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质押式回购
股份回购修法能化解股票质押爆仓风险吗?悟空你好,感谢邀请!首先先找到股票质押的爆仓风险是怎么引起的,找到源头就能看出这个方法是不是对症下药了。质押爆仓的意思是股票的持有
股份回购修法能化解股票质押爆仓风险吗?
悟空你好,感谢邀请!
首先先找到股票质押的爆仓风险是怎么引起的,找到源头就能看出这个方法是不是对症下药了。
质押爆仓的意思是股票的持有人把股票质押给金融机构之后,股票出现大幅的下跌,金融机构不得不以质押价格强行卖出来收回成本,当然如果质押人在这个时候赎回或者增加抵押物可以不进行强制平仓。但是我们能看到整个A股里的3500多只股中有近乎2/3的股票在近几年都出现了大幅的下跌,个别股票跌幅在70%-80%。这就导致很多前期质押的股票存在着被强制平仓的风险,只不过在今年年初以前一直没有爆发而已。
大部分的股票跌幅较大我们可以从中小创指数上能看出一些。
那么我们从之前的数据能看出来,股票质押的爆仓风险主要是由于股价大幅下跌引起的,那么用股份回购能化解吗?我认为回购的方法只能缓解并不能化解!当进行股票回购可以降低股票被质押的风险,但是如果股价继续大幅下跌,那么质押出去的股票依然存在着被强制平仓的风险,除非全部回购回来,但是如果公司有能全部回购回来的能力也就不会去质押股票了。
所以股票回购的方法只能是起到缓解作用,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深交所:将延长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时间至15:30,这是利好消息吗?
这应该属于一个中性的消息,延长质押式回购的交易时间应该是为了促进交易双方能够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促成交易,对于规范市场发展,促进资本的有效对接,是比较有帮助的。
中天金融为什么回购股票?
回购股票一般都是上市公司认为自家股票严重低估。
1063家公司实施股票回购,A股的底部到来了吗?
回购是否完成底部出现,这点暂时难以判断,我个人是不乐观。
纵观中美股市的回购,有很多差异:
第一,美国回购不是在熊市发生的,而是持续进行,我们则是在熊市的权宜之计,国家为了稳定市场紧急推动公司法修订,希望能够带动股市企稳,目的各自不同,人家是长期稳定的,为了给股东创造价值为了市值管理而回购,我们是为了救急!
第二,中美的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不同,美国即使在GDP长期增长不到3%的背景之下,企业现金流能力也非常突出,以苹果为例,苹果持有现金2480亿美金,占最高市值一万亿的24%,目前市值7000多亿,占市值的30%左右,而我们的最优秀的茅台呢?最高市值接近一万亿,持有现金200多亿,占市值的2%,且为预付款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企业可支配的现金流。其他企业现金流就更差了,更别说除了蓝筹公司以外的小创公司,现金流更是长期低于净利润,利润真实性都存疑,哪里来的现金流回购?
我们目前的企业犯有严重的现金流饥渴症,之所以鼓励或者要求或者扶持回购,根本不是企业自发行为而是行政指令或者窗口指导之下,其前提是牺牲企业未来投资能力和支付的流动性,牺牲的是企业未来价值!
第三,我国企业文化不支持回购。
我国企业,融资环境相对美国差,融资成本高,企业天然具备现金流恐惧症,天然具备融资圈钱冲动,因为资本市场不发达,经常出现股灾和熊市,企业通过股市再融资时间周期和政策审批周期非常长,因此,即使你支持回购企业的再融资优惠,但是再融资的审批审核和周期决定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和美国企业不同,他们如果没有大型和长期的收购以及资本开支计划,除了分红就是回购,不会让现金流躺在账上,否则股东会不答应,所以他们天然具备市值管理的文化,不需要政策估计和指导,就希望回购。
第四,回购股票的处理不同。
我们回购股票的目的不是为了注销,而是为了阶段稳定股价,回购的再出售或者股权激励,等于是侵占股东利益,而美国回购根本就是为了注销减少股票供应量,为了提升每股收益,动机根本不同。
第五,真正回购能否带来底部出现或形成或稳定,主要要看回购的企业是否具备回购能力,所谓能力,就是回购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从这点来看,蓝筹公司回购高的在5%左右,多数在2%以下,其次,低价和垃圾股以及经营面差的公司,只跟自身经营现金流都无法应付,如果为了蹭头条和蹭热点或者因为窗口指导而回购,企业本身的经营都成问题,再说,能回购和真正执行回购的,数量比例少,回购还要看股价高低,比如欧菲科技,回购提出时,股价还有12-13,而如今股价在10-11,这是什么道理?回购还要买到低价?也有回购需要董事会通过后,再一个多月股东会审批的因素。
就这些逻辑百孔千疮的回购背景和条件,回购就能产生底部或者底部稳固吗?是人都不会相信!因为根本逻辑就是错乱的!!!
公司公布了回购股票,最终却又不回购了,会有什么后果?
公司股票回购理论上是一个刺激股价的利好。只有股价被低估。公司现金流充沛。有钱股价又低估才会回购。
但是在一个诚信缺失的市场。回购就是一个提振股价的廉价利好。面对市场非理性下跌。触发股权质押贷款风险。管理层也没有多少储备政策可以提振市场。就号召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并出台有关鼓励政策。回购成为一种时髦。不管股价是不是被低估。不管公司有没有钱。很多公司就宣告股份回购。至于能不能完成回购。那是以后再说。有的公司股权质押面临平仓风险。就先度过眼前危机再说。
因此有的公司实打实回购。并完美完成回购承诺。但有的公司雷声大雨点小。发布回购公告义正词严。但回购方案落实 则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
就目前而言。面对回购食言。也没有太多的监管措施。但可以发关注函之类的监管措施。
公司上市了,已融到资金,为什么还要去质押股票?
这个问题,用乐视网贾跃亭先生的操作手法来解释,最有代表性。
2018年,乐视无疑是很醒目的一个雷,从年初的长时间停牌,到之后开盘后的暴跌,乐视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熊市没有底”。
其中,贾跃亭先生的股票质押功不可没,贾先生前前后后基本上把他90%以上的乐视股权,成功质押出去了,股价下跌过程中,一次次触及质押平仓线,接盘侠融创的孙先生,为此也付出了不少代价。
因为大股东的大手笔股票质押,乐视现在的控制权也基本已经易主了。
贾先生为什么要质押股票?最简单暴力的答案是:贾先生要大量的钱去造车。
当然,这也是表面上的答案,背后可能还有别的原因 。毕竟,网上有很多的人在质疑他的钱并没有真正烧在车上,在美国的工厂只是个空壳。
总结下来:股票质押大概源自这样一些原因吧:
1、大股东变相套现。上市后有禁售期,股票不能卖,但抵押给银行可以轻松地换来钱。
2、大股东非上市公司业务注资需要。现在的公司,组织机构、股权关系日益复杂,上市公司常常只是整个板块中的小部分业务,可能还是盈利状况最好的业务。大股东在上市后,将股票质押,拿到贷款,用于扩大其它板块的业务。相当于是借上市公司的口碑变相给其它板块输血。
3、上市公司自身的资金需求。公司上市后融到了一笔资金,但后续的经营还会有融资需要,这时,如果大股东找不到更好的融资方式,或者大股东不想稀释股权,可能就会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再借到钱,用于上市公司的发展。
大概这样,目前A股股权质押的风险还蛮大的,希望以后不要频频暴雷。欢迎讨论。
许家印为何回购自家股票?
阴谋论是这世上最有效的解题思路,但无趣。私有化首先是受到港交所详细规定的限制,比如一致行动人持股超过75%就要向全体股东发出要约回购,当年李泽楷私有化电讯盈科不就搞得满城风雨,你想静悄悄阴谋着搞?你以为港交所没见过世面啊。
关于恒大为什么回购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回购,下面的观点来自于雪球一位高手,名叫正合奇胜天舒,他观察研究恒大多年,链接自己找
什么是“恒大式回购”?有三大特征:一旦启动一轮回购,就连续回购二十个左右的交易日;二是每轮回购总量极大,绝不小打小闹;三每天定格,吧股价订到交易所规定的上限。其他公司回购,往往和风细雨,希望尽可能低的成本回购股份,达到稳定股价的目的就行了。而恒大恨不得用最高限价回购,生怕别人不卖给他,有着打爆空头的意气。市场上只有恒大回这样的回购,所以叫“恒大式”。2014年1月27日到2月28日,这23个交易日,恒大在其中21个交易日累计回购16.03亿股。当时是要回a吗?
对小股东来说,公司回购就是要宣誓信心,公司很健康,有余钱腾挪,市场担忧过渡了。而且从技术上看,回购股票,供应就减少了,每股权益增加,有利于股价。
信不信由你。杠精要变较真哥,就去查一查最近5年恒大面对市场非理性下跌的反应,看看有哪次不是中小股东得利。阴谋论也玩高明些,别见风就是雨。
股票回购是利好吗?
股票回购是也许利好。股票回购的效果在于:
1 能使公司企业的投资价值不会被过分的低估。如果公司企业的股票价格比较其净资产或现金资产低的多时,从股价上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公司企业经营状况低下,发展前景不好,误导投资者对公司企业看法,这个时候就要采取回购的措施,采取回购,能够使投资者看法转变,股票价格回升到较正常位置或甚至出现暴涨。
2 当公司企业的可以支配使用的现金高于正常生产经营项目投入时,回购自己的股票,可以增加股票的每股盈利水平,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从而减少公司企业的盈利指标,提升股票的内在价值,稳定股价促进股价上涨。
3 回购自己的股票,可以提高自己的对公司企业的控制权,提高股权比例的同时让股价上涨,防止恶意收购的发生。
4 回购价低于现在的股票价格也许就是利空。
以上是我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自己的理解,有不足和不妥错误之处请指点,相互学习交流,谢谢!!!
股票质押是利好吗?
为了更好理解股权质押的影响、掌握背后的逻辑,我们应先了解股权质押的真实含义。股权质押是指上市公司股东在缺少资金的情形下,用持有的股票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券商、信托、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个人等出资方借钱的一种交易。为了进一步掌握背后原理,有必要阐述质押率和平仓线两个行业术语:质押率是股权质押的核心指标,它是指一定市值的股票能够获得多大比率的资金,如1亿元的市值,质押率为40%,表明可获得4000万元的资金,对于资金紧张的股东来讲,质押率越高越好;平仓线是指股票价格下跌导致股权质押合同触发平仓,比例β=(质押股份数量*股票价格)/融资金额,流通股的平仓线一般为130%~150%(不同的出资方,平仓线会有差异),当比例β触及平仓线时,出资方会要求股东隔日收盘前追加担保品或偿还一部分资金,提高该比例至安全水平,否则出资方将采取平仓措施。
股权质押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情形辩证看待此问题:
一、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过高,容易导致平仓风险,对股价存在利空的可能。一般财务状况健康的控股股东大概率不会选用激进的质押比例,退一步来讲,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过高,很有可能是因为用尽了其他的融资方式,可选用的融资手段已不多。如股票价格下跌触及平仓线,控股股东需及时追加担保品,过高的质押比例容易出现“无票可补”的情形,假使又碰上控股股东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此时出资方将进入平仓处置程序,平仓中的巨量卖单将逼迫股价进一步下跌,股价下跌又将引起另一个出资方的股票也触及平仓线进入违约处置程序,又一轮的巨量卖单使得股价加速下跌,进而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股价将应声下跌,将造成“跌跌不休”的负面影响。例如银河生物(000806)股票便是因为大股东的股票将出现平仓的情形,股价出现崩塌,给其他投资者造成巨大的影响(2017年7月14日、7月17日)。
二、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较低或其他非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情形,不应过度解读。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股权质押方式融资是当前资本市场常见的做法,股权质押由来已久,2013年6月沪深交易所推出场内股票质押业务以来,股权质押变得愈发普遍。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场内股权质押待购回融资金额已达到1.58万亿元,股权质押占比超过10%(已质押的股份数量/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公司已达到1733家,占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50%。对于处于正常范围内的质押情形,股权一旦被质押,则不能参与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行为,股东在还清债务之前,股票将会被质押冻结不能买卖,上市公司可供卖出的股份数量减少,根据供求关系(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股票的供给可以适当推高股票价格。
为什么上市公司要回购股票?回购的方式有哪些?
回购可以从二级市场,也可以回购老股东的。实际上只要企业收益很高。将近三年的收益全部分红也是很好的方法,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十送十多年了,股份都很大,回购了部分股票,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像中国的银行股票,如果真是财务报表没有造假,每年把收益全部分红,可以分16%。这是很可观的。让投资者拿到分红后,再去加仓原来的股票,也是很理想的方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