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机械化

广西蔗业是否实现机械化耕作了?有人说,广西蔗业走向衰落了,你怎么看?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都是说广西糖料蔗的。下面桂农通来分开为你解答。第一个问题答案是:广西甘蔗已经部分实现

广西蔗业是否实现机械化耕作了?有人说,广西蔗业走向衰落了,你怎么看?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都是说广西糖料蔗的。下面桂农通来分开为你解答。

第一个问题答案是:广西甘蔗已经部分实现机械化耕作。

根据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到2017年底广西的甘蔗耕种收综合水平59.1%,甘蔗机械耕作面积已经达到483万亩。这个数字表明,广西甘蔗已经有部分实现了机械化的耕作。总体来说,广西甘蔗的机械化耕作有三个特点:

一是平原蔗区容易推广。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而且土地很不平整,实现机械化难度较大。在平原地区种甘蔗推广机械化就很容易,效率也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是山区地区适度推广。在一些山区地区,地块比较小,也比较分散,只能选择一些种蔗面积比较大的地块推行机械化耕作。对于那些比较小的地块,还是只能沿用员工来工作,因此劳动效率、种植的成本也大大提升了。

三是石山地区暂不推广。广西你石山地区感觉种什么都不容易。想种甘蔗,并推行机械化耕作更难。

第二个问题答案是:广西蔗业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期。

甘蔗种植过去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产量不高,产值不大,农民收益不多。为了改变这个产业现状,国家支持广西进行高产高糖“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要在2019年完成500万亩双高蔗区建设。在这个背景下,广西甘蔗面积进行调整是必然的。

一是结构不断调整,让更合适的地方种好甘蔗。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目的就是让合适种蔗的地方,种出更好的更高产的甘蔗来,而其他低产劣势地区减少或不再种甘蔗。

二是产能更加集中,在有限土地实现最大产出。通过加大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良种,推行机械化耕作,可以在有限的田地上实现甘蔗的最大产出。目标就是亩产达到8吨,甘蔗含糖量达到14%。

简单的说,就是希望通过建好管好500万亩双高基地为核心,基本实现原有1500万亩的蔗产量。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将糖罐子拿在中国人手上。国家扶持广西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重要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将糖罐子紧紧的拿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因此广西的糖料蔗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并非是衰退,而是一种产业调整。

想了解更多三农问题解答,请点击右上角红字关注“桂农通”,非常乐意与您分享交流。

究竟是小农耕作成本低还是流转成大片机械化农业成本低?

好问题。很多人选择投资农业的基本逻辑就是,参考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情况,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从而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农业赚取利润。

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么?我们的国情和美国一样么?

农业成本,咱们基本可以分为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农资农机成本三部分。最基本的土地成本,小农耕作是没有承包费的,而土地流转承包土地成本,各地不同,便宜的二三百,贵的两三千。平均在800左右。这部分成本美国是基本没有的。再看人工成本。机械化作业的确可以节约80%以上劳动力。这没错,但是,当你和小农散户竞争对比时,问题出现了,虽然节约很多劳动力,但你的劳动力是算成本的,比如一亩地你用0.1个人工,散户用1个人工。你的成本低么?你0.1个人工50块钱,农户1个人工确是不算钱的(至少目前种地的农户,不会计算自己工资成本)。对比下还是规模化成本高。再看农资农机,农机我不太懂,农资我做了十年。我觉得我们农资价格更高。因为我们国家农资批发,销售环节多,层层加价,导致终端价格偏高。规模化采购的话,价格的确比散户低一点。

整体来看,小农耕作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将仍占据主要位置。规模化农业想要做好,一定要发挥农资采购优势,可以试一下抢农资网这样的农资电商平台,降低农资成本

一个现代的机械化师如果放在二战时期,会有什么作用?

我认为,这只部队首先得要有人能养得起,战斗力倒是下一步的问题。在二战那个年代,能养得起一只机步师的代价太大,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有这个能力,就算有能力,在不配套的生产力与时代局限上,人家可能用同样的代价可以养5支你这样的部队,性价比完全不行。

炮弹不算,那些突击步枪子弹都能耗得罗斯福冒汗、元首发飙、日本亡国、意大利人赶紧掏个面条罐头压惊。

拿现在最高级的机械化师来比,例如被称为“常青藤师”的美军第四机械化步兵师。这支部队是美原第四机步师与第二装甲师合并的产物,师部源于第二装甲师,是美军现代的重拳,主要的作战装备为:

坦克营5个 290辆M1A2坦克、280辆M2步战车、100辆M3步战。

机步营5个 装甲车308辆

航空旅1个 阿帕奇36架、眼镜蛇8架、黑鹰24架、休伊6架、基奥瓦44架、EH-60电子战直升机24架。

榴弹炮营3个 155榴弹炮72门

火箭炮连1个 M270火箭炮9门

防空营1个 复仇者导弹36部、火神炮24门

此外还有M2HB重机枪484挺、车辆5700多辆、7.62机枪900多挺、夜视设备5000副、无线电台5200多部、标枪反坦克导弹180部,以及若干其它武器。

此外还有支援部队和情报部队、化学部队等等,共18000人。

这支部队的特色就是“能打大战”,它的编成源于冷战时期应付可能发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规模庞大,武器异常丰富。

武器多,火力猛,伴随而来的就是后勤的痛苦,美军到今天都一直在想办法改组第四机步师,就是因为这支部队离了奶就镇不住邪,独立作战能力超级差。没有庞大的补给线和现代化的后勤输送,以及对制空权的掌握,它根本就是个“硬三秒”的小男人。

像这样的部队,丢到二战去,即便找美帝做东家,估计那会儿的后勤也得被它吸成个木乃伊。到时候后勤都去照顾它,别的部队还干不干活了?战略上美国的策略很明晰——以工业和产能压垮第三帝国。

可这样一支从天而降的机步旅,即便带了未来科技,它也只能当个刺客,使劲给自家人开个口子,然后它退下补充,别人赶紧上。

说实话,仗要都这样打,1来会造成策略惯性,容易被敌方揪到辫子反制,2来会造成指挥官的指挥困难——大家都不是一个系统出来的,啥玩意儿都不配套啊?矛盾重重。

不过抛开指挥和后勤问题,这样的部队如果真丢到二战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它能在非洲轻而易举的怼死隆美尔,又可以在东欧打得纳粹的虎豹屁滚尿流。还能在诺曼底通过直升机运输,形成现代的两栖攻击舰打法。即便放到库尔斯克会战那种万车混战的大场面中,依靠这290辆主战坦克和近400辆先进步兵战车也能给希特勒来个平推。

那种场景会很壮观,比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还要刺激,当时的坦克炮无法洞穿M1A2的正面,大口径HE直射也不行。反之,这边的36架阿帕奇以及8架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甚至附带了一部分武装的基奥瓦侦察直升机比那些“施图卡”的反坦克效率可高多了。

但也仅此而已,现代武器的代差让现代人能取得不少装备上的优势,却无法真正的弥补二战那种高火力战斗。现代武器的数字化优势在离开卫星和后方数据链支持后,整个体系没有了,这种部队放在现在等于被通讯阻断,战斗能力大打折扣,很多武器功能与装备都无法有效使用,最起码你做不到今天这样的信息化的快速统一。

这点影响对火炮尤其重要,缺少了全球定位以后,火炮的参数计算需要重新回归原始的计算方法,不过现代人好歹有个计算机帮忙,还有激光测距仪等工具,还是比过去人先进不少。

只要能供应上零配件和弹药,并提供牢靠的对空防御,美军这支第四机步师回到二战会成为相当恐惧的力量,这样一支部队起码可以对上4倍的德军装甲师。

以1941年装甲师为例,一个德军装甲师为15600人,武装党卫军为17200人。坦克在150-200左右晃动,师属炮兵团三个营只有36门炮,另带反坦克炮兵有30多门战防炮或突击炮,实在是与现代机步师差异太大了。更何况具备炮击雷达的情况下,对方火炮是否能有效打击都有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战争的持续性,现代的机步师再精锐,如此庞大的部队在二战战场上也难以持久,有相当多的东西能对你造成伤害。二战的军队代差再大、装备再差,一支有建制的武装党卫军或苏联红军、鬼子甲种师团也比现代那些小国军队和武装分子强,靠人堆他们还是堆的起的。

一个斯大林格勒堆了几百万人,光第三帝国加上法西斯阵营就堆了150万进去,库尔斯克又填了50万进去,诸如此类的很多,机步师再强,也不过是一支人操作的部队罢了,弹药会光、坦克会出故障、人员会被空袭、炮火会不断消耗你、补给会缺失、你会遇到伏击、你会被填入巷战...很多很多的情况都会让这只部队显得过于渺小,不然那为什么叫“世界大战”?

不过我相信有些地方的确会产生不少作用,比如驻扎英国的时候,估计会有更多的妹纸怀孕。

大力推广产业机械化后,你觉得炒菜机器人能取代厨师吗?为什么?

机器人不会取代厨师,单凭菜的味、色、调料的精确配料……等,它不可能取代厨师。回答完毕。

在未来能否实现人体骨骼机械化,你怎么看?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像人工智能这种技术在几十年前是也就只能想想,而现在已经广泛应用。虽然是人类骨骼机械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想要发展的成熟没有大几十年是达不到的,尤其还要平民化的话那就更得需要时间~如果真的可以用于人体,那将是人类的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认为中国农村什么时候能实现全面机械化?

可以!并且很快会实现

现在农村里面不养牛了。种地基本上都用机器了。那么全机械化还有多远的路程啊?

走集体的道路就可以实现机械化。

中国农业机械化将来会如何发展?

升级吧 以后要智能化 提高工作效率 要能够在大面积田地里发挥大的作用 我们国家大型农机机械设备不多 也不够大 一体功能单一


有些地方收割小麦、玉米和稻谷几乎都是机械化,为什么不用镰刀了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的强盛,农业机械化也正在稳步发展,40年前农民梦想的农业机械化,也基本得到了实现,比喻,象我们这里从耕种到农作物收获,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民从春天带着种子化肥,到地头机械耕种,一直到夏秋两季,开着拖拉机,把粮食拉回家,种地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省力省工。

农民为什么不用镰刀收获农作物呢?最关键的是,用机械收获庄稼,省力省事省工,比喻说,40年前人工收割小麦,每人每天收割一亩小麦,需要一天的时间,累的是腰酸背痛腿抽筋,而用机械收获一亩小麦,只需几分钟时间,再比喻,农民有句老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作物播种季节性特别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机械化收获,不会端误农时,这给农业粮食增产得到了保障。

农业机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反天覆地的变化,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农民何乐而不为呢?你说对吧?







茶产区多为高山,有可能做到基本机械化生产吗?对此你怎么看?

只说普洱茶!

普洱茶很难用机械来生产,我们原来也试过,每一个生产环节(采摘除外)其实都可以用到机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

但事与愿违,同样的料机械做和传统工艺做出来的口味绝对不一样!茶叶可能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吧!老一辈经常说的就是“做茶要用心来做!”是啊,用心去做的才是好的!

支持传统工艺做普洱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