560字的新闻稿件,仅仅花了6秒钟,而且自动写作,自动发布,全程无人介入。国内机器人写稿,主要从2015年开始。2015年9月10日,腾讯财经发布了一篇关于8月份CPI的稿件,署名“Dream writer”,这是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而2015年11月7日,新华社也迎来机器人新“员工”——“快笔小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和传统媒体人相比,写稿机器人可以瞬间完成海量阅读、海量分析,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公告、财务报表、官方发布、社交平台、证券行情等信息源。与此同时,又可以根据互联网活跃点击量数据,瞬时筛选出下一个热点新闻,并通过后台的算法快速合成新闻。整体上看来,写稿机器人在速度和数量上有着不可忽视的绝对优势。依靠海量的大数据平台和不断演进的算法设计,生成一篇深度报道的时间已经由最初的30秒缩短到2秒以内,其精度和准确率还在不断提升,而且拟人化、情感化的技能也在持续加强。

当然,纯技术角度做新闻编辑报道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万年进化而成的人脑,绝非几十岁的机器人能轻易代替。记者联系采访对象,观察对方,用心去感受人物,再对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做出取舍,对这些复杂细致的情感工作,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深度学习的算法尚不能搞定。由于目前的技术制约,写稿机器人还无法开展自行思考,智能写稿系统在稿件的深度以及稿件个性化上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认为,机器人的反应速度确实比人迅速,但是机器人参与写作只是新闻写作中最基础的,新闻从业者不能因为机器能够写作就丢弃基本功,毕竟操作机器写作的是人,如果人类不会自己写作了,机器也没有模本可供参考了。同时,新闻从业者从简单的、重复的事件性报道中解放出来后,可以进行深度报道、话题设计、文化创意等其他内容。

目前来看,新闻机器人并不会取代记者,相反会成为记者的好帮手。机器人写稿将大大提高记者产出新闻的数量和速度,节省媒体的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提升媒体运营的成本收益率。用户的阅读兴趣呈长尾分布,单篇阅读量高的新闻可以由记者来写,但是更大量的单篇阅读量稍低的新闻同样很有价值,由人来写则收益率并不高,而请机器人来写既能弥补这部分阅读需求,又能降低新闻采编的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那些担心失业的记者可以先放下一颗悬着的心,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才是更重要的。

游戏新闻稿应该怎么写?

我只能说一句,点赞的长命百岁,让我变推荐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