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成为农村淘宝合伙人

农村淘宝三通对合伙人有哪些好处?2017年6月1日起,农村淘宝APP合并入手机淘宝APP,并以全新的手机淘宝家乡版亮相,此次变化对于某些村小二来说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这里的某些是指经常

农村淘宝三通对合伙人有哪些好处?

2017年6月1日起,农村淘宝APP合并入手机淘宝APP,并以全新的手机淘宝家乡版亮相,此次变化对于某些村小二来说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这里的某些是指经常处于末尾的,但位置又在县城或者乡镇附近的的村小二,因为当天的包裹量可能是过去几个月的总和,对于处于农村的村淘站点的变化还是比较小,可以说三通带来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一个变化:每个类目的商品佣金固定,而且每件商品的佣金比率不足10%,这样会导致部分合伙人的收入在短时间内出现下降

第二个变化:关联服务站难度下降,三通之前绑定服务站需要下载农村淘宝,而且快递必须到达村淘站点,但是三通后的关联只要用手机淘宝扫一扫,包裹可以不用到达服务站也有业绩,扩大服务范围

第三个变化:村小二积极性提高,这两个月村淘官方都会给予村小二600元的基础运营费用,相比之前高难度的奖金激励这次面向的范围更广,操作难度更低,例如线下参加启动会,考试合格等等。

如何评价阿里的农村淘宝合伙人计划?

农村淘宝有没有可能是。纯粹是为他的线上服务的。为他的线上打广告,如果我们中国13亿人口。都用淘宝,那马云看到这个数据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想法,至于他们说的为农村人口创造收入买卖农村特色产品目前淘宝在这一块。他们的力度并不是很大。不过我觉得马云提出来的这个想法还是很好的。向农村的特色产品,如果真的能够走出去的话确实很好因为农村的东西生态,比起些批量生产的,农村的东西相对来说要健康一些。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安全的食品是很严重的问题,反正我不放心,我买回来的任何东西,除了我自己种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做健康的东西,虽然日本人对我们来说,心情是复杂的,但是日本人的那种固执。我觉得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他们那种固执,近乎偏执的追求完美,特别是对食物的健康方面。

在农村如何做好农村淘宝?

淘宝是一个可以面向全国的平台,也是农村农产品外销的一个新渠道,如何做好这个渠道,确实许多农民淘宝人无法得门而入,找到诀窍。

  • 淘宝是一个面向全国的交易平台,客流量是农村集市的百万倍以上,农村人做淘宝

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别人购买自己的商品”。

▲淘宝平台的客流量巨大,但是竞争也是非常巨大,传统的竞争方式在淘宝平台的收益并不是很好。

传统的竞争方式比如:以低价吸引顾客、半卖半送、或者以高品质、天然绿色取胜、等等一些方式;

这些吸引流量的方式,用在网络平台上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源就在于同类产品太多,你无论多便宜,就有人比你更便宜,这种自残的竞争方式中,农民的底蕴明显不足,无法和专业的商人硬抗。

▲农村淘宝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利用淘宝的平台宣传自己?

  • 利用平台广告:如果想让客户搜索商品时看到你的商品,那你就必须要做好广告宣传,淘宝提供了一些广告方式,可以让你的产品出现在淘宝的首页,搜索的首页,提高曝光度,增加客流量,但广告并不是免费,需要巨额投资。

  • 利用第三方平台:比如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等平台,你可以和用户面对面的、更直接的展现自己的产品,推销自己的产品,增加知名度,吸引顾客,这是一条生效比较慢的方式,但是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所以坚持很重要。

  • 店铺装修,产品的描述、图片:除了宣传,一个美观的店铺、清晰的图片、详细的解说动能影响顾客的决定,怎么让自己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那就先从店铺装修开始。

  • 如果零售方式走不通、可以几个平台一起运行,淘宝和阿里巴巴,一个零售、一个专门做批发,前期不要想着赚钱,只要不亏本就好,做起了品牌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

  • 店铺等级:这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大部分顾客在选购同一件商品时都会有优先选择等级在皇冠以上的店铺,这样比较安心;新店铺必须要通过刷单来迅速的提升等级,虽然官方禁止,但是不得不做。

  • 了解淘宝的商品推荐规则:知道怎么做爆款商品、如何利用平台规则免费将自己的宝贝增加曝光度。

  • 品牌:准备长期经营,可以确立一个品牌和LOG,让人产生信赖感。

  • 服务:热情的服务远远不够、将服务延伸到物流和产品上,而不是仅仅在交流上。

农村淘宝前景如何?

淘宝目前在农村前景应该可以,据我了解目前很多乡镇都有快递公司和物流公司,很多年轻的网民也会在网上购买东西,很多农产品也会通过网络渠道来销售的,要想把自己的产品推向等广阔的市场,要结合目前的科技技术,淘宝我看好

现在有一些花几千块甚至上万块成为公司合伙人然后去推广淘宝内部优惠券的人,他们到底赚到钱了吗?

这个问题先弄清楚,淘宝内部优惠卷,官方是没有内部优惠券的。所谓的内部优惠卷都是淘宝客所弄的名词,这些优惠卷是商家在平台上发布给淘宝客,淘宝客用这些隐蔽的优惠推广给买家,获取佣金。

实际淘宝官方阿里妈妈就是推广平台,一些推广厉害的大淘客可以在平台上获取优质的推广劵,获取更高的佣金。大淘客有技术的,组织更多的人分发推广优惠卷。比如大淘客可以获得百分之60的佣金,然后他分发出去给下面的代理,自己占百分之5就行。

说白了就是招募代理的意思,然而代理兼职的就是炮灰。你天天打广告,一天能有几单?而且能保证天天有单?除非你全职,有毅力有恒心,还得有技术。有人可能不明白为啥还得有技术。这些优惠卷推广是靠广撒网,百度,微博,app推广,量少做不起来。还给代理费用,这不更坑么?你们可以打淘宝服务电话,咨询下是否有官方内部优惠卷这回事就明白了。

实际淘宝有个官方的推广平台,就是淘宝联盟。里面有推广劵,如果你有空闲可以试试,不是推广技术流联系自己玩玩就行了。现在能玩的都是大淘客,360,金山办公,包括好123网站,这些大平台有流量入口,牛逼的很。还有推广这些代理的,也赚钱,小白都是教教学费而已。做为资深七年淘宝卖家给大家一点小小建议。



农村淘宝你怎么看?

不仅在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的发展路线也大抵是都市-城市-城镇-农村。品牌及行业不同,却都是在一级二级市场做大做强后,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预期和空间,就一级级向下传导,而得到的结果大多数相同,就是到达农村以后的不适,不要说农村,很多行业和品牌到达城镇以后就铩羽而归。

互联网的发展顺序,基本上也是此路线,而即使标准化的互联网在传导的过程中其实衰减也是明显的,所以尽管资本一再高喊,互联网的基建在农村已经不成问题,农村的互联网市场是万亿级的市场都无用,目前,在农村市场获利丰厚的仅是一家刷墙公司,“村村乐”的刷墙业务赚到了不少真金白银,而村村乐的o2o业务,就和一直在刷墙的阿里和京东区别不大了,都是在吆喝的阶段。

而阿里和京东等巨头还错误的认识农村市场,以为农村市场的基建不够强大。网民普及度还不够,物流体系不完善等等,

一亩田曾经最有可能是农村互联网的一个样本,但资本的狂热让这家公司失去了理性,运营模式的轻浮冒进带来了巨大的亏损,对农村市场几乎没有形成影响力。

互联网的普及在农村已经不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市场会像农村一样,是个传播度很高的市场,农民关注和获取信息的热情远高于城镇人口,抱团取暖的社群是农村最常见的社会形态。在城镇的农村人口基本上都是乡党抱团,在不少的城市里,你会惊奇的发现,一个行业里几乎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口音。

这是因为只要有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获取了不错的成绩,传播信息的速度很快,离他最近的那批人马上就会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员。农民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封闭,而是勇于创新,擅长改变。

互联网在城镇人口只是满足需求和打发时间的时候,农民却不仅仅这样认为,他们迫切的想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能真正的解决自己什么问题。他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性和效率要远高于一般城镇网民。

快手,起步于三四线市场,最后却取得了不错的向上向下的兼容性,在农村互联网中意外的趟出了一条路,来源于三四线的网民能轻易的制作出三四线的网民更需要的东西,而农村网民在这场关注大战中,发现原来除了娱乐,这也是一条生财之道,我再次说一遍,农民关注信息,擅长改变,很快快手迅速崛起。而资本起初觉得莫名其妙,不了解为何快手会这么火。

快手类似于这样的来源于乡村的内容比例很大

其实,市场不存在传导,不同的土壤结不同的果,盲目自信在某一个城市的成功可以是全国市场的成功,这样的思路在农村市场当然做不出结果。农村的互联网除了基建设施和城中差别不大,其他并没有多少相同的基因,消费观念及文化完全不同。以城市运营者的思路去推导猜测出来的农村市场与真实农村市场偏差极大。

例如,农村互联网绝不是就是农产品互联网。事实上,农作物牲畜也已经也成为高风险的资本炒作的土壤,而加速了土地的流转兼并已经使还种地的农村人口一直在迅速衰减。农作物及牲畜市场可以是农村互联网的一块,但绝不是主流。

还比如,农村互联网就是乡村互联网的这样的搞笑想法,这样基于位置的认知本身就很可笑。很多时候,农民并不在乡镇村中。农村的京东和阿里的知名度靠刷一万面墙都不会提升,而在城镇中工作和往来的农民在城镇生活中获得的京东和阿里的信息,才是京东和阿里在农村有一定知名度的主要原因。

所以,农村的互联网绝不是刷墙和简单的复制城市的内容,他不是城市互联网的简单延伸,而应该真正的生长于农村,适应于农村。特色的农村互联网业务。

怎样开农村淘宝?

这个不是有政策的嘛,你可以去网上查一下。

农村淘宝前景如何?

现在40岁以下的基本在外面打工,40-60岁,有能力种地,自己有收入的这样一波人是农村消费的主力,这群人一般有带小孙子,孙子辈的消费往往随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奶粉,母婴,玩具,童装这部分消费比较大,但是年轻人现在都会手机网购了,谁还要别人代买呢?40-60岁一家之主的人,这群人都是啥样的人还要我说么,大家脑补下自己家的叔叔伯伯,是不是超级节约,是不是穿到不能穿了才换,用到不能用了才丢?买东西都要砍价的,砍1块5毛都有很大成就感,不砍价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这样的人的钱有那么好赚么?
阿里,京东,苏宁都在布局农村电商,但是也仅仅是布局,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收益,更多还是把他们的货卖往农村,而不是把农村的货卖出去。个人认为5年内农村淘宝不会有大的发展,千万不要听从村淘面试官的吹捧。

农村淘宝的发展趋势如何?

谢谢邀请。农村淘宝一直是淘宝论坛热搜,在村淘直播之后,农村淘宝逐渐开始“冷静下来”。那么现在农村淘宝的发展状况如何?跟随开淘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9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505亿元,发展农村网民达到5659万人,新增网店达到118万家,在全国1000个县里,已经建成了25万个电商村级服务点。

  有专家预测,2017年,预计农村地区的网购市场总量将突破4600亿元,呈现“井喷”行情。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在农村的刷墙大战和网点争抢更是将农村电商烧上了天,在城市市场已经陷入白热化竞争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涌入农村,你来我往短兵相接,好不热闹!

  然而,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很抱歉,至少我看到的不是。

  农村市场不同于城市,城市是千人一面,而农村是千人千面,城市之间生活和消费的差异主要受收入水平和城市发展阶段的影响,通过几个关键指标就可以计算出大概的情况,甚至可以根据其周边城市的情况进行推理,但农村的情况太复杂了,影响因素太多,别说一个县一个情况,甚至每个村的情况都不同。

  除了经济因素,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地域特色、思想观念等的影响都不可忽视。所以,搞农村电商必须实地调研,千万不能盲目跟风。

  我不否认官方数据的真实性,我也看好农村电商未来的发展,但数据往往是宏观的,调研的意义就在于让你看得更真实,更具体。尽管从全国来说,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但每个县域的情况不同,别人发展的好不一定代表你也一定可以发展的好,同样的发展思路可能适合别人,但不一定适合你。

  我们这次受邀去江西西部的一个县做调研,这个县有30多万人口,2015年的生产总值为125.6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8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0%。

  看似稳步增长,但其实危机四伏,因为推动县里经济指标增长的主要是电瓷、建材、火电、煤炭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 13.8:64.1:22.1,结构严重失调。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限制,县里的经济增长将很快面临瓶颈,所以县政府领导非常着急,而此时正值国家提倡发展农村电商,并划拨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来扶持,拿到“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可以获得数千万的项目资金,因此他们也将未来的发展目标瞄准了农村电商,并从下面各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互联网+行动办”来专门统筹运作。

  目前由县里出资建设的电商产业园接近完工,已经吸引了一批当地的企业入驻,但对于今后农村电商的具体实施方案却摸不着头脑。这也是我们此次调研的目的。

  真实情况不容乐观

  我们集中一周时间走访了县里的各行政单位、龙头企业、工业园区、新农人、物流企业、小店主、农户等相关方,最后得出的结论却不容乐观。尽管这只是一个县的情况,但它的许多问题都很有代表性。

  1、发展农村电商最大的阻碍是人才

  这是本次调研我们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发展农村电商本质上是依靠能人带动,电商运营涉及互联网技术操作、网络营销、上下游的对接等等专业知识,传统老农民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农村电商需要的是一批新农人。

  新农人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职业经历和背景多元化、具备互联网思维、具备较强的农业技能、创新思维、群体思维(懂得抱团发展,重视分享交流)、品牌意识强、具有鲜明的文化基因。

  根据以上条件,新农人的最佳人选就是返乡创业的知识青年,只有他们才能驾驭互联网,懂得如何用农业+互联网。但这个县的情况是:年轻劳动力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些妇孺儿童和老人,据他们县里人社局的领导讲,每次组织电商人才培训都找不到人,最后实在没办法,乡里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拉来一帮妇女过来听,有的还是抱着小孩来的。

  我们也去当地一个职业学校了解,据他们校长讲,这里的小孩子普遍都有一个“坐火车”的心理,一毕业都跑出去了,由于当地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根本留不住年轻人。

  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据这位校长讲,他所在的村子有200多个光棍,很多到四五十了还讨不到老婆,因为年轻的女孩子都嫁到外面去了。这件事令我们非常震撼,也充分说明当地人才流失的形势非常严峻。

  有人可能会说,大学生村官不是最佳人选吗?原先我也这么认为,可惜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我们想象中的大学生村官是扎根基层代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知识青年,但现实中大学生报考村官多数是为了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时候享受加分,只是作为仕途的一个过渡,很少有真正沉下心来做几件实事的(当然也有具有奉献精神的,但很少)。

  人才缺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没有人才谈什么农村电商!连培训都找不到人,还谈什么电商精准扶贫!

  2、观念意识不到位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是农村电商的主要内容,农民是农村电商的直接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还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而现实情况是,农民作为交易的重要一方,其主动利用电子商务的意识相当薄弱,参与的程度太低, 无法带来足够的交易,也就无法带来电子商务企业的正常发展。

  尽管利用互联网购物在城市已经很普遍,但在农村对网购缺乏足够的认识,多数人存有质疑的态度,担心存在风险,不敢尝试。

  在我们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小卖部已经装上了淘实惠的触屏终端,村民通过这个Pad可以买到网上的商品,也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放到线上去卖,由店老板提供代购服务帮助他们下单和上线产品,尽管如此,可是我们了解到,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留守的多数是40岁甚至是50 岁往上的中老年人,他们根本不相信网络,也不愿意去尝试。

  此外,作为生产者来说,品牌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分工协作意识、互联网思维等等都严重欠缺。

  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要想转变过来着实不易。

  3、资金严重匮乏

  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大部分县里的财政状况都不是很好,要搞个什么项目只有向上面申请资金,大部分是资金导向的,也就说先有项目资金,他们才会想到去做这个事情,比如现在很多县搞农村电商就是冲着“电商精准扶贫资金”“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扶持资金去的,如果没有相关的扶持资金,通常不会主动去做,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做什么都需要投入。

  我们调研的这个县,目前正在申请“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但要想拿到名额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和基础,因此他们必须“自掏腰包”先搞一些项目出来,比如电商产业园,而有些是上面下达的任务,比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每年要完成培训多少名额,而上面又不给资金,只能从其他扶持资金里挪出一部分。

  发展农村电商显然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比如对电商人才的培训、电商项目的扶持以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等等,目前来看,农村电商搞的好的都是拿到“示范县”名额的,而“示范县”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县域都还处在资金东挪西凑的状态。当然,发展县域经济光靠国家输血不行,但问题是大部分县域没有造血功能。

  4、政府行政部门之间各自为战

  这次我们几乎跑遍了县里的各行政单位:农工部、农业局、旅发委、商务局、科技局、工信委、发改委、人社局、电信、邮政,虽然县里已经下达指示,让他们积极配合“互联网+行动办”的工作,并上报自己的行动计划方案,可我们的感觉却是这些部门根本没有拧成一股绳,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比如就拿电商人才培训来讲,农业局、科技局、商务局、人社局都在做,自己做自己的,相互之间没有沟通配合。人社局的领导告诉我们,他们本来打算借助科技局的师资资源,想一起做,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已经搞过了”,各个部门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做,而不是以追求效果为目的,自己做自己的,完成任务了事。

  从他们上交给“互联网+行动办”的计划方案,也可以看出来纯粹是为了应付。某部门领导向我们道出了实情:“互联网+行动办”到现在还是一个临时部门,人员都是从下面抽调上来的,办公设备都是靠各兄弟部门接济解决的,其他门部门凭什么接受他们领导?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组织架构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这个县的问题是为了这项工作新设立了一个部门,但这个临时成立的部门又没有资金和实权。而有些县是交由原有的某个部门来主导,比如交给商务局或者旅游局、农业局,其他部门协同配合。至于哪种组织方式更好,我们不好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想调动各部门统一配合,必须由县里的一把手亲自来抓,而不能仅仅是名义上挂个名。

  据我们了解,这不单单是这一个县的问题,好多县域在农村电商的过程中都碰到过,解决的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解决不好就是“四分五裂”。

  5、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要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是需要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的,比如县、乡、村的三级物流体系,目前大部分的快递只到乡镇一级根本到不了村;再比如农作物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农产品要上线销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透明的问题,一品一码,每一个农产品从种到手再到运输过程所有的信息都要明确无误的告知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顾虑。国外进口过来的农产品都已经实现了全程溯源,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众所周知,玩农业是需要重资产投入的,农村电商绝不仅仅是开个网店卖个菜那么简单,需要上中下游的联动和整体改造,从地里的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过程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尤其是基础设施。

  就我们调研的这个县来说,不要说别的,连个像样的物流园都没有,冷链物流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到村的最后一公里物流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农村不像城市,由于订单分散、频率低,所以导致成本高,大部分物流企业都不愿到乡村发展。

  此外,还有农村的互联网覆盖率以及带宽问题,现在大部分乡村还停留在“10兆”时代,用这种网速来发展电商,结果可想而知。

  在政策以及市场的鼓动下,当前的农村电商发展有些急功近利和盲目跟风:一是,有些地方的资源条件根本就不具备,但为了抢占先机拿到国家的扶持资金纷纷铤而走险,结果是白白浪费了国家资源,还误导了当地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引导方向上也存在着严重误区,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往往与国家提出的“双创”相结合,鼓励创业成为它的主流导向,殊不知农民创业成功的几率有多低,与创业相比,农民更需要的是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内容摘自网络)

【关注惠益农,蓄力健康,共筑美好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