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海口风味小吃

海口小吃一条街在哪?地道老街风味(5元-20元):22点后新华南沿街到东门菜市场博爱路、“西庙”曾是海口本地小吃最为集中的地方。“西庙”并不是一条街,而是指海口义兴街、竹林里的

海口小吃一条街在哪?

地道老街风味(5元-20元):22点后新华南沿街到东门菜市场博爱路、“西庙”曾是海口本地小吃最为集中的地方。“西庙”并不是一条街,而是指海口义兴街、竹林里的西天庙一带。海口新民西路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是清晨。主要经营的是海口人爱吃的“猪肠粿(粉)条”。其实海口话俗称的“猪肠粿(粉)条”不仅仅是用猪肠,还用多种猪的内脏,粉条则用的是自制的河粉。西门外少年宫的腌海菜(甜酸辣江漓菜、萝卜)、螺肉、小螃蟹、酸菜猪血、猪杂....

博爱南路129号文明路口“牛腩店老字号”

新华南电器城的夜市老牌清补凉,有几摊,新近搬到旁边文明路口国美电器外,每晚都排长队哦

解放西22时城管走后的各类宵夜烧烤

【铺前糟粕醋5元】义龙西路往海航发展大厦国宾的横巷拐角、龙舌坡海府街道办三角路口、和平广场后、府城忠介路步行街戏院对面....【糟粕醋火锅】美祥路、国贸横路、高登东路...

海南大学南门 (各地风味小吃摊)

文明中路十三小的海南塘虱煲三家(海南风味鱼煲)

近年新开的是大同路“骑楼街小吃”

咸的有海南粉、斋菜煲、猪肠粉条、海鲜卷等,甜的有甜薯奶、九层糕、椰丝糯米粑、鸡藤粑仔、清补凉、海南粉是深受海南百姓和岛外游客喜爱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海南粉还包括抱罗粉、后安粉、灵山粉、陵水酸粉。想吃这些地道的风味小吃,最好的去处当然是海口街头巷尾的老爸茶店、大排档。而风味小吃中的灰水粽、琼南伊府面、猪肠馍、洛基粽子、椰丝长粑、煎堆、椰丝糯米粑、海南煎棕

各地风味的美食店铺在海口大街都可寻觅到

南昌有什么风味小吃?

牛骨粉

浓浓的大骨汤,熬一碗米粉,再配上香辣秘制的牛骨,一手吃粉,一手吃牛骨,那种在大夏天吃的大汗淋漓然后出完汗一身酸爽的感觉,难以形容。

南昌瓦罐汤

以土质陶器为瓦罐,置于巨型大缸内,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以硬质木炭火恒温传统式六面受热,煨制达7小时以上,一碗回味无穷的瓦罐汤才算制成。

南昌小笼包

小笼包皮薄汁多,肉质鲜美,现包现蒸。跟南京小笼包不同的是,南昌小笼包更加的小巧,一口就能吃下。

久负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南昌炒粉肉嫩,粉韧、味鲜,每次从外地回来,最想念的就是南昌炒粉,这绝对是南昌的标准美食之一

海口早餐好吃吗?

以前我也有推荐过海口的美食街、苍蝇馆子、商圈美食、早餐,今天就把这些美食分类整理出来,让吃货们更方便的去找吃!那些散落在民间、充满了烟火气息的老味道,才是吃货们该追逐的脚步。

1

明星电影院炸炸

摆了十来年的摊子,双创过后从龙华二横路明星电影院搬到了六灶村村口,他们家的炸炸可谓是又便宜,又受欢迎。

炸芋头、炸豆皮、炸豆角、炸茄子、炸香菜!都是必点,炸串带着最平凡的酱香味,可能和很多地方的炸串做法一样,但海口的炸炸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涂的酱里。虽然是夜宵炸炸,但是老板每天都很任性,不想开门的时候绝对不会来!

店名:德园大包

地址:龙华路六灶村村口

人均:11元

2

十三小焖面

十三小的周边是一个小小的美食地,聚集各种美食!不过这一代是老城区,很多居民都会在晚上出来觅食。他们家店就是其中一个夜晚必来之地。

和伊面汤不同,焖面里的汤汁少,面几乎吸收了汤汁的鲜美,吃起来黏黏密密,加上一点辣椒整盆都能干了!他们家晚上9点以后才有,去早了老板也没开门!

店名:十三小焖面

地址:文明中路十三小学对面

人均:12元

3

八一湛江生蚝

夜宵怎么可能少了烧烤,双创后很少能见到室外的烧烤摊,他们应该就是少数中的那几个。原本武警医院对面的那家更好吃,可惜再也找不到了。

这里除了生蚝必点以外,不来几串牛筋你都对不起自己大老远过来尝尝!牛筋都是百来串烤的,很容易就烤过火,但吃如果吃到骚微带点肥肉的牛筋,那种在嘴里喷汁的肉感能让你上瘾。

店名:八一湛江生蚝

地址:文明东路武警医院往东300米

人均:28元

4

锦山里无名小店

锦山里有一铺晚上才出来的夜宵,他们家可能完全没有环境而言,但是味道真心不差。

很多人推荐他们家的焖面,我却更爱他们家的炒粉,点的时候要和阿袋说炒的时候加辣椒加蛋,这样的单炒的炒粉更带着锅香,粉条根根分明,还带着汁水。很多老饕专门找到他们家,就为了尝一口焖面和炒粉。

店名:锦山里无名小店

地址:文明东路锦山里小巷

人均:12元

贵州省特色风味小吃怎么样?

地处西南云贵高原上的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根据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及风土人情,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素以辣香而著称的贵州小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享有盛名的肠旺面、丝娃娃、雷家豆腐圆子、恋爱豆腐果、遵义羊肉粉、花溪牛肉粉等,风味特别、价廉物美、令人垂涎。它们的味型(或蘸*水)在运用各种干鲜辣椒这一调味原料上十分考究,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炒制、腌制、烤制、舂制出了糍粑辣椒、糟辣椒、煳辣椒、油辣椒、酸辣椒等。调制出的各种小吃的汤味和蘸水,有香辣、干辣、煳辣、糟辣、麻辣、蒜辣……可谓是“一辣一格,辣出百味,辣出风格,辣出品位。”还有用本地的荞麦面、蕨巴、黑糯米、玉米等为原料,精工细作制出的荞面刺猬包、荞蕨象生梨、毕节汤圆等,不仅用料精湛,制法独特,吃法多样,更是注重色、香、味、形、营养等方面的配合。

1、遵义羊肉粉

  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

  遵义羊肉粉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
冷。

2、花溪王记牛肉粉   

米粉应该说不是贵州独有的,在湖南、四川等地都有,而在贵州米分店更是比比皆是,可是,贵州贵阳的花溪王记牛肉粉却特别有名。它不仅在贵阳市有好几家分店,在贵州省也有分店,甚至在云南在其他省市都有分店,应该说贵州的花溪王记牛肉粉已经算是贵州饮食的一个招牌之一了,花溪王记牛肉粉起初是在贵阳市花溪镇的一家普通的米粉店,不过店虽普通虽小,但是味道很好,征服了许多贵阳市的食客,他们不惜驱车从市里到郊区就为了吃一碗牛肉粉。后来,吃的人多了,势力雄厚了,花溪王记牛肉粉开始在贵阳市都思路开起了分店,贵阳的食客可以在市里就能品尝到。   慢慢的,分店一家接一家的开,就有了今天的花溪王记牛肉粉。据说花溪王记牛肉粉是有秘方的,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花溪王记牛肉粉的老板——一个老太婆就起来调味,然后送到各个分店。

3、兴义鸡肉汤圆

  兴义鸡肉汤圆始创于清朝末期,经四代传人,已有百余年历史,成为今天贵州兴义地区四大招牌名小吃之一。兴义鸡肉汤圆独树一帜,“众家皆甜,唯我咸鲜”。兴义鸡肉汤圆不同于其他汤圆的关键在于:以鸡肉为馅,灌鸡汤,点芝麻酱,具有小巧玲珑,色彩雪白、晶莹光洁的糯米清香与鸡肉、猪肉、鸡汤、芝麻酱的鲜香融合为特色风味的芳香,又有糍糯、细滑、清爽、油而不腻的特色。

4、康家脆哨面   

康家脆哨面,由康家父子从长征时期创始,愈今已有80的历史。如今仍由康家大儿子掌勺制作。其特征是汤面分装,汤内有各种配料,加有竹荪、豆腐脑、海带等,汤味鲜美;面条用精粉加鸡蛋、豆面制作,先蒸熟晾干,放入开水中烫一分钟左右捞起,即可食用;辣椒面用滚烫猪油烧制,放入碗中与面条拌匀,如火焰燃烧一般,故又称燃面。燃面所配的脆哨十分讲究,系用五花肉切细粒慢慢熬去油,制成棕色脆哨。面条细脆味浓,哨子脆香回甜,汤鲜不浑。

5、遵义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是遵义人的一种独创。面条上盖着一团雪白的豆花,面条浸在豆浆之中。豆花,有的地方叫水豆腐,是用前一次点豆腐的窖水存放几天后成为酸汤。用这种酸汤点豆腐,使豆腐没有石膏或卤水的苦涩味,比一般豆腐细嫩,比豆腐脑紧扎。据说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开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家专为来湘山寺烧香拜佛 的人开的,因而取利微薄,怎样才味美,不少人为此献计献方,到民国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遵义豆花面,生意兴隆。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宽面 条,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讲究,有素、荤两种,素椒配有五种保密的佐料,荤椒还配有瘦肉丁、鸡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钩等,其味鲜美,将豆花与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6、沓哨馄饨   

“好个老不管,开在小井坎,馄饨有八个。可惜是小碗”这首顺口溜”,是解放前贵阳人民对“老不管”饮食店的沓臊馄饨的赞誉。   馄饨的历史悠久。各地创造了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品种。经历代发展和改进,成为当代小巧玲珑的形状。贵阳人喻亮卿于本世纪20年代创制的沓臊馄饨,用料阱究,,工艺精细,风味独特,一鸣惊人,在同行中如鹤立鸡群,赢得了贵阳人民的一致赞赏。   沓臊馄饨工艺精湛,汤鲜、皮薄、馅香、沓臊,色、香、味、形、器完美和谐。

7、肠旺面

肠旺面又称肠益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汉族风味面食。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加上面条,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贵阳市区内各小吃街均有卖。


8、贵阳丝娃娃

丝娃娃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乍听这名字,真吓人一跳,如同《西游记》中唐僧面对高徒拿来娃娃状的长生果大喊:罪过,罪过!丝娃娃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裹在襁褓中的婴儿,故名。贵阳丝娃娃用米面粉做成薄氏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别名素春卷。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9、糖麻圆

糖麻圆是一道著名的汉族小吃。壳薄内空,形似圆形,色泽金黄,糯绵香甜。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装入布口袋吊起,待水分滤干后放置4-5小时,让吊浆面自然发酵至略有酸味后,加碱、糖揉匀搓成长条,下每个约重25克的剂子20个,搓成圆球形后,粘上芝麻入温油锅中炸,边炸边用平漏勺背反复踏压炸至泡空起来,壳呈金黄色即可。


10、贵阳酸汤鱼

酸汤鱼,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一般是先加入特产糟辣椒和本地许多有营养的中草药,借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然后将清洗的活鱼下锅煮。酸汤是用烧开的米泔水酿制而成的,上好的酸汤应为白色。清酸汤味酸而清香,但醇厚味略差些,另加上用西红柿泡制的红酸汤,味道就更加完美了。如再加些黄豆芽、小竹笋和野葱作辅料,风味就更加独特。

11、恋爱豆腐果

恋爱豆腐果,是贵阳名小吃之一。以其名奇特、意味深长、风味别致为特色。将豆腐切成小块,经适量碱水发酵后,放在擦有食油的有眼铁片或铁网上,用糠壳、锯木屑小火烘烤。待烤至外壳焦黄油亮、象吹进气一样鼓起来时,剖开填进用辣椒、酱油、食醋、麻油、味精、葱花、蒜泥、姜末、折耳根等混合而成的"蘸水"、趁热吃下、辣香嫩烫、咸鲜爽口。

12、贵阳辣子鸡

贵阳辣子鸡是一道极具贵州特色的菜。做法是先将鸡切成块经过香料腌制,然后放入油锅内爆,熟后捞起来。在油锅中放入大量的糍粑辣椒,辣椒制好后将鸡块倒回锅内同烹。这道菜可以是家常炒菜,也可以是火锅。由于辣子鸡在炸干水汽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很多人家做好后存放起来慢慢享用。

13、片鸡粉

片鸡粉是贵州贵阳市的汉族传统名小吃,爽滑微韧,鲜香不腻,获首届“中华名小吃”称号。鸡宰杀治净,漂去血水后放入汤锅内,加姜片、葱节大火烧开,改小火煮30分钟至熟,取出将鸡肉片下,鸡汤留用。取鸡汤150克加盐、鸡精、化猪油调味备用。米粉放入沸水中小火烫至米粉漂起,取出放入碗中,加上烧热的鸡汤、将切好的鸡片30克放在米粉上,撒糊辣椒面、胡椒粉、葱花即可。

14、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又名鱼腥草,有特异气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开胃理气等功用。折耳根和腊肉加作料烹制。折耳根绵中带脆,腊肉香醇,腊肉的美味和折耳根的异香浑然一体,别有风味,是贵阳人情有独钟的一道美味佳肴。


15、糕耙稀饭

糕耙稀饭是一种贵州贵阳市的汉族风味小吃。是由“糕粑”和“稀饭”组合而成的食品。其味芳香清淡,甜而不腻,健脾生津,老幼咸宜

16、豆腐圆子

豆腐圆子是很有特色的贵州特色小吃,其中以雷家豆腐圆子最为出名。雷家豆腐圆子以豆腐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软炸为主,口味属于家常味。贵阳小吃五花八门,一些老贵阳一定还记得解放前有这样一首关于贵阳小吃的“顺口溜”:“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头,沓臊馄饨太师伴……”而这“顺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圆子,就是始创于1874年的雷家豆腐圆子。下面是作为豆腐圆子代表的“雷家豆腐圆子”的发展历史。

17、大方臭豆腐  

大方的臭豆腐,不是用油炸的,是用砂锅烙着吃的~在一个像炒锅翻过来的烙锅上,抹上一层菜籽油,一块一块豆腐摊上去~蘸上香香的烙锅辣椒面,真是越臭越好吃,越臭越觉得香~~

18烤小豆腐  

面是炭火盆上面架着一个铁丝网子,抹了油的臭豆腐烤得发黄吱吱冒油,外面焦黄皮脆,用筷子一夹,却会流出白白的像豆浆一样的汁液,再放到辣椒面调料碗里一蘸,又香又辣又麻又烫,真是过瘾,一角钱一块,直径大约有3厘米左右!吃的时候不要着急哦,不然会烫着舌头的~~

19、大名鼎鼎水城烙锅!!!(强力推荐!!!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哦!)   

这个可是奴奴家乡的招牌菜哟,有人称它为“夜郎烙锅”,“夜郎国菜”. 平底大铁锅(或者凸起的圆底砂锅),在旺旺的炉火上架好铁锅,浇上菜油,切好的牛肉片,自家的臭豆腐,芹菜、盐酸菜,洋芋丝,白菜叶子,用小铲子随意拨拉几下,香味就随着吱吱的油响飘出来了.贵州的天气比较冷,阴冷的晚上围住火炉,边炒边吃真的很享受。虽然样子不是很好看,但独特的风味,绝对让你吃了一次就再也忘不了!如果到贵州来不吃水城烙锅,就好象到了北京不去吃烤鸭,一定会遗憾终生的!!

20、天上龙肉,地上狗肉!   

著名的花江狗肉火锅~~~ 养狗狗或者爱狗狗的朋友请跳过此菜   贵阳餐饮街上有一奇景,满街一字排开的狗屁股,狗尾巴还高高翘起,据说这就是本家有做正宗花江狗肉的象征了。花江原产1岁半的幼龄土狗被剥了皮、剔了骨--剔骨很讲究,狗身上只能有一个刀口,尖刀深入,刮骨留肉,取出的骨头要白生生的,不粘肉丝。大小骨头去完,形体变小,但还是狗模狗样,不走原形,囫囵入大锅白煮,待缩成小狗,腥骚尽去,取出,在凉开水中洗净,再煮。此时要在锅里放几十种调料,以文火慢慢地炖上一整天,肉尽酥烂,惟表皮尚能束缚,不致涣散。出锅,切块就吃,香腴无比,以原汤略煨,或是干炒、下火锅也都是绝佳的味道。 最后狗形犹存地端上了桌,接下来它就被剐成一片一片的下进了预先炖过的狗骨头沙锅,肉嫩汤鲜,异香扑鼻。再然后食客们大喊一声:罪过啊!就毫不客气地玩儿着点滋阴壮阳的想头举筷如飞了。———谁让滋阴壮阳是时下一大热呢? 嘿嘿,再配上各色狗肉小吃,香得真的有把舌头吃掉的危险~

21干锅鸡火锅~~~  

锅还是那个普通的炒锅,一点水都不加,放上一点菜油,然后就把煮熟的鸡放在锅里煎,加上各种作料,吃起来辣辣的,滑滑的,油而不腻,而且都是鸡本身的鸡油,非饱和脂肪哦~吃起来也不用担心胖的问题~~特别是在夏天,喝冰啤,吃干锅鸡,在冰与火之间徘徊~真可以说是吃的桑拿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