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义卖
为什么日本企业在衰落,反而韩国企业逐渐壮大?即使已经过了二十年,一些中年消费者在提到、看到、用到日本品牌的电器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真好。然而科技行业或者说消费
为什么日本企业在衰落,反而韩国企业逐渐壮大?
即使已经过了二十年,一些中年消费者在提到、看到、用到日本品牌的电器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真好。
然而科技行业或者说消费电子领域中,“日系品牌式微” 的说法和论调这些年来就没有停止过。更多的时候,这些日本消费电子品牌都成了商学院案例中,惨被国产和韩国品牌超越、逆袭的悲情配角。
日系品牌们的消费市场滑铁卢
一是,销量与份额的迅速下降。
在最具代表性的智能手机、电脑行业中,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的品牌占据着前列,日系品牌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原本占据优势的电视市场,日系品牌开始被韩国对手拉开距离,并被中国企业所追赶。
二是,日本企业开始退出国际舞台,其海外资源被日本之外的企业所接管。
2015 年,东芝正式宣告彻底结束在日本以外世界彩电市场的自主研发、销售和经营。同时,创维数码 12 月 21 日同时公告宣布与东芝达成协议,收购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的 PT. Toshiba Consumer Products Indonesia 全部股份。
进入 2016 年,3 月 30 日,鸿海精密同意以 3880 亿日元(约合 34.6 亿美元)收购日系电子巨头夏普。而早在 2015 年 7 月,夏普就将美洲(除巴西外)的电视业务出售给了海信。
只是有时,哪怕已经退守日本本土市场,这些日企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笔记本电脑领域,已经退守日本本土的 VAIO 与富士通、东芝开始计划合并业务,抱团取暖。不过,东芝最近宣布暂时保留笔电业务,当然,这是后话。
以上都是日系品牌在消费电子领域衰落的冰山一角,在更泛的领域和一个更广的维度,这些日本消费电子品牌的衰落则更加明显。
破产、卖大楼等调侃与索尼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财务丑闻等也出现在多家知名日本企业的新闻中;裁员、赤字等对于某些日企来说已经不是新闻。
日本制造真的要完?
在消费电子领域,除了相机之类的特定行业,这些日本品牌们的表现确实不够亮眼。不管是消费者们的直观感受,还是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都在印证这一点。
日本制造,这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就这样不再被时代所眷顾,而即将成为老旧、跟不上节奏的另一种说法?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该问题——在消费者市场,这种趋势确实有所显现,不敢说败局已定,但确实非常艰难;而在企业或者专业市场,日本制造的影响力并没有衰减,反而在进一步扩大。
在日本品牌销量低迷的智能手机行业中,日本品牌的存在感并不薄弱,原因之一就是在各个手机新品发布会上,索尼的图像传感器和电池、夏普和 JDI 的屏幕等都会被作为有高端加成的卖点而被反复提及。这种高端背书的背后,则隐藏着这些日本企业在专业领域的转型。
同样以索尼为例,在财务状况最为艰难的时刻,索尼包含数码图像传感器在内的半导体业务便扮演起了现金牛的角色。
并在已经占据优势的前提下,索尼于去年 7 月宣布融资 30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50 亿元)以发展旗下的芯片制造业务。在当时,得益于苹果以及三星智能手机对于索尼图像传感器的需求,索尼将在未来三年将自己的销售额提高到 1.5 万亿日元(约 753 亿元人民币)。并在几个月后,索尼坐实了一则传闻已久的消息:将以 19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9.9 亿元)的价格收购东芝的传感器业务。
虽然说来讽刺,索尼最新发布的、近几年最好看的 2015 年财报显示,索尼的各项业务均在盈利,除了一直在亏损的移动业务和原本是中流砥柱的部件业务(含图像传感器业务)。
对于这一业务的亏损,索尼的解释是 “来自于相机模组业务及电池业务长期资产减值的记入、折旧摊销费用以及研发费用的增加。”
但在一系列的前期投入下,索尼在图像传感器业务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在手机 CMOS 这个市场,索尼的市场占有率早已超过 45%。之前熊本地震让索尼一家 CMOS 工厂被迫停产,进而引发下游厂家的恐慌,这也说明了索尼在这个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在最近结束的 22 届白玉兰奖上,在获得各项提名的 12 部电视剧中,有 9 部都采用了索尼摄影机拍摄。
(某电视剧拍摄现场出现的索尼耳机,来自于正 1978)
(9·3 阅兵现场出现的索尼 F65 摄像机)
再加上自己的影视公司、消费影视内容的电视以及售价超过 30 万的彩色监视器,可以说索尼在影视领域具有全产业链的优势,而这是别的公司无法比拟的。
当然,在很多人看来,现在还在多线、多市场出击的索尼并不像一家传统日本企业。但不止索尼,其余的日本企业也在企业和专业市场寻求突破。
同为日本消费电子的门面,松下则在消费业务之外,凭借着电池技术的优势,与特斯拉展开合作,独占了特斯拉的电池供应。而且,在特斯拉一直亏损的时候,松下却赚得盆满钵满。
前面一直以负面形象出场的东芝,最近的一则新闻为:
东芝与西部数据 Western Digital 合作,将于未来 3 年共投资 1.5 万亿日元,为目前位于日本的快闪存储器厂房增产。其目标为到 2017 财年,将 3D 存储器的生产提升至占市场份额一半,并于 2018 财年增至逾 80%。日后,两家公司合营的日本三重县四日市厂房的产能,将为韩国三星电子旗舰工厂的约两倍。
关于日本企业从消费者市场转向企业级市场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不少我们熟知的日本品牌都在往普通消费者不熟悉的领域延伸。
东边不亮,西边亮
爱范儿之前也总结过,在消费电子这个红海市场中,这些日本企业无法像苹果那样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用高售价换取高利润;也无法像中国厂商这样不断地压低成本用低价和份额换取活下去的权力。既然两头不占,他们从红海撤离去到现在看来还是蓝海的企业市场也就不难理解,虽然从这些日本企业的财报数据来看,这条路依然艰辛。
FT 一篇文章指出,即使这些日本企业是被迫转向企业市场的,他们也依然能保持活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经济在很多方面仍保持着高度的创新能力。自 1949 年以来,日本已获得 23 项诺贝尔奖——大都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过去 10 年,全球排名前 10 的企业专利持有者中,日本企业占据 7 席。
与之相对的是,日本的弱点一直在于将这些聪明的创意商业化方面。曾在丰田工作、现任日本乐天执行副总裁的百野健太郎相信,随着老牌企业领悟开放的需求,而新一代初创企业以更具想象力的方式利用智力资本,这种状况正在快速改变。
实际上,已经有企业是这么做的了。以往索尼出过不少看起来很炫酷、但实际使用问题也很大的黑科技产品。后来,索尼设立了未来实验室,这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公开某些产品的原型,通过收集公众的想法意见来规划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否妥当。
这样的做法或许会让一些过于超前的想法被扼杀,但创新只要领先一步就够了,领先两步的是疯子。领先一步的能取悦消费者,疯子却很可能作死自己。
今年五月初,《时代》评选出 50 款影响时代的产品,东芝 DVD、任天堂游戏机、索尼 PlayStation 主机、Walkman 播放器、特丽珑电视等日本企业产品均有出现。
一定程度上,这些产品肩负着一个时代,作别了一个时代,又开启一个时代。这些经典产品记录的不止技术变革,它们各自在销量上的滑铁卢或大获成功、面世前众人的期待和退场后大家的落寞,这些细微的点有机地构成了生活的线,生活的线条勾勒在一起,则组成了时代的面。
企业总经理助理算企业高层吗?
我们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算公司高层,再上一个层级就是副总经理了。
总经理助理和总经理秘书是天壤之别。秘书是一个行政岗,虽是总经理秘书,但编制可能在行政部,职位层级可能是专员或主管。当然虽然职位不高,还是有很多隐形权利的,众星捧月。
总经理助理却是属于公司经营层了,可以分管具体业务或部门了。可以像总经理一样执行年薪制,承担一定的经营指标。
至于说下属怎么称呼,看你们公司的权利距离了。对于权利距离大的公司,人和人之间称呼职级的话,比如某某部长,那么称呼总经理助理应该叫某某总。当然如果你们公司同事之间没有等级差异,原来怎么叫现在还怎么叫就可以了。
如何看待义卖暴利?
首先这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通过进货销售的手段义卖,中间肯定要有利润的,不可能十块进货十块卖,那样的话干脆直接捐款好了。所以我觉得相对于差价,其实大家更关心的是资金的使用。
按照正常的管理办法,既然是公益性质的,就应该把拍卖所得资金流向公开透明的让大家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花到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花这里,这样既是对义卖捐助者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约束。
只有获得了大家的信任,才能可能长久,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
为什么说欧美企业最有人道,内地企业最差?
欧美日韩等外资企业通常都比较守法,五险一金,该给你缴的一样都不会少,另外像法定节假日三薪,年节福利,生日慰问都有,外资企业管理比较人性化;不象国内民企,没人性,大都是血汗工厂,更别提所谓的企业文化了,根本就是没文化。本人国企,外企,民企都干过,要说企业文化,人性化管理,日企搞的不错,世界500强日企占比很高,是有道理的,但管理人员换成中国人就不行了,各种拉帮结伙,勾心斗角,整个搞成了甄嬛传。累心呀。
学校里的“义卖”活动,孩子真的能学到财商吗?
因氛围和引领的缺限会让孩子剑走偏锋
企业女职工年龄达到五十岁,继续在企业上班,企业停止缴纳养老保险费,合法吗?
合法。我们有个女同事,五十岁退休年龄到了因为每天上班都不怎么做事,就当老赖坚决不走。赖了两年吧,厂里工资奖金照发,公积金养老都照缴。领导一直劝她退休她坚决不签字,到了五十二岁说服她办手续退休回家结果很惨了。她个人所缴的公积金养老这两年都退给她,公司的不退,按五十岁退休办理退休手续,计算退休金,然后退休工人每年增加一百多元的退休工资,两年三百多块,她一分钱没加到,等于一年少了差不多四千块钱!!!成了一个大笑话!
联想不是中国企业,魅族是中国企业吗?
联想的卖国企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