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哲学散文

请看图写诗或散文?青春逝远如离帆,回眸一望指弹间。爱恨情仇终须去,仰天长啸天地宽!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的世界观,是以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涵宇宙的性质、万事万物演化的

请看图写诗或散文?

青春逝远如离帆,回眸一望指弹间。

爱恨情仇终须去,仰天长啸天地宽!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的世界观,是以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涵宇宙的性质、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一切中的位置等基本而又高深的问题。

哲学是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为本源的问题探索,故而形成了“唯心和唯物、以及二元论”的哲学体系。

哲学有着无用之大用,“学习哲学的目得,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冯友兰)“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学习哲学,可提高人心灵境界,探索事物根本,以此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什么是哲学?

该回答来自三联中读作者《读书杂志》

读书与自学 | 陈嘉映:哲学是什么

对哲学这样的概念下定义,主要的用处是提供一个入口,让人可以踏进一座迷宫。

哲学是什么

文 | 陈嘉映

(原载《读书》2000年第1期)

“哲学”这个概念不可能有一个放在什么场合都合适的定义,就像“宗教”、“文化”、“品德”这些概念一样。这并不表明大家不懂这些概念,或理解得不清楚,“跳”这个字出现在任何场合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但我无法给“跳”下个定义。

所以,历史上对哲学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并不是很可怪的事儿。而且,这些定义虽不相同,却也不像有些人设想的那样五花八门,它们多半都互相联系着,有点像同一个迷宫的不同入口。的确,对哲学这样的概念下定义,主要的用处是提供一个入口,让人可以踏进一座迷宫。

若问我哲学是什么?我会回答,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讲道理学。这可以看作了解哲学的一个出发点,本文分别讲讲“讲道理”和“科学”这两个概念。

人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由于各种各样的诱因说话,命令、请求、感叹、讲故事、开玩笑,其中一项是讲道理。“不许出去”,这是下命令,“别出去,外面冷得很”,这是讲道理。讲道理一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因为外面冷,所以别出门。

人是一种讲道理的动物,只有超级专制的父母才会只命令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而从不说明理由,只有把人民当做奴隶的政府才会只下命令不讲道理。然而,即使我们每次问为什么都徒然遭到一通训斥,我们依然会忍不住问为什么,为什么给他的多给我的少?为什么今天让我向东明天让我向西?为什么太阳老是圆的而月亮有圆有缺?问为什么,是人的本性,回答为什么、讲道理,也就成了生活中一件通常而又重要的事情。父母哪怕瞎编,也得编个道理出来:不能撒谎,撒了谎鼻子长疮。同理,很专制的政府也需要一套意识形态,好像它滥捕滥杀还挺有道理,实际上,由于专制政府的许多做法很不自然,所以它需要专门豢养一整批意识形态专家来为自己辩护。

有很多种讲道理的方式。一类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别出去”,“为什么”,“外面冷得很”——因为冷得很所以不要出门。我们似乎还可以接着问:“天为什么冷”,“因为起风了”,“为什么起风”等等,这样的追问没个头,但这是另外一种追问了,是对自然因果的追问,不再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不属于狭义的讲道理。我们也许不追问一个原因的原因,而疑问某一个理由何以成为理由,就是说,不问为什么天冷,而问“为什么天冷就不出门呀?”——“这么冷的天出门会冻掉鼻子”这不是向外追溯因果,而是把原来提供的理由(天冷)分解为一个因果(天冷会冻掉鼻子)和一个理由(因为会冻掉鼻子所以不要出门)。这种向内的追问通常不过两三道我们就无言以对。因果可以无穷追问,理由却很快有到头的时候。

另一类讲道理,是从某件具体的事情引申出一个大道理来,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为什么呢?用心一也。大道理偶一讲之,讲在妙处,可以让人豁然开朗,老讲大道理,必定让人不胜其烦,世界上的事物莫不一分为二,数分成正数和负数、整数和分数,人分成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鸡蛋分成蛋白和蛋黄,诸如此类。

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科学研究普遍有效的机制,混在一起,哲学就成了普遍有效的道理,成了大道理。结果人们都把哲学当做讲大道理的,当成一堆大道理。其实,道理之为道理的普遍机制全然不同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不仅如此,掌握道理之为道理的机制,恰恰是为了提防某一条有的放矢的道理膨胀成放之四海中任何一海皆无所谓的大道理。我生性怕听大道理,所以才入了哲学这一道,可人家听说我属哲学专业,寒暄未毕就摆出好多大道理来和我论道,心里常叫苦不迭。不过如前提示,把哲学当成讲大道理,事出有因,既然投了哲学这行,这黑锅该背也得背着。

蚯蚓没有爪牙之利,为什么能在土里钻来钻去?“用心一也”是一类回答。另一类回答则完全是另一套,谈的是环肌、纵肌、刚毛等等。我们可以选些对照词来标识这是两类回答:“用心一也”回答为什么(why),“环肌纵肌”回答怎样(how),前者讲的是人生的道理,后者讲的是自然的机制,等等。这样小来小去换些说法固然不无小补,但我们终究要直面“‘为什么’和‘怎样’是什么关系?”“自然在哪里结束人生在哪里开始?”这些疑问。研究这些问题属于哲学的本职工作。

还有一类讲道理,不是从具体事例到大道理,而是直接从道理到道理。例如从甲在乙左推出乙在甲右,例如一个人说如果A所以B,今非B所以非A,另一个人可以说他推论错误,这些都是在纯道理层面上讲道理。

讲道理是说话的一种形式,取了讲道理的形式,不一定真有道理,谁说谎谁鼻子长疮,所以不能说谎,这说法取了讲道理的形式,但其中的所谓道理可能根本不成道理。反过来,不取讲道理的形式,绝不意味着讲得不合道理。林妹妹进了荣府,“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房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云云,那是描述,不是在讲道理,但讲得有条有理。不仅描述等等需要合乎道理,甚至不讲道理也得合乎道理地讲,“我是流氓我怕谁”够不讲理的,但这讲法本身合乎道理,要么他怎么不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我怕谁”哪?“道”和“说话”意思差不多,“道理”和“说话之理”差不多,说话要让人听懂,就得在某个层面上讲道理,与此相应,讲道理的科学也就在某个意义上是说话的科学或语言的科学。哲学是广义的逻辑,逻辑或Logik,来自希腊话里的logos、logein,就是“说话”的意思,“道理”的意思。

道理该分成几类,讲道理和合乎道理的关系如何,不讲道理和不是在讲道理的关系如何,所有这些都可以研究一番,都是哲学或讲道理的科学该去研究的内容,这里不多说了。

上面解释了一下“讲道理”,下面再说说“讲道理的科学”里的“科学”这个概念。不过,“科学”是个极大的概念,这里只浅近谈谈科学和艺术的区别。

“艺术”这个词最朴素的意思差不多等于办法、方法。做一件事情有人上来就胡做,我们说,你这样胡来不行,做事要有个方法。有方式方法,就是有art,有艺术。方法、艺术、性格、道德,所有这些词,既泛指某一领域,又特指这一领域中正面的、优秀的。道德研究包括研究不道德的行为,而“有道德”则专指道德优秀,同样,“艺术”既泛指方式方法,又特指优秀的方式方法。我制作一个椅子,不会做,胡做,做出来歪七扭八,又难看又不结实。一个小木匠来做,他有一套做椅子的方法,做成个正正经经的椅子。公输班来做,那就是件艺术品了,得收在博物馆里。当然,公输班做椅子不是想送给博物馆,他就是想做把椅子。从前,艺术不是为博物馆服务的,艺术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做成,做漂亮。这层意思其实我们现在也不陌生,放马有放马的艺术,烹调有烹调的艺术,有的人字写得真艺术,有的人话说得真艺术。

讲道理也有艺术不艺术之分,有时候讲不好乱讲,有时候正正经经讲出一番道理来,有的人不止于此,他掌握讲道理的艺术,同样的道理让他一讲就讲得那么娓娓动听。

掌握了一门艺术,是广义上的一种“知”,“会编篮子”差不多等于说“知道怎么编篮子”,而且这种知来得尤为真切。不过,这种亲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知识,这两种不同的知识,有时称之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反过来,讲得出做一件事情的道道,不一定就做得好这件事情。据说一个曾培养出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本人是只旱鸭子。

这两种知识的区别,有时称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或理性不及的认知和理性认知,或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没有两个固定的语词来标识这种区别,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术和科学也算一对。不过须注意,虽然我们倾向于用一对对立语词来表示这种差别,但实际上“知”的形态不是明确地分成了两种,而是形成了一连串的等级和过渡。相对于跳高运动员,跳高教练的知识可说是理论知识,但是在体育运动研究所里工作的研究人员,比跳高教练的知识又要理论多了。可以设想背摔式的设计者是个瘫子,根本跳不起来,他研究人体结构和力学发现了背摔式,后来人们用这种姿势打破了世界纪录。

科学是知其所以然的认识。不过说到“科学”,还有系统化的意思。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用episteme来称谓科学(知识),episteme和后来的scientia,本来也就是“知道”、“认识”之类,但后来专指成系统的知识,以与doxa(零星的偶发的见解)相对。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把“科学”理解为知其所以然的系统认识。

我们谈了谈“讲道理”,谈了谈“科学”,这时再来看历史上对“哲学”的各种定义,就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这里放过这个课题,只说说关于中国有没有哲学的争论。

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与讲道理的科学是有内在联系的,本文未及讨论,暂时把它们当做两回事来看待。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海德格尔多数时候也是这样使用“思想”和“哲学”这两个词的,所以他说希腊思想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手里才成了哲学。只不过他多数时候从消极方面看待这种转变,这一点我不大同意。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最后这一点,我想多说几句。

没有哪个民族没有技术和艺术,但并非每个民族都有科学。人们曾好问中国为什么没发展出近代科学,后来有人指出,问题应当反过来问:西方怎么就发展出了近代科学?之所以换个问法,是想提示,没有科学是常态,没有什么东西命定我们发展出科学来。我们可以没有营养学却吃得挺富营养,而且味道极佳,这类话已成老生常谈。科学不是必然要有的,也不是必要的。同理,对于讲道理来说,讲道理的科学并不是必要的。不懂哲学的人可以很会讲道理,反过来,哲学家不都是道理讲得最好的,就像游泳教练不一定游泳游得最好。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来:哲学有什么用?这有时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也应记得,也不是事事都要先看有用没用的。人们现在通常都认为科学很有用,把科学技术叫作第一生产力,其实,西方开始发展近代科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科学有用,也很少用科学有用来为发展科学张本。由科学所支持的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是后来的事情。不必需的东西未见得不重要。没有近代科学,人类照样种地盖房吃喝玩乐,但出现了近代科学,它就要反过来剧烈改变种地盖房吃喝玩乐的方式。科学,包括讲道理的科学,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至于这种改变是福是祸,则笔者不敢专断。

如何自学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自然、社会、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所以,探索了解是座冷板橙的功夫,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得有所获且受益终生;个人体会,学哲学应先了解中外哲学史,推荐巜欧洲哲学史简编》和巜中国哲学史纲要》;再就是读哲学普及著作,如哲学基本知识,巜通俗哲学》,《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席的巜矛盾论》、巜实践论》等,应注意,备一本哲学辞典;读久了,再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收获更大,哲学,古希腊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中国易经开启的智慧哲思之路,黑格尔完美的辨证法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灿烂光辉,主席的哲思智慧,都将光耀人间。

哲学学的是什么?

哲学主要是解决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何为方法论,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一些客观存在的物质和一些社会现象。怎样从中找出事物内在发展的规律,以便为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找到可靠的依据。

具体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随意下结论。要客观的分析问题发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所产生的作用 ,才能得出正确的的结论,也就才能正确的制定政策,指导工作。

再进一步说就是唯物辩证法,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同样,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我们在分析时,也不能脱离当时发生的年代,当时的背景去分析,去判断正确与否,否则,就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于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学习哲学就是要求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方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而不是其它。

什么是哲学思辩?

首先要认清哲学到底研究的主题与目的是什么,或者说哲学研究的本质是什么?那么,我们才能认知哲学、研究哲学,以及我们在研究哲学过程中针对哲学研究的主题与目的,在其客观与主观的思辨中进行辩证统一的判断,真理性地给出宇宙本体的“性”与宇宙万物的“生”及其宇宙万物的普遍之性与普遍行为之原则,这一客观存在的“第一哲学命题”,就是人类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这“第一哲学命题”是统摄一切学术的基本问题,也是解释“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目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的问题。

哲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回答了当时的哲学问题与世界观的问题。人类历史上就是由一代一代哲学家像接力般、锲而不舍地在追问宇宙本体的存在,进而去揭示宇宙本体的绝对之、生化万物的至上之和最高的自然之,这才能够认识到客观存在绝对性的“真、善、美”,以及人类依据绝对性的“真、善、美”为标准,进而真理性地解释人的意义世界和终极的普世价值取向。人类的目的遵循服从于自然的目的,才能解决人类的立命。

哲学注定了是一种探寻“普遍规律”的学说,注定了具有一种“形而上学”的超越性,舍此就不能被称之为哲学。

哲学有自我特有的概念范畴,而这些哲学特有的概念范畴,都具有普遍性、绝对性,科学概念范畴具有针对性、相对性(不同学科领域有自我相对的领域学科及概念范畴)

这里特别指出:哲学不是简单的认识论层面“逻辑”的认识之技法,“逻辑法”只是支撑认识论中的一种方法论。也就是说,人的思辨仅仅通过主观、理性的“逻辑”认识法则,其体现的思辨技法之潜能,就无法认识、解释宇宙本体与宇宙本体的行为原则,这“第一哲学命题”。

哲学更不是哲学家舍去了“第一哲学命题”,或舍去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追问与反思,仅在人道中表达华丽格言(名言)的集合。

人的哲学思辨在哲学范畴,反映的是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辩证统一,或者说,是针对普遍性之“”与普遍性之“”相统一的思维与辨识,称之为哲学思辨。而哲学思辨能给出符合客观普遍性及普遍行为规律的解答就是人的智慧(不是智能)。

老子曰:,名天地之始;,名万物之母。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正因为,古哲人老子具有“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认识观,以及认识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之思辨。进而,老子在公元前6世纪,建构了“道生—道德—道相—道势”宇宙论框架的形而上学。

老子的“道的形而上学”,代表着中国最高的形而上学,也代表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古哲人老子建构“道”的学说,就是在探寻、解释宇宙世界的本原问题。

而且,人类迄今为止,是老子率先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道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道”。并且,老子揭示了是无限无体的“阴阳者之本之一”创造了有限有体的宇宙世界的“阴阳者之体之多”,揭示了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动者”的阴阳行为原则之德之势,揭示了宇宙的物质世界之“有”是精神世界之“无”的本体,精神世界之“无”依存在物质世界之“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以及揭示了宇宙万物都遵循服从于“自然的目的”之德之行。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在生化万物的活动中始终遵从自然的目的,亦即“道法自然”。

注:老子的“有”与“无”,其概念范畴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在当下属哲学概念范畴(不要用针对性、相对性的科学概念范畴来理解)。


古哲人孔子是中国道德伦理哲学的奠基人。古哲人孔子的“道—德—仁”理论道德框架与“仁—义—礼—智—诚”实践道德框架的伦理学说,代表着中国最高的伦理形而上学,也代表着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古哲人孔子建构的“道—德—仁”理论道德框架,就是在探寻、解释宇宙万物的伦理问题。而且,迄今为止,是孔子率先提出“宇宙本体的“阴阳行为原则”的道之德,就是“人道”之上的道德行为准则,也就是人类世界的道德普遍原则。

并且,孔子解释了人的本性之仁性的自然德性,其伦理道德价值的终极依据,就是遵从“道之德”这唯一人类之上的无时间、绝对性的阴阳行为原则。亦即,古哲人孔子解释了“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目的”相统一,就是人类伦理道德价值的最终目的,即“天人合一”的本义。

中国古哲人老子、孔子建构的“道的形而上学”与“道德伦理学说”,是无神论的哲理学说。而且,人类哲学走到今天,无论任何人如何理解、解说古哲人老子、孔子的哲理思想及学说,都无法否定是老子、孔子在公元前6世纪,其哲理学说就代表着中国古哲人主体从“有神”的思维向“无神”的哲学思维跃迁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人类哲学的基本问题这“第一哲学命题”的追问与解答的事实


中国古哲人老子、孔子,揭示诠释了道之德(宇宙本体的行为原则)与道德理性(宇宙本体的德行之理性)。

正因为,道之德,反映的是宇宙万物的行为原则,也就是人类伦理之上的、最高终极的、绝对性的“道德普遍原则”,所以,道德普遍原则,必须具有一般的形式,必须普遍有效适用于一切场合和一切人,即适用于宇宙万物(不涉及具体的人、习俗、宗教、意识形态)。也就是说,针对人道而言,道德普遍原则能够作为人类相对行为标准次序的终极绝对标准来接受。

正因为,道德理性,反映的是宇宙本体生化万物的生命机制中,万物内在的存在德性之理性和万物外在的存在德行之伦理,所以,客观存在的道德理性,就是人类认识、实践客观真理的本体。因此,人类认识主体所认识的物理化学规律之理性、生物生理规律之理性、万物及人类伦理,都要遵从最高的道德理性,或者说,都要遵从最高、最为普世的自然价值取向客观的行为规律。


摘自《论中国哲学辩证思维》南京出版社,2015;《老子的智慧之学》南京出版社,2015

华裔美国教授开除中国留学生,写长信称“就不该录取你”,你怎么看?

我是从一个正在美国游学访问的朋友那里获知此事的。她在朋友圈对袁劲梅教授的做法不以为然,觉得袁教授的公开信,历数了被开除学生言行有多低级多猥琐,多不符合高尚的美国学术界,活该被退学,这种做法很“越界”。

这位朋友认为,涉事学生不就是成绩差被退学,连作弊都没有,师生不过萍水相逢,价值观不同从此江湖相忘不就完了。中国学生LOW,美国学术界又是啥子圣地……“这种文章就是消费他人的失败,加强自己的向心权力-道德满足感”,还带着学术正义包装下的迷之美国崇拜以及“黄皮白心”思维。

我一向重视她的意见,在看到上面的话后,忙找到原文看了两篇,表示不太同意她的观点。袁劲梅教授没有做错什么,这封公开信也写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可是,在中国语境里,在出国留学被当成“镀金”,当成升官发财的进身之阶的学术界和职场里,袁教授的立场更多会被视作一种冒犯。能理解她的肯定是少数派,或许还有一部分人,会点赞这封公开信,然后继续做袁教授批评的那种学生。

总结了下袁教授这位前学生的问题,我发现这些几乎都是中国学生的通病。在中国大学里,这些都构不成太大的问题:

首先就是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你现在去大学里问那些考研的人这个问题,至少九成的人会回答你,“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确实有做学问的人,但肯定少之又少。而袁教授的这位前学生就没有冲着做学问去,这是他与袁教授所有矛盾和冲突的开始。

诚如袁教授所言,“就不该录取你”。这位学生到美国之后,沿袭在中国的那套做法,“见识一圈,和教授搞好关系,使一些点子,让教授按着你的设计,给你一些作业……轻轻松松得到一个学位……说自己成为学者了……在中国或美国找个挣钱多又体面的工作。”

袁教授则用对待其他学生的一贯标准,要求这位学生,“我的知识可以无偿贡献给愿意跟着我一起寻找真理的学生,但不做交易”。所以,她总结说,自己录取错了人,而这个人错误计划了前景。

接下来,就是中美文化的直接冲突,那就是对“聪敏”的理解不同。袁教授认为聪敏就是“我知道我的无知”,该学生估计还是用在中国大学混学位的那套技法来应付,那就是故作聪明,不懂装懂,参加讨论倒是很活跃,要求必读的书目则是上网搜一些二手书评,还自以为老师看不出来。诚如袁教授所说,这是做生意的机巧,不是做学问的技术。于是,这位学生得了3个“C”和两个“I”,导致被退学。

袁教授好像也很厌恶该学生引各种“名人”以自重的做法,在中国社会和大学里,这或许不构成太大的问题,甚至还是一种惯例,但耿直的美国教授会产生疑问,“这些名人跟你的学问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有什么关系呢?

导致两人冲突加剧的,是袁教授认为该学生在某某课上抄袭,该学生认为这只是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构不成抄袭。但按照所在大学校规的定义,7%以上内容雷同就属抄袭。尽管袁教授没有上报此事,但该学生先抄袭后搪塞,连句道歉都欠奉的做法,让袁教授彻底对他丧失信心。

如果说这些都是文化冲突的话,那就很让人悲哀,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我们大学的治学规范,我们对于学问和求职的理解,都那么LOW吗?我想,该学生的思维和做法,大部分都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在中国大学校园内,他这一套也确实吃得开。

估计他现在还在对袁教授愤愤不平,也附带着很多中国年轻人替他感到冤屈。这才是此事中最可悲的地方。

什么是哲学?

谢谢邀请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合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的概念:

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个领域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而改变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理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所不同的想法。

产生原因:

自然形而上的思考是哲发展的本质。 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存在和不同的思考与理解。

在历史的长河中,哲学也跟着历史长河所演变和产生新的分支,如: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如何写好散文?

谢邀:

立意要鲜明,

形散意不散。

围绕中心写,

可引经据典。

词语要华丽,

联想要精选。

层次必分细,

语言务精简。

以上是自己的写散文心得,不当之处,请好友斧正。



你认为哲学是什么?

你认为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人类思维的概栝和总结。也有人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