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师
纪实人文摄影对摄影器材要求高吗?从品质上来考虑,相机的画幅越大而带来的画质越高,人文摄影移动性较大,器材越大便携性越差。生活速写新闻报道、纪实等摄影多以使用比较灵活和轻
纪实人文摄影对摄影器材要求高吗?
从品质上来考虑,相机的画幅越大而带来的画质越高,人文摄影移动性较大,器材越大便携性越差。
生活速写新闻报道、纪实等摄影多以使用比较灵活和轻便的135相机为主,还要考虑相机的耐用性。
从要求最终的影调效果、品质,去考虑相机镜头的选择。
人文摄影多以35mm焦段定焦镜头为主。
综上所述,人文摄影器材要求更多的是实用性和便携性。
纪实类摄影作品是否不需要进行后期制作?
纪实摄影反映的是某一个时间段在某一个地点发生的一个故事,纪实追求的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故事,所以纪实应该不会要做后期,后期就失去了故事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失去了纪实摄影的实,但是适当的二次构图或者裁剪,使图片构图更加合理、主题更加突出是有必要的
喜欢纪实摄影,推荐纪实摄影师的正传、自传方面的书籍?
你好,纪实摄影,在中国经历了很多曲折,有很多误会和曲解。当然,我本人对于纪实摄影的认识也可能有很多错误。
你想要了解纪实摄影,我觉得,不一定是要看传记了,毕竟能够找到的传记其实是很少的了。更何况,所谓的传记,可能很多并不纪实,可能有很多甜言加醋的文学加工。
主要的,还是看纪实摄影家的作品,以及一些采访或者自述。
中国的纪实摄影家,我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的,至少有如下这些:
1,孙明经,庄学本,他们自己可能没有觉得自己是什么摄影家,或者觉得是什么纪实摄影家。
但是,他们是科教电影或者记录电影的实践者,非常老老实实的用科教电影或者纪录电影的方式拍摄照片,没有什么美学追求,丝毫没有糖水片的或者说画意的追求在里面。
我本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学习的科教电影专业,也是属于老老实实的科学记录的这个类别。
庄学本
孙明经
2,胡武功,侯登科,这一类,骨子里认同自己就是拍摄纪实摄影的,有自己明确的追求和主张,不像孙明经和庄学本其实只是老老实实的科教电影的拍摄方式和拍摄追求。
新时代的纪实摄影,一定不能忽略了胡武功和侯登科这样的有着明确追求和鲜明主张的纪实摄影家。
侯登科
胡武功
3,傅拥军,这一类,应该说,是目前非常有代表性的主流的纪实摄影家了,但是没有那种宏大的鲜明的价值观的追求了,更有点生活流历史学派的感觉。从微观层面,非常微观的层面,来记录社会和反应时代。
傅拥军
怎么变成摄影师?
过去四年我发起操办了四届大学生摄影训练营,在这个过程中碰到很多喜欢摄影的年轻人,我真的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真的非常有想法,有个性,有创造力,视野也很开阔。年轻给予他们不落窠臼俗套,追求有自己表达风格的强烈动机,这很可能会激发他们产生创造性的作品。
但是年轻,也有相应的缺点。年轻意味着他们缺少阅历与经验。为什么人生的经验如此重要?因为摄影是一个心理过程,只有你经历过痛苦与失去,才能知道如何表现痛苦和失去。很多时候,很多东西,要等待时间来给予。 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除了被动等待时间的流逝,经历的丰富,我们也需要主动地去培养滋润心灵,让它更丰富敏锐,充满表达欲。
你要充分地感受你看见的、体验的、爱着的,遗憾的,淡定接受生活所给予你的悲喜,带着切切实实的心理感受去拍照片,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而不是为了比赛拿奖去拍照。要学会面对日常生活中那些普遍的题材,正如诗人里尔克说的,不要抱怨生活的贫乏,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
在快拍快拍,我们有一个经典活动,“快拍365 每天拍一张”,参加的人要每天拍一张照片上传,看这个活动,才发现生活真的是创作的源泉,每天迸出的好照片,让编辑们非常惊喜。为什么能出这些好东西,很重要的一点是每天都要拍,拍着拍着就不装了,不那么作品了,不创作了,就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了。
摄影师收入高吗?
这种问题就像在问“老师/明星/导演......或者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收入高不高”
我想说的是,你做的好,工资当然高,但是你做的不好,工资能高吗?
当然也不排除富二代官二代等人,即使做得不好也仍旧会有高报酬。
但就一般人而言,工资是和能力成正比的。
况且,还是摄影这种专业,国内外厉害的摄影师,年收入几千万都不稀奇。
但是18线的小摄影爱好者(算不上摄影师这个称呼吧),免费给人拍,可能都没人要。
但是你不能只看到那些收入特别高的摄影师,因为别人用的设备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也未可知。
大部分厉害的摄影师,当然也会要求更好的设备。
还有就是,一张优秀的照片,可能会需要摄影师从白天等到黑夜,再从黑夜等到白天。
所以真的很累。
送你一句话: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
但是即使很贵,也要有梦想啊,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以上,谢谢。
摄影师你孤独吗?
每个人要找到一条孤独的路。这句话就像心灵鸡汤,但是在摄影的路上,真的需要那份孤独。当然,如果只是玩玩摄影而已,请自动忽略。
好的摄影作品无论处于什么时代,都具有生命。命,来自于摄影师。
有什么样的摄影师就有什么样的作品。在我所认识的摄影师当中,那些优秀者没有不是独立特行的人。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我很敬佩的摄影师,黑明。
第一次知道黑明这个人,是在浙江丽水。好像是1999年左右,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一本关于中国知青故事的图文集,叫《走过青春》,市场上很受欢迎。他又开始另外一个选题,关于中国"右派"的故事的采访拍摄。记得那年在丽水的中国摄影艺术节上,上千摄影人都去鸥江边拍摄“鸥江帆影”,但是黑明老师打听到有一位丽水的“右派”,很有故事,便独自去找他采访。
2000年他完成了《磨难人生》百名右派图文集,产生很大反响。之后,黑明几乎每年都有新书问世,印象最深的有《走进北大》图文集、《走进清华》图文集、《地雷村》百名边民图文集、《100年的新窑子》图文集(我特别喜欢这本,严重推荐这本,这是他10年跟踪拍摄的一个村庄,以后有机会我要好好介绍。)
他觉得报道摄影应该让更多的人去看到,出书是个好方式,让摄影通过出版的形式走向社会,让大家去购买、去阅读。这是他一直一直坚持到底方式。
黑明是我所见过最特立独行和有行动力的摄影人之一,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零基础想当摄影师怎么办?
感谢邀请。
接下来我把这个题目拆开分别解答一下。
1、没什么基础,想当摄影师
当摄影师,零基础不是问题啊,谁一生下来就能成精啊?还不都是凭着努力自己修出来的?
摄影师这个行当没什么秘诀,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听说过吧?业精于勤。
要坚持,多努力。
2、对摄影有一定的热爱
你对摄影有兴趣?那太好了!这就是动力!
这世上有多少人都是为了糊口,勉为其难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呢?自己不开心,还会影响周围的人也跟着他不开心呢!在有生之年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赚钱,以爱好为职业,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又梦寐以求的事情!
3、有一台佳能相机,烂镜头
讲真,你这个起点不算低。至少你有比较正规的配置——相机+镜头。
有多少人是在手机摄影比赛中展露头角的?有多少人是没钱买相机用其他东西代替相机也要拍片的?
我拿手机举例并没有歧视手机摄影的意思。我只想说,从镜头的角度,手机的镜头可操作的内容比相机要少;从机身的角度,手机的机身也比不得相机功能完备——这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
打个比方,相机可以把光圈调到25,一般的手机,没这个功能。
分享一点“穷拍”的经验:
不要迷信“镜头”,先升级“人头”。
摄影和随手拍的最大区别就是镜头后面的那颗人头,你得玩得转色彩、光线、构图才配得上“摄影师”这个称呼。
我在没买相机之前学过几年美术。学得不好,透视关系基本都还给老师了……但多少也算有点美学基础。有点底子再摸相机,比两眼一抹黑,更容易上手。
别太迷信器材。
人头比镜头更重要。一脑袋浆糊,就算镜头再贵再好,也是暴殄天物。
所以,亲,你有相机,有镜头,又热爱摄影,不妨先从武装头脑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拿出漂亮的成绩单来。
祝好!
成为摄影师很难吗?
成为摄影师很难,现在绝大部分所谓的摄影师只能说是照相的,别看着拿着高大上的机器就是摄影师了,关键是如何提高审美,拓宽眼界,技术重要,但是独到的眼光更重要,所以说成为摄影师很难,成为熟练的照相人很容易,技术可以学,独到的摄影靠基本素质分全面提高还得有悟性。
摄影师辛苦吗?
摄影师这技术活,看起来好玩,实际上是非常辛苦的,不管照每张像片都要会脑筋的,如果用手动档要调光圈,焦距,快门舍的非常麻烦,每张如此,主要还有被照人物的设计如结婚照,大型演出,那一工作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找钱真不容意,辛苦呀。有些摄影师记忆力强的,连每张照像片的参数都记得非常清楚,虽然是辛苦,也是个人乐趣和爱好,摄影师心里就是苦中有甜,越摄越带劲,谢头条邀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