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出家吧汉化版

李娜为什么出家?一生都为别人而活,只有“出家”才真正是为了自己;1963年出生的李娜,原名牛志红,家境贫寒的她从小缺少父爱,早早的自立更让她缺失了童年的快乐,最终成为大明星也没能

李娜为什么出家?

一生都为别人而活,只有“出家”才真正是为了自己;

1963年出生的李娜,原名牛志红,家境贫寒的她从小缺少父爱,早早的自立更让她缺失了童年的快乐,最终成为大明星也没能真正的缓解心理上的伤痛,简单点说就是,“她出家之前全都是为了别人而活”,最终只能以出家来麻痹自己,或许出家后的她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解脱;

李娜出家之前;

1968年,李娜才5岁,她的父亲去世,之后就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不能给她太过富足的生活,这也让她从小养成了自理、自立的能力;以至于之后,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很坦然的说:我拼命的唱歌只是因为意识到这是唯一改变家庭命运的出路,更不想让辛苦供她学音乐的母亲失望而已;

虽然她因为强大的音乐天赋最后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但她童年的成长环境也令她养成了不善交际的性格,相比于混迹于灯红酒绿、尔虞我诈的娱乐圈中,她更适合安安静静的创作;但结果却是,她的“名气已经不允许低调”了,甚至接近她的人,也都是带着“目的”来和她相处;

她有两段感情,也当了两次“小三”,但这并不是她自愿的,而是经历了两次被接近、被利用之后才知道真相,生性纯良的李娜感情方面一片空白,每次感情开始之前都觉得对方是“白马王子”,但先后两次的打击也让她意识到这个社会的黑暗,而这,或许也是她选择出家的重要原因;

从小缺失父爱、童年缺失快乐,有能力改变命运却又经历了两次情场失意,这个时候似乎只有祛除了七情六欲的“佛”才能拯救她,所以她从一开始的安安静静创作,变成了后来的一有空就读佛经,再之后干脆直接在五台山普寿寺出家,从她的一生来看,似乎只有出家才是她真正的选择,才能让她真正的快乐;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补充!

打字不易,原创不易,点赞关注,为您解答更多娱乐圈大事小情!

你对出家怎么看?

观世间文化,观历史绵延,华夏得以绵延五千载,期间坎坷连连,战乱浩劫,天灾人祸,毁物伤命;但香火不绝,圣贤不断,皆因道之所引,德之所在。

何为宗教,何为道也?道者,路也,传承文化之路,传承文明之路;教者,道之导也,引领善者之念,弘扬道统之法。

现今之世,日新月异,人有上天登月之能,有入海探底之志,然泱泱华夏,外说纷杂,不思华夏文明之辉煌,多求酒色财气之欲望,人心迷茫而散乱,好道不知其径路,好德不得其善果,致使魂神迷乱不知觉,浑浑噩噩不知心之寄托。

然道之所向,德之所指,民智开启,自然众人所向,近年以来,有识之士向善行道,尽心尽力,无论道士居士,出家在家,皆以自我之能力,广宣道统。何为善者?何为道者?心善行善,以智慧力而行弘道事,自我不迷不荒,引领他人向善向道,道德配位,知行合一,可谓功全。

世间学说纷杂,哪怕道门之内,派系繁多,皆赖众祖师兴法传道,建立学说,我等后学,何以辨别,何以从者?当择经典而以心诵读,解其意,得其真。小道入道世间尚短,便从些许经文入手,略谈一二。

日月有朗朗辉,萤虫有昭昭志,入道以来,蒙祖师提携,虽力有不逮,但行抛砖引玉之事,斗胆书入道之领悟,就善行一念,与众分享,以窥道门之路径,愿得修真之法门。

文昌帝君阴骘文云:“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

何为阴骘?

中华文明具有其独特内涵性,所谓万事皆虚善不虚,万物皆空德不空,无心行善才是阴骘这一点从另外一个方面诠释了道教的无为理念,阴鹜是从无为的角度出发,以无为心行有为事。

道祖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民间俗语有句话,吃亏是福,在传统文化中,《书经·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

而今社会,与原有社会体系以及祖师们所面对的环境有了极大改变,我们需要面对的变化更多,如何弘道,如何从道,如何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是做出尘与外的修行,还是做弘道人间的修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就牵扯到一个概念,出家还是入家?何为出家?入道修行而传承道统。何为入家,广行方便而弘道人间。

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修行,同为道也,如同道法,道为先,法为后,一切以道为基,一切以道指引;但修行之法门不同,修行之选择不同,走进来时必须的,但是,要行时时之方便,离不开我们选择方式。阴鹜,从根本上来说,是无为之善,不是行善而不宣扬,不是行善而隐晦之,阴非隐也。

道家思想其实早就融入到华夏人的血脉深处,无论或多或少,很多人都会有一种逍遥方外的心理,尤其是现在网络方便,可以更好的接触到各种资讯,如同《封神演义》与《西游记》对宗教的影响一样,各种网络小说在很多年轻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修仙的种子,从好奇开始,他们希望了解道教,希望认识道教,道教也代表了本土文化。行时时之方便,这种对道教神仙崇拜的认知,便是方便之门的敲门砖,慢慢随着年龄或者遇到啥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发芽,开始找高人修仙修道等等,随着这个过程的深入,由此便进入修行之路。

楼观台有一副著名的楹联: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修行从内心端正自己,这副楹联也是无为之道与个人认知的结合,也是道教弘道的基本理念,对于信众,讲究的是个诚心称念,讲究的是如何面对世界,讲究的是让人更好的认知道教。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道教无疑是与修真修仙最接近的宗教,也是修真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教,感到好奇了,一些人就不可避免的也进入道教的圈子,然后有要修仙出家的,有要学法术出家的,有失恋要出家的,有弘道要出家的,有创业失败要出家的。然而世间缘法种种,有了方便之门,如何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如何利于物,如何利于人,现今之世,可以说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认识道教、践行道教是修行的重要法门。

如今佛门的发展与对民众信仰的引导,不可否认胜于道教,对于佛教,我觉得有四个字成就了如今大众对佛教的认知:“人间佛教”。作种种之阴功,需有途径需有方式,需要得到认可与理解,当人人都把道士以怪异的目光审视的时候,当修道就被看做异类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了发展的土壤。

我记得师父转述一个故事:原来陕北一家人非常勤劳,品行非常善良,但是生活非常困苦。有个道士路过,见他们可怜,便给他们说:“因果因果,众人说得,人善人欺天不欺,既然有缘,我告诉你你们个办法;无论你起的早晚,哪怕回去睡觉,卯时开始点亮你们家的灯。”那家人听了,每日卯时便点亮他们家的油灯,每当有路过的人,便说:“这家真勤快啊,起的真早,肯定是富户人家。”过了几年,这家人真发家了,这句就是叫做众口有毒,也是信仰力量的体现,按照现在的话,就叫做舆论的力量。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哪怕去行善,去行方便之门,还要宣之于口,阴鹜是无为之善,不是不言善,不是不彰显善。唯有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才可能做到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说到这里,我们说个问题,世界三大宗教,没有道教,国内,道教也不是最大的,甚至相对柔弱,这个问题上,不要拿不争无为来说事,现实就是现实,直面我们面对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道教的教理教义,相对于其他宗教,至少我认为,更明智,更包容,更理想,道教对传统科学的贡献应该超出其他宗教很多,道教对所谓异端或者其他宗教的信众是最宽容的,历史渊源上,起源于好黄帝问道广成子,然后始终贯穿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扬和保存了华夏民族的文化,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黄帝、尧舜禹、老子、周文王、姜子牙、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张良、黄石公、诸葛亮、陶弘景、李白、魏征、刘伯温、王羲之、孙思邈、王重阳、丘处机等等,不是道家人物神仙便与道教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那到了现在,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宗教发展相对弱势呢?

这种现状,肯定有其问题所在,也有其历史发展的原因。我们先说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他们的宗教与生活密不可分,宗教贯穿到生活中,人人都是信教,人人都有信仰,宣誓就职还要把手放到圣经上阐明理念;如果在我们国家,有人宣誓的时候,把手放到道德经上,一定会被骂封建迷信、民族主义,然后应该就没有然后了。很多人受到的教育是传统文化跟迷信挂钩,然后鄙视宗教信仰,却在过年的时候争着烧头香,功利性的求发财求升官,却忽视了信仰的内核,真正明智的心;没有信仰做约束是可怕的,所谓的道德底线只能靠外界监督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我们没有契约精神,积累阴功的途径必须我们去寻找,必须我们转化道教在常人中的认知观。

文昌帝君云: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

正直的心从来不缺,弘道的人从来不缺,慈悲心从来不缺,但是在红尘中弘道,其实比在山中弘道难多了,你需要面对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目光,在道观来拜访道士的,最起码对道教有了解或者有好感。道教从来不是脱离生活的,从来不是割裂生活的,为什么很多人感觉道教服饰、建筑、习俗奇怪,是因为道教更多的保留了传统文化,而大部分人都丢弃了,当大多数人都穿着西式的服装,剪了头发,住在水泥结构的屋子里的时候,没有剪掉头发,穿着传统服装,遵循传统礼仪的道士自然成了异类;当绝大部分人都赤身裸体的时候,穿衣服的人就成了怪物了,当绝大部分人都穿衣服的时候,裸奔自然成了奇怪的事情。不是道教太怪异,而是绝大部分人失去太多。

但是我们不能只走简单的路,不能把道教好的东西藏在深山里,弘道的方式多种多样,把道家思想带入我们生活中,传递给我们的亲人朋友,入家应该做到:有纯正的信仰,有自己的发展有自己的圈子,能够向善向道,便是入家的第一步,有缘或者有精力学习的时候,学习道教的优秀文化,有奋斗目标,再积极的去生活去面对,道讲今生,今生就要努力的好好的,让今生更加精彩。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我们遇到的每一位朋友,把道教的优秀文化传递下去,传播开来。

如同很多人看到道士用手机用电脑用QQ用微博很惊奇一样,我想如果人人都努力,都能够弘道,我们任何人都能够在一个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下修行,也就不会奇怪了,也就不会难于理解了。

杜光庭称:“无为之理,其大矣哉。无为者,非谓引而不来,推而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

理解了这个概念,便是弘道,便是: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

所谓存平等心,扩宽大量。

有句话,任何宗教都离不开三个词汇:爱,恨,恐惧。平等心、宽大量,是建立在明确认识信仰的基础上,在于了解信仰的构成上。没有爱恨,构不成宗教的凝聚力,没有恐惧,产生不了敬畏,可能是对未知的恐惧,可能是对未来的恐惧,可能是对他人的恐惧,爱恨是宗教的内核,包括一神教,恐惧约束我们的心灵,也可以作为胁迫他人的理由。

因为我们畏惧作恶所以我们行善,因为我们敬畏神灵,所以我们恭敬,因为我们畏惧未知,所以我们探求真理;离开爱恨恐惧,宗教就不是宗教,你不爱他,就不会关心,你不恨一些事物,你就无法明辨是非,如同痛恨丑恶一样。

爱说的是关切,恨说的是分辨,正因为畏惧一些因果,才能更好的让人纯净信仰,当然,这个爱恨恐惧,是中性词,利用的不好就是罪恶的工具。但是对于真正想好好生活的人,迷信真的很可怕,我们不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未知,这些未知,不是说非科学就是伪科学,宗教跟科学也不是对立的,迷信科学也是迷信。

我们不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未知,这些未知,不是说非科学就是伪科学,宗教跟科学也不是对立的,认识宗教,应该明智的心,无论对待科学还是宗教。 学会自省,学会审视,学会衡量,让我们的心不迷失,让我们的信仰不迷失,让我们的灵魂有来处,有去处,做真实的自己。

如此如此,才能做得: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

福田种善心,广开方便门;阴功达无为,道德由心存。

天地无私德,关情达与人;代天行化道,慈悲系国民。

宽大四海量,平等红尘心;修道何所寄,文昌阴鹜文。

旅行青蛙什么时候推出汉化版?


其实早就有汉化版了


我是球梓浩专注于球球大作战等游戏搞笑视频,欢迎关注评论,谢谢!

哪里有可以出家的地方?

到西安终南山最大的禅宗寺院,这里以修行为主,不做佛事,有意者搜客堂电话,虽然现在山上开始冷了,但每个房间都有地暖,非常舒服。当家师父非常慈悲,年龄大的出家人,有病的出家人,别的寺院不收的,这里都留下。

郭襄最后为何要出家?

郭襄是个非常生动,非常讨喜的人物。

她的人生既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不幸的。

她的父亲是大侠郭靖,母亲是女侠黄蓉,外公是东邪黄药师,可谓是家世显赫!而她自己又长得娇俏可爱,美丽非常,据金庸说“郭襄她有父亲的善良,慷慨,好客。又有母亲的机变,俏皮。 ”所以兼具郭靖和黄蓉所有优点的郭襄,人格可以说是接近完美,和她除了美貌就一无是处的姐姐,是完全不同的人。按现代话说,那就是妥妥的“白富美”。

而且她的人气也是令人羡慕不已,父母喜爱她,外公疼爱她,就连杀人不眨眼的金轮法王和“赤练仙子”李莫愁这样的狠角色,见到郭襄也是爱心爆棚!相对于她默默无闻的同胞兄弟郭破虏,她的运气简直是不能再好了!

我们的神雕大侠——杨过,也是非常喜欢这个小妹妹,我个人觉得他对郭襄的这种好,已经超越了朋友之情,兄妹之义了。但杨过究竟对郭襄是一种什么情感,还有待研究。而郭襄已经爱上了杨过,却是不容置疑的。少女情窦初开,遇到杨过那么成熟,有魅力,对自己又很好的男人,肯定是会爱上他的。最主要的是她十六岁生日时,杨过送给她三件奇怪的礼物,郭襄人称“小东邪”,本身就是古灵精怪的。寻常的礼物又怎么能入得了她的眼?但是杨过这三样礼物却不只入了她的眼,更入了她的心。她就此更加认定,杨过是真正懂她的人。

后来襄阳城被破,父母殉城,国破家亡。她带着杨过送给她的,由玄铁重剑融化所​铸成的倚天剑和戒指,浪迹天涯。带着满心的思念,满腹的爱恋,踏上了寻找杨过的旅程。然而一年又一年,她从一个年轻少女找成了一个中年妇人,她还是没有找到杨过。她拼命的想找到杨过,不是因为她奢求可以永远和杨过在一起,她只想能够远远的看他一眼,看她的大哥哥是否幸福,哪怕就一眼也好。但是上天就不给她这个机会。就像在《倚天屠龙记》的小说里写的——殷素素说:“原来峨眉上代与武当竟有这样的渊源。这一位郭襄郭女侠,怎的又不嫁给张真人?”俞莲舟道:“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后,此后没在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找不到杨大侠,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眉一派。”

可以想象,郭襄走遍千山万水寻找杨过,直到终于她再也找不动了,她的年纪大了,希望被时间一点点的耗光了,她需要一个安稳的生活,来寄托自己。而且父母临终的嘱托她也不敢忘记,她要把倚天剑保护好,把里面的秘籍保护好。郭破虏的屠龙刀已经遗失了,她不能再让倚天剑也失去,不然她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父母。就在这时她知道了旧识张君宝创立了武当,所以她也创立了自己的门派——峨眉。这样她就可以把倚天剑和倚天剑的秘密,好好流传下去了,再不会担心倚天剑落入歹人之手。

郭襄的一生经历了太多,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她都已经尝遍了,她最终领悟了一切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带着爱和恨的生活太过辛苦,所以她选择了出家,放下一切,沉淀心灵。她要在人生最后的最后一段日子,得到宝贵的平静安宁。

有一种想出家的冲动怎么办?

很多人来直播间上来就说, 上师我要出家, 我受不了了。昨天还有一个人因为面瘫被别人认为是傻子, 受不了就要出家。所以,对于嘴巴里喊着要出家的人,这个问题一看就明了, 不是真正的发心要出家, 是冲动!冲动的结果之后就是反悔了!不过佛教也非常慈悲, 给这些冲动的众生7次机会还俗。但是,你的目的和发心已经很清楚了,不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所以你有出家的想法是可以的, 但是行动起来先三思而后行。

为什么这么说, 想出家的人无外乎以下几种表现:

1:感情失意, 谈恋爱失败,觉得人生没有意思,感觉看破红尘,想这个清静的地方躲一段时间;

2:事业失败,人生受挫。感到世态炎凉。这是人生很低谷的时期,心里各方面受到打击很多。逐渐对生活和生命失去了激情而升起躲避世间一切纷争。

3、大病大难突然降临。感动生命走到了尽头,世间再无眷恋,逐升起出家之心。

4、家中至爱的亲人离世, 让人悲痛欲绝!感觉生活无可牵挂,或者受家人的嘱托等各种因缘,逐升起离开红尘出家的念头。

5、因缘和命中注定之说。这类出家就有点密意或者突然想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等等问题,觉得人生苦短,想探索人生的奥秘等等佛教学说研究, 即放弃世间的荣华富贵和大好前程,这类情况现在比比皆是,我们看到了有很多高材生和新生代都有这类的举止。

这几种状态, 其中以第四地五种居多。并且一旦出家就不会再还俗的。当然无论什么原因出家, 都是个人的因缘, 因为每个人都走在各自的因果轨道上。能出家的人心量是非常大的, 能够放下凡尘间的功名利禄、父母之恩家庭恩爱和儿女情长, 都是难能可贵和随喜赞叹的。

我们再来谈论一下,是否出家就一了百了?千万别这么想, 要知道出家是要肩负度化众生的使命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什么意思?就是说出家人是要接受众生的供养,肩负度化无量众生的慧命的,要替众生背业化业的。一旦出家, 就要精进修行, 为众生排忧解难和带领众生解脱的。如果你还在为自己个人的自私自利寻找安全避风港,而不精进佛道的话, 违背出家的含义。那么,欠下的债做牛做马都要还的。

如果没有这颗厌患出离的心, 即使出家心还在尘世。还不如不出家,因为因果 一点不假,若发大愿心是以天下众生为己任,闻法立志,自度度他那是可以的。若只因一时之念,万不可儿戏。所以要慎重考虑, 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又反悔而失去僧人的威仪和庄严,断自己和众生的慧命。

其实出家不出家,看的不是外在, 是看你是否有一颗厌患出离的心, 哪里不是修行哪里不是寺院哪里不是清静兰若之地?所以, 有这些想法的信众多多思考一下,如果我要出家,是度化众生还是为了躲避纷争逃离红尘?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欢迎大家留言或这说出你的看法。


获取更多佛理知识, 欢迎关注头条号:上师坛城!

看破红尘后该怎样出家?

古往今来,看破红尘者不计其数;发心出家,遁入空门者稀少。曾经有人问南怀瑾先生:“南老师,你佛学修为那么好,为何不出家呢?”南师答道:“我从未在家,何谈出家啊?”南怀瑾先生是国学大师,精通儒家、道家、释家等思想学说,并能将其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南师已然看破红尘,不也在人间弘法利生吗?我不建议看破红尘就出家,大家不要以为出家就可以逃避,就可以远离烦恼,就可以不入六道轮回,得大解脱大自在。我和几个和尚朋友交好,平日也会闲谈。其中一个僧人不能忍受庙里的清规戒律(僧人戒律严格,要吃素,要日中一食,而且过午不食,要守200多条戒律,每天还要学习念诵佛经),出外云游,他文化低,身体不好,不会讲经说法,平时靠居士供养。还有一个和尚朋友,以前是大酒店的主厨,杀生太多(小动物)幡然悔悟,皈依佛门,潜心修佛,发心建寺庙,他文化也不高,却很有恒心毅力,每天吃粗劣的伙食,睡四处漏风的土房,我前几日去看他,他的伽蓝七堂中的大殿已经快建成,看他欣喜的样子,真替他高兴,这个大殿建六七年了,花费五六十万人民币,实在很不容易啊!

大家对和尚的看法普遍不好,其实大家误解了,和尚是帮助众生了解真理实相,了解自身本性,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老师。和尚是释迦摩尼佛的传法使者,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留下珍贵的佛经供世人学习理解领悟,和尚传授这些佛经为世人解惑,好和尚会这么做。坏和尚也有不少,他们迷惑愚弄众生,依靠业力在俗世沉沦,注定无法逃避恶报的到来。

看破红尘也不要出家,看破就是觉悟。释迦摩尼佛觉悟以后,想到更多的众生,在生死苦海中挣扎,身心承受巨大痛苦,他发心要救众生到涅槃寂静的彼岸。佛祖35岁悟道,说法49年,佛法不知使得多少人觉悟,使得多少人了脱生死,使得多少人获得人生幸福。星云大师说:“佛法是人间的佛法,是为众生谋幸福的法,是开启智慧的法。”

你为何要出家呢?孝顺父母没有?照顾妻儿没有?事业有成没有?理想实现没有?等等你把做人基本该做的都做一遍,再考虑出家行吗?

如何看待女孩子出家?

可否听过一句话:不为生死,不择出家。

很多人以为出家就是看破红尘,抛弃一切,不顾他人感受。其实都错了,作为陷入情绪与情欲中的世人们,看不懂出家人真正的含义。



佛陀说:一切皆苦。

那是因为看透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真相。众生虽有佛性,但却执着迷茫,掩盖了事情的真相。

出家并非英雄所为,而是大丈夫所为。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爱权利更爱地位。而大丈夫却可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他可以舍一人之家,而为千万家,舍一人之乐,而为千万人之乐。

所以我们不要见别人出家而去质疑,耻笑。



对于女子来说,出家更加困难。因为女子宿世业障深重,若能出家实在为累世所修的大福报。

出家也是在心里解脱,放下自在,而非逃避。出家人的生活也很忙碌,每天要修早晚课,念佛诵经。生活更是清苦,单调。因此要有好的学习态度,积极乐观,端庄威仪。

那种识破人生真谛,看破生死无常之后的了脱自在才是内心真正的安稳踏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