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的活动意义
对于募捐活动中没有捐款的人你怎么看?感谢邀请!你必须要爱我!因为我很爱你啊……?开展募捐活动的朋友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不愿捐款的人,不能简单粗暴的扣上“麻木、冷漠”之类
对于募捐活动中没有捐款的人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你必须要爱我!因为我很爱你啊……?
开展募捐活动的朋友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不愿捐款的人,不能简单粗暴的扣上“麻木、冷漠”之类的帽子。
其实这方面,开展募捐的朋友首先要想一想有没有自己的原因,募捐的过程就是“感召”,如果自己身上没有足够的阳光和自信,没有足够的感染力,怎么让别人认可你做的事呢?
比如很多“水滴筹”、“轻松筹”,很多人直接忽略,这难道能说别人冷漠吗?
拒绝捐款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的态度,有时候其实是对募捐者存在的问题的真实反馈。
暑期三下乡活动,对农村农民的帮助和提升自身能力相比,哪个意义更大?
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我认为我们既可以以己之能最大程度上的给予农村农民帮助,同时在这过程中也可以提升拓展自己的能力。
此次社会实践我很有幸成为了支教组的一员,在支教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结合我们的专业优势和个人所长给孩子们提供视野拓展课,青年团课,舞蹈课,手工课,希腊罗马神话课等等,给孩子们开阔视野,使他们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解答他们的疑惑,为他们的努力奋斗的动力,使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而在前往百丈河村社会实践之前,我们也了解到百丈河村目前的农村教育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在给当地孩子们注入新知识满足孩子们新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此次支教组的授课为孩子们的学习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许多孩子在课程结束后也纷纷表示说:”我以后要考上和老师一样的大学!”
实践队的授课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当地孩子们想要探寻外面的世界的欲望,想要通过努力学习而改善生活的欲望。对当地农村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而与此同时,通过一周支教生活的锻炼,我的授课能力也有所提升。参加暑期实践是一个双方互助的过程,但相比我们个人的发展来说,若我们可以以我们的微薄之力来对农村的发展有所帮助,那将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最大的意义!
人活着的意义?
每一个人理解的意义不一样,在这个社会上想拥有和追求的东西就不一样。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会思考,而人与人最大的区别,那个东西叫做自我。在我看来,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找到自我,尽最大努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那个叫做自我的东西,不在别人那里,在自己身上。但是,很多人活着不愿意做自己,以别人的观点和评价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好不容易活一次,就要找到自己在世上区别于他人自己的内核。这种内核,不会让你被拥挤到人山人海中就成为平庸的一份子,反而这种内核会让你在人群中闪闪发光。因为,那就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别人无法拥有,他人也无法改变。如果真想改变,那也是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接纳这种改变。如果在世上活了一回,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等着生命逝去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所以,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找到自我,做自己好的自己,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拉选票活动有多少正能量的意义?
哈哈哈,经常会遇到吧,一次两次可以,多了就很烦了,我从来不做这种没什么意义的事,别人拜托,关系好的就帮帮,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不会帮的。
支付宝做集福卡活动的意义在于什么?
小编认为支付宝做集福活动,做社交,近年阿里社交野心显而易见,但从去年的集福活动来看,个人觉得通过集福刷出来的支付宝好友数是无效增长。
借此聊聊支付与社交,不是互联网领域的专业人士,仅从普通用户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
我可以加你支付宝吗?
如果你在聚会上结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聊得不错。
告别的时候,他微笑着对你说,我可以加你支付宝吗?
这时候你会不会菊花一紧?
那么把支付宝换成微信是否自然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我们的生活由两大类规范主导: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
社会规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包括人与人之间友好的请求,暗藏于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社交大体由社会规范的主导。
而市场规范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黑白分明,也意味着利益的比较和及时偿付,支付即拥这种属性。
支付受市场规范主导,而「支付宝」这个应用的市场属性与生俱来----这是一个围绕支付(钱)的应用。提到支付宝,你的潜意识里会立刻举起一块大字报,上面写着:钱!钱!钱!
而人们在工作之外的大多数时间里,更多地是活在社会规范里,我们拥有亲情,建立友情,互相帮助,有时涉及金钱的来往也是友谊和血缘的体现(红包、礼品、代购等等)。「微信」便是社会规范里的产物,微信里更多的是熟人社交的场景。
两个分别在两种规范中各自运行的应用(下称APP)巨头,在微信涉足支付领域这一引爆原子弹的行为后,大打出手。
社交到支付
微信,2011年元月以移动社交应用起家,起初以QQ为用户来源,通过出色的用户体验和私密性以及语音、摇一摇、朋友圈、视频聊天、公众号等多种社交功能赢得了中国大陆移动社交之王的地位,于2013年8月发布的5.0版本中加入支付功能,公然挑衅支付宝,从此走上第三方支付之路。
支付到社交
支付宝,2004年以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角色起家,按部就班地成为中国大陆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王者,于2015年7月发布的9.0版本中大张旗鼓地加入社交功能,企图攻打微信最为核心的社交腹地。
你打我孩子的主意,我打你老婆的主意,这掐架之势已经从支付宝和微信之间蔓延到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然而从一名普通用户的角度看来,这两款APP其实有本质区别。
无事不登支付宝
支付宝以支付起家,初期是淘宝网购的一个必要节点,也就是处理商家和顾客的金钱关系。后来,从单一的网购支付工具拓展到第三方缴费工具、转账工具、投资工具等等等等,都是支付宝不断优化和拓展功能的体现。作为个人处理金钱关系的工具,它便捷而有效,但存在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我们无事不登三宝殿。
不需要处理金钱关系的时候我们就把它丢在一边。举个例子,你在淘宝买了样东西,支付宝付款,从钱的角度看,这可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宝宝又花钱了!剁手剁手剁手!),忘记支付的痛苦(The Pain of Paying)是当务之急,所以你关注的对象自然是获得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支付宝里少了多少钱;余额宝之类的的收益也不用着一天看个好几遍。
刷微信刷微信刷微信
与此同时,微信不断完善着的社交功能和用户体验把广大QQ用户黏到了自己这边。起初的微信,是我们与朋友畅聊,与陌生人相识的乐园。更加普及以后,它也成了家庭茶话会和同事工作联系的中心,朋友圈更成了我们每天刷新百遍的圣地。
基于不同的社交场景,支付功能成为微信用户的必然需求,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小明出国旅游,回来后给在另一城市的好朋友小丽寄了国外买的化妆品,小丽自然会付钱给小明,这个钱通过银行转账比较麻烦,通过支付宝转账方便许多,那如果直接在聊天的时候能把钱转过去就再好不过了。
很多用户都有过这种想法吧?但绑定银行卡却又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此外我们也会担忧:新的支付平台上线,安不安全?心里打了问号,就不愿行动了。而微信却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14年春节前夕,微信推出了春节红包功能,红包像病毒一样蔓延,许多人为了玩红包抛开了犹豫和担忧,纷纷绑定银行卡。发微信红包实际上是社交互动中一种既传统又创新的形式,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别人给你发了,或者你抢到了,还是要还礼的,但微信红包注重的是互动的乐趣,不同于等价交换(拼手气红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微信是通过推出社交新形式来发展社交和增强用户黏性,这种互动方式也轻易地打开了用户绑定支付功能的阀门,为微信支付的推广和功能拓展打下了基石。再后来,直接扎根于聊天窗口的微信红包渐渐成为小额转账的取代者,因为它带来更多惊喜和人情味。
阿里的恐慌
14年春节,红包引发的微信支付用户激增被马云称为「珍珠港偷袭」,可见阿里高层们后背感受到的凉意。甚至有网友戏称,「一个红包完成了支付宝8年干的事」。
在微信支付上线初期,阿里高层就炮轰微信支付不安全,以十年老将自居。网络上也出现各种唱衰微信支付的文章。然而阿里显然是慌了:封杀微信、投资移动入口平台、联手新浪微博、加速移动端研发、推出「来往」和「钉钉」...阿里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防御和打击微信上,一个老将面对新人竟是这幅德性。时隔两年多,支付宝更是承载了阿里太过沉重的社交之梦。
举步维艰的社交梦
微信从社交发展到支付显得顺礼成章,而阿里的社交之梦却做得艰难。
「来往」这款模仿微信的社交APP彻底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社交应用的「从众效应」特别明显,一旦一款APP已经积累大量用户,更多的人是选择接触并使用它,从而跟大众取得联系。这时候再出来一款类似且没有极端优势的产品,并不能撼动先入者的地位。
个人认为支付宝也是一样,虽然活跃用户也是亿级的,但用户之间的互动都是围绕金钱。在市场规范的统治下从头建立社会规范,就好像存在利益冲突的同事要成肺腑之交一样,是非常困难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群同事聚会吃自助餐,明确说好AA制,但先由小明统一买单(这一约定设立了买单的市场规范),其他人再付款给小明。散伙时,大家都在转钱给小明,而老王却拿出饭前逛街买的棒球帽,对小明说,这个给你吧(送礼物由社会规范主导)。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想?
支付背景下打造社交也是一个道理,两个用户之间明明只是转个账的事,支付宝却希望他们俩好好聊个天,培养培养感情…支付宝模仿微信做红包,推出「集五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推动用户去加好友,但是并不能触发用户在支付宝范围内的互动,依然是一种无效增长。
支付与社交
而对支付宝来说,其实支付的全部就是支付本身,优化支付功能,拓宽支付领域,引入投资功能,这些是深耕支付的表现,而社交并不能在支付中生根发芽。
面对如今的微信,我想支付宝的惶恐也正来自于此,支付宝不可能撼动微信在社交上的地位(却一直在试图撼动),而微信却完全可以把微信支付这一只手做成另一个支付宝。不管支付宝的版图有多大,只要时间和资金允许,微信都有能力模仿并有可能超越支付宝,但这并不是微信的愿景。从市场角度来看,微信却可以以支付宝为鉴,选择支付领域那些收益率高、未来发展前景大、对整个微信乃至腾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业务部分来突破创新,攻城略地。
各自为政
支付宝的标语是「改变,因我而来」,这句话确实是支付宝近年来发展的体现,支付宝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也带给我们很多可以触摸得到的便捷和优惠。但未来,你将走向何方?我想你的重心不该是围绕微信的斗争,而是做好你自己。始终坚持支付的改革创新和推广完善,基于自己在支付上的领先地位继续守好城,谋发展,那么你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用户也不会因为微信而抛弃你。
微信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充分表明了微信一直以来做生态系统的愿景。前不久,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也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我们让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扶持第三方开发者、扶持原创内容、推出应用号…我们可以期待微信成为大众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农业农村部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出“5个100”活动,这具有什么意义?
推出“5个100”活动,有利于全社会对农村的关注,重视农民丰收节,农产品可以实现优质优价。城里人可以来有特色的村庄玩,带动当地收入。可以把乡村文化推荐到全国各地,可以让大家找到家乡的味道,让有特色的味道尝遍全国,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来农村休闲旅游的参考。
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