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乒乓球
乒乓球反手生胶,正手应该配置什么胶皮?谢谢邀请,依照个人有限的乒乓经验和知识,感觉胶皮的配置问题,应该根据个人的击球特点来选择胶皮,比如走旋转路线,最好是选反胶,可以加强摩擦,提
乒乓球反手生胶,正手应该配置什么胶皮?
谢谢邀请,依照个人有限的乒乓经验和知识,感觉胶皮的配置问题,应该根据个人的击球特点来选择胶皮,比如走旋转路线,最好是选反胶,可以加强摩擦,提高旋转;走速度路线,就应该选正胶,提高击球的弹力和突击性;如果力量小,动作幅度不大的,就可以选长胶来增加击球的变化和迷惑性,所以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适合你的击球方式。。。
乒乓球反手拧和反手拉下旋有什么根本区别?
一个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下面第六人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说说反手拧拉和反手拉下旋到底有何区别(以右手为例):
严格意义上讲,反手拧拉和应该属于反手拉球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反手拧拉有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反手拧拉主要针对的是台内短球,由于发力空间的限制,以前臂尤其是手腕和手指等小肢体发力为主,也有人称之为台内小弧圈球。
在拧拉下旋球的时候,要求手腕大幅度内屈,板型稍微亮开,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前上方发力,然后随势向右挥拍,以便压低球的弧线。如果来球下旋很强,还可以接触球的左侧部避免吃转,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侧拧下旋球。拧拉典型代表人物:直板王皓,横板张继科和樊振东,这些人都有一板霸王拧的绝技!
反手拉球主要针对的是反手位出台球或者半出台球,在发力上可以充分借助到身体的力量,含胸收腹,蹬腿挺腰展腹,之后将力量通过大臂、前臂、手腕、手指作用到板头上。在中远台反手拉下旋球时,来球越转,要求引拍时重心越低,板型也可以亮开一些,发力方向上,可以适当增加向上的比例。
由此可见,反手拧拉台内球,对手腕手指的发力要求比较高,讲究突然性和稳定性,而反手拉出台下旋球,则可以充分利用身体尤其腰腹的力量,拉出的球力量更大。专业选手反手往往可以直接拉出前冲弧圈球,集旋转、力量和速度于一身。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拧拉还是普通拉球,有个共同规律:在拉完球后,一定要适当抬高身体重心,适当的往后撤,因为来球已经变成了上旋球,不往后撤容易顶住你,接这板上旋球时发力以向前下为主。
最后一句话总结:反手拧拉多针对台内球,以小肢体的手腕手指发力为主,反手拉球则是针对中远台,腿、腰、腹的大肌肉群可以充分参与发力。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何看法?欢迎下方交流探讨,共同提高球技。
乒乓球反手拧拉需注意些什么?
感谢头条邀请。
在乒乓球的所有技术中,反手拧拉可以说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反手拧拉技术最早是由欧洲选手率先使用的,后来被中国乒乓球队作为重点研究和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在国乒男女队进行推广。开始是横拍选手的专属技术,后来又推广到直拍选手,直至今日,仍然是乒乓球的高难度核心技术,可以说,反手拧拉几乎就是乒乓高手的标志,能够完全掌握并且自由运用的选手,基本上世界排名都位居前列。纵观世界,真正熟练掌握了反手拧拉技术的球员就只有中国男女乒乓球队以及德国的波尔,奥恰洛夫等几个顶尖球员。其他像日本的石川佳纯,伊藤美诚等等,即使排名都进了世界前十,反手依然没有完全掌握拧拉技术。还是落后的推,弹,切,削打法。这或许也是日本和韩国球队一直居于世界二流的原因之一。
第二,反手拧拉根据上手的位置不同,又分为台内拧拉和近台拧拉两种情况。而根据发力的不同,又可以拧出上旋和下旋球。防守时,一般要拧出上旋球,主动制造弧线,以便于摆住对手,控制节奏,保持主动。而发力进攻,特别是接发球抢攻时就需要拧出下旋球,并且要拧出不同的线路,要做到“一招制敌”。
个人认为,业余选手想要学习和掌握反手拧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
第一是一定要把反手的相持球练好,没有稳定的相持技术,就无法体会来球的撞击和摩擦,也就不会有良好的手感和球感。良好的手感和球感,是判断与控球的基础。那么,具体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个人认为必须练到反手不仅仅能够进行推挡和攻防,还必须要达到有摩擦,出旋转,出弧线的程度,换言之,当你面对来球,首先要能做到利用摩擦和旋转把球“挂起来”,这是学习反手拧拉的第一步。
第二,学会盯球与预判,要能够准确的判断来球的旋转,距离,上升期和下降期。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快速移动和卡位!必须要做到能在合适的时机,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去上手。如果在拧拉的过程中,对来球落点,距离和版型的判断及控制不到位,就会很容易出现拉球出台,或者下网的情况。
第三,反手拧拉的整个动作过程可以大致分成为“跨步移动,重心前置,压肩顶肘,手腕内旋”四个分解动作。但是具体的拧拉质量和效果却因人而异,十分考验运动员的技术和功力。一般选手在初学时由于动作,步法不协调,发力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身体重心后坐,手腕内旋太浅,引拍不足,摩擦不够等问题,这都是“训练不足,功力不够”的表现。功力深厚的运动员比如马龙,张继科,樊振东,仅仅靠一招“霸王拧”,就几乎能够横扫天下。
言而总之,反手拧拉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技术!需要熟练掌握移动,判断,手感和球感,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乒乓球打反手时应该哪个腿在前?为什么?
中式的反手技术,近台一般两脚平行,引拍至肚脐处,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然后带一点儿腰力挥出去,注意手腕儿小臂和腰的配合,不要甩大臂。
台内拧的话,上步上右脚,侧身,大臂架高,小臂回摆手腕儿内扣,等球弹到最高点,腰手腕儿小臂配合发力,根据来球的旋转以及自己想要的效果,选择摩擦球的侧面还是前面的上部。也就是侧拧还是直接爆拧。
中远台的反手,正常情况下也是两脚平行的,有利于随时转变为正手拉球。在机会球的情况下,可以右脚在前一点儿,用欧式反手爆甩。
本人接触乒乓球,想配一个拍子,有什么推荐的吗?
初学的话,底板去淘宝买块单桧,便宜的30块,贵点的就要双龙眼的桧木,100元左右,也可要做好的150元,套胶普通729就好,30块买两块反胶套胶,反手用长胶或生胶的话可以先用红双喜的,50元左右。以后打的好了纯木的可以换斯蒂卡的玫瑰,绿檀,黑檀,根据自己的打法配胶皮,一般一面国狂,一面外套。纤维板可以用蝴蝶的蝴蝶王,大力神,张继科,斯蒂卡的红黑这些不是太挑套胶的。
请问乒乓球直拍横打反手击球点在哪里?
感谢头条邀请。(图片取自网络)
在乒乓球运动中,无论是正手或者反手技术,能否准确的移动和判断击球点的位置,是区别普通选手和高水平选手的关键条件之一。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细心的揣摩才能熟练掌握。
具体到直拍横打的反手技术,其击球点的位置变化,因攻防转换和具体站位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别。以下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和训练的体会,简单谈一下看法。
一,反手台内进攻或者拧拉。
此时的击球点必须迎前,特别是反手拧拉时,在上步移动后,击球点必须抢在来球的上升前期。
二,中台相持,拉上旋。
中台相持时,一般通过拉上旋球保持主动,控制节奏,此时击球点要控制在来球的上升后期,但要注意,必须在球的高点之前出手。触球时手腕放松,另外,持拍手必须从腹部位置提前做好引拍动作,控制好拍型,否则容易拉下网。
三,防守
1,在近台防守,反手必须顶在身侧,贴住防守线路,同时要压住板型以利于防弧圈球,注意在来球上升前期出手,提前压住来球弧线,借力快带或者弹击。
2、中远台防守,中远台防守时一般通过反手发力拉上旋球,此时的击球点在来球上升后期,击球前要提前转腰控制好重心,利用腰腹部空间和大臂充分引拍。控球的关键在于脚下移动必须卡对位置,控制好节奏和发力。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乒乓球横拍反手长胶,单胶皮好打还是带海绵的好打?
感谢头条邀请。
首先,如果按照比赛规则来讲,反胶胶皮是一定要加海绵的,但长胶胶皮出于业余选手爱好不同,各种选择因人而异。根据自己平常打球的经验来讲,一般长胶不贴海绵与贴海绵相比,进攻起来要略增加向上用力的成分,发力不太好控制和掌握。如果贴了海绵,则会不同程度的增强触球时的形变,比较便于发力。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觉得不是问题,有的却觉得很不习惯,甚至影响比赛成绩。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是让器材适应人,还是人通过动作调整去适应器材的问题,至于最终选择哪种做法,因人而异。
一般来讲,厚海绵厚度一般有2.1、1.8、1.5mm,薄海绵厚度分别是0.5、0.6、 1.0和1.2 mm。你可以试一试不同的海绵厚度,仔细体验一下不同的海绵厚度在进攻方面的差别,感觉一下是否需要改变击球手法。个人感觉贴薄海绵相对更实用一些,发力的手感比单胶皮更好,而且也不需要对击球的习惯和手法做太大改变。
不过关于长胶是否带海绵问题,建议不要随大流,别人怎么说不重要,只能做参考,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体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学者想练好乒乓球需要多长时间,怎样练到反手攻球十个以上?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想必您是一个想要提高自身乒乓球技术的爱好者。
初学者练好乒乓球,所谓练好的这个标准,有些过于模糊了,如果是坚持训练,每周至少两次专业的训练,能够打的有模有样,在外人看来比较正规,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
第一步,学习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正反手定点攻球的组合,再到正反手不定点的组合。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就必须要明确思路——学习的过程是从“左来左挡、右来右挡”,到“左来左打,右来右拉”,最后才到“左来左拉,右来右拉”,完成了这些,才会考虑侧身,多点到推、侧、扑这样的组合技。
第二步,学会了攻球这些之后,就要建立摩擦球的概念,开始学习拉弧圈球,拉球的学习顺序和攻球基本一致,最终实现全台的不定点都能够拉球。
第三步,把攻球和拉球相结合,学习简单的不定点拉攻节奏变化的组合。进一步加强对攻球和拉球认识,提升技术使用的合理性。
第四步,认识学习下旋球,练习搓球,同时掌握下旋球转为上旋的节奏。
在这四步中,平时自己一人的时间,最好是用来练习发球,保证随着对球性的理解加深,发球的水平通过时间的积累慢慢加强,才能够发出比较有威胁,还有旋转的球。
对于反手攻球的数量,练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有专业的陪练,从定点的多球开始,固定反手击球的动作,明白击球的原理,再从多球转为单球练习,在保证多球训练中,能够发力击打,并且命中率合格的情况下,转为单球练习,反手攻球十个以上是很快就能达到的水平。
央视名记曝曾2-0战胜丁宁,难道奥运冠军真的打不过业余高手?
这么简单的问题,本来都懒得答。简单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业的,业余里算顶级水平了。他十年前曾经在北京和奥运冠军高凌(女双和混双选手,非单打选手)打了一场单打。高凌没有换运动衣,随便拿了个拍子上场的。结果是2:21惨败,一分滚网得分,一分高凌说压线得分,我朋友觉得其实应该是出界,高凌让给他的。业余和专业的差距,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小编这个新闻应该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绝对是丁宁好玩让球的,因为他们是朋友。说句实话,专业选手尤其是世界冠军级别的,发个超级旋转球,业余选手只有捡球的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