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船舶
海员离开船舶后能干嘛?谢谢你的邀请。关于海员离开船舶能干嘛的问题,是个既复杂又简单的事情。1、船员是航行在大海上,工作在船舶上的工作人员,上面也分多个工种类别,有的与陆地
海员离开船舶后能干嘛?
谢谢你的邀请。关于海员离开船舶能干嘛的问题,是个既复杂又简单的事情。
1、船员是航行在大海上,工作在船舶上的工作人员,上面也分多个工种类别,有的与陆地上的工作相同或相近,如机械师,电器师等,还有船长等管理人员,年龄大了,身体不合适,可以搞培训教育,当指导老师。
2、一部分捕鱼船员来讲,离开船舶就是转行或失业,在船舶上的技术,在陆地上就没有用武之地。想生存,就得重新学习新的职业技能。这个就有一些难度。
3、大家都知道船员这个职业非常辛苦,由于出海时间长,生存条件艰苦而危险,却培养了船员的吃苦耐劳精神,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即使离开了船舶,他们也有很强的吃苦创业工作热情,离开船舶一样能生存的很好。
4、船员一次出海时间比较长,接触外界少,接触人也少,一些船员只掌握了船上那些工功,离开船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有的船员生活单调,还养成了性格孤僻,不求进取,船员收入高,有的好吃懒做,一旦离开船舶,他们会无所适从,难以适应,给个人带来难以预想的结果。
船舶在搁浅后该如何脱险?
脱浅的方式主要看搁浅的轻重程度,轻微的搁浅可以试试自力脱浅;如果搁浅的程度比较大,就需要辅助脱浅。
航海家罗罗,从事水上工作十余年的航海人和你一起聊聊船舶搁浅后如何脱浅的那些应对措施。
一、我左满舵、右满舵配合车,自力脱浅
自力脱浅,顾名思义就是靠自己船舶自身的动力脱浅。
在使用这项操作的时候,一般要满足四个条件:
一是搁浅底质属于泥沙底,没有大的礁石和障碍物,目的是对船底不造成破坏。
二是可浅的程度不深,船舶的车、舵能够正常的使用,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
三是操作人员对本船的性能比较熟悉,能够熟练的操纵船舶。
四是影响的其他因素。
二、“搁老了”船上的人看着干着急,请求援兵脱浅
船舶如果搁浅的程度较深,不能自力脱浅的情况下就必须借助于外力。
在武汉的燕子窝水道,我们就亲眼目睹一艘大散伙搁浅的事故。
由于是枯水季节,所以航道中的水深本来就不深,这也为船舶搁浅带来了不利的因素。这艘大半载的散货船运载黄沙从城陵矶下行开往上海。这些黄沙船日常胆子挺大的,船底的剩余水深留的比较少,这次就因为超吃水被牢牢的搁浅在了航道里。
这是艘大散货,在本来就不太宽阔的航道中搁浅以后就堵住了整个航道,上、下行的船舶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掉头抛锚。当地的海事部门应声而出,马上发布了禁航命令,一边联系浮吊船过来救援。经过一晚上的过驳这艘大散货终于可以活动了。
这就是典型的一起利用过驳减轻搁浅船舶载重量的辅助脱浅事件。在日常的航行中如果搁浅船舶的货物不允许过驳或者不方便过驳的情况下,就要麻烦得多。这时往往要惊动航道部门,派出工作船舶进行航道的开挖,这种情况就属于严重事故了。
另外在一些感潮河段就会方便得多,搁浅的船舶可以利用涨潮时机合理的计划和准备,在潮水的助力下脱浅。
小伙伴们,你们看见船舶搁浅过吗,他们是怎么处置的呢?
镇江船舶学院怎么样?
谢邀。作为一个镇江人,我估计你说的是江苏科技大学,曾用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镇江船舶学院。以下来自度娘: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自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经历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共建江苏科技大学协议。2012年江苏省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江苏科技大学。[1]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占地2600余亩;教职工2000余名;学校在校研究生2800余人(含在职专业学位硕士),普通本科生近21900人(含苏州理工学院5964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该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在校国防生149名;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385.08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台套数29852台(套)学校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船舶特色大学,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和学术交流中心。
这所学校本部在市中心,南校区在南山风景区,距离两座高铁站、万达广场都不远,西校区靠近润扬大桥,略偏僻,但学校有班车,镇江城市也不大,进城倒也不算麻烦。镇江在搞大学城,听说部分校区要置换到丹徒新区十里长山大学城,那个地方就偏僻多了,离城很远。怎么说呢?这样也好:可以让同学们定定心心学习。
这个学校学术水平怎样?我不是很了解,不敢乱说。但是认识该校几个老师,经常去美国等地培训啥的,一去都是一年半载,感觉学校还是有点经济实力的。
此外还要考虑毕业后就业形势。镇江本身体量很小,人口只有300万,是江苏最小的地级市,经济总量靠后,相对来说本地就业机会较少,大多数毕业生都是去外地就业。但是镇江地处苏南,地理位置极好,处于沪宁线上,东靠常州,西靠南京,与扬州隔长江相望,都是半小时以内动车车程,到上海也仅仅1小时多。
此外镇江风景极好,地处宁镇丘陵地带,城市山林,人文景观极多,人均收入在全国处于前30名以内,房价是沪宁线最低,市区一平方不到万元。生活压力较小。
最后,还有一个学校,叫做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是军校,离江苏科技大学本部不远,似乎是不参加高考的,都是从部队内部招生。
以上。望能帮助你。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钱,世界会怎么样?
简单说:人类自然就回到了猿始社会了,何须再多论?
“出国前月薪8000元,留学两年花了40万,回国后现在月薪6000元”你怎么看?
最近用钱来衡量出国留学值不值的论调很多,两个星期多点,我就三次被问到类似的问题:
留学花费一百万,回国后竞争激烈超乎想象,留学到底值不值?
杭州女生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海归真的不“值钱”了吗?
“出国前月薪8000元,留学两年花了40万,回国后现在月薪6000元”你怎么看?
好像现在我们除了用“钱”来衡量一件事情是否值不值,似乎就没有其他的标准似的。
而我也从开始耐心的分析和解释,到现在一看到这样的话题,会觉得这突然蜂拥而来的“留学无用论”,居然和当年的“读书无用论”有几分神似,只是其背后推动力量的目的不同而已,最终受伤害的却都是社会的进步。
出国前8000元的工资,是技术含量少很多的海员,高工资弥补的是枯燥的生活和辛苦的工作,老实讲,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上升空间,做到船长罢了,还不说对将来家庭生活的冲击等。然后是知识的更新和升级,有点可惜的是在目前不大景气的船舶机械制造,加上没有工作经验,从较低起薪做起也不算是意外的事情,但上升空间是有的,只要自己注意积累和提升,其前途是做海员不能比的。
在这个案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专业,船舶模块设计,在整个船舶业都不被看好的现在,求职能找到工作就算是不错的了。
老实讲,这几年大陆的经济和前些年真的不能比,大学、研究生、博士们的就业都越来越难,这时候海归若不是已经在国外做出了成就、被引进回国的那些人,回国和国内的毕业生们一起找工作,优势已经不大显著了。像文中提到的知名外企里,高技术含量的部分都在国外,进入国内的那一部分都是技术链中底端的部分,就这样国内名校、甚至海归人员都趋之若鹜,一般的海归很难有机会,说明目前大陆的就业趋势很不好,是国内经济发展趋缓的反映罢了。
船舶航行时没有电了怎么办?
船舶航行期间断电了,对于船和人员来说是大事故了,尤其是在船舶进出港的时候,船舶断电又称全船失电,是船舶发电机因为某个事故停止工作,而引起的全船电网的断电。
船舶断电了,首先判断是否是原动机的事,如果是原动机故障停车的话,要做的是,先检查是否是油路的问题,检查燃油的油位是否在警戒线以上,确定没有问题再检查滑油的液位是否正常。如果都没有问题。那就要对原动机盘车了。判断原动机是否有卡阻。如果有问题,要迅速解决,启动并电,恢复全船供电。
当然如果是原动机的问题,那也好解决。最让人头痛的是电路的问题了,我经历过一次,是船上的二十四伏断电引起的全船失电,老电查了半天,才找到了原因。还有一次是并车屏上的一个电阻烧坏了造成了全船失电,这个问题船上没有备件,申请岸上的支持。电网的毛病那太多了,还不好找,但是一般也不轻易出毛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