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分子风味小吃

南昌有什么风味小吃?牛骨粉浓浓的大骨汤,熬一碗米粉,再配上香辣秘制的牛骨,一手吃粉,一手吃牛骨,那种在大夏天吃的大汗淋漓然后出完汗一身酸爽的感觉,难以形容。南昌瓦罐汤以土质陶

南昌有什么风味小吃?

牛骨粉

浓浓的大骨汤,熬一碗米粉,再配上香辣秘制的牛骨,一手吃粉,一手吃牛骨,那种在大夏天吃的大汗淋漓然后出完汗一身酸爽的感觉,难以形容。

南昌瓦罐汤

以土质陶器为瓦罐,置于巨型大缸内,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以硬质木炭火恒温传统式六面受热,煨制达7小时以上,一碗回味无穷的瓦罐汤才算制成。

南昌小笼包

小笼包皮薄汁多,肉质鲜美,现包现蒸。跟南京小笼包不同的是,南昌小笼包更加的小巧,一口就能吃下。

久负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南昌炒粉肉嫩,粉韧、味鲜,每次从外地回来,最想念的就是南昌炒粉,这绝对是南昌的标准美食之一

贵州省特色风味小吃怎么样?

地处西南云贵高原上的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根据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及风土人情,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素以辣香而著称的贵州小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享有盛名的肠旺面、丝娃娃、雷家豆腐圆子、恋爱豆腐果、遵义羊肉粉、花溪牛肉粉等,风味特别、价廉物美、令人垂涎。它们的味型(或蘸*水)在运用各种干鲜辣椒这一调味原料上十分考究,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炒制、腌制、烤制、舂制出了糍粑辣椒、糟辣椒、煳辣椒、油辣椒、酸辣椒等。调制出的各种小吃的汤味和蘸水,有香辣、干辣、煳辣、糟辣、麻辣、蒜辣……可谓是“一辣一格,辣出百味,辣出风格,辣出品位。”还有用本地的荞麦面、蕨巴、黑糯米、玉米等为原料,精工细作制出的荞面刺猬包、荞蕨象生梨、毕节汤圆等,不仅用料精湛,制法独特,吃法多样,更是注重色、香、味、形、营养等方面的配合。

1、遵义羊肉粉

  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

  遵义羊肉粉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
冷。

2、花溪王记牛肉粉   

米粉应该说不是贵州独有的,在湖南、四川等地都有,而在贵州米分店更是比比皆是,可是,贵州贵阳的花溪王记牛肉粉却特别有名。它不仅在贵阳市有好几家分店,在贵州省也有分店,甚至在云南在其他省市都有分店,应该说贵州的花溪王记牛肉粉已经算是贵州饮食的一个招牌之一了,花溪王记牛肉粉起初是在贵阳市花溪镇的一家普通的米粉店,不过店虽普通虽小,但是味道很好,征服了许多贵阳市的食客,他们不惜驱车从市里到郊区就为了吃一碗牛肉粉。后来,吃的人多了,势力雄厚了,花溪王记牛肉粉开始在贵阳市都思路开起了分店,贵阳的食客可以在市里就能品尝到。   慢慢的,分店一家接一家的开,就有了今天的花溪王记牛肉粉。据说花溪王记牛肉粉是有秘方的,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花溪王记牛肉粉的老板——一个老太婆就起来调味,然后送到各个分店。

3、兴义鸡肉汤圆

  兴义鸡肉汤圆始创于清朝末期,经四代传人,已有百余年历史,成为今天贵州兴义地区四大招牌名小吃之一。兴义鸡肉汤圆独树一帜,“众家皆甜,唯我咸鲜”。兴义鸡肉汤圆不同于其他汤圆的关键在于:以鸡肉为馅,灌鸡汤,点芝麻酱,具有小巧玲珑,色彩雪白、晶莹光洁的糯米清香与鸡肉、猪肉、鸡汤、芝麻酱的鲜香融合为特色风味的芳香,又有糍糯、细滑、清爽、油而不腻的特色。

4、康家脆哨面   

康家脆哨面,由康家父子从长征时期创始,愈今已有80的历史。如今仍由康家大儿子掌勺制作。其特征是汤面分装,汤内有各种配料,加有竹荪、豆腐脑、海带等,汤味鲜美;面条用精粉加鸡蛋、豆面制作,先蒸熟晾干,放入开水中烫一分钟左右捞起,即可食用;辣椒面用滚烫猪油烧制,放入碗中与面条拌匀,如火焰燃烧一般,故又称燃面。燃面所配的脆哨十分讲究,系用五花肉切细粒慢慢熬去油,制成棕色脆哨。面条细脆味浓,哨子脆香回甜,汤鲜不浑。

5、遵义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是遵义人的一种独创。面条上盖着一团雪白的豆花,面条浸在豆浆之中。豆花,有的地方叫水豆腐,是用前一次点豆腐的窖水存放几天后成为酸汤。用这种酸汤点豆腐,使豆腐没有石膏或卤水的苦涩味,比一般豆腐细嫩,比豆腐脑紧扎。据说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开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家专为来湘山寺烧香拜佛 的人开的,因而取利微薄,怎样才味美,不少人为此献计献方,到民国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遵义豆花面,生意兴隆。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宽面 条,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讲究,有素、荤两种,素椒配有五种保密的佐料,荤椒还配有瘦肉丁、鸡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钩等,其味鲜美,将豆花与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6、沓哨馄饨   

“好个老不管,开在小井坎,馄饨有八个。可惜是小碗”这首顺口溜”,是解放前贵阳人民对“老不管”饮食店的沓臊馄饨的赞誉。   馄饨的历史悠久。各地创造了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品种。经历代发展和改进,成为当代小巧玲珑的形状。贵阳人喻亮卿于本世纪20年代创制的沓臊馄饨,用料阱究,,工艺精细,风味独特,一鸣惊人,在同行中如鹤立鸡群,赢得了贵阳人民的一致赞赏。   沓臊馄饨工艺精湛,汤鲜、皮薄、馅香、沓臊,色、香、味、形、器完美和谐。

7、肠旺面

肠旺面又称肠益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汉族风味面食。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加上面条,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贵阳市区内各小吃街均有卖。


8、贵阳丝娃娃

丝娃娃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乍听这名字,真吓人一跳,如同《西游记》中唐僧面对高徒拿来娃娃状的长生果大喊:罪过,罪过!丝娃娃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裹在襁褓中的婴儿,故名。贵阳丝娃娃用米面粉做成薄氏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别名素春卷。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9、糖麻圆

糖麻圆是一道著名的汉族小吃。壳薄内空,形似圆形,色泽金黄,糯绵香甜。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装入布口袋吊起,待水分滤干后放置4-5小时,让吊浆面自然发酵至略有酸味后,加碱、糖揉匀搓成长条,下每个约重25克的剂子20个,搓成圆球形后,粘上芝麻入温油锅中炸,边炸边用平漏勺背反复踏压炸至泡空起来,壳呈金黄色即可。


10、贵阳酸汤鱼

酸汤鱼,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一般是先加入特产糟辣椒和本地许多有营养的中草药,借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然后将清洗的活鱼下锅煮。酸汤是用烧开的米泔水酿制而成的,上好的酸汤应为白色。清酸汤味酸而清香,但醇厚味略差些,另加上用西红柿泡制的红酸汤,味道就更加完美了。如再加些黄豆芽、小竹笋和野葱作辅料,风味就更加独特。

11、恋爱豆腐果

恋爱豆腐果,是贵阳名小吃之一。以其名奇特、意味深长、风味别致为特色。将豆腐切成小块,经适量碱水发酵后,放在擦有食油的有眼铁片或铁网上,用糠壳、锯木屑小火烘烤。待烤至外壳焦黄油亮、象吹进气一样鼓起来时,剖开填进用辣椒、酱油、食醋、麻油、味精、葱花、蒜泥、姜末、折耳根等混合而成的"蘸水"、趁热吃下、辣香嫩烫、咸鲜爽口。

12、贵阳辣子鸡

贵阳辣子鸡是一道极具贵州特色的菜。做法是先将鸡切成块经过香料腌制,然后放入油锅内爆,熟后捞起来。在油锅中放入大量的糍粑辣椒,辣椒制好后将鸡块倒回锅内同烹。这道菜可以是家常炒菜,也可以是火锅。由于辣子鸡在炸干水汽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很多人家做好后存放起来慢慢享用。

13、片鸡粉

片鸡粉是贵州贵阳市的汉族传统名小吃,爽滑微韧,鲜香不腻,获首届“中华名小吃”称号。鸡宰杀治净,漂去血水后放入汤锅内,加姜片、葱节大火烧开,改小火煮30分钟至熟,取出将鸡肉片下,鸡汤留用。取鸡汤150克加盐、鸡精、化猪油调味备用。米粉放入沸水中小火烫至米粉漂起,取出放入碗中,加上烧热的鸡汤、将切好的鸡片30克放在米粉上,撒糊辣椒面、胡椒粉、葱花即可。

14、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又名鱼腥草,有特异气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开胃理气等功用。折耳根和腊肉加作料烹制。折耳根绵中带脆,腊肉香醇,腊肉的美味和折耳根的异香浑然一体,别有风味,是贵阳人情有独钟的一道美味佳肴。


15、糕耙稀饭

糕耙稀饭是一种贵州贵阳市的汉族风味小吃。是由“糕粑”和“稀饭”组合而成的食品。其味芳香清淡,甜而不腻,健脾生津,老幼咸宜

16、豆腐圆子

豆腐圆子是很有特色的贵州特色小吃,其中以雷家豆腐圆子最为出名。雷家豆腐圆子以豆腐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软炸为主,口味属于家常味。贵阳小吃五花八门,一些老贵阳一定还记得解放前有这样一首关于贵阳小吃的“顺口溜”:“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头,沓臊馄饨太师伴……”而这“顺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圆子,就是始创于1874年的雷家豆腐圆子。下面是作为豆腐圆子代表的“雷家豆腐圆子”的发展历史。

17、大方臭豆腐  

大方的臭豆腐,不是用油炸的,是用砂锅烙着吃的~在一个像炒锅翻过来的烙锅上,抹上一层菜籽油,一块一块豆腐摊上去~蘸上香香的烙锅辣椒面,真是越臭越好吃,越臭越觉得香~~

18烤小豆腐  

面是炭火盆上面架着一个铁丝网子,抹了油的臭豆腐烤得发黄吱吱冒油,外面焦黄皮脆,用筷子一夹,却会流出白白的像豆浆一样的汁液,再放到辣椒面调料碗里一蘸,又香又辣又麻又烫,真是过瘾,一角钱一块,直径大约有3厘米左右!吃的时候不要着急哦,不然会烫着舌头的~~

19、大名鼎鼎水城烙锅!!!(强力推荐!!!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哦!)   

这个可是奴奴家乡的招牌菜哟,有人称它为“夜郎烙锅”,“夜郎国菜”. 平底大铁锅(或者凸起的圆底砂锅),在旺旺的炉火上架好铁锅,浇上菜油,切好的牛肉片,自家的臭豆腐,芹菜、盐酸菜,洋芋丝,白菜叶子,用小铲子随意拨拉几下,香味就随着吱吱的油响飘出来了.贵州的天气比较冷,阴冷的晚上围住火炉,边炒边吃真的很享受。虽然样子不是很好看,但独特的风味,绝对让你吃了一次就再也忘不了!如果到贵州来不吃水城烙锅,就好象到了北京不去吃烤鸭,一定会遗憾终生的!!

20、天上龙肉,地上狗肉!   

著名的花江狗肉火锅~~~ 养狗狗或者爱狗狗的朋友请跳过此菜   贵阳餐饮街上有一奇景,满街一字排开的狗屁股,狗尾巴还高高翘起,据说这就是本家有做正宗花江狗肉的象征了。花江原产1岁半的幼龄土狗被剥了皮、剔了骨--剔骨很讲究,狗身上只能有一个刀口,尖刀深入,刮骨留肉,取出的骨头要白生生的,不粘肉丝。大小骨头去完,形体变小,但还是狗模狗样,不走原形,囫囵入大锅白煮,待缩成小狗,腥骚尽去,取出,在凉开水中洗净,再煮。此时要在锅里放几十种调料,以文火慢慢地炖上一整天,肉尽酥烂,惟表皮尚能束缚,不致涣散。出锅,切块就吃,香腴无比,以原汤略煨,或是干炒、下火锅也都是绝佳的味道。 最后狗形犹存地端上了桌,接下来它就被剐成一片一片的下进了预先炖过的狗骨头沙锅,肉嫩汤鲜,异香扑鼻。再然后食客们大喊一声:罪过啊!就毫不客气地玩儿着点滋阴壮阳的想头举筷如飞了。———谁让滋阴壮阳是时下一大热呢? 嘿嘿,再配上各色狗肉小吃,香得真的有把舌头吃掉的危险~

21干锅鸡火锅~~~  

锅还是那个普通的炒锅,一点水都不加,放上一点菜油,然后就把煮熟的鸡放在锅里煎,加上各种作料,吃起来辣辣的,滑滑的,油而不腻,而且都是鸡本身的鸡油,非饱和脂肪哦~吃起来也不用担心胖的问题~~特别是在夏天,喝冰啤,吃干锅鸡,在冰与火之间徘徊~真可以说是吃的桑拿啊~~

烟台的风味小吃有哪些?

烟台焖子可谓是伴随不少烟台人长大的一个小吃,壹周君去烟台第一个品尝的就是街边的焖子。

一大块略微发青的冻静静地卧在案板上,这是用地瓜粉和水做成的,然后被快刀斩乱麻般地切成块,放进锅里开始煎炒,块的表皮渐渐泛焦,颜色由白变透明,虾油、蒜汁、芝麻酱调味,加入其中拌匀即食。

这是做焖子的基本步骤,因为接地气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以前的烟台满大街都是焖子摊儿,人们打摊路过,总会不由地被锅中“呲啦呲啦”的油煎生所吸引。外面焦黄带些锅巴、里面却依旧软糯。

烟台有一面,在当地面食界是响当当的头牌,也是鲁菜面食中的支柱。在山东烟台说美食,不得不提美食之乡福山,壹周君说的这面,就是福山大面。福山大面从选料开始就在讲究了,传统的福山大面一定要用大弓弦麦磨制出的面粉来做,做出来的面条筋道。

和面要搭配好盐和碱的比例,正所谓“盐筋碱骨”,这样做出的面条是有生命的。同兰州拉面一样,福山大面也是要抻的,抻好之后将面团首尾收扣,接着拉成面条。事情至此,面条就算做好了,下锅煮熟后浇上卤子就可以吃了。

鱼锅片片是胶东一带的美食,所以对于烟台美食来说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这鱼锅比较好理解,鱼炖在锅里就是了,那片片是何方神圣呢?片片其实是胶东的方言,它指的是一种用玉米面加工成的主食,形状扁扁的,也有的地方称之为饼子。这种片片沉浸在鱼汤里是最美味的。

土家族有哪些风味小吃?

提到土家族有哪些风味小吃,麦兜君首先想到的是土家族酱香饼,的确,风靡全国大街小巷,各大超市的酱香饼,基本会被人买回去当主食,但是,土家族的风味小吃,不仅仅有酱香饼,下面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名小吃吧~


油茶汤


记得麦兜君初到恩施,就被那一碗碗特色的油茶汤吸引,只是油茶汤不是茶不是汤,是一种似茶饮汤之类的点心小吃,品尝一碗,香脆滑鲜,提神解渴,是土家人非常钟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在当地有谚语:“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可见土家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茶汤,而且喝油茶汤还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传统礼仪,如有贵宾登门,主人都要奉上一碗香气腾腾的油茶汤。


只是喝油茶汤也有讲究,要求汤和里面的渣一同喝掉,这是需要技巧的,边喝边晃动碗,边喝边吸,据说当地很多老人都有独门秘诀,麦兜君试了试是真的做不到~


油茶汤在当地如此受到喜爱,也是有原因的,不仅饱腹,而且是重要的绿色食品和饮料,营养价值高,能防病治病,常喝能壮身延寿。


张关合渣

说完了油茶汤,再看看合渣,尤已张关合渣出名,合渣又称懒豆腐,虽现在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可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特别是食物短缺的年代,合渣可以称得上救命粮食。


土家腊肉

麦兜君印象深的还有那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的土家腊肉。土家腊肉传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土家族过年必备食物,土家腊肉很适合做煲仔饭,蒸饭的时候,放入腊肉、腊鸭等,蒸出来的肉汁和饭香诱人食欲。


其实土家族的风味小吃除了这些,还有柏杨豆干 ,社饭 ,鲊广椒 ,葛仙米 ,凤头姜 ,福宝山莼菜 ,年肉等,都是土家人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味小吃?

汕头是个美食之都

来汕头旅游的很多人都是冲着潮汕的特色美食来的…………

汕头的美食真的多到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有人说:“汕头是本年度最想去的美食城市第一名。”


广场老牌豆花甜汤

非周末的中午来时已是大桶见底,难以想象节假日一天要卖多少?不想承认这是本地人第一次吃广场豆花…… 大大的推车,一边卖豆花一边卖甜汤,木桶一开豆香味四溢,胃口不佳地嗅了下,竟然开始饿了!妹子伸长了手去舀豆花,最后再手脚麻利地撒上糖粉和豆粉。

颜色焦黄的豆花,不及印象里马路边的小推车那白白软嫩的模样,除了偏甜,口感扎实又不会太干,真的吼吼吃啊啊~

同益老牌粿汁

这是第一天来晚了已在收铺的一家,点评网上好评连连,位置也很好找,所以第三天依旧步伐至此,只为那口粿角。

透过店里的房间正好看到阿姨做粿角的祖传步骤:将大米磨好的浆放在锅里蒸,然后晾在店里,晾干的再剪成三角状。

看阿叔一气呵成地切肉、撒葱花蒜头朥,再淋上一勺卤汁,一碗香喷喷的粿汁真心诱人~

而配菜差不多都是那些:猪肠.猪皮.腐皮.卤蛋.苦瓜.豆干.五花肉blabla~ 吃一口粿角,果然弹韧有嚼头,料也多,不错不错~

老牌 炒粿 蚝烙

铺面小而简陋,走近时阿叔悠哉地问道:“来盘蚝烙还是糕粿?” “蚝烙~~”

锵锵锵锵,铁勺就着铁碗搅拌着蚝仔和浆,滋啦地倒入平底锅烙成饼状。滤油后起锅,摄影小分组大概拍了个5分钟后,被实在的阿伯说了句“好吃才重要,不好吃拍了也没用”。

动筷,不到1分钟已光盘。蚝不大却份量足,虽拍久皮仍酥,蘸点鱼露提了鲜味,啧啧啧,难道是饿了?那味道真想再来一盘!(¯﹃¯)。。

杉排福平坊 杏仁茶 芝麻茶

做好功课来的还怕喝不到正宗的?当吞下一口半混合状态的黑加白时,才明了以前吃过的全~都~是~浮~云~

滑而浓稠又不会腻,杏仁和芝麻的香气让人意犹未尽~~ 本来准备一碗两人共分享的,结果差点自己喝个精光。

五颗牛肉丸,金凤坛的地标性建筑~ 在马路边找到丹喜面包,从隔壁巷子进去,就是金兴苑小食街了。

老牌 水粿 冻草粿

原先是小推车,创文后搬进不远处的小店,从读书时代就开始吃,水粿和冻草粿一直都挺喜欢~

将磨好的米浆倒入小茶杯里去蒸熟的步骤,当然只能是老两口在家先做好的。待到要吃时再铺上菜脯粒,淋上麦芽糖浆~

软软糯糯的小圆状,有了菜脯脆的口感和浆的粘稠甜味,好好吃,这是时不时都会怀念的味道~

还有草粿草做的冻草粿(这句不是绕口令),连里面的果肉都是冰冰凉的冻牙齿,不会太甘不会太甜~

摩罗街鲎粿猪肠胀糯米

连老牌小店都在做互推式营销,对就是这两家~ 去时刚好遇上左边店在收摊,点好了去右边店吃。

淋了甜汁的猪肠胀糯米口感软糯无腥味,蘸桔油吃也不会太腻。但毕竟吃得少,没有对比。

达濠丰记小食店

隔壁丰记的选择就丰富些。墨斗卵粿来源于达濠,在汕头不比其他名小吃的选择多些。微微弹牙又有点点胶质的口感,蘸辣椒或桔油还可以。

嚼颗韭菜粿后可以再来碗西洋菜汤润润喉~

鲎粿 无米粿 果汁冰

至于鲎粿嘛,个人还是偏爱这家,一般别处都是浸在油里要吃时再捞起,而这家则多了另一种做法——再去油煎下。用筷子分开粿肉,煎的做法使得外皮变得焦脆,而内里又软嫩依旧,啧啧啧口感丰富酱料也不错~

无米粿也是煎了下,所以偏油了点点,蘸下咸甜咸甜的汕头辣椒酱,不错吃~

老福合沟无米粿·甜汤

通过摩罗街转角韩堤路的这一家,虽然做好心理准备还是决定来试试五果汤。

明档式“厨房”,灯箱上也是各式各样粿来粿去的图片,输在并没有顺便明码标价,点餐台的阿姨态度也是麻麻地,赢在种类丰富选择较多。围观了一下犹豫不定,身为汕头人但是头次来,好在守住了嘴没贪吃~

点了份糕烧番薯芋头,五果汤+莲子汤。白木耳口感清脆但汤水有股无法接受的古早味,搭姆罢去。其他难吃不至于,好吃谈不上。

趁着日落前,如果你想取景,不妨走一圈乌桥岛。一眼望不尽的长廊,漂泊的船只,一排排老屋置于巷旁……幸运的话,在长廊尽头还能拍到唯美落日~

老牌普宁豆干

新桥头的这家普宁豆干一直没试过,结果来时发现迁移到洄澜桥下了,去了还是没开,估计营业时间在晚上。

二马路普宁豆干

而以前经常吃的那摊摆在二马路公厕不远处,我学生时代时是对老父子在经营,支起炉灶架起锅,虚烟缥缈下浮起一颗颗酥脆的金黄色豆腐…… 说再多还是没开,放张旧图!不确定营业时间,最好晚上再来吧。

正五冻品

平时没事就会过来吃个夜宵,这里的常客一枚~ 阿叔阿姨十分亲切,小店也开了10多年之久。

浓郁的辣汤水是这家粿条的特色之一,有时会偏咸一点。粿条很细嫩爽口,辣度也是普通的潮汕辣椒,也有清汤可选~

潮汕小食 国平春卷

走中山西要拐入去小公园的路,就可以遇到这家容易被错过的店。

木板上放着滤油晾干的春卷朥饺,拍个不停时被前来买食的“海生兄”吸引,啊~儿时便看他小品长大的本土明星,顾着合照,回过头来小伙伴已经手拎两个在啃着了。

据他口述:春卷皮很薄脆,不会太油,内馅的组合很潮汕,包有绿豆香菇肉等,饺子也酥脆,馅料接近,微微咸辣。

雨伞街老牌牛肉店

去小公园亭的路上绕进巷内寻找这家百年老店,门面看起来自带淡雅滤镜(恕我图片修得明亮~)。

不冲其他,就奔着招牌写的手打牛肉丸,一人来2粒,30银一碗煮起来~ 阿姨一边煮一边问:你们是(zhang)汕(de)大(hen)来(nian)的(qing)吧? 额~不是,我们只是比较好食!

不一会时间10粒丸上桌,筷子也不用直接上牙签,怎么说,吃起来猪肉味更甚,老牌吃个情怀,饮口热汤继续出发~

路边遇到的,糖葱薄饼流传的年份可就久了,潮汕的最小吃~ 以前常常都能听到骑着单车穿梭大街小巷的吆喝。怕甜,拍完就走~

经过一番新修缮后的中山纪念亭,近来前往逛逛拍拍的人真叫络绎不绝~

老王牌炒糕粿

新装修的模样还以为误入新店,看到坐镇的老人家就淡定了,诚邀阿伯掌勺抓拍几张,结果阿伯手持老古董就上阵,说下鸭蛋+其他都别下才是传统老味道。

店里仅剩的旧物是墙上挂着的泛黄报纸,老人年轻时的模样,一个行业一干就是50多年,一图足以了然。

说回正题,这跟肠粉一个道理,总有一些小吃,叫做你儿时吃过的才叫好吃~ 口感软嫩,半咸半甜。

砂庄老熟地

从糕粿出来右转几步路,就能看到老熟地。

复古的铺面,深木色的框框条条,规整的毛笔字挂画记着各种功效,结果没人点熟地水。

因为都吃撑了,一人来杯消食的药桔水,酸酸甘甘,继续战斗!

小公园蛋挞

从小小格的门面望进去有个大大的烤箱,选择较多且价格公开贴于墙上。

以前也专门来过这边吃蛋挞,但并没有留下好印象,然而这次再来,新鲜出炉的热气腾腾,那味道让人有些小惊喜,嗯,比记忆中的好吃,性价比也高~ 吃完暗自庆幸有再二刷,没有加固不好的旧印象~

接下来,小公园往百货大楼方向直走,就是下面这两家。

安平肠粉 皮蛋粥

无法细数在老市区走着走着会遇上多少肠粉店,甚至感觉都可以出一帖肠粉合集了。但有一种爱叫做带队人的硬爱,硬爱带我们撸一条他童年回忆的肠粉~ 看搬迁后的大红招牌上的年份算着也有27年。

相机无法稳妥抓拍住阿姐行云流水的举动,这套“功夫”在汕头真是随处可见,两字,麻利!

吃条肠粉得配个铁茶杯,这是我的儿时回忆~

肥姐海鲜大排档

被同行小伙伴们力推的大排档,给明码标价好评!粗略看下门面以为也就这样,点完菜到后面就坐才发现另是一番热闹场面(此处应该有图可是并没有)。

在眼花缭乱的鱼类壳类下选择困难症发作,算了,还是释放自己的天性吧,“老板,要腌血蛤和腌膏蟹”~

血蛤还行就是肉小,点的炒豆苗和豆腐汤麻麻地。

让我惊艳的是腌膏蟹,冷藏后还夹杂着很细碎的冰渣的口感,要趁早吃掉,不然越久腌越咸~ 和着那鲜甜的蟹膏入嘴,来~啊~(潮汕)毒药啊~ 反正我~有大把胃药~

吃完回来中山纪念亭,夜景的美,相信你在朋友圈已经见识过❤。

还可以前往西堤路的31~35号看看百年骑楼,经过修缮还原了原本的典雅模样,据说晚上来灯光更美。

以汕头开埠之年“1860年”命名的粤东首个文化创意园,将现代和怀旧完美结合~ 有来汕头的话,不要错过这里!

最后逛一圈西堤公园,别具一格的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公园的地面有着一幅巨型的汕头老城区地图,此处应有图,但还是希望你们能自己去拍一拍看一看~

北京人比较认可的老北京风味小吃有哪些?

驴打滚

层次分明,豆馅和糕层的比例较好,豆馅不够有诚意,甜味够,但估计是大锅反复熬煮,略有糊味,且有个别未煮烂的豆子。糕层具有非常浓郁的粮食香。

永远在排队的是超市里那个档口店。豆馅的问题和驴打滚一样。白记年糕所有涉及到米和面的部分,真的太赞了~馅的部分比回回差一些,在控糖方面也没有改良,属于比较传统口味的小吃档。

清真白记小吃(牛街北口店)

牛街5号牛街清真超市1楼(近输入胡同)


糖花卷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1843387942990433650, "vid": "50bfaa6edf1f40d796c3712cc710f879", "vu": "50bfaa6edf1f40d796c3712cc710f879", "duration": 520, "neardup_id": 17411563758865795178,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15063962243440065121,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520.56,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41748774}, "ultra": {"duration": 520.56,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84666101}, "normal": {"duration": 520.56,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28789231}}, "hash_id": 17411563758865795178, "status": 0, "media_id": 1571417980046338, "vname": "\u8001\u56de\u56de.mp4",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817000f3d937cee6206",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510910608852910606, "user_id": 62628306232, "thumb_url": "59300005273c7eb8cec5", "md5": "21d96b65b38140ecd8d8a1eb056c5b7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59300005273c7eb8cec5", "sp": "toutiao", "group_id": 6510910608852910606} --}

老回回小吃店

百万庄北街9号(中国邮政对面)


炸糕

在虎坊桥路口的西南面的一家餐馆前,总有人在排队,那就是号称京城独一家的京天红炸糕。老字号,而且无加盟店,难怪生意火爆。敢号称独一家,炸糕色泽金黄,薄薄的黏米皮,里边饱满的红豆馅,馅儿好是关键,豆沙馅都是一大盆,一大盆的用,当真够气势!咬一口热气腾腾的烫嘴,酥脆的外皮卡兹作响,里面冒着热气的红豆馅儿绵密香甜。皮薄,致密,软糯,这种皮表面酥脆,密封性好不进油,所以吃起来不油腻也不会炸的太干,里面的水分锁住了,所以内馅很软糯。功夫到家!简直吃的不亦乐乎~!

这家排队起来也不含糊,经常站着快50人的小长队,而且是在室外露天,

所以酷暑严寒的时候就有点考验人啦。不过好在炸糕出锅很快,师傅几乎是手脚飞快的包馅下油锅,一气呵成,所以排队的时间也就20几分钟。很多顾客都是20个30个的买。

京天红酒家(虎坊桥店)

地址: 虎坊桥7号(近工人俱乐部)

营业时间:6:30-19:30 周一至周日


豆汁儿

京味十足的要算是这家尹三豆汁,就是真的比较难找。在天坛北门向北150米马路东侧胡同内。每天上午10点就关门了,很多老年人排队来喝,味道层次口感更丰富。

江湖中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豆汁儿的传说,黑暗料理,生化危机。。。豆汁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成细浆,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颜色灰绿,味道酸香,请干了这碗酸水!

如果是夏天,可以坐在豆汁店门口的桌上露天享受这份京味儿。置身于胡同中,看着身边来往匆匆的居民们,耳中回荡着嘈杂和不远的处的叫卖声,这些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站着排队半个小时的腿酸也消失了呢~

尹三豆汁

地址: 东晓市街176号(天坛北门向北150米马路东侧胡同内)


糖油饼

北京最火爆的糖油饼羊杂汤,千万游客早起必来拔草朝圣!

双倍加糖的糖油饼,给钱之后师傅要专门做双倍糖的,比一般糖油饼多刷了好几层红糖,然后放进炸锅里,另一个师傅捞出来,干净利落。一定要趁着刚出锅时吃,外焦里软,松软香甜,微微的筋道。适中的甜度,混着刚好的油炸香气,红糖已经结成了酥脆的一层,面香特别浓郁,但一点也不油腻。。。好吃!很意外的这家的牛肉馅包子也非常非常好吃,肉汁都透出了包子皮,肉馅很瓷实,咬一口满嘴香浓。但这家排队的人超级多,很多人慕名而来,所以一定要注意时间哦。

黑窑厂糖油饼

地址: 开阳里二街右外医院对面


冰糖葫芦

在北京吃最传统的冰糖葫芦,一口嘎嘣脆酸甜了整个冬天!

天气渐冷,一直想着该吃糖葫芦啦。如果说纯山楂的,我觉得这家是最好吃的啦,冰糖好,果实大,清爽,干净,无籽儿。咬一口冰糖嘎嘣脆,一点都不粘牙,山楂果酸甜可口,特别开胃,忍不住一整串都吃掉啦。还有山药的也非常好吃有独特的香气,搭配起来消食健脾。立冬的日子来一串,过瘾!

牛街清真超市(牛街店)


糖炒栗子

北京一年卖掉300吨的糖炒栗子,排队1小时确实最好吃!秋栗香有十几年历史,无冬历夏永远排队的炒货店,全是回头客,基本全是奔糖炒栗子来的,精选北京怀柔的油栗子,个子小甜度高。特别是一般栗子凉了就特别难剥,但他家就不会,的确与众不同。

颗粒饱满,颜色金黄,刚出锅您就吃一个,那叫一个香甜软糯,满口生香!

秋栗香有十几年历史,无冬历夏永排队的炒货店,全是回头客,一排队经常等上60分钟以上。秋栗香(地安门店)

地址: 地安门西大街2号(地安门十字路口)

若您喜欢这篇问答,请➕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漫谈北京”(微博@京城奇珍异物志),全是美食探店精彩视频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