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8月德国汽车排名

为什么现在满大街德国汽车?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在探讨,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首先,是俄罗斯的制造业不行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俄罗斯作为世界重工业大国,军事方面也是

为什么现在满大街德国汽车?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在探讨,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首先,是俄罗斯的制造业不行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俄罗斯作为世界重工业大国,军事方面也是名列前茅,在航母、战斗机、核潜艇的建造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就连飞机发动机的制造技术上也是仅次于美国,制造业肯定是没得说,为什么俄罗斯的汽车行业却不景气呢,我想应该是不实用吧。

相对于民用产品而言,军工产品是十分粗犷的,和普通的民用车不是一个设计理念,以俄罗斯的军用车为例,为了减少战场后勤压力,俄系军车都是霸气耐操,简单皮实,车子开起来基本要喊着说话,用军工的设计理念放在民用车上根本行不通,汽车质量和舒适度没有保障,满足不了民用车的基本要求。从俄罗斯的身上,我们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军事强和汽车技术是两码子事,不能因为军工和汽车都是机械类而把它们混作一谈。


言归正传,为什么在国内看不到俄罗斯品牌的汽车呢?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之前的座驾便来自前苏联,那是俄罗斯的工业产品很受国人喜爱。但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就大量进口了日本和西欧产的小汽车,俄系汽车因为设计落后、耗油量大等缺点逐渐被这些竞争对手抢占了市场份额。再到后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俄罗斯工业的极速衰落,俄系汽车彻底退出了中国的市场。


另外让俄罗斯退出中国的另一大因素,就是俄罗斯汽车品牌少,能拿的出手的汽车品牌更是少上加少,没有一个能拿出来撑场面的品牌。就连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座驾都是德国品牌,也足以让我们看到俄罗斯和德国在造车上差距了。再加上俄罗斯的汽车品牌在定位于低端市场,而如今在我们国内市场,便宜的好车一抓一大把,吉利、长城、江淮等制造的车都比它强,我汽车技术比俄罗斯成熟多了,再说进口中国的轿车基本都是豪华车,一个走低端路线的车进口到中国,也势必会没有市场。

德国汽车是否看不起雷克萨斯?



德国汽车这个命题,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开的是日系三菱的车,就中国汽车行业的角度来说说。首先不要用所谓的爱国这种道德绑架我们这些辛辛苦苦买个车的普通老百姓,特别是某众的那些信仰者,动不动就骂日系车主不爱国,难道你德国爹就没侵略过中国。我赚点钱容易吗我,当然是想买一个省心省油耐操的车,如果国产车能达到这个标准,我当然会首选国产车。至于说的这个命题,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那个看不起那个的问题。引申下去应该是德系车跟日系车的造车理念问题,德系各种所谓的高大上,各种高速性能,各种高价格维修保养,各种几年就换车。抚心自问真的适合普通老百姓吗?我是企业高管同时也是广州第一批城中村改造的受益者,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都感觉不适合。当然德系也有低端车型,但它的稳定性和故障率,确实不能让人放心。德国汽车这个名称当然也包括有关汽车的各种行业。我作为一个大型物流公司的老总,属下就有一个大型汽车修理厂,如果这个修理厂单靠日系车的维修,根本就生存不下去。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德系车占了修理厂业务收入的一大半,因为国产车也占维修业务的比例很大,收入占比却不多,价格问题大家都懂得。所以站在企业的角度,我当然看不起日系车,当然就更看不起稳定性更高的雷克萨斯了。就算是汽车生产厂家吧!当老百姓都买那些稳定性高的车,十多年都不换车,就像我的欧蓝德,07年的车,走了二十多万公里了,马上就十年了,它没任何毛病,性能跟新车时没什么分别,随时都能出发上西藏,去年九月底我就轻松进藏绕了一圈。虽然我买的起,但找不到理由换车啊,如果大家都这样,那叫生产厂家怎么活。日系车的这种经营理念,德国汽车当然看不起了。

如何评价整个6月,特斯拉在德国卖了280辆汽车这件事?

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在电动汽车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特斯拉近段时间的发展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对于中国网友来说,对于特斯拉的认识很大一部分都源自于马斯克。而特斯拉最近在华尔街的投资者眼中并不被看好。很多分析部门都对特斯拉的股票持否定态度,而特斯拉的资金链可以说是短缺。如特斯拉近些日子在上海建厂还计划向当地银行贷款。

另外德国作为工业强国,汽车工业十分发达。有大众,宝马等全球著名车企。于德国人来说,和德系车相比,进口的特斯拉无论是价格还是性能来说都不是占优势的。可能还有其他原因,笔者拙见,望各位斧正

中国汽车集团排名是怎样的?

汽车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越是车卖得好的车企,资金就越充裕。之前有媒体曝光过各大汽车集团董事长开的座驾,但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各大汽车集团的总部大楼,看你们觉得哪个最气派?

一汽集团

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全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央企成员,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由毛主席题名,也被消费者戏称共和国的汽车长子。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2010年营业额高达4179亿元,2013年营业额高达4500亿,连续8年蝉联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拥有职能部门18个,全资子公司28个、控股子公司18个。像红旗、奔腾、夏利等都属于一汽自主品牌,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也都有一汽控股。

东风汽车

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全称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属于央企,中国品牌500强,总部位于华中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6。自主品牌有东风风行、东风风度、东风小康、东风启辰,东风风神、东风风光等,控股品牌有雪铁龙、标致、英菲尼迪、本田等。

上汽集团

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全称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魔都上海,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2014年,第12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60位,2016年,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11名。品牌有五菱、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大众、斯柯达、大通、荣威、MG等。

长安集团

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首都北京。旗下长安汽车、哈飞汽车、江铃汽车、江滨活塞、建安车桥、山川减振、湖南天雁(江雁)等多个品牌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长安品牌价值超过401亿元。在全球30多个国家都建立了营销机构,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汽集团

全称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首都北京。2016年最新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第160位,年营业额达549亿美元,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36位。自主品牌有北京、绅宝、昌河、福田,合资品牌有奔驰、现代等。

广汽集团

全称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州。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广汽集团以344.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303名。拥有广汽传祺、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等品牌。

奇瑞汽车

国有控股企业,全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2016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450位。曾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是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到2013年为止奇瑞累计销量就突破400万辆,产品远销8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已超过80万辆,并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吉利汽车

全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位于浙江杭州。连续十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连续八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2012年7月,吉利控股集团以总营业收入179.85亿欧元(约1500亿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

比亚迪汽车

全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创立于1995年,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从做电池起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汽车自主品牌之一,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长城汽车

全称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河北保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十强,河北省企业百强之首,最优秀的民族汽车品牌之一。中国最大的SUV和皮卡制造企业。

各位觉得,哪个集团的总部大楼最为气派呢?

你心目中的德国汽车四强都有谁?

我估计每个人心目中的四强排名都会有所纠结,一个是奔驰与保时捷的纠结,一个是宝马与奥迪的纠结。

奔驰和保时捷谁是第一

从在中国的售价上看,保时捷无疑比奔驰高一个档次,然而,如果我们将他们的发动机排量拉平,他们应该是同一个级别的价格。但保时捷毕竟是全球人民心目中的豪华品牌,而奔驰因为产品下探到10万级别,所以奔驰只能屈尊在第二了。

宝马与奥迪谁是垫底

相对于宝马来说,奥迪的品牌特性不太明显,因此没有强悍的粉丝团为他站脚助威。从这一点上看,奥迪是输了一筹的。而宝马虽然运动属性非常明确,但产品、技术、设计迭代等方面都太过缓慢,似乎又没奥迪那么全面。所以在国内奥迪暂时垫底,但在国际上,很可能宝马垫底。

宝沃汽车计算的四强

按照宝沃的理解,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我不知道该去掉谁给他留位置。也许宝沃说的四强是,大众集团、宝马集团、奔驰集团以外就是宝沃集团了。因为保时捷和奥迪都是大众集团的,所以德国的第四极应该是宝沃。

德国汽车每年从中国赚多少钱?

这个还真不好估计,只能粗略的回答一下,经过计算以后,得到德国获得的利润大概是660.5亿元,详细计算过程如下。


我们先统一一下对于概念的理解:

首先:赚多少钱限定在“利润”这个指标上。这个指标才能真正体现收入扣除成本的数值。

其次:各家公司的年报还未公布,只能基于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预估。

最后:德国汽车仅分析宝马,奔驰,大众,这个定义大家最能接受。不分析宝沃,这个品牌的争议比较大。


中德合资公司总利润分析

2017华晨宝马1-6月利润超过71亿元,所以预估全年利润142亿元。

2017北京奔驰1-6月净利润高达83亿,所以预估全年利润166亿元。

2017年上汽大众净利润高达131.67亿元,所以预估全年利润263亿元。

一汽大众的数据网上没有公布,只有2016年的,2016年全年利润750亿左右。2017年奥迪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仅1.05%。所以笔者预计2017年一汽大众的利润应该还是750亿左右。


扣除中方利润后

我们知道,外资汽车进入中国都是要与中国企业合资的,一般是50:50,所以合资车企取得的利润,外方智能拿到一半。将上面各家车企获得利润加总,然后再取50%,最终够得到德国获得的利润大约是660.5亿元

不足

以上的分析有些不足,一是利润数据没有全年的,是按照半年数据预估的,这个与最终结果会有差距;二是这些合资公司采购的原材料有一部分肯定也是德国公司提供的,但是这部分数据无法获得,所以660.5亿这个数据肯定是偏小的。如果读者们有更好的预估方法,欢迎分享。最后,笔者求关注。。。

德国是工业强国又是汽车王国,为什么连烧机油的毛病都克服不了?

很久以来“烧机油”这个词已经快成为某些德系汽车品牌的代名词了,其实烧机油这个词严格来说应该是机油蒸发量过大。其实全新的发动机都是有一定的机油蒸发量的,就算是日系车的发动机也不是完全不消耗机油,只是消耗的量比较少而已。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日系车的发动机每使用一千公里,每升机油的消耗量不会超过25毫升。比如一台机油加注量4升的四缸发动机,每使用5000公里,机油消耗量一般不会超过500毫升。而在实际使用中,这个消耗量还会更低一些。

除了机油消耗量上的差别,大部分日系发动机的机油加注量也都明显低于德系发动机,前者一般不会超过5升,而后者一部分机型都在5-8升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和发动机排气量的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很多日系车发动机的排气量并不小,但是机油加注量却并不是很夸张。

两者的分野应该是发动机润滑系统设计上的不同,日系车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结构都比较简单,不会通过复杂的结构来达到相应的功能,发动机内部的润滑油道也并不复杂。更重要的是,德系发动机的散热性能普遍不太好,所以需要尺寸比较大的机油散热器。而日系车发动机除了个别越野车、高性能车以外,很少单独设置机油散热器,也就不用因此而提高机油的加注量。

复杂的润滑系统、不能及时散去的高温,就是机油蒸发量高的起因,这些机油蒸汽会沿着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管路,进入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并最终参与发动机的做功。不过机油蒸汽是不可燃的,除了一部分与不完全燃烧汽油残留的炭黑混合成为积碳,大部分都会排到大气中,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会吸附在三元催化器上,严重时三元催化器就会失效了。

日系车发动机当然也有保持发动机最底部的曲轴箱和最顶端的气门室盖、进气歧管、发动机燃烧室之间压力平衡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但是由于机油蒸发量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机油的耗损是相当轻微的。仅从节气门的清洁程度上看,日系车发动机的机油蒸发量就是很低的,而一些德系车发动机不仅节气门很容易变脏,进气歧管、进气道,甚至涡轮增压系统的进气管路内部都被机油蒸汽聚集而成的废机油重重围困着。

德系车发动机不是没有采取控制机油蒸发量的措施,所谓的油气分离器就是抑制机油蒸汽进入发动机内部的装置,不过起到的作用通常还是很有限的,大部分机油蒸汽还是我行我素。而中国城市中的严重拥堵,也是诱发机油蒸发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都应该知道德国高速公路一半都是不限速的,车辆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高速行驶状态,这时发动机可以获得很好的散热,蒸发的机油也就不会那么多了,机油的消耗量自然就不会很高。

车速快到一定程度后,发动机冷却液、机油温度都会逐渐下降,为了防止温度降得过低,宝马和福特先后在水箱进气格栅后方增设了可以控制撞风量的百叶窗,部分关闭时就可以停止温度的下降,防止油耗升高和机油润滑能力降低。这个功能在交通拥堵时不会起作用,因为那时发动机的散热状况是最差的,大部分蒸发的机油都是那时候产生的。

日系车发动机基本不怕交通拥堵,因为日本的交通拥堵比中国还要严重,高速公路也是有严格限速的,所以发动机必须拥有理想的散热性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本田、铃木就已经开始使用铝合金缸体的发动机了,日产经典的VQ发动机也是铝合金缸体的先驱之一。而较晚采用铝合金缸体设计的丰田,也并未出现发动机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所以也就不存在机油消耗量过大(烧机油)的问题。

日系车发动机也没有复杂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更很少采用油气分离器的设计,像本田飞度的L15B发动机,连接气门室盖和进气歧管的只是一根很普通的橡胶软管。日系车发动机不容易“烧机油”,是因为采用了务实的设计和技术,化繁为简,而很多德系车的发动机刚好相反,采用了一些复杂、高成本的设计,却依然没有解决到本质的问题,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吧!

德国汽车在美国不受欢迎吗,为什么?

其实美国市场中销量最高的汽车还是美国本土品牌,然后才是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日系车。德国品牌进入美国市场其实并不晚,最早的应该还是大众第一代甲壳虫,而且大众甲壳虫的生产地点最终就落在了美国的近邻墨西哥,至今墨西哥也是大众汽车重要的一个海外分厂,最新一代甲壳虫也依然在这里生产。

大众汽车对美国市场的诚意其实一直都不低,像Jetta(捷达)其实就是大众汽车专门为美国市场开发的车型,Jetta也就是大众高尔夫的三厢版本。1979年进入美国市场后,不仅发动机需要根据美国的排放标准进行重新的设置,整车配置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提升,当时的Jetta GLI在同级车中综合性能、整车配置其实都已经很高了。

发展到第四代时,美国市场的车名甚至都没有跟着美国市场以外的Bora(宝来)而更名,在第六代Jetta(也就是现在这代一汽大众速腾)个别车型出现扭力梁后悬架断裂的问题时,也以最快的速度对美国市场销售的车型进行了及时的处理。

真正让德国车在美国普及率不如美系、日系品牌的原因应该还是可靠性的问题,相比于保有量最高的美国三大本土品牌皮卡,以欧洲用车环境、道路环境为参考依据开发而成的德国车,肯定是不具备可靠性方面的优势的。福特、道奇、雪佛兰、GMC品牌旗下的皮卡很少采用不成熟的技术,虽然有些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贵在可靠性高、不爱坏,即便出现一些故障,在美国本土生产的部件,成本也要比海外进口低很多。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维修起来也要容易一些,维修、保养的成本自然也会低不少。

而像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这样的车,保有量极大,再加上美国并没有任何车辆使用年限上的限制,很多开了很久的车依然在正常使用。而车龄超过十年的这些日系车,通常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在维修、保养方面并不需要花太多钱。

而德系车,特别是奔驰、宝马、保时捷这些制造成本偏高的品牌,一些中、高端的车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维护、保养成本会大大提高。其实不仅德国车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不高,法国汽车品牌在美国也几乎绝迹,英国、意大利汽车品牌,除了高性能跑车、豪华车以外其实也很少在美国市场出现。美国人不大喜欢德国车,可能还是从综合用车成本方面考虑的吧!

德国净水器十大排名的品牌都有哪些?

德国汉斯希尔是最早做净水的,它的前置过滤精度只有40微米也就是头发丝直径的一半,其他品牌的都是89微米比头发丝直径还粗,还有末端直饮和纯水机的滤芯都是用的超滤膜和RO膜,而且确实是德国原装进口的,应该来说汉斯希尔的比其他品牌的净水器要好,主要是价格还很实惠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