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教务处
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怎么样?这个还是我这个毕业生有点发言权,楼上的都是百科里的介绍和图片,首先,学校是公办民助,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民办,而且学校是国家学徒制试点学校,还是有一定前景
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怎么样?
这个还是我这个毕业生有点发言权,楼上的都是百科里的介绍和图片,首先,学校是公办民助,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民办,而且学校是国家学徒制试点学校,还是有一定前景的,然后专科学校,就没必要说教学了吧,基本都一个样,高中都没好好学,上了大学,没人管,就算老师实力强,不学的还是不学,这学校最好的就是宿舍了,四人间空调地暖独卫还有阳台,楼下洗衣机饮水机,百兆光纤,勉强算靠海城市,平常吃吃海鲜也不是很贵,这个硬件设施,省内无专科学校可以比肩的吧,我觉得还不错,没啥遗憾
为什么有的人反对修建渤海跨海隧道?
先不说各种技术和自然条件,通行能力,仅仅就是基础的渤海口隧道的经济意义,是非常有限的。看下面这个图,就能明白基础问题。
注意我这还把东北到天津的距离,拉远到了廊坊,浪费了几十公里,贴着海边跑,还更近。
可以看出来,这是个典型的菱形结构,菱形是什么意思?2个边的边长相等。
就是以沈阳为核心,到达徐州,从沈阳经过天津,和沈阳经过大连烟台,距离是相等的。
并不是拉近了东北和华东的距离。
这点从大连到烟台的船上就能看到,大概有多少艘船,这些船的船票是优惠的,没有这么多人来回跑,跑的是什么?是青岛以以东以北,营口以南的部分山东半岛和辽南半岛部分区域的经济和人口交流。
从中国层面角度,甚至深入小下去,从华东,华北、东北,甚至山东辽宁角度,这个价值都不大。
最多是几个地区层次的价值,连整个省级都够不上。你想想,每天的船运都不满,怎么可能一条铁路能塞满?怎么可能一条高速公路能塞满?
如果说意义,也只是增强东北与华东的联系,增加了一条通道,而降低天津到东北陆路运输压力。
因为毕竟天津到东北冬天有大雪,可能封路,夏季有降水,可能水灾,不过这么点地方,一个台风过来,能刮辽西不刮辽南吗?何况大部分台风上来是奔着丹东大连去的。
也仅仅是增强了特殊情况下的区域交通备份能力。
但反过来说,几十年了,天津和沈阳间除了50年代特快列车哪个电影反应的一个大台风,引起来的辽西铁路中断个吧月,其他时间,天津和沈阳间的运输是极其可靠的。所以这个备份作用又极其有限。
而这条隧道的增强作用呢,首先天津到沈阳间修了好多高速,天津到山海关,北京到山海关,这中间已经密如蛛网,隔开几十公里的南北距离就一条高速公路了,其运输能力是非常惊人的。加上高铁大量腾空铁路运力,加上粮食的大量进口,长期的东北供应内地的粮食,木材的运输已经有了基础性的缓解。
而一条渤海隧道能运多少东西?最多就是一条高速窄窄的高速公路,或者铁路。运力增强能力很有限。
而且这个交通交通,东北的东西到底运到哪里?是都到徐州吗?真正的东西是到天津后,经由天津分发各地,可能东北一车东西,到了天津,四份之一去北京方向,四分之一去河南,四分之一去上海,还四分之一天津人自己用了。可从山东半岛走,你指望几个村子吃200顿大豆?山东半岛和辽南半岛的经济属性相近,经济是同性互斥的。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经济竞争加重,要说好处,反倒可能是辽南的蔬菜能更好的运到天津进行分发。
辽南附近的经济不好搞,因为是个尖,要土地没面积,要市场没多少人,沈阳的单芯照耀作用又赶不上北京、天津二个巨无霸对山东的上吊类型的,毫无道理可言直接90°角往上拉的作用。
我这寿光穷鬼渔民几千年来没活干怎么办?让渔民种菜,拉北京来,我吃。北京就是个妈呀,亲妈呀,有了妈一切都不愁。
渤海隧道作用最多就是让辽南半岛稳定的接受北京和天津的普渡光辉。因为船运天津可以,但不稳定,今天天津有菜,明天菜没了,受不了。
要说其他的,就是渤海隧道修建困难,维修艰难。
因为渤海海峡不是伶仃洋,有100多米深的,有强烈的海流,这海流是太平洋黑潮的分支,十分强大。不是伶仃洋里面基本是死水。洋流还不是单向的,
而且渤海海峡是中国的巨型地震带,郯庐断裂的主干通路上。
你看看上面第二个图已经发生过的地震地方,你在哪里修隧道,你在地震窝里修。
你不琢磨琢磨这渤海海峡为什么能在渤海海峡这里维持住?
因为它就有地质上的切断力的存在,才能导致渤海海峡存在。否则周围都陆地了,怎么这地方能维持住深深的海峡?
好了,你一条隧道在这条巨大无比的地震带正中间修过去,人家那断裂带的断裂力,每隔一段时间铡刀一样,咣当这切一下,咣当那切一下,并且集中在渤海海峡这里密集的切来切去,那天横着切你隧道脑袋上,你怎么办?给你拉开20公分的缝隙,你新鲜?
然后呢?100多米深的海水,注意三峡大坝才175米水头,然后就往隧道里面灌。
你知道潜艇多少米就没办法救了吗?知道前几天万州掉下去的公交车掉到80米深,潜水员都下不去了吗?
到时候,隧道里面的人,个个什么都别想,尸体都捞不上来。
作为天津人,我当然愿意再修一条渤海海峡隧道,到时候我去大连玩,可以晚上睡跑烟台去,作为天津人,吃山东的菜也是吃,吃大连的菜又有什么区别?但是,理性告诉我,这条隧道修起来的价值和代价,都有很大的否定性理由。
作为天津人,我也理解全中国恨不得把渤海堵上,把天津弄成废物点心的强烈心情,可好多事情是奉天承运,天命使然。特殊城市的命运是天命护卫的,不好折腾,何况你折腾完了,备不住还是天命加强,只不过你看不明白。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怎么样?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之城——威海,占地8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基建投资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被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是目前中国江北唯一的一所高等海洋职业学院。学院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立足威海,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服务海洋”为定位,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以推进依法治校为手段,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四大发展战略,稳步向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目标迈进。
专业贴近需求,海洋特色鲜明。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市场需求,围绕海洋渔业、船舶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和经济管理五大专业群建设,目前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船舶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会计、港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药品生物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19个专业。
师资引培并举,推进“名师工程”。引进了哈尔滨工程大学2名教授担任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个专业的带头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优秀人才担任其他专业带头人。全面开展教师成长计划,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设施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一流。建有“山东省船舶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市船舶运动控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市微藻新种开发和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航海模拟实训室、轮机模拟实训室、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微藻饵料藻种培养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60多个,学院图书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40余万册,体育馆、报告厅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功能先进,为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锻炼体魄搭建了平台。
狠抓质量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学院全力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的质量保证机制,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精品共享课程资源库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成立“山东省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利用好蓝墨云班课等数据平台,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体系。
重视创新创业,夯实就业保障。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建立党政重视就业、专业导向就业、教学面向就业、机制支撑就业、教师引导就业、学生立足就业、部门专司就业的齐抓共管的就业保障运行机制,首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就业岗位供需比例达到15:1,充分保证了学生优质就业。
坚持文化育人,提升学生素养。成立“明德学院”,下设德雅学馆、敦行学苑、朝舞学社三个板块,通过传统文化熏陶、职业发展规划、社团活动开展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拼搏精神、团队意识、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兴趣,为人生的长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
校政企多方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成立由学院和威高集团、黄海造船等产业龙头企业共同组成的学院理事会,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与南京第55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惠普软件(济宁)人才产业基地管理有限公司、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互联天下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等进行校企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实行人才“订单式”培养;与好当家集团、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等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与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合作建造“海院号”综合实训船;与成山集团、寻山集团、泰祥集团等100多家龙头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注重对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威海联桥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建立对外开放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日本高校和产业的合作力度;与韩国庆尚大学、金泉大学、中源大学,墨西哥自治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墨西哥国立梅里达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围绕人才培养、师资交流与教学科研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是“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技术培训基地”,被授予“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理事单位和副秘书长单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优美的校园环境被评为“威海市花园式单位”。
云帆已挂起,行将破风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将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沿着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区域影响力、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扬帆前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