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电商
屡战屡胜的腾讯为什么一直做不好电商?我们先来盘点下这些年,腾讯都为了进军电商都做了些什么。可谓是腾讯组建电商军团,围攻阿里。大将一:唯品会2017 年 12 月 18 日,腾讯、京东
屡战屡胜的腾讯为什么一直做不好电商?
我们先来盘点下这些年,腾讯都为了进军电商都做了些什么。可谓是腾讯组建电商军团,围攻阿里。
大将一:唯品会
2017 年 12 月 18 日,腾讯、京东宣布将以现金形式向唯品会投资总计约 8.63 亿美元,腾讯和京东的认购金额分别约为 6.04 亿美元和 2.59 亿美元。 届时,腾讯将在其微信钱包界面给予唯品会入口,京东也将会在其手机 APP 主界面和微信购物一级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会。此次的投资对标的就是阿里服饰时尚业务。
大将二:永辉超市
2017 年被业内视为“新零售元年”,在新零售赛道上,阿里巴巴推出的盒马鲜生,定位于以大数据支撑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超市,以线下体验门店拉动线上销量;而永辉超市也于今年 1 月 1 日推出被称为高级物种的“高端超市+生鲜餐饮”新业态。
永辉超市 12 月 15 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张轩松、张轩宁拟以 8.81 元/股的价格转让共计 4.79 亿股公司股份予腾讯,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 5%,转让价款共计约 42.16 亿元。
大将三:楚楚街
2017 年 3 月,腾讯战略投资了移动端电子商务平台楚楚街,楚楚街的业务类型有 9 块 9 包邮、品牌限时抢购等,主营类目涵盖男女服装、化妆品、母婴、零食等。其中,楚楚街的 9 块 9 包邮业务与淘宝天天特价中的“十元包邮”对标;品牌限时抢购则与天猫的“聚划算”对标。
大将四:拼多多
2016 年 7 月,腾讯与高榕资本、IDG 等多家投资机构 1.1 亿美元投资了专注于 C2B 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
2017 年 7 月,淘宝拼团上线,据介绍,拼团功能初期使用范围是淘宝汇吃、极有家、淘宝亲宝贝、运动、3C数码等,并且规定拼团价格必须为最近 30 天的最低价。
如今的「拼多多」早已成为一个现象级应用,用户量突破 2 亿大关,成为电商届最大的黑马。现在微信 10 个好友,有 9 个天天在朋友圈发拼单链接。天天喊你给她砍价,领取签到红包。
其他剩余大将我就不在依依列举。这些年腾讯为了进军阿里的地盘,一共招兵买马,收购投资了 21 家公司。但如今人们一提到电商,第一反应还是淘宝,天猫,阿里系的产品。而腾讯在人们的映像中只有 QQ、微信、和它是一家游戏公司。
一家公司做大以后,你的品牌映像,人们也早已深入骨髓。腾讯早期是靠 QQ 的流量,做起游戏发家的。并且腾讯只要有那个游戏火,就直接本地化,中国上线。比如 CF 对标 CS,QQ 飞车 对标跑跑卡丁车,王者荣耀对标英雄联盟,直接入股绝地求生。一系列的火爆游戏,早已在人们脑海中深深刻印,腾讯是一家游戏公司。而对比阿里,早期就是做电商服务,并且一步步的扩大。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业务覆盖面非常的广泛,也得到大众的认可。但如果假设阿里去进军游戏,它能干的过腾讯吗?比的了网易云吗?在中国能和腾讯在游戏领域竞争的,也只有网易云。
腾讯只所以能屡战屡胜,是因为它的用户基数众多。但它的基因也决定,它只是一家社交公司,它的优势也在社交上。这就好比阿里一直做不好社交一样。术业有专攻,腾讯想做好电商仍然还有很多路要走。
腾讯是否还能再战电商?为什么?
电商对于中小互联网科技公司依然还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腾讯作为巨头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往涉及电商那是因为电商处于最佳时期,现在电商最佳的时期已经过去,基本已经定型,腾讯要做的是一个赋能平台,而不是自己去做电商平台。
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应用产品,社交流量自然是其优势,从投资京东、拼多多即可看出腾讯战略已经不在自建电商平台,而是给电商平台提供流量(微信),提供工具连接线上、线下(小程序)。
社交关系商业从微商开始进入大众眼帘,通过社交三度人脉扩展流量,后期又转向平台式,基本都是看好社交流量,由于前期模式问题,一直处于风口浪尖,2018年拼多多的出现,拼团裂变模式,借助微信流量实现了惊人的逆袭,社交商业真正的引起了其他电商平台的关注,微信在其他电商平台眼中已经成为流量平台,肯定不会再自己做电商平台,只要投资其他电商平台就可以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还何必自己做呢?从这点上来看腾讯已经再战电商,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为什么最近马云与马化腾,阿里与腾讯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主要是移动支付。
过去支付宝在小额支付无大建树,微信支付几乎垄断了小额支付,大家己养成习惯。
现在支付宝二十亿现金红包,让全国人民投入抢红包大战,没有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小商小贩,不被人光顾,只能申请,壮大了支付宝。
马化腾因东兴饭局成为反阿里盟主,还有王者荣耀负面新闻,被国家监管,影响了微信支付的推广。
央行不允许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样一样大规模现金补贴,广电总局不允许腾迅不分级向小学生推广游戏。
造成了腾迅两大赚钱王牌,不能肆无忌惮的赚钱,在移动支付领域被支付宝超越太多。
现在阿里推了出新零售,大规模复制盒马模式,占据了市场主动,要垄断线下支付,对微信线下支付是个巨大危胁。
而腾迅新零售才刚起步,京东才开一家,因重资产轻模式,需要天量资金投资,无法快速发展,三年后才成规模。
三年后盒马的轻资产重模式,可以快速复制,早占领了市场。
三年后大部合市场份额就被支付宝垄断,国人也离不开支付宝,商户也离不开支付宝,品牌商也离不开支付宝。
微信支付再想超越支付宝,将成为天方夜潭,因为人是从众的,习惯形成很难改变。
移动支付越多人用,积累的资金就越多,到时靠贷给民众,商户,天猫品牌商就可以躺着赚钱,而几乎没有坏帐。
腾讯和阿里的布局哪个会赢得未来?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赢得未来?如果只是比较谁的市值更高,这两家5000亿美元市值的巨头经常交替着坐头把交椅,其他互联网企业都望尘莫及,所以单从这方面的对比没多大的意义。
对于赢得未来,我的理解是,谁在未来各方面的布局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推动社会和生活水平发展的进程。
那么,我们需要讨论的范围就包括:从目前两者所在的领域和业务情况,看清他们未来的布局和战略重心,判断他们的战略是否符合未来全球发展的趋势和对个人需求的满足,同时,找出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未来有什么影响。
OK,我们从阿里开始。
先看几张图。
上面是阿里关于商业、电商、金融、云计算的产业布局,其实阿里还有关于营销、物流、泛娱乐、生活服务等布局,但篇幅所限,我只讲阿里最主要、最具战略性四个的布局。
阿里娘胎里就带着B端商业的基因,从电商起家,淘宝改变了中国千千万万人的交易、购物和生活方式,天猫的推出,让线下无数的品牌实体店搬到线上,很多店的线上销量慢慢超过了线下销量,大量实体店开始门庭冷落直至关闭,新的电商时代由此启幕。
在近几年来,电商板块一直是阿里最主要的收入构成,直到2016年底,电商占比仍高达86%,但阿里已经利用电商积累起来的用户、资金、大数据、上下游供应商等在商业产业链进行了布局。
阿里金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枚棋子。阿里系的金融产品包括支付宝、蚂蚁金服、众安保险、招财宝、一达通等,分别对应个人生活、融资、理财、保险,还有专门针对进出口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说,目前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阿里处于寡头的地位。
线上商城和金融称王的阿里,野心不止于线上,阿里的版图开始蔓延至实体经济。
菜鸟网络是阿里商业链中的基础。2016年,菜鸟日均投递包裹5700万个,并且已经开始布局海外,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设立了菜鸟的物流基站,这可不只是物流设施的布局,这些基站是与大数据计算能力相结合的,具有收集数据、智能化计算、提前匹配需求的投送能力。
同时,阿里对上游实体也进行了布局:2015年开始,阿里和富士康合作,发起“淘富成真”,开放富士康世界级的设计、研发、专利、供应链、智能硬件等能力,阿里云的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处理能力,阿里电商淘宝天猫的平台能力,同时双方还引入云锋基金、银杏谷资本、猪八戒网、洛可可等企业,为创业者提供全链路的创新创业服务。
最后,要提一下阿里云计算。
这个在阿里内部被称为“邪教组织”的部门,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但当时的互联网,连“数据”的概念都还没完全普及开,“云计算”的提出,让阿里上下所有人都莫名其妙。但马云同意了这个项目。十几年来,云计算一直慢慢地构建大数据的底层框架,构建每一条运算公式,引入AI人工智能,升级云计算的能力……据说,云计算部门的员工,在每年的最后一天,都要一起抱头痛哭,因为痛苦研发的一年过去了,更加难熬的一年即将到来。
云计算就是在这些人多年的研发下慢慢成型、发展、完善,在未来,所有用户、企业的数据和资料全都可以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处理,云计算,就是另外一个数字的世界。
看了上面说的几个板块,有没有明白阿里在做些什么?
嗯,阿里是在构建生态。
这个生态就是:上连云端,下接物流,中间完成所有商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智能匹配。
这盘棋实在太大了。
在全球传统贸易低迷的环境下,阿里正在构建一个创新经济体,并凭借近3万亿元的交易额成为全球第一零售体,并即将成为全球第20大经济体。
马云正在打造一个新的商业王国,这个王国的全球扩张脚步日益加快,未来将纳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的空间无法想象。
再说腾讯。
腾讯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它在C端用户做到了极致。
如果说阿里开启了电商的时代,那腾讯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QQ+微信占领了移动社交,而且由于社交衍生出来的高频使用,它又抢占了移动端的信息流,成为移动端另一个巨大的浏览器,掌管着大部分的信息入口。
通过这两款神级产品,腾讯拥有了海量的用户,这为腾讯在其他领域的布局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可以说,腾讯的核心优势就是海量的、活跃度高的用户,这是腾讯一切溢价和想象空间的来源。
下面,我们来看看看腾讯的主要业务板块。
QQ和微信:最核心的业务,也是其他业务的基础和放大器。
资讯领域:腾讯网(行业第一)、天天快报、微信公共号、QQ公共号、手机QQ浏览器头条
视频点播:腾讯视频(三强之一)、腾讯课堂、爱拍原创(投资)
视频直播:斗鱼(投资)、呱呱视频社区(投资)、龙珠直播(投资)、红点直播(投资)
语音领域:QQ音乐(仅次于海洋音乐)、企鹅FM、喜马拉雅电台(投资)
游戏领域:腾讯游戏(绝对领先地位),以及投资了四十多家游戏创业公司
文学阅读: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等,行业第一)、懒人听书(投资)、天方听书等
动漫搞笑:腾讯漫画、腾讯动漫(绝对领先地位)、百思不得姐(投资)
兴趣内容:兴趣部落、腾讯微博、知乎(投资)
这些布局体现了腾讯一直以来的战略:连接和内容产业。连接的目标是连接一切,将人和人、人和内容、人和服务、人和设备连接起来。这和腾讯产品至上的理念有关,产品与“场景”密不可分,腾讯的产品就是要让用户在尽可能多的场景下,体验到腾讯系产品的优势,所以,腾讯必须做好“连接”的工作。
上面腾讯主要业务的布局图中,最核心的是QQ和微信两个以关系链为中心的聊天服务,紧接着的则是QQ空间、朋友圈和微云三款用户私有内容构成的堡垒,可以说关系链和私有内容共同构成了腾讯整个生态的核心。
在这个核心之外,则是腾讯广泛布局的内容服务,包含腾讯网、腾讯游戏、腾讯视频、腾讯动漫、QQ音乐、阅文集团、微信公共号以及广泛投资的外部内容公司,这些内容均为公有内容,共同构成了腾讯的城墙防御体系。
海量的用户加上一环接一环的内容、娱乐布局,让腾讯目前的变现能力基本无敌。游戏、社交、广告成为推动腾讯盈利的“三驾马车”。
特别是游戏,王者荣耀为腾讯带来了每天2亿元利润的收益,还有其他的穿越火线、街头篮球、魂斗罗、斗地主等,整整一个游戏库,是腾讯最大的摇钱树。
插播一下,看到这里,有没有发现腾讯有一个有趣的规律:每个领域都由一个爆款产品立足,并通过产品所获取的海量用户,逐渐将相关业务覆盖住整个领域。这就是腾讯“产品为王”的打法吧。
总结起来,腾讯的生态链就是:爆款产品——海量用户——游戏、社交、广告——巨额盈利——衍生支付、云服务。
阿里和腾讯分别讲完了,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
阿里是“由商业而产品”,先确定商业服务这个领域,从广泛领域入手,而后不断深入每个细分领域,强化产品和配套,打通商业生态中的每个点,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智能化的B端商业大生态。
腾讯是“由产品而商业”,在每个领域通过爆款产品打头阵,获得用户、数据、资金,并不断推出更适合用户、更火爆的产品,是产品越来越“究极化”,在C端的地位无可匹敌。
阿里从一开始就高举高打,版图宏大,从0开始构建商业生态链,发展过程艰辛,难度大;腾讯从社交需求入手,在第一批用户的基础上不断推新,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及时变现。
在2012年时,阿里一整年的盈利还不如腾讯一个季度的盈利,但如今,阿里的盈利已经开始接近、甚至赶超腾讯了。
所以,阿里的模式和战略注定是个“延迟满足者”,当别人靠着单点业务在盈利时,阿里还在辛苦地构建生态系统,但只要阿里的大盘构建起来,顺利转起来了,那规模化和生态化的效应会十分恐怖。
但他们都有各自无法回避的缺点:
阿里商业生态大多数用户为企业级用户,这注定了阿里的用户摆脱不了获取难、量少、频率低的特点。广大的生态和市场已经摆在那,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入驻进来并活跃起来,成为阿里要思考的一大难题。
而腾讯的问题正好相反:用户规模和活跃度都接近触顶。中国用户数总共就这么多,腾讯业务所在的领域都已经把用户开发得差不多了,而腾讯的海外扩张的进程却不太顺利,无论是游戏还是微信,得到的海外用户量都十分有限。所以,腾讯接下来一定要把发展战略放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上,为自己打下更大的市场空间。
另外,腾讯在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似乎显得有些关心不足,在阿里早早就布局云计算的情况下,腾讯在科技研发方面已经有点落后了,如果不及时赶上来,未来的脚步会越来越慢。
所以,从未来市场空间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来看,阿里的发展的空间是大于腾讯的,发展的前景和想象空间也比腾讯好一些。但这也要看阿里和腾讯如何解决自己目前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这两个巨头未来的发展。
但我也无法判断腾讯未来会落后于阿里,毕竟腾讯是一家屡创神迹的企业,未来依靠整合资源或开发新产品,结合已经拥有的用户资源和数据,在未来突然让我们眼前一亮也很有可能。
毕竟,未知也正是这个互联网时代最精彩的地方。
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不要只观摩他们之间的“神仙打架”,也要及时了解他们的业务情况,毕竟这两大巨头都有“制造趋势”的能力,而每一个趋势中,都蕴含着无数的机会,抓住趋势,顺应趋势,能让我们实现逆袭,走向人生的另一个层面。大家加油。
【我专长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分析、营销,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想看清未来趋势和机会的,就关注我,我们一起玩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