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化妆
语言是什么?俗话说“禽有禽言,兽有兽语”,语言从广义上讲,是两个以上个体可以互相发送、接收,可以互相理解、用来沟通的信息。对于人类来说,各种符号、形状、颜色、声音、肢体动作
语言是什么?
俗话说“禽有禽言,兽有兽语”,语言从广义上讲,是两个以上个体可以互相发送、接收,可以互相理解、用来沟通的信息。对于人类来说,各种符号、形状、颜色、声音、肢体动作、甚至眼神都可以是“语言”。一般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语言,是一个人类族群通用的沟通工具,比如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各国语言。掌握多一门语言,就意味掌握了和一个族群的人类沟通的能力,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但是,语言只是一种载体,语言背后更重要的,是思想和修养。即使一个人精通所有华丽的词汇,但是没有智慧、缺乏对沟通对象的理解和尊重,语言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甚至还不如一句普通但是真心的问候。
语言可以承载真理,“文以载道”,在通过语言和文字流传的传世经典中,蕴含着传统的智慧和世界的规律,经典是语言王国中的皇冠,来自于智者的真知灼见,一字千金,半部经典可治天下。所以,学语言,要读经典。
语言,也是一种相,相由心生,没有道德修为的人,说话必然尖酸克薄,即使嘴上占到便宜或者侥幸忽悠骗人,最后也会落得言而无信、孤家寡人。有些沉默寡言的人,反而处处有真心朋友,做事多有所成,可见语言相比真情和行动,永远是苍白的。
个人觉得,世界上所有语言中,最有智慧最博大精深的,是中文。中文是人类最高级的语言体系,包括丰富的音、形、意,可以传达极为深广的信息,一个汉字就如同一幅画、一段人生、一种意境、一个生命,汉字可以沟通千古时空,可以通鬼神,古人传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震动、鬼神夜哭... 汉字中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也足以让世人叹为观止,中华文明之所以世代传承,也得益于我们优美精致而魅力无穷的语言。将来的世界,中文一定会成为全人类推崇的智慧语言,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使中华文明的智慧变成全人类的财富。
鸟类有语言吗?
鸟类有没有语言,也就是动物是否有语言的问题,这可以说是过去人类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那么,近现代许多年来科学界动物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都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动物是否能掌握人类的语言,二是动物们本身是否也有人类一样的语言。这两个方面,可以说不论哪个方面得到肯定的答案,都会使我们人类无比激动并由此充满幻想。
首先,动物能不能掌握人类的语言呢?很多人发现,一些鸟类能够学会一些简短的人语,比如常见公园里饲养的八哥鹦鹉,见到客人来了会说“欢迎欢迎!”“你好!”“再见!”甚至有的还学会了骂人话,把人逗得哈哈大笑。但是俗话说“鹦鹉学舌”,这些鸟类只是因为发音器官比较灵活,因而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和节奏。但是我们都知道,语言的意义是思维成果的转化,人类产生语言需要两个生理条件,一是有完善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足够多的语言传递信息需要的语音,二是要有发达的大脑,从而产生思维和意识,才能构成语言的内容所需要的意义。鹦鹉和八哥虽然它们发音器官比较灵活,能模仿人的简单语音节律,但是由于它们没有人类这样发达的大脑,因而也就没有人类同等的思维能力,因此它们就不能真正理解人类所说话语的意思。比如《红楼梦》写了林黛玉养的一只鹦鹉很聪明,见到主人回来就会叫“紫娟,快掀帘子!姑娘来了。”可是后来黛玉死了,主人已不在人世了,这个鹦鹉偶见有人来时还会这样叫,引得紫娟伤心落泪。显然,鹦鹉没有真正理解人语的意指和使用条件,鹦鹉能那样叫,大概只是对一些重复出现的信号作出的反应而已。
在教会动物使用人的语言方面,被研究人员寄于厚望的是试图教会人类的近亲灵长动物来使用人的语言。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有人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美国的海斯夫妇他们像养小孩一样照顾一头小黑猩猩,给它取名叫维基,试图教会它人类语言。但是经过很长时间努力,可爱的小维基只能发出几个或者十来个简单的单词,并且含糊不清,除了海斯夫妇别人无从知晓何意。后又有一些心理学家试图通过让黑猩猩按计算机键盘的方式来掌握单词并造句,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科学家的结论还是比较令人失望,黑猩猩只能理解少数单词或简单句对应的概念,不能主动开口说话,也不会像学语的孩童一样懂得一些词语之后就主动使用这些词语去指认对应的事物或叙述。这样,就是说黑猩猩的大脑没有人类语言发育必需的遗传学基础(语言的一套底层生成机制),它们大概永远也不能真正学会人类语言。
第二,动物是否有自己的语言呢?我们知道,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一套呼叫声音或者动作来作为它们传递一些信号的工具。比如金翅鸟会发出一些声音传递食物、危险、求偶等信号;母猫发情,整夜啸叫,声同婴儿,人们称之为“叫春”;海豚被认为是比较聪明的,科学家发现它能发出类似猪叫、马打响鼻等十几种不同声音,以传递不同信号。而蜜蜂则能用飞“8”字的舞蹈动作传递蜜源远近和方向的信号。
但是科学家认为动物的声音动作的信号系统还不能视为真正的语言,因为它跟人类语言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离散性”。人类语言有清晰单位来一层层的进行组合而成,一串连续说话的声音,可以切分出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声音跟意义固定联系的单位(即词),而这些从连续语音流中析分出的词语,又可以按规则去组成新的话语,所以人类语言表达的意思是无穷的。而动物的信号呢?假如某种动物可以发出十种声音,那它们也就只能作为十种信息的形式,再多就没有了。因为动物的叫声并不能像人类语言一样进行拆分和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这样它也就没有进行新组合以表达新的从没有表达过的意思的功能。所以动物的声音信号能表达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动物的叫声根本不能跟人类语言相比。所以动物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只能是一种比喻而已。谢谢邀请!
植物有语言吗?
我是植物草虫,我觉得应该有,自从养了猪笼草就觉得植物很神奇。
我经常和植物打交道,花的授粉和受精真的很神奇,也许有自己的植物密码吧,你把油菜的花粉放到百合上面其不会受精,说明人家没真爱,是这样理解吗?植物学的解释太无趣了。
语言是谁发明的?
1、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为了满足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需要而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同时劳动也决定了产生语言的可能。锻炼大脑,促进思维;手脚分工,直立行走,使得发音器得到改造,具备说话的能力。
2、语言的发展
A、语言要素的演变(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演变)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系统。各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平衡。词汇出在经常变化中。语音和语法变化慢。 社会发展推动了语音发展,这是外部原因,至于语言系统本身如何发展,则是由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关系决定的。语音是物质外壳,词汇是建筑材料,语法是组织规则。组成语言的各部分或各要素之间处在一种相互制约而又统一的平衡状态。语言系统本身处在变化过程中,例如:古汉语是单音节词占多,现代汉语就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B、语言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语言是以交际工具的身份为社会服务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语言发展的动力;总之,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或说是两大规律。
C、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方言有两个概念,一是地域方言,一是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全面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不同群体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的特点)的一种标志。不同的行业用语(包括科技术语)是社会方言在词汇上的表现,黑话是特殊的社会方言。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它是一个社会(比如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通常共同语总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国语”。
D、世界语、混合语、方言和共同语、口语和书面语、文学语言
语言接触最常见的形式是词语的借用。借词也叫外来词,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洋泾浜语”和“混合语”是语言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产生的一些特殊现象。“洋泾浜语”也称“皮钦语”,它是一个社会的当地人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音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洋泾浜”通常只有口头形式,结构上不稳定,一般用于跟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使用。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社会采用,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并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和继承,即变成“混合语”或称“克里奥耳语”,在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口头中扎下根,扩大词汇,严密语法。 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采用拉丁字母书写,语法只有十六条规则。 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形式,是说出来给别人听的;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有了文字后才有书面语。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是体现书目语的一种物质形式,但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不同:口语的用词范围较窄,句子短,结构简单等,书面语扩大用词范围,结构复杂,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口语易变,书面语较保守 文学语言是加工过的,即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世界上最早对语言学的研究: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 区分低级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结果)和高级心理机能(历史发展结果)。 最早提出“内化”理论:外部形式的活动→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内部活动
2)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皮亚杰的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适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动作,其次是形象,最后才是语言。语言的使用是和认知能力中的象征功能的发展相联系的。
语言能力是建立在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而不能超越认知能力的发展。
化妆新手如何学习化妆?
{!-- PGC_VIDEO:{"thumb_height":360,"vname":"新手化妆的10大误区,你中招了吗?","neardup_id":17524151486083384236,"thumb_width":640,"src_thumb_uri":"13e200093d3e756616b6","sp":"toutiao","update_thumb_type":"1","vposter":"http://p0.pstatp.com/origin/13e200093d3d1355132a","vid":"8f8c5ea21d874d339bbe07557dee2b36","video_size":{"high":{"h":480,"subjective_score":3,"w":854,"file_size":18136908},"ultra":{"h":720,"subjective_score":1,"w":1280,"file_size":32378576},"normal":{"h":360,"subjective_score":3,"w":640,"file_size":12838346}},"duration":268,"hash_id":17524151486083384236,"thumb_url":"13e200093d3d1355132a","md5":"706961a0468870858a79393e5a8d28ec","vu":"8f8c5ea21d874d339bbe07557dee2b36"} --}
粤语是否是一种语言?
中国的语言只有一种,叫汉语言。粤语语言,是汉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称作汉粤语语言。而普通话则只属于一种语音或者口音,是语言的一种载体,不属于语言。
《汉语大辞典》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
我读书的专业叫汉语言文学系,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也明确标明是汉语。在语音上则没有明确规定是用普通话语音还是粤语语音。
中国政府则指定普通话为标准语音。而香港和澳门特区,因实施一国两制,仍将粤语语音作为官方使用语音。而广东作为连接内地与港澳的地区,现两种语音并存,学界亦基本达成一种共识:“推普不废粤。”我是非常支持这句话的。并觉得教育部门也应有此共识。
时常看到一些粤语是语言还是方言争论,实际上是把语言和语音两个词的意思混淆了,作为一个广州人,觉得这种争论毫无必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