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英语教学论文

中国英语教学应该如何改进?对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英语教育者应注重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中国英语教学应该如何改进?

对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英语教育者应注重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浅谈自己对如何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的一些认识。

一、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快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二、提问的方式是师生互动的桥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是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精彩而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提问时随意性很大,提问时不讲原则和技巧,使得课堂教学陷入了困境。比如,有的教师常提一些与授课内容毫无联系的问题;有的教师为问而问;有的教师以问代罚,刁难学生;有的教师搞突然袭击,猝然发问;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抽象空洞,使学生不知所云;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适当,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无序提问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问而不答”和“启而不发”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课前应明确提问的中心,备课时应围绕中心问题拟定提问的提纲,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课堂提问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在课前应指导学生通过复习和预习为回答课堂提问做好准备,使课堂提问有条不紊的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提问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若提问过难,学生无从回答;反之,若提问太简单,则不易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有些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时,没有任何铺垫就要求学生立即回答问题,而学生因没有准备,加之心理紧张等因素的干扰,自然不能准确而流畅地回答问题;而教师也常会因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而情绪低落,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课堂氛围紧张而不和谐。 教师的提问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聚合到发散。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突破难点。并且教师提问后还应注意及时并中肯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反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语言不是唯一的反应方式,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也是有效的反馈方式。教师的微笑、不屑一顾或目不转睛地注视学生等行为都是对学生回答的有效反馈方式。

四、课后辅导学好英语的保障 辅导学习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成绩两极分化的班级,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学生的情况会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知道哪一些学生基础以及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较好一些,以及哪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吸收和接受能力会慢一些等。那么针对后者,我们老师就要适时适当的加以辅导,而且要是跟踪性的,时刻观察被辅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心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该学生知识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巩固。那么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培优扶差。辅导的形式也有很多,一般常见的有补课式辅导和一对一的辅导等。

英语教学有哪些流派?

英语教学主要流派有:

①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A method of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makes use of translation and grammar study as the ma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A typical lesson consists of the presentation of a grammatical rule, a study of lists of vocabulary, and a translation exercise.

语法翻译法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以翻译和语法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活动。典型的一堂课由介绍语法规则、学习词汇表和翻译练习组成。

② 直接法(Direct Method)

The Direct Method: A method of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insists that (a) only the target language should be used in class (b) meanings should be communicated “directly” (hence the name of the method) by associating speech forms with actions , objects , mime , gestures , and situations (c) reading and writing should be taught only after speaking (d) grammar rules should not be taught to the learners

直接法 \ 直接教学法: 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方,这种方法要求(a)课堂上应该只使用目的语(b)意思应该通过将语言和动作、物体、模仿、手势及情景结合起来直接表达出来(这是这种方法名称由来)(c)读、写 、应该在说之后教(d.)不应该向学生教语法。

③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Audio-Lingual Method: A method of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a) emphasizes the teaching of speaking and listening before reading and writing (b) uses dialogues and drills (c) discourag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 (d) often makes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was prominent in the 1950s and 1960s, especi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听说法: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a)强调先教听说,后教读写(b)运用对话和操练(c)反对在课堂上使用母语(d)常利用对比分析。听说法的应用在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在美国,尤其突出,它已被其他国家广泛采用。

④ 口语教学法(The Oral Approach) \ 情景法(又叫视听法) 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Audio-Visual Method)

The Oral Approach (or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refers to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developed by British applied linguistic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60s. it is a grammar-based method in which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gradation are used and new teaching points presented and practiced through meaningful situation-based activities.

口语教学法(又叫情景教学法),指的是英国实用语言学家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此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法,语法与词汇按难易程度分层次教学,新的语言点通过有意义的情景活动得到展示与练习。

⑤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The Cognitive Approach (or the cognitive-code method/learning) is an approach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a process which involves active method processes and not simply the forming of habits. It lays emphasis on the conscious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as a meaningful system.

认知法(也称认知-符号法/认知-符号学习理论)是一种外语教学法,它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认知法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意义的系统,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义的学习语言。

⑥ 交际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to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emphasizes that the goal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particularly by British applied linguists as a reaction away from grammar-based approaches such as the aural-oral approach. Teaching materials used with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often (a) teach the language needed to express and understand different kinds of functions such as requesting, describing, expressing likes and dislikes, etc. (b) are based on a communicatively organized syllabus (c) emphasize the processe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using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different types of situations; using language to perform different kinds of tasks, e.g. to solve puzzles, to get information, etc.; using language for social interaction with other people.

交际法是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理论,它强调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交际法主要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创立,与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如听说法相对而言。交际法所采用的教学材料:(a)教学表达和理解不同功能所需要的语言,如请求、描写、表示喜恶等 (b)以从交际角度编写的教学大纲为基础 (c)强调交际过程,如不同的场合下恰当地使用语言;运用语言执行各项任务,如解决问题,获得信息等;运用语言与人们进行社交。

⑦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 is a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built around the coordination of speech and action; it attempts to teach language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TPR reflects a grammar-based view of language. Asher states that “most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hundreds of vocabulary items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skillful use of the imperative(祈使句) by the instructor”.

全身反应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特点: 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脑;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教授的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带动其他句型;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⑧任务性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The concept of task is central to many theori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school curriculum is sometimes described as a collection of tasks. From this viewpoint, school work is defined by a core of basic tasks that recur across different subjects in the curriculum. The teacher’s choice of tasks determines learning goals, how learning is to take place, and how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will be demonstrated.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use of different kinds of tasks is said to make teaching more communicative since it provides a purpose for a classroom activity which goes beyond the practice of language for its own sake.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任务这一概念是许多课堂教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学校课程有时被说成是一系列的任务。从这一角度上说,体现在课程中不同科目里的基本任务规定学校作业的内容。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以及学习成果的表现方式。第二语言教学中,各种不同任务的选用据说能促进教学中的交际,其原因是他为课堂活动设立了目标,不仅仅是为了练习语言而练习语言。

民族文华传承与英语教学怎么结合起来?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着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特点,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国外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我们国内也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怎么将民族文化传承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去努力的。

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应只是说说,更要重在实践。这首先就可以体现在我们当今的英语课堂之上,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普及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其来源,习俗等等;还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制作成一个个有趣的英语小故事,让学生在练习了英语的同事还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目前,我们也在努力把英语教学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开始当中,近两年翻译题涉及到的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黄河,珠江,长江...),这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也应当继续把传统文化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英语教学,英语考试中应用。

通过民族文化和英语教学的结合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推动学校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工作的开展。

如何写英文论文?

英语论文和中文的论文不一样,而且这种不同是本质上的。如果以英语论文的要求去卡知网上上载的那些论文,绝大部分都不合格。


国内论文的一大问题是:大部分写论文的人,并不懂什么是研究方法。

英语的论文很讲究逻辑的严密性。和中文论文最大的不同是,英语论文的基本要求是critical,而中国人写论文却太descriptive。可能我们的文化根基里有对权威的盲从,所以不爱质疑和批判,以至于务虚和空谈的论文在国内学术界大行于世。

  • Critical:批判性思维也罢,辩证也罢,是国内的论文很缺乏的,尤其是社科类。
  • Descriptive:太爱叙述,不批判的叙述往往是空谈。

英语论文的一般套路


Introduction

  • 研究的背景
  • 研究的问题
  • 研究的目的
  • 论文的结构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很重要,是确定这篇论文有实际价值的前提。

  • 回顾重要的理论
  • 分析近5年本领域的研究的最新进展
  • 以确定本研究是对他人研究的扩展或补充

如果文献综述做不好,研究的问题被别人先做过而自己没查到,这篇论文就废了。

Methodology

中文的论文一般没有这一章。做研究要先确定研究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什么的。

基本的研究范式有二,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

说白了,实证主义里,研究者要保持尽量客观,从很多样本里获得确定的精确的数据加以分析;解释主义里,研究者可以不考虑客观的事,开动自己的想象力狠狠的深入的研究几个特定的样本。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使两个极端,一个是事实说啥就是啥,一个是我理解到的为准。

之后,研究者要说明自己的研究策略。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分别有不同的研究策略。

每种策略都有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不过收集的都是不能量化的定性数据。


在methodology这一章里,研究从范式到策略到采样、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都会一一谈到,甚至还会探讨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还有研究的伦理问题。一般开题报告做到这一章为止,因为研究将要怎么会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可靠性:研究的样本,研究人员,研究时间等的变动会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有效性:研究的结论真的和现实世界里的事实相符吗?


Discussion

按照研究策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定量的数据可能会用到数理统计软件如SPSS来做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定性的数据可能用到模式识别,解释构建和其它研究策略里规定的分析方法。

Conclusion

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这种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论的影响和重要性,以后的研究方向等。


国外的本科生的毕论就是这么要求的。

怎么发表论文?

如何发表论文,得先要学会写论文,科技论文写作和社会论文不同,每一种论文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手法不同都有各自既定的格式和要求,如果这些都搞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咨询自己的导师或者已经发表过论文的一些朋友借鉴取经就可以了。另外在写任何论文的之前,最起码你得看过很多关于你要发表这个领域内其他专家或学者所发表过的论文数百篇甚至数千篇,有了这个量的积累,实际上写论文并不难。

将来英语教学,大家有什么看法?

谢邀!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做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学习低龄化也成为一种趋势。个人认为,将来英语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

小学生学习英语,首先要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小学阶段应该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大量的课堂跟读和重复练习是极其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今后初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么学习一篇论文?

学习和研究文献是从事学术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对论文的学习要有所收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阅读摘要,从中了解本论文的基本研究背景,主要问题,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结论。这样,你就对这篇论文的概貌有了认识,并决定是否要有必要去看下面的正文;

2. 引言部分是对该研究领域的认识基础。在引言部分,作者会详细介绍本研究领域内其他学者或自己以前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可较全面地了解本领域内的研究动态,还可通过参考文献索引,去寻找感兴趣的论文;

3. 研究方法和结论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这部分学习可以使你知道作者研究工作的创新性,获得结论的价值和意义等;

4. 做相应的笔记进行积累。阅读文献应该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边读边记,记录你以前没有遇到或不理解的知识点。

通过上面几点,相信你的论文学习和研究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