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动物相机

拍摄动物用什么相机比较好?看你的提问备注是自己拍宠物,而不是去野外拍动物,那么这个条件就不需要太高了,因为摄影爱好者都知道野外拍动物的器材要求都比较高,价格也很昂贵。还好

拍摄动物用什么相机比较好?

看你的提问备注是自己拍宠物,而不是去野外拍动物,那么这个条件就不需要太高了,因为摄影爱好者都知道野外拍动物的器材要求都比较高,价格也很昂贵。还好,你的需求不需要那么大的代价。

如果你平时用手机进行摄影的话,其实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如果你想用相机的话,在不知道你的预算前提下,我个人建议购买一个中高端的微单,最好配备一个大光圈的35或者50焦段的镜头。比如富士的X-E3或X-T20,配备一款XF35f1.4的镜头,喜欢变焦可以考虑XF18-55f2.8-4。

宠物大多数会在家中,比如猫、狗、龙猫、鱼类、爬行类等等,有的比如狗偶尔会带出去玩,其他基本都在家里,所以因为拍摄光线和距离的原因,35或50焦段大光圈适用性强,能解决大多数情况的拍摄。

附上一些我用富士微单拍摄的宠物,作为参考吧!

都是原片无后期,这样可以看到富士相机真实的色彩。

下图是慵懒的喵星人

活泼可爱的兔子。

只要你有一定的拍摄基础,相信很快可以拍出不错的宠物照片,加上一定的后期,效果会更好。

摄影相机求推荐?

尼康D3400,18-55套机。2800左右吧。

不过,关于相机的选择,我的建议如下:

全画幅、中画幅、高像素、高感光、高画质、高连拍、4K视频、大光圈、定焦。。。。。。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摄影器材是完美的。

的确,好镜头、好机身,固然画质好,性能优,这点毋庸置疑。

画质,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好像只是和设备和硬件有关系,其实并不是,照片画质除了受到镜头、机身本身固有性能的影响外,还会受到诸如曝光参数的选择,机身设置和拍摄技术、后期处理等方面的很大影响。

如果使用的参数不对,设置错误、使用不正确,那么,一台性能再牛的相机,也只能拍出画质如渣的片子。比如,你错误的使用了极高的感光度,那画面质量是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的;没有合适的曝光组合,弱光下不使用三脚架,再贵的器材,拍出来的作品也一样是虚的。

追求最好的画质和性能当然没错,但回头看看,太多的摄影爱好者,都是在色彩不准的显示器上修片儿,只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作品”。偶尔打印洗照片,也都是在街边的小店儿,最多冲洗个5寸、6寸,从不考虑10寸或更大的照片输出。

那么,你所强调的那些设备所拥有的优异的画质与性能,你用昂贵的价格换来的那些优异的画质与性能,你牺牲便携性用沉重的重量换来的那些优异的画质与性能,都将被浪费。

与其被过度需求所累,不如降低一些需求,换取更加轻便的设备。轻轻松松去旅行,快快乐乐去摄影,谁说手机和小微单不能拍出好作品呢?

下边这几张都是手机拍的,是不是也十分精彩呢?

让旅行轻松快乐,才能更好的享受拍摄带来的乐趣。每一台相机,每一个镜头,都是优秀的,只是他们面对的需求不同,明确好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装备,多走出去,多拍摄,开心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这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摄影生活。不要为了不切实际的极致画质需求,将摄影变成痛苦的事情。

与其一味的追求器材的极致,真不如在显示器、色彩管理、照片存储、打印输出、后期处理方面多考虑一下。建立自己的影像体系,比单纯的发烧机身和镜头重要太多。

最好的相机,一定是你用的最顺手的那台。打好摄影知识理论,多想多拍,用好手中的相机,描绘自己的美好生活。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飞侠头条号。

能区分动物的人工智能如何快速处理相机的陷阱照片?

所谓的“相机陷阱”通常指的是自动拍摄途经的野生动物的相机- 是确定特定区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绝佳方式。现在,由于采用了新的人工智能(AI)系统,它们可以证明更加有效。

现有“相机陷阱”的一个挑战在于,人们需要再花时间浏览所有照片,确定并记录每张图像中存在的物种/数量。公民科学小组Snapshot Serengeti目前通过志愿者来完成这项任务。不过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寻找足够的志愿者可能会遇到挑战。

考虑到这一点,该组织的领导者希望了解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用于加速和自动化这一过程。为此,他们联系了美国怀俄明大学副教授Jeff Clun。Clun也是Uber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高级研究经理。

他与其他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算法,该算法能够以高达99.3%的精确度识别动物。为了“训练”该算法,Snapshot Serengeti为Clune提供了320万张相机陷阱图像,其中动物的类型,数量和行为在数年内由超过50000名志愿者进行了数字标记。

Snapshot Serengeti 管理人员及哈佛大学研究员Margaret Kosmala表示:“人工智能系统不仅会告诉你48种不同的动物中有哪种动物出现,而且它还会告诉你数量和它们正在做什么。它会告诉你它们是否在进食、睡觉、是否有动物宝宝在场等等。我们估计,我们描述的深度学习技术流水线可以为每增加300万张图像节省超过八年的人类标记工作。有价值的志愿者时间可以重新部署,以帮助其他项目。”

科学家本周在《PNA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

华为相机怎么曝光?

沒有专业摄影知识,只能按机内场景选项来玩。

新手怎么选相机?

昨天给大家讲了镜头方面的知识,接着后台就收到很多关于相机方面你的问题,而问的最多的莫过于让我给他推荐相机。其实,这个真没办法推荐,就像有的人说佳能的相机好用,有的说尼康的相机好用一样。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购买相机常见的误区和“坑”。

一、像素越高就表示画质越好吗?

现在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最看重一个指标就是“像素”,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很多入门级相机、高端单反相机像素都在普遍提升。现在在市场上入门相机的像素都可以达到2400万像素,这在以前根本是不敢想象的,但是像素真的越高越好吗?

举个例子:尼康上一代旗舰单反D4S,它的像素只有1600万;而入门相机D3400的像素却有2400万,价格也比D4S贵了几十倍。但是D3400的画质比D4S好吗?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①传感器尺寸是固定的大小

不管是全画幅相机还是APS-C画幅相机它的传感器的尺寸都是固定的,当在同样尺寸的传感器上增加更多的像素点,一定会对画质、锐度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把像素比作电视机的尺寸,像素越高电视的尺寸就会越大。电视越大画质会越好,也越清楚。但是当尺寸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后,还以同样的距离观看,那么你就会发现画质越来越差,也越来越看不清楚。

这是因为信号源的分辨率没有变,所以画面在放大后会变差,这个原理同样也是用于相机。

传感器尺寸是固定的大小

②拍照最好不要手抖

当你使用很高像素的相机拍照时,最好不要手抖,你抖动它的抖动效果会被放大。抖动在高像素机器上就会被放大,画面会虚掉。比如:你购买了佳能的5DSR,这台相机的像素为5000万;当你手持拍摄时最好不要抖,不然拍出来的画质还不如那些2400万像素相机拍出来的画质。

现在的入门机和中高端相机像素普遍都在2400万以上,对普通摄影爱好者或者新手那是完全足够的,没必要去追求那些高像素的高端机。

二、机身和镜头有防抖,拍不需

现在的相机和镜头基本都具备机身和镜头的防抖功能,虽然有防抖功能;但并不是说你拍照不会拍虚了,因为这还跟安全快门的速度有关系。

①安全快门

所谓安全快门速度就是安全的快门速度是镜头当前焦距的倒数,比如:你使用的是50mm定焦镜头拍摄,安全快门速度就是1/50s;如果使用200mm焦距镜头拍摄,安全快门速度就是1/200s,以此类推。

很多人认为相机的快门速度只要比安全快门速度快,那拍出来的照片就不会虚了;这个只是有可能,并不是绝对的,所以大家要理解好。

②快门速度低就使用三脚架

当你的快门速度很低时就不要手持相机拍摄了,用三脚架是最好的。画面被拍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光线很暗,二是快门速度没有安全快门速度那么快。当你在光线好的环境下拍摄时,相机的快门速度基本都会比安全快门速度快,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不打开防抖功能拍出来的画面也不会虚。

但是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拍摄,相机的防抖功能就很重要了;虽然也只是辅助一下,但是它还是能消除一部分抖动。这里说的只是消除一部分,并不是完全消除,所以该用三脚架的还是用三脚架。

三、一定要买定焦头?

现在,相机的镜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焦头,一类是变焦头。定焦头一般会配有大光圈设计,成像素质相对较好;而变焦头配备的光圈一般较小或者不是恒定光圈,成像素质相对差一些。

而很多人看到定焦头大光圈和成像素质好就一个劲的去买定焦头,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对于新手来说,我个人建议你最好选择变焦头。因为变焦头更加方便、好用。定焦头虽然光圈大、画质相对好,但是它在取景、变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你的预算比较充足的话,那么你除了配一个变焦头还可以买一个定焦头。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50mm F1.8定焦头,首先不管是佳能还是尼康,50mm F1.8这只镜头的价格都很适中。另外就是50mm是万能的中焦段,而F1.8大光圈也能满足很多人的需求。

四、变焦头一定要恒定大光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对比一下“大狗变”和“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之间的差异。恒定大光圈的画质相对要好一些,但是差异能达到20%以上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价格也会贵很多。另外,恒定大光圈的变焦镜头比普通的变焦镜头焦段要少很多。

恒定大光圈对专业摄影师和那些以摄影为生的人来说是很适合的,因为他们对画质的要求和相机性能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这些人也不会太在意焦段,因为他们的拍摄场地很固定,基本都是摄影棚。

但对于普通爱好者和新手来说,这些东西对你基本没用。一是普通爱好者和新手没有固定的拍摄环境,基本都是走到哪拍到那,看到什么拍摄什么。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新手对焦段的要求要更加全面。

五、APS-C也要配全画幅镜头?

有些人在买了APS-C画幅的单反相机之后,想要给自己的APS-C画幅相机配上一个全画幅相机镜头。因为全画幅是一种趋势,以后肯定会换成全画幅相机,所以先买个全画幅镜头配在APS-C画幅相机上。其实,这个想法是有一定的误区的。

首先你买镜头就是要现在用的,而不是考虑以后,就像你冬天买衣服一定是为了冬天穿的,而不是想着明年冬天穿的。其次,现在的APS-C画幅的变焦镜头,焦段基本都是从18mm开始的,比如:8-55mm、18-105mm等等。即使你加上转换倍率,最广角的焦段也在27mm-28mm左右。

而全画幅的变焦镜头,焦段基本都是从24mm开始的,比如:24-70mm、24-105mm等等。如果你把全画幅镜头接在APS-C画幅相机身上,算上转换倍率,那么广角焦段就要从36mm-42mm起,几乎达到了中焦段,也就是说没有广角端了。这样你有很多场景就没有办法拍摄了。

所以,无论是相机还是镜头都不是为了增值或者为了以后而买的,而是为你现在的拍摄需求而买的;只有你用这台相机拍出好照片来了,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六、相机应该买对的还是贵的?

对相机来说,的确是越贵越好,其实不仅是相机,电子产品几乎都是这样。对相机来说越贵,那说明它的技术含量、所用材料、做工等等都会越好。如果你是有钱人,那么就买最贵的。如果你预算有限,那么买对的。

玩摄影,器材确实很重要,但是器材并不是决定照片好坏的唯一。因为摄影还涉及到前期准备、参数设定、构图、色彩搭配、后期等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用着上万的高端机却拍不出好照片,而有人用着几千的入门机也能拍出好照片。

对普通摄影爱好者或新手来说,买器材是其次的,真正要学的是摄影知识。大家一定要清楚“人才是限制摄影的瓶颈,而非相机”

总结:对于新手来说,该买什么样的相机和搭配什么样的镜头确实很难。在这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首先你要明确你是要烧摄影器材还是学摄影本身。如果你一味追求器材,那么只要你有钱,随便你怎么玩。

如果你是想学摄影,那么在购买器材时就要看看你的预算是多少,还有就是自己的拍摄需求。当你确定好后,就去网上查查资料,基本就可以了。

动物驱虫药?

德国拜耳的驱虫药不错。

富士的相机怎么样?

很不错、色彩、画质都很好,富士的镜头也都很棒,就是长焦缺少大光圈、以下为富士拍摄画面










什么相机最好用?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相机,无论是全幅、截幅、无反微单还是手机。买相机要适合自己的拍摄需求和摄影技能,先投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提高拍摄技巧,智能手机也有与专业相机相似的功能,运用的好也可拍出大片。拍摄技能提高了,再考虑升级器材。买了高端相机却只会用全自动档拍摄,那是钱多人傻的土豪。

相机画幅重要么?

当前,传感器大的画质就好,已经成为共识,所以在选择相机时,首要一条就是看传感器大小,全画幅受到普遍喜爱。对于4/3的小画幅不削一顾,认为画质一定不好,就是低档相机,针对这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我若凡凡一说,必然说我胡诌,瞎忽悠,我采用图表,数据说理,证明我说的真实可信。

决定图像画质好坏,首要的是镜头的质量,接下来是图像传感器,还有图像处理引擎的水平,今天的话题只说传感器。

单纯看传感器面积大,就断言画质好,说的很不全面,只说了问题的一半。就传感器而言,传感器每个像素獲得的光量多少才是决定了画质好与坏的关键因素。请看图

此图是光电管的光电转换特性

传感器最小感光单元,像素是由光电管构成的,像素面积大小,也就决定了光电管组合面积大小。光电管在光激励下,输出电信号。上图的光电转换特性,横坐标是光电管得到的光量,竖坐标是在光作用下光电管输出的电信号。里面的曲线代表了光电管的光电转换特性。假如是那条细斜线就好了,光的一点点变化,输出的电信号也随着变化,相机就能够逼真还原出外界的景象。遗憾的是那条粗弯曲线才是真实的特性曲线。A点以上近似直线,画质比较理想,(光太强,也有饱和问题,就是曲线拐弯了,容易解决,缩小光圈或用减光镜就OK了)A点以下光量已经变化了,可是输出的电信号几乎没变,图像黑乎乎的,没有了层次,彩色也丢失不少。于是我们都希望每个光电管得到的光量都在A点以上才好。

光量=光强度×光电管面积

加大传感器面积这一点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只是笼统地说传感器要大的,不是强调像素(光电管)本身的面积,在像素高图像细腻的忽悠下,片面的追求高像素,就不再关注像素的面积大小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照在像素上的光的强度,关注的人少之又少了。看下图

图中有大小不同两个传感器,分别按图所示布置,A是4/3画幅传感器,和镜头的距离20mm,B是全画幅的传感器,因为传感器前面有一个大小和传感器相当的反光镜,造成传感器和镜头距离比较远,大约40mm(实际是42±3mm,不同品牌略有不同)面积B是A的4倍,光强则B是A的1/4。在同一个镜头情况下,4/3小画幅光强是全画幅的4倍!小画幅同样有很好的画质的原因就在于此,这一点几乎被人们忽略了。有人说相机里的光分布我看不到,感觉不到,那就做个简单实验,用一个老式电筒,去掉漏斗形反光镜,在距离墙壁一尺,你会看到一个挺亮的圆,当电筒距离墙壁二尺,你会看到那个圆大了好多,实际是4倍前者,同时,你也可以看到亮度暗了很多,也是前者1/4。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光源一定,照射的面积大光强就弱的事实。

此图是全画幅半画幅的关系

早期半画幅相机为了兼容其它镜头,镜头到传感器距离和其他单反一样,也是大约40mm,传感器的光强和单反一样,同样也是小画幅的1/4。新的半画幅相机,机身变薄,传感器前移,性能有了提高,这里不讨论。

全画幅传感器,为了加大光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镜头的进光量,也就是加大镜头的口径,根据光圈的公式,

F(光圈)=L(焦距)÷D(口径)

因为全画幅后焦距L比小画幅大一倍,要保证和小画幅有相同的光强,镜头的口径必须比小画幅镜头口径大一倍才行。

这有啥难的,不就是多用一点原材料呗,事实上并非如此,某4/3小画幅24~80F2.8镜头口径62mm,单反相机镜头的确粗大笨重,但是谁见过这个焦段(超长焦段除外)口径达到124mm?,的确没有。问题不那么简单,因为球面镜近轴光线,和远轴光线焦点不重合,口径越大越严重,口径不能随意加大。如图

图中近轴光线汇聚在A点,远轴光线汇聚在B点,A和B不重合,口径越大,A点和B点越远,成像越模糊,锐度越差。而且畸变,色散也随着口径加大变坏。单反的旗舰镜头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用了好几个非球面镜片,高透光率镜片,高折射率镜片,低色散镜片,并且做了认真的光学校正,才实现了目标,可是价格一下子上去了,一个镜头的价格比机身还要贵好多,普通摄影爱好者只能望而兴叹了。小画幅微单镜头,三倍变焦,有好多F2.8恒定光圈镜头,而单反大量的是F3.5~5.6光圈镜头,用料一般,没经过认真光学校正的中低档镜头,还有是大家所说的狗头。人们常说F8光圈没狗头,当光圈缩小到F8就是小光圈了,光圈的叶片把远轴光线遮挡了进不来,用的都是近轴光线,汇聚好多了,画质自然好了,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光圈稍微放大一点,图像的锐度变坏立即凸显出来。

全画幅假如是4240万像素,每个像素面积是20.38平方微米,4/3小画幅如果是1600万像素,每个像素面积是14.06平方微米,全画幅是小画幅像素面积的1.45倍,假设,全画幅相机用的是旗舰F2.8镜头,小画幅也用F2.8镜头,全画幅在弱光下优越小画幅不到一级光圈。假如全画幅相机改用F3.5~5.6镜头,小画幅还用F2.8镜头,那么全画幅在广角端时和4/3小画幅扯平,考虑,3.5~5.6镜头,大光圈锐度差,全画幅画质不如4/3小画幅相机。在远摄端全画幅镜头光圈5.6小于4/3相机镜头光圈2.8两档,4/3画幅进光量是全画幅的4倍,考虑全画幅像素面积比4/3略大,结果小画幅相机优越全画幅接近1.5档光圈,折合到每个像素全画幅得到的光量比小画幅少了接近3倍,小画幅的光电转换效率是全画幅的3倍,弱光下拍摄小画幅的画质要明显优于全画幅。

如果全画幅的像素减少一点,比如全画幅用2400万像素,情况就会有较大改观。

我是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朋友往往是凭印象,感性成分大一些,假如把两种画幅的拍出的照片混在一起,人们是很难区分出来的。

微单的全画幅同样受到摄友的青睐,赞扬声不绝于耳,请问微单全画幅相机十全十美吗?还有哪些不足,知道的不一定多了。

全画幅单反相机由于后焦距是小画幅两倍,光强下降了,微单全画幅,后焦距比小画幅还小,光强不会下降吧?结果照样下降了。举例说明,40个小朋友站成一个大方队,让另外10个小朋友站成一个小方队,你只有40块糖,给那个大方队,每个小朋友只能得到一块糖,若给那个小方队,每个小朋友能得到4块糖。这就告诉我们,面积大光强必定下降,必须靠镜头来补偿。如果补偿不够,适得其反,所以并不是画幅大图像就一定好。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问题,请看下图。

BC是全画幅对角线,长度43mm,AD是镜头到传感器距离18mm那么,AB=AC=1.5倍的AD,bc是4/3小画幅对角线长。这种结构会导致全画幅出现3个缺欠。

1,四角周边模糊。

图中D点是焦点,过焦点的平面,叫焦平面,焦平面其实不是平面,是经过焦点D和镜头中心距离相等的曲面,在这个曲面上,所有的点图像都是清晰的,从图示可见,B和C点距离清晰的焦平面已经很远了,远远落在焦平面之外,弥散圈的直径已经好大了,图像自然会模糊了。4/3小画幅的b和c点虽然也不在焦平面上,但是离焦平面不远,弥散圈不大,清晰度尚好。

两个坐标纸剪的圆片,分开贴在墙上,拍照时一个安排在图片角上,一个在图片中间。放大可见,中间的坐标纸是清晰的,颜色准确。角上的毫米线已经看不到了,厘米线隐约可见,模糊不清。颜色由浅蓝变成深蓝。

下两图是放大后效果,前图位于画面中央的,后图是位于边角的


下面是4/3小画幅的照片



放大后的坐标纸可见,中心图片厘米线毫米线都是清晰。边角上的图片,厘米线很清晰,毫米线也能看清,图片颜色没变化。前幅位于中心处,后幅位于边角处。

2,有明显暗角

每个像素的光电管前面都有一个微型放大透镜,用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中间部分,光线垂直照射到透镜上,汇聚在像素表面,转换效率高,边角位置光是以很大的斜角照在透镜上,此时就不能良好汇聚在光电管表面,转换效率低了,出现亮度差异。4/3小画幅边角光线斜度不大,问题就不明显。上图全画幅边角坐标纸浅蓝变深蓝,就是例证。

下两个图,前者是全画幅,后者是小画幅,全画幅暗角非常明显。


3,边角图像畸变

当一束圆形光线,垂直照在传感器上一定是个园,以一个很大的斜度照在传感器上,投影就会是个近似椭圆形。好比一根甘蔗,垂直切断,其断面一定是个圆,若以很大斜角切断,它的断面必然是个椭圆。


下面这幅图片是小画幅拍照的,也是边角,因为斜度没有那么大,椭圆形就没那么厉害。

这些缺欠,在拍照风景,人物时,问题不突出,主体都会放到中心或者放在井字线的交叉点上,边角模糊,暗角,没有太大影响。可是拍摄文稿,地图,图表时就不一样了,边角的文字清晰度下降了,成文字太小就看不清了,拍照时需要注意。

经过以上定性定量分析,全画幅和4/3小画幅比较,得出全画幅,如果用旗舰镜头,和小画幅对比具有一定优势,如果没用大三元镜头,用了一般镜头,完全丧失了优越性,没有理由小看4/3小画幅。人们赞扬全画幅,往往是把某画面局部放大许多倍看其效果,这实质检查的是传感器的像素多少,和能打印多大的画面是一样的。

当然,专业摄影,特别是巨幅广告摄影,需要非常高的像素,必须全画幅,甚至中画幅相机才能保证每个像素面积足够大,才能有好的画质。

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你又不需要放大巨幅画面,不需要高像素,还有必要追求大画幅吗?小画幅相机体积重量小巧便于携带,还有强大的机身五轴防抖,把三脚架使用率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配套的镜头光圈大,成像质量好,重量体积是全画幅的一半,给你一个轻松快乐的摄影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