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八卦
可以通过研究周易八卦,来突破底层物理科学吗?为什么?谢邀,个人认为,从学术的角度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思想层面突破不了八卦太极图。这需要,思想,学术,思维的多方向都进入一个高层次才会
可以通过研究周易八卦,来突破底层物理科学吗?为什么?
谢邀,个人认为,从学术的角度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思想层面突破不了八卦太极图。这需要,思想,学术,思维的多方向都进入一个高层次才会达到的事情。至于周易会有一个比现在更合理的解释。
《周易》中的大象和小象指的是什么?
何为卦象?《系辞》中有“易者,象也”。“彖者,言乎象者也”。“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卦中之象,在自然现象来说,卦中六个爻有天,有地,有人。拿人来说,有父母,有兄弟,有官鬼(丈夫),有麦财(妻子)有子孙等。八卦的卦象,它不仅代表物象之多,而且还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像形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真可以称为象之群象。
所以说八卦之象包罗万象,大象可以包括天与地。小象可以包括人与物。
《周易》是国学吗?
是国学,大数人上学,过去称国语,后来称语文,现在称文科。易经,少数人也没几个人弄通的,只能是国学的一部分,
《周易》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当今存世的只有《周易》,周易是姬昌根据先天八卦《易》推演的后天八卦,叫《周易》。《周易》一说,是演绎周天的学问。一说,是文王演绎,周公旦补足于大周的易学叫《周易》。孔丘作十翼解读《周易》,所以才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之说。因此,儒家将《周易》视为经典,称之为百经之首。《周易》以乾卦为核心,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老子著述《道德经》解读的是《归藏易》,现今《归藏易》已经失传,仅有老子读经体会《道德经》传世,还是被历代儒生所篡改的读本。《归藏易》以坤卦为核心,讲地势坤,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孔子五十岁之前求教于老子,因此所言易者,多师从《归藏易》,如他讲述温良恭俭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师从《道德经》化生出来的。五十岁后,孔子得到《周易》真本,韦编三绝,如饥似渴,才完整领略《周易》的神妙,并为之折服。此后所做学问,基本原理是《周易》的易道之理。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从周公旦注释《周易》元亨利贞处化过来的。
另一部失传的易经叫《连山易》,虽然成为历史迷案,但也有踪迹可循。从易者口传心授,绵延至今。近日偶然发现有人曾根据口头文化传承,整理出这部经典,却难识真伪。不过《连山易》以艮卦为核心,讲养阴蓄阳,滋阴壮阳的易道,还是令人惊叹的。其中的理像数解读,自然不同于《周易》、《归藏易》,而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三易各有不同,但都源自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只是入手的卦象差别很大,也就带来一系列不同的理念和变化。这就是易经和周易的区别。易经是总纲。周易、归藏易、连山易是流派。尽管分野清晰,但却是同根同源 ,均奉伏羲氏为人文初祖。
《周易》和《易经》这两本书有何区别?
谢邀请。首先应指出,悟空问答开展这一题目的讨论,对人们厘清巜易经》《易传》和巜周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刻地了解巜周易》中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和参天量地的科学价值,都有着相当的积极作用!O一,先说《易经。巜易经》是问世于殷周时朝的,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专门用于占卜的一本工具书。平庸无奇。在此打个比方,外表看巜易经》就好比是一个普通的木箱,但里面却装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金银财宝!O二,巜易经》中以阴阴二爻的爻位,爻性,爻象的变化,采取以象明事,以象明理的方式,警示世人近君子远小人,警示世人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告诚世人物极必反的道理,现举几例,①泰卦讲的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小人在外失势,君子在内掌权,一片政通人和的景象。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大意是:城墙倒塌了又填回到城下的豪沟中,是年久失修造成的,不是人力所为,不必动用军队。上爻主要说明物极必反。②否卦主要讲小人得势,政令不通,社会闭塞。但这种社会局面不会长久。上九爻辞:倾否,先否后喜。大意是,彻底改变了闭塞不通的社会局面。使人们从闭塞中解脱并获得喜悦。启示人们,物极必反。③,师卦是讲部队打仗的。初爻辞,师出以律,否藏凶。强调要打胜仗,必须有严明的纪律,不这样必凶。六三爻辞,师或舆尸,凶。此爻阴居阳位不正,意思是,打仗必须选有能力的人当指挥官,必须统一指挥,不这样会死很多人,大凶。六五爻辞,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把损坏庄稼的禽兽擒住,是应该的,没有过错。以此強调,打仗要出师有名(打正义战)。④巜渐》卦,巽为风在上,艮为山为止在下,风受山之阻必渐行。卦以侯乌鸿雁迁徙为象,通过鸿雁迁徙前并不是直接从水中飞往天上,而是通过初爻渐于干,二爻渐于磐,三爻渐于陆,四爻渐于木,五爻渐于陵等爻象变化,展现出鸿雁从水中飞到岸上,大石上,陆上,树上等由低到高最后飞上高空的过程。以此告诉世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递进程序的。易中此类实例不胜枚举,限于篇幅在此不予详赘!O三,再说巜易传》。大约在巜易经》问世后,约有七八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当孔子率弟子们研习巜易经》时,发现巜易经》中通过384个阴阳二爻的变化,像征性地展现了天地万物变化,所有爻辞都以阐明什么是君子所为,什么是小人所为为标准,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易经》中以卦爻的六种变化,象征事物从始到终的六种变化,从而告诫人们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向反面转化!是孔子等人通过《易传》,全面揭示并阐释了巜易经》中蕴涵的深奥的哲理,是巜易传》打开了巜易经》这个百宝箱,把蕴藏在里面的"金银财宝"展现在世人面前。O四,巜易传》问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根据需要,将两本书合在一起,命名为巜周易》(《周易》最早出现在左传书中)。此后,《周易》就成为既能预测吉凶祸福,又能以其朴素的辩证思维,帮助人们治理国家的科学经典。
《周易》和《圣经》,哪部著作更伟大?
《周易》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脉。被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轶失,在当代我们所传承的都是《周易》,《周易》成书有一句典故叫:“人更三圣,事历三古”,有上古之伏羲,中古之周文王。近古之孔子,此为三圣三古。凡是从事易学研究者,都是圣人门徒,今天我借北宋儒学大家张载的一句话来解读易学的传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为就是传统文人的追求,也是我们当代易学工作者的追求。
“为天地立心”,天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就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就是天地之心。我们易学工作者,是研究天道地道人道规律的,只有把这些规律掌握了,我心即是天地之心,这也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为生民立命”,儒家思想,是出世为民。是积极进取,是有所作为。也是学以致用的思想。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引导改变民众的命运。这也是我们易学者所追求的目标,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改善帮助服务大众。体现自身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往圣继绝学”伏羲、文王、孔子等等。都是先贤至圣之人,伏羲一画开天,画了八卦,文王拘羑里作卦辞爻辞,孔子著《十翼》。在我们学易人这里看,这些都是真正的绝学。继往圣绝学,继,就是延续,就是传承。恪守万变不离阴阳理,一切尽在易经中的法则,来传承。
“为万世开太平”万世太平,是华夏民族永远的追求。儒学里面讲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终极追求,就是万世太平的大同世界。作为易学者,我们所追求的也是天下太平,万世太平。用我们所掌握的易经,去为一个人求太平,为一个家庭求太平。为一个企业求太平。把所有的加起来,就是为天下太平,万事太平。
至于《圣经》未知其用也。
《周易》和《易经》是同一本书吗?
不是同一本书。《易经》有三本,而《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周易》简称《易》亦称《易经》;由《易经》即经文部分的《易传》传文部分组成;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
《周易》有的认为是占筮之书,有的认为是哲学之书,有的认为是历史之书。一般认为是占筮之书,但其内容涉及甚广,历史、军事、科学文化、宇宙行态、社会等,且蕴涵着一定的哲理,而传文部分则是哲学著作。
所以《周易》具有占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属性,《周易志》记:文王作《易》之时,在今的河南安阳汤阴县里。当时殷纣王听信谗言,拒纳忠贤,囚周文王于 里七年。《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对《周易》二字有很
多种解释,对《周》有解为周全、周遍、周普、周旋、周环、周期、周朝之意。对”易“的解释也很多。一为”蜥蜴、易为蜴之本字,引申为变易。“一为”生生之谓易“,其意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动不居,一为乾坤日月之象,一为简易、变易、不易、一为宇宙之本,一般主为”易“以变”易“之意象为主导。近代易学研究者认为当今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对人、事物的辨析,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剖析。称之为”辨证法“。
而《周易》是根据刚健者为阳,柔软者为阴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而对事物的辩证分析推断出吉凶。易学者称之为”易理“。《周易》的运用充分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循环的客观发展规律,从而揭示了宇宙周期循环运动的规律,故而称之为《周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