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中国电影龙标

中国电影的希望何在?中国电影希望在于民众,更在于票房,烂于充数圈钱,骗取高片酬,只能阻碍发展,当前,国家出手整顿是很有必要的。中国电影如何发展?前段时间,《战狼2》、《敦刻尔克》

中国电影的希望何在?

中国电影希望在于民众,更在于票房,烂于充数圈钱,骗取高片酬,只能阻碍发展,当前,国家出手整顿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电影如何发展?

前段时间,《战狼2》、《敦刻尔克》等大片陆续登上各地影院银荧屏,观众呼声很高,好评如潮。在当今社会,电影院已经成为国民娱乐休闲的经常去处。那么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的电影,是怎么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呢?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要追溯到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这一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放映了“西洋影戏”,此时的电影放映跟现在略有不同,西洋影片是穿插在“戏法”、“文虎”等游艺杂耍节目中放映的。
此后,上海徐园经常放映电影,但都是外国影片。看到商机的外国人接踵而至,几年时间里,西洋影片火遍北京、上海,票价很高。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给中国民众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但由于科技落后,中国的电影发展是从放映外国影片开始的,这也引发了国民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
中国人第一次自主拍摄影片,是在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这一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购买了摄影器材,邀请我国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作为主演,在丰泰照相馆中院的露天广场摄制了《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折的片段。
图/谭鑫培《定军山》戏装照
此后几年,丰泰照相馆又相继拍摄了《青石山》、《艳阳楼》、《收关胜》、《金钱豹》等景点戏曲片段。为了适应无声电影的特点,这些片子拍的都是武打和舞蹈动作较多的场面。
外国商人在中国经营电影放映发财后,也开始在中国摄制影片。美国人投资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就是这一时期的翘楚。此后,中国的电影拍摄百花齐放、风格不一,但都极大的促进了电影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电影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繁荣。
随着时间的发展,电影界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影片公司。正当中国电影界“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影片公司鼎足峙立的时候,电影艺术和技术上最大的革新——有声电影来临了。

图/歌女红牡丹剧照
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有声电影出现后,中国仍有很多影片公司、电影院放映无声片。1931年3月,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洗礼,中国的电影业不断革新、进步,最终形成了今天大众娱乐的新模式。我们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代,我们所享受的每一项科技发明与进步,都应该感恩先辈的开拓与奉献。

中国电影能否崛起?

中国电影是否能崛起?

想要崛起,先要用作品跟诚意培养起观众之前被透支掉的文化自信,中国电影想要崛起靠多少块银幕,多少亿年度总票房,等等各种数据最终只能换来一个虚胖的假象。

但是很多电影人又特别嗨这个虚胖,冯小刚有的话说很在理儿,中国电影真的不需要一年拍900部电影,然后%90都是垃圾。我们需要的是哪怕一年只拍300部电影,但有150部是好看的,这是电影人该做的。

尽管文化入侵这么严重,但作为电影人不应该把锅丢给观众说他们崇洋媚外。

就比方说作为中国电影金字招牌的功夫片,武侠片的没落,不单单是市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自身的作品缺少自觉性,面对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洗劫,面对资本的绑架,便带有主观意识认为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的电影不再迎合当下的主流意识,却不愿去深究自己作品中是不是真的表达出了自己对中国电影的自信,这是很大的问题。

之前我也说过,中国电影人需要有自觉性,要敢于做铺路石,先人一步做先驱,先人两步做先烈,只有这样才能慢慢的培养起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

今年的中国电影是个很好的榜样,虽然市场里依然不可避免的充斥着泡沫经济与洗钱电影,但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里看出,一:中国一直不乏好的电影人,他们一直在致力于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的类型片,对内对外都做到了很好的文化输出,并且很好的将个人表达与商业元素进行了结合。二:观众长期被烂片洗礼的审美疲劳因为这些好作品对中国电影有了改观,并且愿意成为其自来水为之买单。

我们在电影中越来越清晰的看见,中国电影长期以来缺失的那种“大国担当”,和对中国电影的自豪感。

这些优质作品的影响力,跟价值观体现,更是有着之前没有过的波及范围,所谓的二三线城市,也纷纷加入了这些电影新闻的讨论中。

中国电影能否崛起,我的回答当然能,就从今年的国产保护月开始,就从《战狼2》、《冈仁波齐》、《二十二》开始!

中国电影有出路吗?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

问出这个问题一定是觉得中国电影如今粗制滥造,渣片横飞的乱象让人失望到了极点。不错,这个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存在很久了。演员用流量小鲜肉堆砌,剧情把看故事的观众当傻子,特效连五毛都没有。幽灵场、密钥延期更是屡禁不止。

中国电影已经成了所有一切服务于资本的阶段,所有的目的都为了能赚钱而去。流量鲜肉能吸引粉丝群体带来票房,所以把资金的90%都投入到了演员的身上,那么本应花在特效的钱自然消失了。为了贴合演员的形象和资本的涌入,编剧更不可能像国外一样奉为第一。这是资本第一导致的。

但如果你说中国电影没救了,这是不可能的!如今好的中国电影大部分都是在资本缺乏的阶段创作的,而票房和口碑完全不成正比。

以去年上映的国产电影为例,豆瓣国产电影top10里仅有《湄公河行动》破10亿,《百鸟朝凤》的惊人一跪也不过换来8000万,毕赣的《路边野餐》更是只有600万。

当然你可以说是排片量导致的,但我更觉得是观众自身对影片的品味导致。一部片子的票房归根结底还是由观众决定,粗制滥造的影片没人看自然导致排片量减少,会给好影片以一定的位置。可我看见的是观众疯狂涌入口碑不好,特效不好的国产“大片”。

观众的品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从观众平时观看的小荧幕就可以看出大荧幕如今现状的原因。如何去引导观众,让观众自动抵制烂片。这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关于电影类型,我同样想说几点。中国因为电影技术的不成熟,没有好莱坞电影流程的积淀,想拍出堪比好莱坞的商业片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好莱坞方面慢慢学习经验,把资本投入到技术,才有可能完成。但你说一个合格的商业片,我想《捉妖记》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至于有深度的电影,还是应该放在底层生活。唯有真情的故事才能引起共鸣,比如我很喜欢的贾樟柯。写实主义必定是中国目前好电影的发展方向,别想着科幻片或是大制作了。

中国电影未来会如何发展?

感谢官方邀请

首先,中国电影整体落后西方大概二十年左右。电影最早清朝末期刚刚成型就来中国发展被清政府批评不看好,导致了未来发展电影时西方电影已经整体落实。还好香港那是处于国外管辖政策开放比大陆先发展电影业把武侠功夫电影发展成为了西方都棘手的电影片种。而后大陆也开始发展电影紧跟着,目前中国处于世界第二电影市场。无论是观影还是票房潜力都是世界各国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市场。

而如今,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群众生活稳定,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电影成为了人们最大的追求,国家开始在各省各市各县大力建设电影院增加银幕数量。加大电影拍摄力度,相信不久的将来。只要中国所有导演演员齐心合力做好自己的演员导演职业,中国电影将会越来越繁荣。

《战狼》有可能拿下中国电影排行榜第一吗?

泻药!

目前《战狼2》,已上映一周,根据第三方权威机构统计,目前累计票房已达18亿多,和周星驰的当年的《美人鱼》首周票房旗鼓相当,都处在18亿的大数据出头。

接下来就看八月的第一个周末,《战狼2》的爆发力了,根据目前全国的火热态势和观众的强烈反应以及官方的合理宣传,预计周末会有一波集中大爆发。

所以综上所述,我还是比较看好《战狼2》,超越《美人鱼》,夺得第一的美誉!

吴京,加油!《战狼2》加油!

(欢迎点赞,关注,讨论)

中国电影有哪些值得一看?

高分国产电影


霸王别姬(1993)

豆瓣评分:9.4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你就不必再苦苦追问他的消息。爱情他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天堂回信 (1992)

豆瓣评分:9.2

这部电影是我到目前为止哭的最厉害的电影,每看必哭。我记得那个时候年纪很小,看后想要养一只荷兰猪,还跟别人说我最喜欢的动物是荷兰猪。每次到电影院看,我都哭的天昏地暗,不知道是不是年纪的原因,前两年又恰巧看到一次还是哭了。真的是很感人的电影。那时候很不喜欢电影里面的妈妈。想要一个那样的爷爷,我的爷爷从未给过我任何的关怀,对他的记忆只有每年过节的红包。


鬼子来了 (2000)

豆瓣评分:9.1

国产片最高境界!姜文是中国的库布里克,王朔说的。本片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残本性。


剃头匠 (2006)

豆瓣评分:9.0

咽下去的开水往眼里冒出来,很不靠谱地联想到了《飞屋环游记》,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老人。中国便是一个远比美国老卡尔沉稳得多,深沉得多的敬大爷。


活着 (1994)

豆瓣评分:8.9

年代记实录,看了让人不舒服,特别是里面的台词,虽然他们在拼尽全力的活着,可是却又显得如此可笑和悲凉。“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


我的九月 (1990)

豆瓣评分:8.9

安大傻,大榆树小学,亚运会,熊猫盼盼,红领巾,灯笼裤,小胡同,四合院儿,院子里的蜂窝煤炉子,夏天的西瓜,小霸王学习机,跳皮筋儿从膝盖跳到欠脚儿大举,偷裤子,好多按钮儿的自动铅笔盒儿……第一次看这片子的时候我才六岁,太怀念了。


背靠背,脸对脸 (1994)

豆瓣评分:8.9

教学片,绝对可以当教材!中国2000年官场之道的高度浓缩,官场、体制、人情社会、世态炎凉,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只好知足常乐!哎哟,好片子!


芙蓉镇 (1986)

豆瓣评分:8.8

到如今看,依旧是一部牛逼闪闪的片子!刘晓庆美的不成活,男女间的情爱也自然真实不装逼。最后送给大家那句话:要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别人践踏你,你不能也作贱自己。


让子弹飞 (2010)

豆瓣评分:8.7

姜文的个人英雄式表达,但拍得流畅热闹,复杂的剧情细节之下,是他坚持的自我,但与鬼子来了相比,他更懂得如何掩藏自己挑战的野心,这些野心都掩藏在了一流的喜剧功夫上。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4)

豆瓣评分:8.7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城南旧事 (1983)

豆瓣评分:8.7

我分不清海和天,就像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可可西里 (2004)

豆瓣评分:8.6

阳刚,粗犷,壮烈,这一切由于平淡得不动声色,来得很真实,充满力量的真实。


盲井 (2003)

豆瓣评分:8.6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www.neets.cc)


中国电影还能崛起吗?

自从1994年好莱坞的引进开始,中国电影市场遭到了严重冲击。市场化改革让张艺谋、陈凯歌这种导游不能像以前一样拍自己想拍的电影了,而是必须寻找商业投资。但中国这种商业模式当时并不成熟,远远不及好莱“流水线的制片模式”。以至于造成现在这种40部好莱坞电影就能拿下中国电影票房一半的比例,而国产片每年有200多部,也只占中国票房一般的比例。


其实在中国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群大多都是95后(我也是95后)。观众的胃口早已被好莱坞大片养肥,各种特效以及宏大的场面才是观众们想看的。但以中国目前的特效技术,并不能满足观众,以至于出现“5毛特效”这种令人苦笑不得的现象,这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坏的印象,观众对这种印象根深蒂固,认为中国电影的特效都是很烂的。从而发展到对所有中国大片进行无脑黑的现象。


说完大片再来说其他类型的。举个例子,近几年,中国独特的电影类型——青春类型片慢慢崛起,确实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眼球,毕竟当下主流观众是90后嘛。但是,它不但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吸引了一大批商人的眼球,毕竟电影也是一种商业产品。投资方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比如导游张艺谋最早的投资张伟平,张伟平在与张艺谋合作之前是卖药的。投资方不管电影好不好看,就一个字——吸引眼球,只要观众愿意看怎么拍都行,然后大捞一笔转身就跑。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使中国电影市场秩序紊乱,这也是被黑的重要原因。


有这“内”“外”两个原因使中国电影被各种黑。但是,大家放心,中国电影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像冯小刚就从“冯氏贺岁喜剧”拯救了中国电影市场(他真的配拥有一座金鸡奖),到转型《集结号》《1942》,每一部都饱含他的心血。他为什么这么讨厌各种综艺节目的大电影,就是因为他拍的《1942》花了19年时间,克服种种阻力,种种困难给观众呈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无论从社会意义还是商业价值都是无穷的,结果票房却不如几个月拍出来捞钱的综艺大电影高。难道未来中国电影要靠这些综艺大电影拯救?


明年对中国电影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因为好莱坞电影要不限数目被引进。《战狼2》先树了个榜样,虽说一部电影不能拯救中国电影,但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战狼2》出现,不要对国产电影失去信心,中国电影势必崛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