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周易·泰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时有匹泰,用有行藏”?看来,还是得水煮周易来讲讲这个问题。一、“时有否泰,用有行藏”谁人说的,出自何处?本人讲易,常说卦者时也、时者位也、位者势也,得势而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时有匹泰,用有行藏”?



看来,还是得水煮周易来讲讲这个问题。

一、“时有否泰,用有行藏”谁人说的,出自何处?

本人讲易,常说卦者时也、时者位也、位者势也,得势而施术。这种说法,其实是很受了一点“时有否泰,用有行藏”这句话作者的影响。

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这是三国时魏国的玄学大师王弼说的。可能有人知道王弼著《周易正义》(《周易注疏》),他还有一本书叫《周易略例》,共有6篇文章,即:

《明彖》、《明爻通变》、《明卦适变通爻》、《明象》、《辩位》和《卦略》。

其中《明卦适变通爻》,开篇即说:

夫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故时有否泰,故用有行藏。



二、“时有否泰,用有行藏”怎样理解?

时,孔子说,时之义大矣哉。

可以理解为一个时代、时段、时间,也可以理解为时机,一种时态等等。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其实是一一种“动”和“将动未动”的状态。

否:不善、不好、不吉、不利;倒霉、背时、诸事不顺、“不宜栽种”之类取意。

泰:通顺、平安、顺利、吉祥、得势、利于行动、天佑人助,诸事可为之类取意。

阴阳生八卦,八卦表示阴阳的变动。变动有时,卦表示物事人在某种“时”的态势,或否或泰。

那么这种态势就引起人的警惕,人在审时度势之后,预测未来事态的吉凶,于是釆取正确的方式行动,确保安全无虞,所行能成功、吉利。这就是“用”。

以显身做事、积极出世的态度、努力争创去争取成功,这就是“行”。

归避风险、暂不行动、或低调阴行,或迂回获取,这是“藏”。

到底是“行”还是“藏”,如果用卦占,那都在卦中。即如本文开篇所说:

卦者时也、时者位也、位者势也,得势而施术。

那就要看修为看不看得穿了。

《周易》是国学吗?

是国学,大数人上学,过去称国语,后来称语文,现在称文科。易经,少数人也没几个人弄通的,只能是国学的一部分,

《周易》怎么学习?

学习易经主要弄清这几个观念即可,即是理,象,数,辞,义,在《易经》中含有许多特定的观念—象、数、辞、义。这些观念只是隐藏在卦爻象和卦爻辞中,还没有形成范畴,但有助于我们认清和把握《易经》的整体思想脉络“象”观念我们首先说“象”。

何谓“象”?易传《系辞下》说:“象也者,像此者也象就是指形象、象征。象作为《周易》的观念,照后来的解释,其义有三:指《易经》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卦形及三百八六爻爻形,即所谓卦爻象,如三、三、等为卦象为爻象;

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三象取物象为天、坎卦三象取象为水等;指卦爻辞中说的具体事物,如乾卦爻辞中说的龙”,坤卦辞中说的“牝马”等。以上三种含义,见于《周易》者,指卦爻象和卦爻辞中讲的物象,第二种含义为后来的解释。象的特征是可以感知,有形象可见,特别是卦爻的图象,乃《周易》一书的一大特征,被看成是吉凶的象征,进而被看成是一切事物的象征,形成为一种符号系统的体系。

“数”观念《易经》中不仅有象,而且有数。所谓数,又称“易数”,是指《易经》和筮法中数的观念。数有三类:其一,占筮是通过数的计算来进行的,最后导出七八、九、六之数,以定一爻之象。此种数被称为筮数。其二,为阴阳之数,即以奇数表示阳爻,以偶数表示阴爻;此即《易》中阴爻称六,阳爻称九,六和九又来源于筮数。其三,为爻位之数,一卦六画由下向上数,初画称初,二画称二,三画称三,四画称四,五画称五,六画称上在占筮过程中,数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揲筮方能得出一卦之象,依其象方能推测吉凶。

不仅如此,数变还会引起爻变和卦变。总之,《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爻都可解释为数,每卦、爻都是由一个确定的数演变而成数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故后人又称《易经》为象数之书,进而将象和数看成是解释世界的重要范畴。

“辞”观念《易经》除了符号系统外,还有文字系统。而文字系统就是筮辞。“辞”的观念表现在以言辞表达所占之事的吉凶上无论是卦辞还是爻辞,都是用来解释或说明卦爻象的,是为了使卦爻象的象征意义更好地被人领悟,它给人们理解这个卦或爻限定了范围,指定了方向。例如《讼》卦,其卦辞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窒惜为“怪”,惧。“惕”,警惕。其意是说,占到此卦,战争中有所俘虏,但须戒惧警惕,防止俘虏逃跑,其过程是中段吉,终段凶;利于见大人,不利于渡大河。其初六爻辞说:“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永”,久。“不永所事”,指从事未久而中止。“言”,谴责。是说,占到此爻,所做的事件中止,将小受他人的谴责,但结果是吉利的。由于《易经》卦、爻象是为了显示人事的吉凶休咎的,以此而推论,作为卦爻象解说的卦辞和爻辞,其基本的功能和作也是断占而辨析人事的吉凶。古时“辞”具有“断”的意思。后来《易传》解释说:“辨吉凶者,存乎辞。……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认为人事吉凶的辨别,完全可从卦辞和爻辞的文字中寻求,卦、爻辞的含义,有险有易,但都在指示各卦,爻象变化的趋向。

“义”观念《易经》中所谓“义”,是指象、数、辞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就卦爻象说乾之名为乾,照后来的解释,其义为刚健;坤之名为坤,其义为柔顺;乾象二爻为阳爻居阴位即偶数二位,又居下卦之中位,其义则为中正。

就卦爻辞说,其所说的事和物象又有其内在的义理,如乾卦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其中含有潜藏勿动之义理。象、卦辞都是有形有象的,而义是无形无象的,但通过象、数、辞表现出来。具体说,就是卦、爻象依赖于卦、爻符号的暗示,而卦、爻辞则借助于文字的描述,二者相互照应,共同来喻示诸卦诸爻的义理。此种关系,后人称之为象义和言义关系。探讨二者的关系,成为历代易学的重大问题之一。




《周易》到底有没有预测能力?


《周易》是一套自有其价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探讨、总结、疑惑、再研究...从未停止过,包括此时此刻,题主在这里提出一个针对它的问题,而我在这里写下这些话。


某种意义上说,《周易》其实只是易经的三分之一,先哲们对易经的阐发和总结主要有三个高峰,至夏有《连山易》,至商有《归藏易》,至周而有《周易》,而后孔子及其门徒又做《十翼》对《周易》进行注释与补充,至此可以说易经体系已趋大成。可惜,连山与归藏现已失传,是易学一大缺憾。


另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易经的产生比文字早了约三千多年,不难想象,如果易经体系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怎么可能延续几千年的文明岁月,别说到易经大成的夏商周了,恐怕连一周时间都延续不了。要知道上古时期的先民们是没有闲情逸致专门搞学术研究,沉醉于所谓哲学世界的,更没那功夫去搞一套复杂的理论出来,只是为了炫耀和行骗,生存、活下去、繁衍生息才是第一位的。说白了,易经的使命就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改造自然的,是为实战而生的,而这实战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占卜预测。

易经四要素:象、数、理、占。其中的占,其本质意义是实践,而非狭义的占卜。当然,占卜本身也是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占卜预测是如何进行的呢?事实上,易经占卜预测讲究“法无定法,唯其时物也”,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换句话说,只要你的易学基础够深厚,占卜经验够丰富,人生阅历够广阔,你可以用任何方式来对任何事物与人进行预测。


我举个例子,就目前条件下针对题主也可以进行占卜预测。只是时效性差了些,信息完整度和准确度会受影响,但在此做一示范还是可以的。

就以题主的问题“《周易》到底有没有预测能力?”进行起卦,得【风水涣】:

这说明题主在进行提问时,精力并不集中,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太清晰而明确的概念。在性格方面,题主应该是个看起来很直率,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但内心却颇有城府,有不少弯弯绕,崇尚以智慧解决问题,只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拿不定主意,多有疑虑,可谓多谋而寡断。生理方面,题主属于比较爱干净的人,头发细直,长脸带圆,面色要么青白要么较黑,肾虚的可能性较大,腰膝酸软,下肢可能会有关节痛,或有痛风。环境方面,题主提问时,前方有花草小树之类的植物,而且这些植物在相对较高的地方,或者用来做隔断之用,后方有水性物质,而且此水还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发出声响。事业工作方面,题主的工作发展有着一段的折腾和反复,劳神费力挺辛苦,最终的事业还是要自求口食,会有一定成就和收获,但主要是靠自己的打拼,能实质性帮你的人很少。并且卦像显示,题主一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以上就是我用最基础的方式为题主进行的易经起卦占卜预测。必须说明的是,这里只是做一示范,并不是一次完整的预测,因为我连起码的变卦,体、用生克都没有进行确定,更不用说还有错卦、综卦、连互、半象了。一套完整的预测过程,以这一个六爻卦(本卦)为基础,至少可以再延展出七个新的六爻卦,而每个六爻卦中包含四个经卦(三爻卦),如此而来,一个相对完整的易经预测过程,可涉及八个六爻卦,32个经卦,也就是说起码涉及到了32个事物的矛盾关系,而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卦像分析,还未进行各种变化充分展开,事实上,全部64卦中包含了11520个基本事物的矛盾关系,再对其进行各种变化组合,所能揭示的事物属性、相互关系等信息单位可达几十兆之巨。这就是为什么易经可以反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可以指导几乎所有的学科门类。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套东西,不仅是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层面的最高峰,更是实践意义、实操功能极强的上兵神器。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易经的思维、文化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方方面面,成为华夏文明的基因了,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而易学先哲、占测高手,在生活中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少数,这要讲究个缘分,不能用“我咋没见过”这个条件来武断地认为易经不靠谱,现在反而是国外对咱们的易学文化研究得很起劲,而且别人研究的目的更多是用来指导实践。所以,我认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你可以不去研究易经,甚至不用太懂(生活工作难顺畅,事业想更进一步,可观看这个,鹏有全 “饿饿玲玲悟吧玲珊珊悟” 感情不理想也可以记下来,帮你解决疑惑,祝好!)可以帮你用梅花易数占卦预测工作(反正在很多方面你也逃不脱它的影响),但要对易经保有一份起码的敬畏,因为放眼古今、环顾世界,还真没有哪个民族或国家能在几千年前就为后世子孙留下这么一份伟大的遗产(注意我说的易经特点:极高哲学价值+极强实践功能)。所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要真切了解儒家思想、道家文化及功法、中医理论及调理,乃至包括风水堪舆、各种相术等“边缘”学科,都离不开扎实的易学基础。


同时也不要被我所举为题主起卦预测的例子所干扰,正所谓“善易者不占”,易学修养真正到达高层次的人,早已将“易”融入了更高的意识层次,不是非要起卦才能占,也不是非要占过才知行。孔子为什么说他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可不单单是因为年龄大了、阅历丰富了,这与其深厚的易学修养是分不开的,韦编三绝的故事都听说过吧。

最后,再用上面所起之卦【风水涣】为这个问题本身做个预测,卦象显示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是无法获得聚焦关注的,有回答也是无法统一方向的,大家都在各说各的罢了,当然也包括我,我也逃不出这一卦的场态,只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易经、认识易经、尊敬易经。毕竟,一把青龙偃月刀摆在面前,你功力不够耍不起来,就会避而远之,就算勉强耍起来了,态度不正、半途而废最终也可能会伤到自己。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用类比的方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达:“青龙偃月刀到底能不能杀人”?

《周易》讲的是什么?

周易,讲的核心思想就是"大道"。万事万物皆遵循道的规律。故曰,远取诸物,近合自身,圣贤治世可以前知。周易,简单说乃为周天甲子,变化推演之常态。阴阳合和,起于乾坤应乎性命,终于未济,灵尸分离之真假分别也。

《周易》是否有科学依据?

《易经与科学的现代关系》

有的人会这么来提问:易经和牛的哪个更伟大?这样的对比有可比性吗?其实,这是在问一个问题,已经是科学吗?

但是我应该在这里问一下:为什么科学是一切事物的判断标准呢?或者说中国的文化中有更加超级的智慧方法来认识人的自身宇宙万物:易经就是这样的一种超级认知方法,他把天地人宇宙万物放在一起来观察。这就是说,中国人他有自己非常智慧的观察人的身心宇宙万物的方法。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把中华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古老的智慧,我们也更应该把中国古老的智慧来观察西方的文化。100年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注重于前者,对于后者,我们往往都忽视了。现在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用中国的智慧来观察一下西方的文化,会让我们打开眼界。

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首先已经变得非常陌生了。我们往往都没有经过深入的观察研究,一方面认为它深奥无比,另一方面又把它等同于迷信就是占卜、算命代名词。

其实入易不难,把握了道体,《易》就易。 《易经》不是一本哲学之书,勉强说是哲学,这个哲学也有别于西方的哲学。西方的哲学,名为爱智慧,但是他们自己至今没有发展出一种智慧体系,他们可以把天地人放在一起观察吗?我们看一下,西方人的哲学,他们就是把心与我放在一起观察,都拎不清,究竟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他们到今天还没法确定,他们没法把心与物同一起来观察。西方的人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困境,为什么他们还认识不到,这是他们的认识论上的一种缺陷?因为他们的哲学方法,最主要的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他们用这个方法注定的只能获得知识体系,何以故,他们的这个方法无法启开人本有妙德。如果我们把《易经》等同于西方的哲学,这不能发现中华真正的智慧。《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的,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告诉我们,易是一门观象的形象思维,至于中国的文字创立的规则他是一致的。通过观象,融会卦爻各象之意,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广拟于形象,得意忘象,感而遂通,于是天下事物之理得矣。这是基于道而有的智慧思维方法,能够令一一法悉归于本源,用易则能体道,体得大道,则天地人万物宇宙复归无为。用西人哲学的话来说,就是能在本质于表象之间建立辩证的关系。西方的哲学探究本质,但是他无法建立这种智观系统,无法于有形的万物与无形的大道之源获得究竟。

中华古老的文化有无尽的发明创造,现在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大发明,有的人还在努力证明四大发明,这是科技,不是科学,这个工作是谁在做的?是现代的部分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的五运六气,这是中华古老智慧的伟大发明,这要远远比四大发明来的奥妙。中华古代的圣人在研究的天人关系时候,不仅只知道地球环境影响了气候,还研究到了九星和七曜对气球的影响,九星包括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七曜包括日、月、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而且还观察到了二十八星宿等。中国古代的圣人们,发现中国的气候会以60年为周期循环,年与年之间相互影响,每一年有其特定的规律。古人把这些气候变化规律整理出来,就形成了五运六气学。这种大道学问,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种观察天地宇宙及万物的运化,与人与人类社会结合在一起,西方的人现在虽然他们的仪器非常先进,但是他们还是做不到这一点。虽然现在的西方人已经意识到全息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重要,但是他们还不会应用,这些方法来真正建立天人一体的智慧文化大系统。我们现在要问的是,中国的古人,他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他们是怎么做到这种状态的?把这个里面的奥妙搞明白,才知道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河图洛书是超科学的存在。这是中国的古代祖宗们,他们引用了宇宙中最为高级的,生物仪器:人本身心,了解了天地人相应的奥妙,这河图洛书,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对于天地宇宙万物来说,用这简单的图就能了解把握天地宇宙万物与人的关系以及规律,不能不说,这是大智慧的体系。人与天地宇宙万物的关系,以及规律,这种观察的方法,主要是以能量的运化来显现,这是不是非常奇妙?西方人,按照西方的观点来看,中国人没有造仪器,中国人没有现代科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了解28星宿的运转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规律的?我们现在反过来观察一下西方文化。西方的现代科学能够制造先进的仪器,来观察人,也来观察宇宙万物,由此建立了无数的分科学,但是西方的科学到今天还没法建立天地人一体的能量运化模式。我们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天地人宇宙万物一体的能量运化模式,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可以应用于社会的管理,可以应用于农事,可以应用于对人身心的观察,这是不是一种伟大的发明?这是不是一种超级的认知模式?中国人他们也叫:这是科学,但是,我们只要了解其内涵,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就能了解它的精妙,这是一种超科学的存在,超与现代西方科学的认知范围,能够对于现代的西方科学的方法有指导作用。

易经的智慧思维方法的奥秘。易有三义!不易,变易,简易。不易,道也,不生不灭之寂体。变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阴阳四仪八卦,64卦,万物。简易,不生不灭的道体,与阴阳五行万象的世间万物,可以用一个至简的图式来表达,来总持。用西方的哲学来诠释一下,道体,本源也;万象,现象也;在本源与表象之间,发现他们的规律,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明白了吗?对了。易经要表达的方法本质,这是西方人他们孜孜以求的哲学的科学的目标,西方人到今天没法建立万物的统一理论,他们,研究事物的表象没法究本源。易为什么能够预测?因为道体他能够超越够现在未来时空的界限,了解每一个事物都能突破时空达于源头。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易经中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可以来观察一切事物,可百可千可万可无穷。用阴阳来可以观察人,也可以观察天地宇宙的运化。一年四季,冬至夏里,秋分春分,用阴阳来观察,于是有了河图。这由天地宇宙有形的观察而了知能量的变化及运转,这是不是非常高明?这里面还有更加微妙的内涵,天地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观察,观察久了,天地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一两个字来总持,在西方人这叫绝对理念,在佛法叫总持。阴阳的这种观察法,能够有有形客观而达象,进而能够观察无形的能与性(本质),从这个性(本质)来通微徹天地人的奥妙,这是中华智慧的一种体现。

《易经》的学问懂了以后,整个宇宙万物都懂了,所以说“范围天地之化”。《易经》的学问也是包含时空两部分的,就是“范围天地之化”的。这个宇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不认为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其他神创造,没有宗教的性质。在《易经》文化中,还有一种智慧科学观念,叫做造化——自造自化。整个天体宇宙是大化学的锅炉,我们人不过是这个锅炉中的一个小分子、一个小细胞、一个很会活动的细胞而已。这是造化的一种功能。人类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很伟大。但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类,不过像花木上的一片小叶子一样,是微不足道的。而整个的造化却非常伟大,只有懂了《易经》以后,才能知道《易经》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的,就是说,没有任何法则是超过《易经》以外的,所有宇宙一切学问,都离不开《易经》这个范围。

西方人用科学来观察万物与宇宙的规律,中国人普遍的用易经的方法来观察人与万物宇宙的关系。这两个可以放在平衡的运化吗?观察古老的智慧,我们有了一个科学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它要求我们放弃古老智慧中的迷信成分,要求我们发挥古老方法中的智慧理性。用中国人的观点来观察西门人的科学,我们也就能了解西方文化的弊端,我们也就能够像西人提供智慧的方法。

我能把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这样他们还矛盾吗?会把矛盾转化为智慧的来源。




周易到底有多神奇?

  《周易》乃世界上最科学最神奇的预测方法

  世界各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有的信息预测方法和预测学发展史。我国预测学发展同样是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和漫长的历史长河。

  人类祖先发明的各种信息预测方法,是自然界种种灾害逼出来的,是人类生活需求的必然结果。人类祖先为了达到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做到防灾免灾,首先发明利用生物信息预测的方法,如我国的骨卜、龟卜、卜筮……西方的占星术……,其目的就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造福後代。因此,信息预测是一切事业的先锋,是一切事业胜利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人类没有信息预测,就没有人类今天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要从自然界中获得各种信息,一是靠用生物信息预测方法; 二是采用物理信息预测方法。而物理信息预测方法,是由生物信息预测转化的产物。我国的《周易》等信息预测方法,是属於生物信息预测的范畴。《周易》信息预测,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最具有神奇的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的超前反映、超前预测的生物信息预测方法。

  生物信息预测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不管是人,还是各种动物,甚至是植物,都有对天体运动和地球的各种物质运动及其发展变化,包括现在的、未来的、宏观的或是围观的变化,都具有本能的、自我感应的预测功能,以达到自卫,自我保护和为群居者防灾免灾的效果。

  人和动物具有本能的自我感应预测功能,这种功能叫做生物信息预测。特别是动物对天体、地球运动所发生的变化。或是人为而引起的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龙卷风、台风、洪灾、旱灾、火灾……,甚至人为的战争、爆炸、移山填海、围湖造田、拓荒种地……像老鼠、蛇、青蛙、及其它动物和昆虫类等,它们本能的感应到将有大灾来临,因此,提前撤离灾区,结果该地区果然爆发了上述某种灾害,免受了灭顶之灾。如不久前湖南省的洞庭湖之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十多亿只田鼠“大军”大迁移的惊人场面,结果不久长江三峡库区为了减轻重庆的水灾,而开闸排洪,淹没了洞庭湖的诸多半岛的鼠居地,田鼠因事先感应到有洪水淹没之灾的信息,提前撤离,免受了被洪水淹没的灾难。

  人是万物之灵,同样对天体、地球、运动所发生的变化或者人为带来的灾害和不利居住等生存的因素,也有本能的自我感应预测,如上古祖先,开始对天气闷热,天空出现乌云盖顶就要下大雨,地下发热,就有地震或者火山爆发的灾难。

  人和动物为何对自然界将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事件有本能的自我感应,这是因为人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生物场,这个场具有生物电、生物波、生物红外线和电磁波、电磁场……因为人的运动和人体内五脏六腑的活动向天体发出大量的生物电、生物波、红外线、电磁波和天体的电磁场、电磁波相接,因此,人和动物对天体、地球运动和人为造成物质运动的变化时所发出的信息有本能的自我感应。某地区将要发生大地震,地下就会向空中发射出强烈电磁波,地热气闷、人和动物就有烦躁和不安的信息,预感有地震或火山爆发之灾。

  但是,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动物的本能感应比人类的要强得多,要敏感得多,准确得多。这是因为人的活动范围较大,受自然环境各种现象干扰太多,或者人的某种神经不如动物敏感。如老鼠看到洞穴十分潮湿而有水,感到寒冷,空气稀薄,就感到有洪水淹没之灾的信息。

  人和动物都同样具有本能的自我感应,这就是人和动物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具有发射信息,接受信息的功能,是一个发射信息,接受信息的装置。但是,人是万物之灵,人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人有思想,有思维,而且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如制造石器等劳动工具,有意识的进行劳动生产活动。其思想和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这些是其它动物无法相比的。

  为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防止各种灾难的侵害,凶猛野兽的袭击,又因宇宙间、地球上各种灾害的信息太多,太杂乱,为了有目标,有目的更准确的捕捉各种吉凶信息,受人体本能的自我感应信息的启迪,开始用各种办法制造各种信息预测工具,企求获得所需要的吉凶信息以保存自己。

  我国在生物信息预测科学上,就出现了远古的杀动物的血占、肝占、胆占、骨占、龟占、卜筮到周易八卦的发明,经历了一万多年或更长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我国祖先发明周易的生物信息预测方法,是人类信息预测科学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是人类高智慧迈向高科学、高级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祖先对人类生物信息预测科学重大贡献,其辉煌成就与日月同辉,日月共存。所以我国的周易等预测方法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先进,最科学的生物信息预测方法。

  《周易》预测方法是属於生物信息预测。其方法和范畴,主要有动物血占、肝占、胆占、骨占、卜占、着草占,还有手纹、面相、摸骨、抽签、梦占、眼跳、观天象、星占、四柱预测、奇门、阴阳风水等多种方法。因这此预测的方法,一、不是用固定模式的科学制造的工具,二、天体是一个无限的生物场和庞大的电讯发射场。三、天干地支,卦象、爻象、阴阳五行是宇宙间万物(也是人体)信息标志和万能储存器,也是天体、人体、地球生物电能的连接线。因此,人就利用宇宙生物信息场、人体生物信息场、天干地支、卦象、爻象的生物信息标志和人的聪明智慧相结合就能准确预测出事情的吉凶。故《周易》预测法是属於生物信息预测。

  物理信息预测物理信息预测,其特点就是运用物理学、光学、电子学、力学、质子学等多科学的组合,不管它用人和机器制造生产出多少品种的科学预测信息专用工具,其科学原理都离不开《周易》阴阳五行生克的原理或和《周易》原理相一致的。

  属於物理预测方法来获得人们的需要吉凶信息有:电气、电话、广播电台、电视、望远镜、显微镜、X克斯光、B超、宇宙飞船、通信卫星、报话机、地震仪、地雷探测器、手机、传真机、等诸多专用信息预测物理学内能和有形的机械仪器等物体,故称为物理信息预测。

  物理信息预测,是由周易生物信息转化的产物,上述物理信息预测的专用工具,其制造的原理都离不开《周易》原理,其形状都是《周易》中的卦象的再现,如电、照相机、望远镜,像离卦,飞机、宇宙飞船,像震卦,收音机、电视机、电台,像巽卦,电子计算机,像坤卦……我们用的手机,就是根据摇卦原理制造的。现在我们看着手机怎样用摇卦原理制造的。

  在古代科学不发达时,张母想念在广州做事的儿子,就找卦师摇卦想知道儿子在广州的身体如何:平安否?於是摇得《泰》卦。

  卦师看了卦象爻象对张母解卦说:“泰”有平安之象,“《泰》六合卦是平安,你儿子在广州不仅身体好,而且平安,明年三月你儿会回来看你老人家。”张母听了卦师的翻译很高兴,很放心。第二年三月儿子果然从广州回家了,母子相聚。

  天体布满了宇宙间万物万事的信息。当张母想念儿子摇卦时,其信息通过大脑发向天体传到儿子的大脑(现代中医学证明:人的大脑有一个阴极,一个阳极的天线)。儿子大脑接到母亲想念他的信息时,母子相互思念的信息,通过天体和人体相接传导,互相交融。因此,母亲摇卦的过程,就是手上的麻钱通过人体生物场、生物电和天体的生物场、生物电的接通而进行编码的过程,这样八卦成象,张母要知道儿子在广州身体状况,平安等信息,都在卦中显示。

  前面我讲过,人体有生物场、生物电,人心如信息的开关。当人们要想某个人或某件事,其信息通过生物场、生物电发射出去。经过天体生物场、电波的转接,对方马上就本能的感应到家人的思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的亲人在外地或国外去世了,家里的亲人有感觉,又有“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就是宇宙生物电、生物信息和人体生物电、生物场相通的真正原因。相信今後科学的发展,我们後代子孙就可以看天人信息相通的画面。

  天体是个庞大的生物场,是电能源的储存库,蓄电池,它具有发射电子的功能和传导功能。因此,当今的电子专家、通讯专家、传导专家、光学家、物理学等众多专家,就根据此功能,设计制造了手机的通讯工具。天上的通讯卫星储存了每个人的手机号码。当张母在北京想念她在广州的儿子时,只要在手机上拨动固定的号码,通讯卫星很快把张母的手机号码和她儿的手机号码接通,母子就开始了通话。因此,我们的手机是根据摇卦的原理而发明制造的,也是《周易》生物信息预测转化的产物。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

非常复杂的问题!看周易如同看天书。首先学会八卦和64卦和六爻,弄懂生辰八字,看懂风水,分清8类人,弄懂天时卦像和九格飞星同大自然的关系。然后再回头看卦像和大自然与人的关系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不懂前面这些东西就是看天书,想参透问题,懂前面这些东西还有参不准的,不懂前面这些,事在面前你也不明白!想学就先努力吧,能找到这方面的资料就不容易啊!有些事情不是想和努力要看天赋。

《周易》是本什么书?

(周易)是本智慧书,军事家用是战术,政治家用是谋略术,哲学家用是辨证术,民用是查神找鬼术,阴阳风水术,求医问药指导术,趋吉避凶术,,,谁用谁知道,

《周易》是谁的著作?

全归伏羲、文王、孔子三圣人有待考古考证,凭一己之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完成这部巨作,肯定是集体创作,巫史(周朝的占卜家,也就是当时的科学家)起了重大作用。只要把原文读懂就行,何必在乎谁写的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