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医保
丙种球蛋白为什么不纳入医保?血液制品不可能入医保的,因为数量有限,没人献血就不可能制造,如果入医保,那将瞬间被有大保的人用光,这种好东西没人嫌多体检该不该纳入医保报销?很多时
丙种球蛋白为什么不纳入医保?
血液制品不可能入医保的,因为数量有限,没人献血就不可能制造,如果入医保,那将瞬间被有大保的人用光,这种好东西没人嫌多
体检该不该纳入医保报销?
很多时候人们都说预防应该是最好的治疗,体检可以检测,并经营早期治疗,做好预防。但人们总是忽视体检,最后一些病花了大价钱,甚至丢了生命。所以体检应该归入医疗保险,有病能够提前治,没病可以预防,而且现在很多单位都忽视体检,公务员当然有所保障,其他的,很少有体检,所以,体检纳入医疗保险是很好的,让很多平民百姓,也得到保障,利国利民?
肺癌的靶向药纳入医保了吗?
2018年10月10日,国家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并且这些靶向药都是降价执行。这已经是国家第三次把靶向药降价并纳入细胞。
这次肺癌共有5种靶向药降价并纳入医保,全部是非小细胞肺癌,包括ALK抑制剂(克卓替尼和赛瑞替尼),二代EGFR TKI阿法替尼,三代EGFR TKI奥西替尼,以及国产新药安罗替尼。降价比例最高的是克卓替尼和奥西替尼。目前全国各地的执行时间在11月底之前,北京等大部分省市已经公布了执行时间。
加上第一批的一代EGFR TKI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第二批的厄洛替尼,贝伐单抗(批准在非鳞癌),在肺癌中共有9种靶向药在医保。
第一批和第二批的4种药已经在全国各省市落地执行,2018年公布的5种靶向药各地落地时间表如下(来源新京报,更新至11月7日。)目前有更多的省市公布了具体执行时间。
这次国家对各地的落地工作是十分重视,11月中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下发了《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医院不得以医疗费用总控、医保费用总控、“药占比”和药品品种数量限制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与合理用药需求。
要求各地必须在11月30日前落实这次谈判药品配备工作,对于工作落实不力的省份和医院,予以全国通报和约谈。
希望各地能以病人为本,加快落地,围绕病人出台更灵活的举措。
为什么好多抗癌药物都没有纳入医保?
为什么好多抗癌药物都没有纳入医保,这个问题是公众最关心的医疗政策问题,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更普遍的一个,就是为什么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药品,有的是医保药品,有的不是医保药品呢?如果把这个问题理解了的话,就能够明白为什么有些抗癌药物没有纳入医保了。先来看看医保的基本知识。
1 医保药品的目录不是每年都修订。
我们查看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官方网站,在主页面的右下部分的数据查询中,点击药管平台后,可以进入到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页面,在右边有个下载的专区栏,我们就可以知道了国家并不是每年都修订医保目录的,最近十几年修订的频次3次,分别是2004年、2009年和2017年修订了,也就是不是每年都修订医保目录的。对于每年新上市的药品来说,特别是有治疗效果的抗癌药物,基本上都是新药,所以国家还来不急把刚刚上市抗癌药物纳入到医保目录中去。所以,药品纳入医保,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2 不同的医保之间报销的项目和比例不同。
什么是医保?说通俗点就是您每个月或每年给国家医保中心缴纳一定的费用,然后当你生病需要住院治疗疾病时候,会进行化验、检查和药物治疗,有些化验项目、检查项目和药品,是可以报销的不需要自己再掏钱了,或者是自己只需要掏一部分钱就可以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化验项目、检查项目和药品都是可以报销的。可以报销、或者不可以报销、或者报销的比例,这些情况在不同医保之间,比如省直职工医保和市直职工医保之间就不一样,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之间也不一样,导致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医保每年向国家医保中心缴纳的费用不一样,如果缴纳的费用比较高,那享受的医保可报销的范围就大,报销的比例就大。
3 各个省份之间增补的医保目录有差异。
因此,各个省份之间也会存在这个问题,每个省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就是同样类型的医保之间也会存在报销范围或比例的区别,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各省份之间缴纳的费用不一样。当然,还会存在各省份之间药品医保的增补目录不一样,各省份除了都要执行国家的医保目录外,还可以根据本省的经济情况,根据当地的医疗机构专家的筛选,适当的增加可以医保的医疗项目,因此,增补目录在各个省份之间肯定会有区别,同样的药品,就是说有的省份可以报销,有的省份不可以报销。
当然,地方调整目录也是随随便便的。各省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对国家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品不得进行调整,只能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进行乙类药品调整。调整要坚持专家评审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切实做好廉政风险防控,不得以任何名目向企业收取费用,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干预专家评审结果,调整的数量不得超过国家乙类药品数量的15%。
4 不把所有药品纳入医保的原因。
这个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国家经济水平决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宝宝打疫苗,为什么有的疫苗是免费,有的疫苗是自费的呢,原因是国家现在还没有经济势力为所有的疫苗买单,目前能够承受的了是为必须预防的疾病疫苗买单,医保药品或不是医保药品也是这个道理。特别是抗癌药物,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药企研发的,药品的价格会额外的高,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保障每个抗癌药物都能的报销。
还有个原因,通过差异化的设置药品目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国家规定的医保的药品,都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相对安全的,有效的,经济的,可及的药品,患者在治病的时候会鼓励医疗机构优选使用医保的药品,自费的药品在医保药品无法获取的时候才使用。当然,也会出现很多医疗机构大肆的乱用医保药品,即使有的时候没有必要使用,但是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盈利,就会存在这个问题,这样就会增加国家的医保负担。
5 医保的问题是个经济发展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解读,我们知道药品的医保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能力的问题。国家会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智能监控系统和社会保险药品使用监测分析体系,重点监测用量大、费用支出多且可能存在不合理使用的药品,监测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发挥药师作用,激励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等国家的经济实力达到了,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老百姓真正需要的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将有更多的老百姓救命的药品进入各个省份的医保目录,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当然,在没有实现所有药品都医保的情况下,对于价格高昂的抗癌药物,国家也会通过药品谈判机制,压低药品进入国内的价格,以减少老百姓治疗药物的费用,降价以后也为这类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做好铺垫,国家将对经专家评审确定的拟谈判药品按相关规则进行谈判,符合条件的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而且会名单另行发布。
6 治疗癌症的费用的确很高。
得了癌症等于人财两空,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治疗癌症的费用的确很高,一方面是由于抗肿瘤药品的费用会相对高,另一方面抗肿瘤治疗的整个疗程比较的长,不管是放射治疗还是化学药物治疗,都是需要多个治疗周期的,不像普通的疾病住一次院就好了。另外,在整个抗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放疗的副作用和化疗的副作用都是比较大的,这些治疗方案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把正常的人体细胞也杀死了,所以人体会出现多种严重的副反应。医学目前还不是万能的,对于很多肿瘤的治疗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有些肿瘤的治疗可能也是延长生命的时间或者是提高生活的质量,导致很多人会认为钱也花了,治疗的罪也受了,最后还没有完全的治疗好!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这样消极,通过医学专家的努力,还是有癌症可以治愈的,比如儿童白血病,现在的医学就能够治愈很多白血病的孩子。
美国或将针灸等纳入医保,能说明针灸有效吗?
针灸本来就有效,甚至可以创造人间奇迹,它产生于中医药治病之前,《黄帝内经》已经做了非常全面精辟的总结。文革中常用的针刺麻醉,其方法,其疗效,曾向全世界公开的,针灸治疗许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用于急救时,往往是立竿见影的,现何堪如此一问?
抗癌靶向药纳入医保的有哪些?
期待降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抗癌药纳入医保
三种肺癌的靶向药,哪种纳入医保了?
虽然靶向药有很多种,但题目中所提到的三种,一定就是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药——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以及中国的明星药埃克替尼(凯美纳)。
好消息是,这三种药已经都进入医保了。从这个药被公认能在肺癌患者当中产生奇效,到这个药进入医保,大概将近10年过去了,好消息是,以后的患者可能不用全款去购买这些了。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三种药也都是有慈善总会的赠药政策的,只是进口的两种相对来说手续更繁琐一些,而国产的只要吃够了药就可以赠药,不管你是不是满足“没工作没钱”这些低保户的指标。
以前的时候,一般是吃够半年可以赠药,而现在,是吃够了5-6万左右的总价之后可以终生赠药。药厂总是要盈利的,之前的研发成本毕竟太大。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应该还是好消息。
但是现在随着治疗的进步,靶向药越来越多,第二代,第三代,还有针对ALK,c-met等等各个基因的靶向药都层出不穷,虽然有效性是否足够强,还需要病例数的积累,但是不可能每出一种新药,政府都要重新调整一下医保目录。
所以老百姓就会面临一种情况,感觉越来越看不起病,因为越少见的药物,治疗效果越不确切,价格越昂贵。没办法,科学的进步往往带来了更多选择障碍患者。很多时候,保证给家人规范的治疗就好了,不建议不惜代价去砸钱搞最好的药,最先进的治疗。人各有命,如果治疗有效或者富如马云可以考虑,但是一般的小老百姓,我们要接受医学在每个时代的局限性。
愿各位家人,一切安好。
今年许多靶向治疗癌症的药都纳入医保了,是否意味着化疗药可以被淘汰了?
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医生能够做到的,就是在这个时代下,给与患者最有效的治疗。
1. 靶向药物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不是人人都能用,并不是歧视,也并不是因为价钱,而是因为靶向药物的作用位点,只能是存在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目前常见的基因位点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EGFR,少部分包括ALK,ROS-1,C-MET等位点,也有一些靶向药物可以使用。
为什么在中国靶向药的影响力非常广,甚至平常老百姓得了病,街坊邻居也有的会建议靶向药?这主要是因为,在亚洲人的女性患者当中,EGFR突变率高达50%,而这个比例在欧美国家只有不足10%,就导致了中国靶向药的应用范围较广。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并不建议在不进行基因检测的时候盲用靶向药,除了很难明确病理,患者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在头条曾经建议过一位患者,盲吃真的有效,但是这个做法不建议广泛效仿,还是需要医生来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
所以对于中国的患者,只有不到一半的腺癌可以用靶向药,而剩下一半腺癌,所有的鳞癌,小细胞肺癌等等,化疗是最佳的药物。
2. 靶向药物并不是早中期患者的首选
目前在手术前后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方面,化疗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即使是对于基因存在突变的患者,目前还没有证据证实在这部分患者应用靶向药会优于化疗。
其实换句话说,化疗是一种很普适的方法,即使存在基因检测,也可以在化疗耐药之后进行靶向治疗,相当于留了后手。如果先用靶向治疗,往往耐药之后化疗的作用也并不佳。
因此在证据还没有充分之前,手术前后的治疗还是以化疗为主。
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如果存在基因突变的话,那么靶向治疗是绝对优于化疗的,这个是存在定论的。
3. 靶向治疗的费用
靶向治疗的费用往往远远高于化疗,因此你会发现在偏远的地方,化疗仍然是治疗的基石。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甚至连美国的医疗都有要拖垮的趋势,就是因为它的研发成本和周期太高,几个亿研发出来的药物,未必能挺到上市就会夭折,大大增加了药物的成本和售价。
因此在中国,能够尽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药物,是我们当代医学家和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例如浙江贝达的EGFR突变靶向药“埃克替尼”,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药物,不但效果和进口药易瑞沙相仿,副作用也相对轻,价格也低一些,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样的药物越多越好。
中国针灸有望纳入美国医保,你如何看待?
中国传统医学真正能够走出国门的恐怕只有针灸和拔火罐了。为什么呢?第一,花钱不多;第二,庞大的海外华人群体。下面闲看秋风带您去看看针灸在国外的情况。
一) 对执业人员的培训与监管: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获得针灸师执业许可以前,如果本人是医生,那么开展针灸治疗必须接受200小时的专业培训;如果本人不是医师,必须接受2500小时的专业培训。
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安大略、阿尔伯塔和魁北克都有针灸许可项目;执行的是加拿大中医和针灸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
美国对针灸的监管始于20世纪70年代华人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但是目前各州的许可要求差别很大。另外,用于针灸的针头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监管。必须是“一次性”的。
再来看日本,技校或者大学毕业的针灸师,可以获得日本卫生、劳动和福利大臣签发的许可从业。欧洲则有至少有28个国家有针灸医师专业协会发证。
二) 针灸作为“替代疗法”走入老百姓的生活:
在瑞士,针灸自2004年以来成为了最常用的替代疗法;在英国,2009年一年,总共实施了400万次针灸治疗。英国大多数疼痛诊所和临终关怀院都使用针灸疗法。
据估计,2004年澳大利亚十分之一的成年人使用过针灸疗法。 在日本,据估计有25%的人会在某一时刻尝试针灸疗法。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不到1%的美国人使用过针灸疗法。到了2010年代初期,超过1400万美国人说他们曾将针灸作为医疗保健的一部分。
三) 国外主流医学界(西医)对针灸的看法:
尽管针灸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它与使用安慰剂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或者有什么明显的疗效。因此,针灸被西方主流医学称为“戏剧性的安慰剂”。
2007年,德国对针灸试验证实了其在某些用途上的有效性后,德国的针灸使用增加了20%。 2011年,德国有100多万用户。 而保险公司估计,三分之二的德国用户是女性。
德国公共健康保险公司开始为慢性腰痛和膝关节骨关节炎提供针灸治疗,但不包括紧张性头痛或偏头痛。
国外医疗机构对针灸治疗的范围以及对象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禁止对外伤、精神病患者、感染部位实施针灸;而针灸用针也必须是一次性的。头部是针灸的禁区。
另据报道,在2000年至2009年期间,国外曾经发生国95起针灸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5起死亡病例。多数都是针灸师的过失引起的。
这些不良反应来自于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克罗地亚、法国、德国、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