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清风亭全本
如何评价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感谢邀请。本人80后,小的时候,家里父母常听的磁带有李谷一,蒋大为、李双江、阎维文等老艺术家的歌,当然也有郭兰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等朗朗
如何评价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
感谢邀请。本人80后,小的时候,家里父母常听的磁带有李谷一,蒋大为、李双江、阎维文等老艺术家的歌,当然也有郭兰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等朗朗上口的经典歌曲,而我奶奶更爱歌剧《白毛女》。我所熟知的是南泥湾,她那独特的高音,唱腔优美,让人听过之后,声音总是在脑中回响。当歌曲的前两句唱出之后,不知道和我同龄或是比我年长的朋友有没有马上就能跟着曲调接着唱下去的共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
郭兰英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歌唱家,为中国的新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歌演唱做出了历史性和开拓性的贡献。她代表了歌剧的黄金时代,代表了民族歌剧的历史。郭兰英1929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经历旧中国、解放战争、新中国的不同时代,但唯有她的歌剧穿透了不同年代,一直在时代回响。她六岁学戏,七岁登台表演,在1946年时,因看了一场《白毛女》,而毅然的离开旧戏班,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
解放前,以《白毛女》闻名。
在新中国建立的前夕1947年,解放战争打的如火如荼,郭兰英随华北联大文工团在石家庄首演《白毛女》即得到强烈的反向,随后又表演理论《兄妹开荒》《血泪仇》《王大娘赶集》等具有启迪、宣传和教育意义的歌剧,因此也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倾心的喜爱。1949年4月随青年代表团赴匈牙利参加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一曲《妇女自由歌》,唱响整个联欢节,因此获奖,也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了一份贺礼。
新中国,民族歌剧的巅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演出新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春雷》、《窦娥冤》等知名曲目,其受欢迎程度,遍布了街头巷尾。1962年《白毛女》修改复排之后在天桥剧场公演,许多观众为了看郭兰英的演出,不惜在剧场售票处门口彻夜排队,这放在今天也就在没有网售火车票时,才有如此壮观的排队景象。这个时期的郭兰英更可以说是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代表,小时候郭兰英生活苦,母亲迫于生计将她送到戏班,后来投身革命,与旧的文化决裂,投身到新歌剧的事业,这在新中国初建的年代,这样的事迹可以作为典型。
坚毅的性格,铸就民族歌剧的“郭派”。
1963年,郭兰英在北京举办了独唱会,这也是我国民族歌唱家举行个人独唱会的先河,演唱了包括民歌、戏曲和歌剧等不同风格曲目。周总理亲临现场,并赞扬她为发扬民族声乐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几乎在中国的任何一个革命时期都有郭兰英的代表作,很多经典曲目一直流传至今。即使在动档的十年,她不向任何人低头,坚持不写效忠信。后来重排《白毛女》,已经是熟烂于心的曲目了,但她依然一次次,重复多次的演练,直到完美,也正是这样坚毅的性格,使她的艺术生涯在中国文艺舞台上历经六十多年而不衰。
80年代后,郭兰英致力于教育,希望能将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并发扬光大。作为新旧中国的见证人,她将歌声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是在民族声乐中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代表着着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成就。
我是薄面贫生,感谢您的评论和关注。
全本免费小说软件?
这个问题挺不错的,相信大家也是老书虫了,但近几年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很多小说软件也开始收费,其实也无可厚非,作者也要生活,但有些软件是在不要脸,收费也就不想说了。
其实还是有免费的小说软件的。
小书亭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小说软件,重要的是完全免费,在里面看小说是不用花钱的,里面可以选择小说来源,类似于网站插件,资源也比较多了,可以缓存以后慢慢看,软件还自带净化,阅读非常舒服,安卓和苹果的小书亭有点差别,比较喜欢安卓的小书亭,大家可以去下载看看。
网易蜗牛读书
一看名字就知道是网易的,虽然如此,但这个软件也可以看做是免费的,因为它可以通过每天的签到获得一个小时的免费阅读时间,虽然只有一个小时,但也可以看一些书了,而且很多都是出版读物。还有就是贴吧了,贴吧要去找对应的小说的贴吧,就是你看的那部小说的贴吧,里面肯定有更新的,而且是非常快的,百度云也可以,不过不是更新那么快,都是一些完结小说得压缩包
怎么评价晋剧须生谢涛?
谢涛老师的老腔调非常好听,声音洪亮,扮相好看,而且表演大气,实力雄厚,十分招人喜欢,可以说坐拥不少铁粉,支持谢涛老师的涛迷很多,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看戏曲,使戏曲成了中老年人的专属,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谢涛老师后期对晋剧进行了创新,加入了歌剧话剧音乐等类型,致使引来了很多骂声!其实对于这些评价很难有一个定论,至于如何评价也很难定论,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对于山西悠久的戏曲文化能走到现在,戏曲大师们付出很多,不管其唱的好坏,都在为戏曲文化奉献自己,应该以优雅的品德去评价和喜欢戏曲,不应该妄加评论!感谢各位喜欢戏曲的戏迷们,朋友们提出宝贵建议!
@头条戏曲
山西《走进大戏台》节目为什么不唱晋剧,只唱别省的剧种?
节目办不下去了,再有白燕升自己弄得。
有没有相声演员说过全本的八扇屏?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很遗憾的回答您,没有任何人说过全本的八扇屏,也没有任何音频或者是视频的资料。因为所谓的八扇屏并不止八扇,还有诸如明八扇,暗八扇等等,细数下来足有三十多段。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有人全部说全了,就是有人能说全本,估计也没人愿意听那么长的时间。
现如今相声界流传的版本,普遍认可的八扇屏包括:小孩子 ——周瑜 ,莽撞人—— 张飞 ,混人 ——项羽 ,苦人 ——王佐, 粗鲁人—— 尉迟敬得 ,忠厚人—— 鲁肃, 愚人—— 颜回 ,不是人 ——鸟类 。而登台表演这个段子的相声艺人,能说小孩子,莽撞人,混人,苦人,粗鲁人,这五段就已经不错了。现在的相声艺人基本上就是在这五段之中选三段,流行的版本就是小孩子,莽撞人,混人。
“八扇屏”顾名思义就是八扇屏风的简称。屏风是清代官宦人家放在大厅里挡风或是作为屏障的家具,一般都是硬木框儿绢裱的芯儿,一共八扇儿,每一扇儿都画有历史人物故事,或写着诗词歌赋。《八扇屏》运用“贯口”的手法,由甲简明扼要地介绍画屏上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后,揶揄乙无法与古人相比,而找出笑料。
《八扇屏》这个经典段子很多艺人都表演过,比如刘宝瑞郭全宝,苏文茂赵世忠,侯耀文石富宽,赵伟洲杨少华,郭德纲张文顺,赵振铎赵世忠等人。而在相声界公认的,说《八扇屏》说的最经典的是赵振铎赵世忠的相声组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相关视频音频听听。
有哪些全本完结而且非常好看的小说?
我也算是老书虫了。
我个人把小说分为四个等级:
1,世界名著,这个就不用说太多了吧,网上一查一大堆,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福尔摩斯,波洛这种侦探小说。
2,出版物级别,这名字听起来有些奇怪,因为很多网文也有出版物,但在我心里和这些出版物不是一个级别。
《三岔口》:周德东老师的作品,这是第一本让我有拍案叫绝的冲动的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虽然趣味性十足,但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不一定能坚持看下去。
《邪恶催眠师》:周浩晖老师的作品,怎么又是侦探小说。
《卫斯理系列》:这是老书了,很多情节现在看来有些过时,但仍是一本好书。
还有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3,经典网文:我想提问题的人应该不是想来找世界名著的。
《无限恐怖》:这也是我入Z大坑的第一部小说。
《异悚》:优秀的恐怖小说。
《文化入侵异世界》:最近刚完结的新书,轻松愉快,安利一下。
《惊悚乐园》:这本书其实是出版物级别了。
《大宇宙时代》:Z大的另一个大坑。
《地狱公寓》:前半部经典,达到了非看不可的水平,后半部开始混乱。
《法师三定律》:风格清奇,有点一拳超人的感觉。
《疯巫妖的实验日志》:轻松向小说,经典。
4,普通网文:剩下大多数网络小说都是这个级别。
晋剧在历史上的名角儿有哪些?
晋剧就是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路梆子,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晋剧唱腔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在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晋剧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及至本世纪30年代,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丁果仙(果子红)、张宝魁(筱吉仙)、孟珍卿(三儿生)、乔国瑞(狮子黑)、高文翰(说书红)、李子健、王步云(盖天红)、王云山(毛毛旦)等中路梆子各派名伶,将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丁果仙(1909年-1972年)
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丁步云,艺名"果子红" 。她创造的晋剧须生"丁派"唱腔,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晋剧艺术的发展,故有"山西梆子大王"的称誉。代表作《空城计》《捉放曹》《太白醉酒》《打金枝》、《蝴蝶杯》等。
张宝魁(1900年-1965年)
《白蛇传》中断桥剧照(张宝魁饰白素贞)
艺名筱吉仙,北京大兴人,初学京剧,20岁时改唱晋剧。熔晋剧、河北梆子、京剧唱腔于一炉,集小旦、刀马旦、花旦技艺于一身,创立了晋剧筱派艺术,与李子健、刘明山、王玉山并称为晋剧“四大名旦”。代表作《红霞关》《佘塘关》《破洪州》《英杰烈》《穆柯寨》《百草山》《霸王别姬》《梁红玉》等。
孟珍卿 (1872年-1939年)
晋剧小生泰斗,艺名三儿生。13岁入清源县小梨园,18岁出师即显露出超群的艺术才华。代表剧目穷生戏有《琥珀珠》《坐窑》,武生戏有《赵家楼》《十字坡》《马家湖》,生旦戏有《少华山》《梅绛亵》,靠架戏有《黄鹤楼》《截江》,昆曲戏有《告御状》《和氏壁》等。
乔国瑞(1882年-1957年)
艺名狮子黑。太谷县西里村人。11岁时因喜好戏曲,卖身太原县复庆班学艺;25岁时入中路梆子名班锦梨园,技艺渐长,声誉日增;29岁后曾先后入平遥凤梨园、文水双福庆、徐沟自诚园等,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誉和同行敬重。56岁时,应邀到太原,与丁果仙、郭凤英、冀美莲等晋剧名家共同创办众梨园事。后众梨园改名新华剧院,乔国瑞与班内同仁同甘共苦,使该班一直支撑到新中国成立,改建为国营剧团,为保存和发展中路梆子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沙陀国》、《明公断》、《玉虎坠》、《匕首剑》、《炮烙柱》、《渭水河》、《捉放曹》、《嫁妹》、《草坡》、《功宴》等。
高文翰(1947年-1881年)
艺名说书红。山西省榆次人。一生创作、演出、整理剧目百个以上,唱腔气域宽广,节奏强烈。道白清晰流畅,有棱有角。代表作有《空城计》、《五丈原》、《天水关》中的诸葛亮,《高平关》中的赵匡胤、《五雷阵》中的孙膑、《三疑计》中的唐寅、《清风亭》中的张元秀、《黄鹤楼》中的刘备,《观阵》中的秦琼,《吊煤山》中崇祯,《坐楼杀惜》中的宋江、《上天台》中的刘秀等。
李子健(1895年—1948年)
原名常夺庆,太谷县朝阳人。幼入太谷锦霓园科班学艺,工青衣,后又转入二锦霓园学刀马旦。出科不久,就显露头角。 民国六年返回晋中,以精湛的技艺名噪一时。后得到北京大珠宝商李某的赏识,招为入室女婿,遂改名李子健。他的表演吸取众家所长,融汇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技艺。代表剧目有《百花点将》、《阴魂阵》、《英杰烈》、《凤台关》、《反延安》、《骂鸡》、《换花》等。
王步云(1884年-1943年)
艺名盖天红。原籍河北省,5岁随父迁居徐沟县城,11岁入“红菊花”(姚巨喜)承办的喜盛园科班,成年后招赘于祁县西磨支村,故有“磨支红”、“王答红”、“官顺红”等艺名。王步云一生为晋剧著名班社相继争聘,足迹遍及府十县和汾八县,声誉远涉京、津、沪、张、包等地。擅演剧目有《大报仇》、《金沙滩》、《下河东》、《蝴蝶杯》、《取成都》、《杀府》、《北天门》、《斩子》、《芦花》等。
王云山(1887一1946)
艺名毛毛旦,汾阳县冀村人。幼年投身梨园习艺,出科后赴张家口、绥化(今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搭班演出,声震“口外”。民国四年(1915)载誉返回晋中,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观众的赞誉。拿手戏有《六月雪》、《检柴》、《凤仪亭》、九件衣》、《梅降亵》、《百花亭》《坐窑〉等。其中《六月雪》、《检柴》、《百花亭》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上海百代公司录制为唱片。
都说蒲剧是古老的地方戏种,蒲剧晋剧谁更早,更得百姓喜爱?
对于蒲剧和晋剧的起源问题,很多朋友的回答已经很明白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只是在这里简单的概括一下山西四大梆子的演变关系:
首先蒲剧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争论较大,主要是与秦腔的纠葛,但是曾就有一段时间里,晋南的蒲州梆子(即蒲剧)与陕西地区的同州梆子并称为“山陕梆子”。
蒲剧兴盛之后往北发展与晋中等地的秧歌表演与声腔融合形成了中路梆子(也就是晋剧),继而在晋剧的影响下,今天的大同一代形成了北路梆子。蒲剧向晋东南发展融合形成上党梆子,等等。
这儿说到的蒲剧和晋剧两者谁更受观众喜欢,其实这是不可比的。晋剧被誉为山西省的“省剧”,随着政府的关怀与鼓励,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晋剧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演员与艺术家,谢涛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坤生表演艺术家。这两年对于晋剧的改革力度之大,剧本创作之新,从未只有也,比如《傅山进京》、《烂柯山下》,等等。
而蒲剧呢,声腔奔放豪迈,善于英雄史诗戏曲的演出,而又不乏细腻。善做工,光绝活就有数十种之多,比如:髯口功、板凳功、梢子功、挑担功等等。主要流行于山西晋南一代,影响力较于晋剧是差一点的。
但是辉煌时期的蒲剧也是很厉害的。第一届戏曲梅花奖出现时,蒲剧的两位大师任跟心、郭泽民更是一举夺魁,直到目前为止,一个剧种在同一届梅花奖上同时获得两个奖项的盛况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现在,蒲剧也还是三晋大地上获得梅花奖最多的剧种,如武俊英老师、崔彩彩老师、吉有芳老师,等等。其中,任跟心老师更是第一个摘得山西省内“二度梅”的大师。
这两年随着蒲剧愈来愈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还有各位艺术大师、有志同仁对蒲剧创新发展出谋划策,蒲剧这一古老的剧种也在不断的焕发新的生命力。(我的老家是晋南,我为蒲剧“带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