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羽毛球订场

羽毛球双打如何后场控制?首先,要弄清楚,在羽毛球双打的时候,你要什么样的后场控制?一般来说,在双打中,你来到了后场,你和你的搭档,这时,应该是处于进攻态势,或者,你们是由相持态势,通过主

羽毛球双打如何后场控制?


首先,要弄清楚,在羽毛球双打的时候,你要什么样的后场控制?

一般来说,在双打中,你来到了后场,你和你的搭档,这时,应该是处于进攻态势,或者,你们是由相持态势,通过主动轮转,转为了进攻态势。


那么,你来到后场,控制的是什么?

控制的就是:我要把现在所拥有的进攻态势,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继续保持下去,直至赢得这一分。


通过什么控制呢?

通过进攻手段的变化,通过进攻节奏的变化,通过进攻线路的变化。通过以上这三种变化,就可以达到控制后场的目的。咱们一项一项的来分析:

1.进攻手段的变化:不是只有一拍重杀才叫进攻。一拍加力的劈吊网前过网急坠,一拍点杀,一拍劈杀,高高跃起的一拍杀变劈吊,这些都是合理有效的进攻手段。不要一味的只是一拍重杀,这种单一的进攻手段,会给你的对手有很大的由守转攻的机会的。

2.进攻节奏的变化: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一拍重杀,再跟一拍劈吊网前;或者,你连续两拍重杀,跟着就是一拍点杀;或者,你一拍重杀跟着一拍点杀。这些都是进攻节奏的变化。

3.进攻线路的变化:你拍拍都是杀对手的吃拍手的肩部,这种不变的进攻线路,即使对方再不济,也能通过两三个球来适应你的进攻,然后,你会发现,进攻的主动权,很快就会交到对方手中。只有不断的变化你的进攻线路:两拍直线的杀球,跟一拍斜线的加力劈吊网前等等。这样才能让对手摸不透你的进攻线路,为主动得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在里面。举例说明:你只有一拍杀球的威胁大了,才有可能在一拍杀球后接一拍劈吊网前是有效的。否则,你连杀球都给对方造成不了什么威胁,就别在变化了,再变化也白搭。你平时劈吊网前本身质量就不好,就容易被对方上网扑死,那么,对方就根本不会靠前站位防守,光等着你杀球就是了,再变也是白变。

如果你对以上的分析认可,请于你的双打搭档共同阅读本回答。毕竟,这是你们两人共同的比赛!

羽毛球怎么扣杀?

在羽毛球击球技术中,杀球无疑是力量最充分发挥的击球技术。那杀球的力量从哪里来?这个是很多球友都在问的一个问题,那我们这节内容就来分享一下。

- 杀球的力量 -

完整的杀球,不是单靠手臂的力量就能做到的。这和高远球以及吊球有很大差别,高远球打的熟练之后,完全可以不转身,只靠大臂的力量即可。经常看到运动员的对拉高远球,如下图:

↑对拉高远球↑

再来看下杀球的动作,如下图:

↑杀球↑

杀球几乎是用上了全身所有的力量。从脚到腿、跨、腰及上身,然后是大臂小臂,最后到手上。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力量最大,这是保证杀球速度快的基础。下面来详细分析力量的来源。

- 脚 -

不管是什么样的杀球,都需要起跳。脚的蹬地发力,就是起跳力量的来源。若是双脚起跳,在蹬地之前,膝盖应该是弯曲状态,重心下降,经常出现在男选手身上,如下图:

↑双脚起跳前的下肢动作↑

↑双脚起跳前的下肢动作↑

对于力量和弹跳较弱的女选手,一般采用单脚起跳,此时的脚和膝盖动作如下图:

↑单脚起跳前的下肢动作↑

↑单脚起跳杀球下肢动作↑

双脚起跳,是为了跳的更高,击球点更高;单脚起跳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身体的力量。所以,两者的不同也显而易见。业余选手,建议首先学单脚起跳,能够顺利的利用身体的力量之后,再练习双脚。

- 腰腹 -

从起跳的那一刻开始,身体向后仰,背成弓形通过在空中的转体,然后收腹,将腰腹的力量发挥出来。

我们在看李宗伟的杀球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杀完球之后,身体是向前倾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快的上网,另一方面也是用力收腹之后的结果。

我们来看下图,注意身体的变化:

↑双脚起跳后身体的变化↑

从起跳开始,身体就向后形成“C”字,转体收腹,向前形成“C”,上身前倾,背向前弯。如下图:

↑起跳后身体的变化↑

再来看单脚起跳的身体变化,单脚起跳的高度不高,所以身体的变化幅度不会像双脚起跳后那么大,不过重点还是要利用起跳,带动身体的发力。如下图:

↑单脚起跳后身体的变化↑

↑单脚起跳后身体的变化↑

和双脚起跳相同的是,在起跳后身体后仰,然后转体,并收腹发力。所以,腰腹的发力,是在空中转体完成后开始的。

过程应该是这样:起跳,身体后仰,转体,收腹发力使整个身体从向后弯曲变成向前弯曲。

- 肩膀 -

其实应该说转体的发力,不过,子墨觉得转体的力量来自于后脚的蹬地力量。在腾空的过程中,身体要转动,最明显的补位就是肩膀。如下图:

↑击球前肩膀的转动↑

整个身体的转动,是从下向上的,先是腿部,然后是腰腹,然后才是肩膀。肩膀转动后,身体的正面正对着球网,为下一步杀球做准备。

而且肩膀的转动,能带来不小的力量。想要将这个力量增大,需要注意“展胸”这个动作。

在“正手高远球”的动作要领中,说过“展胸”,主要就是将持拍手向身后拉,另一只手与持拍手保持平行。如下图:

↑杀球前的展胸↑

展胸之后的转肩才能更强烈,力量更大。当然,这个动作应该是在起跳前就做好的,起跳之后,就是转肩和倒拍的动作了。

- 手臂 -

不管身体的力量控制的如何,最终都需要经过手臂传递到球拍上,所以,手臂的动作十分重要。

抬肘和亮肘:动作和正手高远球几乎一样。将肘关节上抬,小臂后倒,使小臂和大臂形成的平面朝前。

这里要纠正一个很多业余选手存在的错误,就是抬肘后倒的时候,有球友说肘要向前顶,肘关节朝前。此时小臂和大臂形成的平面是朝向脸部的。这样的动作,会严重影响到手臂的旋转发力。——子墨看了大量的专业选手的动作加上个人实战经验的总结,不一定完全正确。

来看下专业的选手在抬肘和亮肘时候的动作,如下图(也可以参考上一篇视频里面的杀球慢动作):

↑抬肘及亮肘的动作↑

这个动作要求,在抬肘时,大臂要稍微远离身体,而不是移动至头部右侧。也可以理解为:在展胸动作的基础上,转肩时,肘部上抬,但是保证肘关节朝外,而不是完全朝前。如下图:

↑转肩带动大臂↑

- 内旋 -

(重点)

内旋发力是杀球发力的重点,而这个重点却被很多球友忽略,或者是简单的内旋就可以了,造成的结果就是身体有力杀球却无力,怎么都体会不到“鞭打”的感觉。来看下手臂的内旋,如下图:

↑整条手臂内旋↑

↑整条手臂内旋↑

这里的内旋就不单单是手腕带动小臂内旋(正手勾对角时采用),而是整条手臂一起内旋。这样的内旋就能让你很快体会到“甩鞭子”的感觉。

我们再来看整条手臂内旋击球后的动作,如下图:

↑手臂内旋后,拍头朝下↑

↑手臂内旋后,拍头朝下↑

手臂向内旋转的弧度越大,拍头就会越垂直于地面。如上图,大力杀球的时候,手腕和小臂的旋转差不多180°了。这样的内旋,所发出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

这里就要说到手臂的抬肘和亮肘了,如果按照上文所示的错误方式,则不利于整条手臂的旋转,只能手腕带动小臂做小角度的旋转,击球力量显然会大大降低。

只有把大臂的角度空出来,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做内旋动作。大家可以空手试试:肘关节朝前和肘关节朝外的发力,会有明显的区别。

以上就是杀球的力量来源,总结如下:

①单脚起跳时,持拍手同侧的脚蹬地发力,有助于在跳起的过程中转身;双脚起跳,基本是双脚同时发力,将重心降低,然后弹起来;

②起跳时,身体后仰,并转身收腹,转肩,将身体的力量传递到大臂上;

③锁肘之后整条手臂内旋,收腹,身体向前弯曲,将力量通过“鞭打”的方式甩出来。

前面2步是力量的传递,最后1步是力量的释放。在力量的传递时,主要是转体和身体后仰;在释放的时候,手臂的内旋和收腹,让身体向前倾,是关键。

羽毛球怎么捞球?

初学羽毛球,总觉得人家用球拍捡羽毛球酷酷地。特别是跟美女同事去打球的时候,能够用球拍捡球,更加是让妹子尖叫。下面,通过一分钟教会你用球拍捡羽毛球。骚年,开始装逼啦,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步:

正手握拍,用拍子的侧边沿贴近球的侧边,拍面略微垂直地面

第二步:

手腕向左上方发力,球迅速向左上方飞出,保持球与拍紧靠在一起,拍面逐渐放平

第三步:

左手将球从拍上取下

温馨提示: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羽毛球知识,请关注头条号:羽毛球教学

打羽毛球后膝盖疼?

膝关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节,同时也是支撑整个人体的骨头,膝关节由股骨的远端、胫骨的近端和髌骨组成的,股骨和胫骨由交叉韧带连接加固,外围由关节囊包绕,在关节囊的两侧是两条副韧带。该关节因为上下杠杆长,周围肌肉小,所以是在运动中最易受损的关节。

打羽毛球膝盖疼痛点在膝盖髌骨下缘的话,是一种髌尖末端症,羽毛球选手中很常见。股四头肌的下端止点在髌骨结节,如果肌肉太紧,没有及时松开,长期过度牵拉肌肉止点,就会引起这种末端病。

如果是青少年,由于骨骺未愈合,胫骨粗隆处疼痛也是一种末端症。原因仍是训练强度大,练完后没有及时放松引起。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改进动作和训练后多进行放松两方面来解决。

1、上网击球时,膝盖前端不要超过脚尖。超过脚尖,会使膝盖负荷更大。长久下去,运动员的上网动作会受到影响,不敢上网。

2、下肢和下肢关节的稳定性要加强。股四头肌和臀部肌肉力量的增加,也可以减少末端牵拉力,否则牵拉负荷总是集中在一点,容易造成病患。

3、训练结束后,要及时牵拉肌肉,使肌肉更有弹性。牵拉股四头肌的练习,可以多做从后面提拉脚至臀部,站立或跪姿都可以做。简单说,就是站立或跪着,一只手抓住脚,向臀部提拉,脚跟能贴住臀部最好。

打羽毛球为什么会膝盖疼?

1、长期的大运动量训练引起的膝关节慢性劳损

膝关节长期反复的摩擦,屈伸易使膝关节面磨损以及韧带变性。根据调查发现,关节劳损的运动员专业训练年限大多数都在4年以上,训练年数越多,伤病越多。

2、技术动作不正确引起的膝关节损伤

在羽毛球的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快速的动作变换速度和应变能力,如果运动员不会自我保护将会很容易受伤。例如不正确的前冲止动和回动时外翻,在屈伸时因为关节窝与关节头的不断摩擦引起膝关节内侧韧带以及软骨损伤,损伤性滑膜炎,髌骨劳损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

羽毛球步法怎么练?

我们先将羽毛球步法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1. 垫步
  2. 交叉步
  3. 跑步(向前或向后)

垫步,垫步的动作特点就是有一只脚在前,另一只在后,以后面的脚蹬地发力为主,后脚一般不超过并且不接触到前脚。动图中黑衣选手落地以后做的步法就是垫步了。

交叉步,交叉步的动作特点就是在后面发力蹬地的脚会接近甚至超过在前面脚。动图红色衣服,右脚有一步落地后发力蹬地的位置已经和左脚在一条线上了。

跑步,跑步就是跑步了,看下林丹的步法。跑步应该是所有步法中最快速度的。

注意

所有需要最后使用跨步的步法,最后一步跨步一定用与持拍手同侧的脚进行跨步。

最好所有类型的步法都掌握,这样在比赛中才能更加从容的进行场上移动。

这里只能简单的进行说明步法的种类,想要自己练习的话,可以多上网找练习视频自学,当然,找教练学永远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