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周易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非常复杂的问题!看周易如同看天书。首先学会八卦和64卦和六爻,弄懂生辰八字,看懂风水,分清8类人,弄懂天时卦像和九格飞星同大自然的关系。然后再回头看卦像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
非常复杂的问题!看周易如同看天书。首先学会八卦和64卦和六爻,弄懂生辰八字,看懂风水,分清8类人,弄懂天时卦像和九格飞星同大自然的关系。然后再回头看卦像和大自然与人的关系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不懂前面这些东西就是看天书,想参透问题,懂前面这些东西还有参不准的,不懂前面这些,事在面前你也不明白!想学就先努力吧,能找到这方面的资料就不容易啊!有些事情不是想和努力要看天赋。
《周易》是国学吗?
是国学,大数人上学,过去称国语,后来称语文,现在称文科。易经,少数人也没几个人弄通的,只能是国学的一部分,
《周易》到底有没有预测能力?
《周易》是一套自有其价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探讨、总结、疑惑、再研究...从未停止过,包括此时此刻,题主在这里提出一个针对它的问题,而我在这里写下这些话。
某种意义上说,《周易》其实只是易经的三分之一,先哲们对易经的阐发和总结主要有三个高峰,至夏有《连山易》,至商有《归藏易》,至周而有《周易》,而后孔子及其门徒又做《十翼》对《周易》进行注释与补充,至此可以说易经体系已趋大成。可惜,连山与归藏现已失传,是易学一大缺憾。
另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易经的产生比文字早了约三千多年,不难想象,如果易经体系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怎么可能延续几千年的文明岁月,别说到易经大成的夏商周了,恐怕连一周时间都延续不了。要知道上古时期的先民们是没有闲情逸致专门搞学术研究,沉醉于所谓哲学世界的,更没那功夫去搞一套复杂的理论出来,只是为了炫耀和行骗,生存、活下去、繁衍生息才是第一位的。说白了,易经的使命就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改造自然的,是为实战而生的,而这实战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占卜预测。
易经四要素:象、数、理、占。其中的占,其本质意义是实践,而非狭义的占卜。当然,占卜本身也是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占卜预测是如何进行的呢?事实上,易经占卜预测讲究“法无定法,唯其时物也”,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换句话说,只要你的易学基础够深厚,占卜经验够丰富,人生阅历够广阔,你可以用任何方式来对任何事物与人进行预测。
我举个例子,就目前条件下针对题主也可以进行占卜预测。只是时效性差了些,信息完整度和准确度会受影响,但在此做一示范还是可以的。
就以题主的问题“《周易》到底有没有预测能力?”进行起卦,得【风水涣】:这说明题主在进行提问时,精力并不集中,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太清晰而明确的概念。在性格方面,题主应该是个看起来很直率,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但内心却颇有城府,有不少弯弯绕,崇尚以智慧解决问题,只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拿不定主意,多有疑虑,可谓多谋而寡断。生理方面,题主属于比较爱干净的人,头发细直,长脸带圆,面色要么青白要么较黑,肾虚的可能性较大,腰膝酸软,下肢可能会有关节痛,或有痛风。环境方面,题主提问时,前方有花草小树之类的植物,而且这些植物在相对较高的地方,或者用来做隔断之用,后方有水性物质,而且此水还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发出声响。事业工作方面,题主的工作发展有着一段的折腾和反复,劳神费力挺辛苦,最终的事业还是要自求口食,会有一定成就和收获,但主要是靠自己的打拼,能实质性帮你的人很少。并且卦像显示,题主一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以上就是我用最基础的方式为题主进行的易经起卦占卜预测。必须说明的是,这里只是做一示范,并不是一次完整的预测,因为我连起码的变卦,体、用生克都没有进行确定,更不用说还有错卦、综卦、连互、半象了。一套完整的预测过程,以这一个六爻卦(本卦)为基础,至少可以再延展出七个新的六爻卦,而每个六爻卦中包含四个经卦(三爻卦),如此而来,一个相对完整的易经预测过程,可涉及八个六爻卦,32个经卦,也就是说起码涉及到了32个事物的矛盾关系,而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卦像分析,还未进行各种变化充分展开,事实上,全部64卦中包含了11520个基本事物的矛盾关系,再对其进行各种变化组合,所能揭示的事物属性、相互关系等信息单位可达几十兆之巨。这就是为什么易经可以反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可以指导几乎所有的学科门类。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套东西,不仅是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层面的最高峰,更是实践意义、实操功能极强的上兵神器。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易经的思维、文化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方方面面,成为华夏文明的基因了,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而易学先哲、占测高手,在生活中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少数,这要讲究个缘分,不能用“我咋没见过”这个条件来武断地认为易经不靠谱,现在反而是国外对咱们的易学文化研究得很起劲,而且别人研究的目的更多是用来指导实践。所以,我认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你可以不去研究易经,甚至不用太懂(生活工作难顺畅,事业想更进一步,可观看这个,鹏有全 “饿饿玲玲悟吧玲珊珊悟” 感情不理想也可以记下来,帮你解决疑惑,祝好!)可以帮你用梅花易数占卦预测工作(反正在很多方面你也逃不脱它的影响),但要对易经保有一份起码的敬畏,因为放眼古今、环顾世界,还真没有哪个民族或国家能在几千年前就为后世子孙留下这么一份伟大的遗产(注意我说的易经特点:极高哲学价值+极强实践功能)。所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要真切了解儒家思想、道家文化及功法、中医理论及调理,乃至包括风水堪舆、各种相术等“边缘”学科,都离不开扎实的易学基础。
同时也不要被我所举为题主起卦预测的例子所干扰,正所谓“善易者不占”,易学修养真正到达高层次的人,早已将“易”融入了更高的意识层次,不是非要起卦才能占,也不是非要占过才知行。孔子为什么说他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可不单单是因为年龄大了、阅历丰富了,这与其深厚的易学修养是分不开的,韦编三绝的故事都听说过吧。
最后,再用上面所起之卦【风水涣】为这个问题本身做个预测,卦象显示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是无法获得聚焦关注的,有回答也是无法统一方向的,大家都在各说各的罢了,当然也包括我,我也逃不出这一卦的场态,只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易经、认识易经、尊敬易经。毕竟,一把青龙偃月刀摆在面前,你功力不够耍不起来,就会避而远之,就算勉强耍起来了,态度不正、半途而废最终也可能会伤到自己。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用类比的方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达:“青龙偃月刀到底能不能杀人”?“央视一姐”周涛离开央视后去了哪里?
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有“央视一姐”之称的周涛是安徽人,家里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原来是舞蹈教师,后来做到文化局局长。
家里人都饱读诗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周涛从小也是学霸,学业一直顺风顺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学的是新闻专业。
1992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北京电视台,一开始是做播音员,做过《北京新闻》和《北京晚间新闻》的主播,也主持过节目《影视圈》。
1995年就调到中央电视台,接替倪萍任《综艺大观》的主持人,当年这档节目也曾经火到不行。
周涛的主持人生涯最值得称道的,是从1996年到2011年这16年间,连续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是至今连续主持春晚最多的女主持,这一纪录可无人能及。
在2012年缺席也是有原因的,那年除夕夜她带领着由央视员工组成的小分队下基层走访,到百姓家里送祝福,并和群众一起过大年,这事可真是非常有意义。
2016年春节她仍然有担任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也主持了那年的元宵晚会,同时那年也是她离开央视之前的最后一次主持春晚了。
周涛在2016年11月离开央视之后,调入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首席演出官。
北京演艺集团成立于2009年4月,是北京市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旗下共有27家子单位,经营范围有电影、戏剧、曲艺和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创作,也培养明星。
周涛这次离开央视属于人员调动,首席演出官是一个新创造的职位,目前具体分工不明,网上也找不到对这一职位的解释,连英文缩写都没有。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北京演艺集团专为周涛所设的职位,应该还是与演艺工作有关系,也很可能干的还是主持类的工作。
另外,周涛的微博“周涛蜜桃会”也长期有上万粉丝关注,平常多发布自己的私照,不过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最近的一次更新还是去年的6月15日发布的。
如今的周涛已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但喜欢她的观众仍然非常想念她,而她也是被群众要求回归春晚呼声最高的一位。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如何评价周易?
如何评价《周易》?
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
――毛泽东
《周易》是六经之首,我本人是搞中西医结合的医生,为有助于学习理解中医理论而学《周易》的,理解肤浅,现简单介绍于下:
1.物必有象,中医脏象学说与《周易》卦象相对应。构成了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2.阴阳用于医学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物理变化,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归纳药物的性能,用于养生等。
3.五行学说在医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五行而定五脏之气。
生理上,因水生木故肾水可养肺等;病理上,五脏传变有顺传和逆传,诊断上,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治疗上推出治未病思想。
在理解中医基本理论之后,又发现:
4哲学上:五行表示了“物质第一性”,阴阳显示了朴素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均为古代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易学是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
5.《周易》是文字系统和符号系统並存又互相渗透结合的一个古老的信息转換系统和一个抽象的古代“计算机”,又是世界最早的“未来学”著作等。
6.《周易》还蕴含着丰富的文理,乐理,画理等等。
7.《周易》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镜像,含丰富的历史故事如帝乙嫁妹,王亥的故事等。
8.《周易》与古代宗教关联。如生殖崇拜,精灵崇拜等。是形而上学的。
9.《周易》与古代科技相关。如天文学,历法,建筑设计等。
10.《周易》与占筮宻切相关,所谓“学究天人,”实在是理性的迷雾。
11.《周易》与人生:推天理而明人事。如人生在于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彰往而察来”。“谦谦君子”。“立人之道曰仁义”。……
总之,《周易》是六经之首,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上供参考之。
周涛为什么离开央视?
周涛出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90年面临着毕业分配,她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当年很难在京找到对口工作。
周涛为了能留在北京,便曲线救国,她去了北京市公安局,且必须要在公安局干满5年。她心中一直有个主持人梦想,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电视台在招聘主持人。她如愿加入了北京台,担任《北京新闻的》主播。
周涛常说:笨鸟先飞。就凭借这股干劲,她在2年时间成长为北京电视台当家花旦。
1995年央视《综艺大观》选主持人,周涛幸运被录取了,此时便开启了央视征程。
她曾连续16年主持央视春晚,在主持完2009年春晚后,她被认命为央视文艺中心副主任,主持人升官为副主任,她是第一人。
对于突然离开央视,曾有记者采访她。
她的回答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生的重要决定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周涛说,央视是一个大平台,我的节目可以被很多人看到,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平台越大,你越不能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想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央视给了我一个大平台,不论以后是去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还是经济领域,经过央视平台的锻炼,积累了经验,然后才有人生的下一步打算。
主持人离开央视早已不是新鲜事,最开始的是杨澜,她1994年就离开了央视,创业,可以说十分成功。后来又有马东,李永,张泉灵等人。
张泉灵曾公开发微博称:离开央视,不是离开体制,而是禁锢的思维。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越转越快。
所以人们也要转的快,不然便会被车轮碾压。
央视是一个广阔的平台,而平台真的很重要,平台决定格局和眼光。
我们不应该过于禁锢于当下的安稳,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一定要变化。
在更好的平台上锻炼,当有足够能力,便要寻求变革自我。
我是云筝,今日头条作者,欢迎关注我。
《周易》是否有科学依据?
《易经与科学的现代关系》
有的人会这么来提问:易经和牛的哪个更伟大?这样的对比有可比性吗?其实,这是在问一个问题,已经是科学吗?
但是我应该在这里问一下:为什么科学是一切事物的判断标准呢?或者说中国的文化中有更加超级的智慧方法来认识人的自身宇宙万物:易经就是这样的一种超级认知方法,他把天地人宇宙万物放在一起来观察。这就是说,中国人他有自己非常智慧的观察人的身心宇宙万物的方法。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把中华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古老的智慧,我们也更应该把中国古老的智慧来观察西方的文化。100年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注重于前者,对于后者,我们往往都忽视了。现在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用中国的智慧来观察一下西方的文化,会让我们打开眼界。
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首先已经变得非常陌生了。我们往往都没有经过深入的观察研究,一方面认为它深奥无比,另一方面又把它等同于迷信就是占卜、算命代名词。
其实入易不难,把握了道体,《易》就易。 《易经》不是一本哲学之书,勉强说是哲学,这个哲学也有别于西方的哲学。西方的哲学,名为爱智慧,但是他们自己至今没有发展出一种智慧体系,他们可以把天地人放在一起观察吗?我们看一下,西方人的哲学,他们就是把心与我放在一起观察,都拎不清,究竟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他们到今天还没法确定,他们没法把心与物同一起来观察。西方的人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困境,为什么他们还认识不到,这是他们的认识论上的一种缺陷?因为他们的哲学方法,最主要的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他们用这个方法注定的只能获得知识体系,何以故,他们的这个方法无法启开人本有妙德。如果我们把《易经》等同于西方的哲学,这不能发现中华真正的智慧。《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的,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告诉我们,易是一门观象的形象思维,至于中国的文字创立的规则他是一致的。通过观象,融会卦爻各象之意,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广拟于形象,得意忘象,感而遂通,于是天下事物之理得矣。这是基于道而有的智慧思维方法,能够令一一法悉归于本源,用易则能体道,体得大道,则天地人万物宇宙复归无为。用西人哲学的话来说,就是能在本质于表象之间建立辩证的关系。西方的哲学探究本质,但是他无法建立这种智观系统,无法于有形的万物与无形的大道之源获得究竟。
中华古老的文化有无尽的发明创造,现在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大发明,有的人还在努力证明四大发明,这是科技,不是科学,这个工作是谁在做的?是现代的部分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的五运六气,这是中华古老智慧的伟大发明,这要远远比四大发明来的奥妙。中华古代的圣人在研究的天人关系时候,不仅只知道地球环境影响了气候,还研究到了九星和七曜对气球的影响,九星包括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七曜包括日、月、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而且还观察到了二十八星宿等。中国古代的圣人们,发现中国的气候会以60年为周期循环,年与年之间相互影响,每一年有其特定的规律。古人把这些气候变化规律整理出来,就形成了五运六气学。这种大道学问,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种观察天地宇宙及万物的运化,与人与人类社会结合在一起,西方的人现在虽然他们的仪器非常先进,但是他们还是做不到这一点。虽然现在的西方人已经意识到全息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重要,但是他们还不会应用,这些方法来真正建立天人一体的智慧文化大系统。我们现在要问的是,中国的古人,他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他们是怎么做到这种状态的?把这个里面的奥妙搞明白,才知道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河图洛书是超科学的存在。这是中国的古代祖宗们,他们引用了宇宙中最为高级的,生物仪器:人本身心,了解了天地人相应的奥妙,这河图洛书,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对于天地宇宙万物来说,用这简单的图就能了解把握天地宇宙万物与人的关系以及规律,不能不说,这是大智慧的体系。人与天地宇宙万物的关系,以及规律,这种观察的方法,主要是以能量的运化来显现,这是不是非常奇妙?西方人,按照西方的观点来看,中国人没有造仪器,中国人没有现代科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了解28星宿的运转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规律的?我们现在反过来观察一下西方文化。西方的现代科学能够制造先进的仪器,来观察人,也来观察宇宙万物,由此建立了无数的分科学,但是西方的科学到今天还没法建立天地人一体的能量运化模式。我们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天地人宇宙万物一体的能量运化模式,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可以应用于社会的管理,可以应用于农事,可以应用于对人身心的观察,这是不是一种伟大的发明?这是不是一种超级的认知模式?中国人他们也叫:这是科学,但是,我们只要了解其内涵,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就能了解它的精妙,这是一种超科学的存在,超与现代西方科学的认知范围,能够对于现代的西方科学的方法有指导作用。
易经的智慧思维方法的奥秘。易有三义!不易,变易,简易。不易,道也,不生不灭之寂体。变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阴阳四仪八卦,64卦,万物。简易,不生不灭的道体,与阴阳五行万象的世间万物,可以用一个至简的图式来表达,来总持。用西方的哲学来诠释一下,道体,本源也;万象,现象也;在本源与表象之间,发现他们的规律,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明白了吗?对了。易经要表达的方法本质,这是西方人他们孜孜以求的哲学的科学的目标,西方人到今天没法建立万物的统一理论,他们,研究事物的表象没法究本源。易为什么能够预测?因为道体他能够超越够现在未来时空的界限,了解每一个事物都能突破时空达于源头。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易经中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可以来观察一切事物,可百可千可万可无穷。用阴阳来可以观察人,也可以观察天地宇宙的运化。一年四季,冬至夏里,秋分春分,用阴阳来观察,于是有了河图。这由天地宇宙有形的观察而了知能量的变化及运转,这是不是非常高明?这里面还有更加微妙的内涵,天地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观察,观察久了,天地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一两个字来总持,在西方人这叫绝对理念,在佛法叫总持。阴阳的这种观察法,能够有有形客观而达象,进而能够观察无形的能与性(本质),从这个性(本质)来通微徹天地人的奥妙,这是中华智慧的一种体现。
《易经》的学问懂了以后,整个宇宙万物都懂了,所以说“范围天地之化”。《易经》的学问也是包含时空两部分的,就是“范围天地之化”的。这个宇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不认为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其他神创造,没有宗教的性质。在《易经》文化中,还有一种智慧科学观念,叫做造化——自造自化。整个天体宇宙是大化学的锅炉,我们人不过是这个锅炉中的一个小分子、一个小细胞、一个很会活动的细胞而已。这是造化的一种功能。人类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很伟大。但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类,不过像花木上的一片小叶子一样,是微不足道的。而整个的造化却非常伟大,只有懂了《易经》以后,才能知道《易经》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的,就是说,没有任何法则是超过《易经》以外的,所有宇宙一切学问,都离不开《易经》这个范围。
西方人用科学来观察万物与宇宙的规律,中国人普遍的用易经的方法来观察人与万物宇宙的关系。这两个可以放在平衡的运化吗?观察古老的智慧,我们有了一个科学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它要求我们放弃古老智慧中的迷信成分,要求我们发挥古老方法中的智慧理性。用中国人的观点来观察西门人的科学,我们也就能了解西方文化的弊端,我们也就能够像西人提供智慧的方法。
我能把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这样他们还矛盾吗?会把矛盾转化为智慧的来源。
《周易》怎么学习?
学习易经主要弄清这几个观念即可,即是理,象,数,辞,义,在《易经》中含有许多特定的观念—象、数、辞、义。这些观念只是隐藏在卦爻象和卦爻辞中,还没有形成范畴,但有助于我们认清和把握《易经》的整体思想脉络“象”观念我们首先说“象”。
何谓“象”?易传《系辞下》说:“象也者,像此者也象就是指形象、象征。象作为《周易》的观念,照后来的解释,其义有三:指《易经》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卦形及三百八六爻爻形,即所谓卦爻象,如三、三、等为卦象为爻象;
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三象取物象为天、坎卦三象取象为水等;指卦爻辞中说的具体事物,如乾卦爻辞中说的龙”,坤卦辞中说的“牝马”等。以上三种含义,见于《周易》者,指卦爻象和卦爻辞中讲的物象,第二种含义为后来的解释。象的特征是可以感知,有形象可见,特别是卦爻的图象,乃《周易》一书的一大特征,被看成是吉凶的象征,进而被看成是一切事物的象征,形成为一种符号系统的体系。
“数”观念《易经》中不仅有象,而且有数。所谓数,又称“易数”,是指《易经》和筮法中数的观念。数有三类:其一,占筮是通过数的计算来进行的,最后导出七八、九、六之数,以定一爻之象。此种数被称为筮数。其二,为阴阳之数,即以奇数表示阳爻,以偶数表示阴爻;此即《易》中阴爻称六,阳爻称九,六和九又来源于筮数。其三,为爻位之数,一卦六画由下向上数,初画称初,二画称二,三画称三,四画称四,五画称五,六画称上在占筮过程中,数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揲筮方能得出一卦之象,依其象方能推测吉凶。
不仅如此,数变还会引起爻变和卦变。总之,《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爻都可解释为数,每卦、爻都是由一个确定的数演变而成数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故后人又称《易经》为象数之书,进而将象和数看成是解释世界的重要范畴。
“辞”观念《易经》除了符号系统外,还有文字系统。而文字系统就是筮辞。“辞”的观念表现在以言辞表达所占之事的吉凶上无论是卦辞还是爻辞,都是用来解释或说明卦爻象的,是为了使卦爻象的象征意义更好地被人领悟,它给人们理解这个卦或爻限定了范围,指定了方向。例如《讼》卦,其卦辞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窒惜为“怪”,惧。“惕”,警惕。其意是说,占到此卦,战争中有所俘虏,但须戒惧警惕,防止俘虏逃跑,其过程是中段吉,终段凶;利于见大人,不利于渡大河。其初六爻辞说:“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永”,久。“不永所事”,指从事未久而中止。“言”,谴责。是说,占到此爻,所做的事件中止,将小受他人的谴责,但结果是吉利的。由于《易经》卦、爻象是为了显示人事的吉凶休咎的,以此而推论,作为卦爻象解说的卦辞和爻辞,其基本的功能和作也是断占而辨析人事的吉凶。古时“辞”具有“断”的意思。后来《易传》解释说:“辨吉凶者,存乎辞。……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认为人事吉凶的辨别,完全可从卦辞和爻辞的文字中寻求,卦、爻辞的含义,有险有易,但都在指示各卦,爻象变化的趋向。
“义”观念《易经》中所谓“义”,是指象、数、辞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就卦爻象说乾之名为乾,照后来的解释,其义为刚健;坤之名为坤,其义为柔顺;乾象二爻为阳爻居阴位即偶数二位,又居下卦之中位,其义则为中正。
就卦爻辞说,其所说的事和物象又有其内在的义理,如乾卦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其中含有潜藏勿动之义理。象、卦辞都是有形有象的,而义是无形无象的,但通过象、数、辞表现出来。具体说,就是卦、爻象依赖于卦、爻符号的暗示,而卦、爻辞则借助于文字的描述,二者相互照应,共同来喻示诸卦诸爻的义理。此种关系,后人称之为象义和言义关系。探讨二者的关系,成为历代易学的重大问题之一。
《周易》是本什么书?
(周易)是本智慧书,军事家用是战术,政治家用是谋略术,哲学家用是辨证术,民用是查神找鬼术,阴阳风水术,求医问药指导术,趋吉避凶术,,,谁用谁知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