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口2016总人数
2030年郑州的人口可能会达到多少?2030年,郑州GDP总量达到2.5万亿,人口规模达到1350万人左右;嵩山、黄河培养成生态涵养与景观游览区;郑州要以枢纽为竞争力,打造中国的“迪拜交通
2030年郑州的人口可能会达到多少?
2030年,郑州GDP总量达到2.5万亿,人口规模达到1350万人左右;嵩山、黄河培养成生态涵养与景观游览区;郑州要以枢纽为竞争力,打造中国的“迪拜交通走廊”……
千万别以为我在瞎忽悠!
12月4日,郑州市召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前期重大课题研究专家评审会。世界知名的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分别作《迈向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国际化都市——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0)战略研究报告》《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及理论研究》汇报。
2030年郑州GDP达2.5万亿 人均GDP达18.5万
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报告显示:郑州人口规模可控增长,保持人口结构年轻化。到2030年,郑州人口规模宜控制在1350万左右。
“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限,保守估计,在不突破水资源红线前提下,郑州市域能够承载约1500万人。”上述人士称,预计2030年,郑州GDP总量达到2.5万亿、人均GDP达到18.5万,人口规模达到1350万人左右。
报告显示:郑州要推动航空货运发展,到2030年成为国内前5大航空货运枢纽。
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建议,郑州以“双枢纽”战略引入基地货运航空公司,构建全球航空货运通道。“建立机场联盟,联盟仁川、迪拜等货运枢纽,就航线开辟和经停、货物管理、信息整合和线路优化方面进行合作。”
低成本航空,今后将在郑州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根据报告,郑州将引入低成本航空公司,建设低成本航站楼,为低成本航空公司进行配套软性服务支撑。
此外,郑州还将完善“米”字形高铁,成为中国最繁忙便捷高铁客运枢纽。到2030年,郑州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报告显示:作为会展城市的郑州,今后也要有四季无休的国家盛会体系。
上述人士介绍,2030年,嵩山、黄河培养成生态涵养与景观游览区。同时,郑州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地铁出行比例达25%。
郑州应该学迪拜 打造中国的“迪拜交通走廊”
12月4日,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刘先生作《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及理论研究》汇报。
“城市是连接人流、货流、资金流的节点。”刘先生说,郑州要发展成为以枢纽为竞争力的城市。郑州货运增速快,客运增速慢。和郑州竞争的城市,比如成都、西安、武汉等,客运都很强。
在刘先生看来,货运繁荣的孟菲斯,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城市。因为航空货运业对人才吸引、附加值较低。孟菲斯过于依赖航空货运,忽视客运,政府缺乏引导,因此只成为一个成功的航空货运枢纽,却不是一座成功的城市。
“相比之下,迪拜已经成为世界空运新中心。”刘先生说,郑州应该学迪拜。迪拜的政策最为自由、大型航空公司枢纽基地最多、配套设施最为全面,因而成为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航空枢纽。
他建议:“郑州调整政策,吸引产业、人才、航空公司。”
2030年郑州迈向有持续竞争力的国际化都市
体量
2030年,郑州GDP达2.5万亿
人均GDP达18.5万
人口规模达1350万人
交通
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地铁出行比例达25%
郑州要以枢纽为竞争力打造中国的“迪拜交通走廊”
会展
今后要有四季无休的国家盛会体系
人才
学习深圳人才引进政策 郑州要先培养“培养人才的人”
发展
郑州今后怎么走
短期:关注枢纽网络和人才建设
中期:关注人文和环境建设
长期:参与国际事务以强化全球影响力
网友热评
对此,不少网友发表评论,有人期待加油,也有不少人认为“吹得太大了”…
@谁家男儿倾城色beloved:别的不说,郑东高铁站还是很方便的。
@送南风起_:它虽然有地方不好,但它也有地方好,我也想念那些因为修快速路被砍掉的树,也想念那些因为发展被拆掉的报亭,也想念那些年的蓝天,但是我也因为交通越来越便利开心,也因为城市资源越来越好骄傲,因为从小看到了郑州的发展而觉得它很努力。不知道2030年是否真的如文所说,但离开它我也会想念。
@DelYom:郑州文化方面急需加强,本来是个古都对吧?怎么给外人感觉是没什么文化积淀的地方,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郑州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大家也别酸了,毕竟现在政策什么的都来了,郑州也开始学会吸引人才了。
@神志清醒的神经病:我一个郑州人都不喜欢这个城市,先把路修修,多种点树,整体素质提起来再说吧。
@灰机在天上灰:雾霾都给你吹走了!
@随行云去流浪:确实,太吹,做中国的郑州不好吗?非得模仿迪拜。
@啧CLv:30年前大力发展深圳的时候,如果有微博,下面的评论,大抵也就是这样子了吧。
@大姚今天好好学习了吗---:我真是服了,你们只看见了“迪拜”没看见后面的“交通走廊”么??迪拜是国际交通枢纽,人家是发展郑州交通优势的意思。大家语文也是体育老师教的么?再说了,河南诟病多发展慢但不代表以后会一成不变。身为郑州人,这十年来的变化太大太大了,谁也不能说2030年会变成什么样。
@elivayaaa:讲真,郑州已经进步很多了,城市发展多是向好的方向发展,除了雾霾,你不喜欢可以走,喜欢就留下,别在这地域黑找存在感,没有意义。
@不敢开枪的猎人:哈哈,黑郑州成了河南人的日常了,不黑不是河南人,虽然不是郑州人,但作为河南人还是一直仰望郑州的,加油吧!
如果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
2030年,你会在哪里?你的生活和工作会是什么样?一起来畅想一下吧!(潘兔子爱吃回锅肉)
郑州每年人口都在减少吗?对此你怎么看?
没有减少,而是在不断增多,至少未来一二十年人口都会是增加的状态。
1、做为省会城市,在河南境内,大多数人都会在自己家乡或家乡所在地级市或省会三者之间选择,不少人会在年轻的时候选择省会。
2、郑州的消费水平也不算太贵,有些县城的消费过物价甚至比郑州都高,而郑州的工资和机遇也稍微好一点,会留住部分在郑州的人员。
3、而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各种政策倾斜和吸引人才来郑州的措施,也将会引流全国各地的人才。
4、本身是河南的人,在北上广深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有不少人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回来,而郑州可能就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因此,郑州中短期人流是增加状态。
河南洛阳为什么比郑州的经济和人口落后?
因为这都是命!
在我国的历史中,无数的王朝兴亡更替,无数的人物起落沉浮,更有无数的城市盛衰轮回。这些,都让我国的数千年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我国先后经历了24个朝代,共诞生了8个著名古都。分别是:
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而河南省,有四个古都。作为中原的核心区域,河南省不仅历史悠久,古都也很密集。
历史上的洛阳、郑州、开封和安阳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辉煌,他们都是曾经当过首都的城市!然而,今天的四大古都却是各有千秋,有着不同的心酸和尴尬,特别是洛阳和郑州。
作为曾经的神都和今天的省会,洛阳和郑州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但是整体而言洛阳的发展却比郑州要落后太多。这是什么原因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历史的抉择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创制了行中书省制度,河南省开始成型。
元朝时期的河南江北行省,首府是开封。明朝之后,河南省和今天的轮廓基本接近,开封仍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清朝继承明朝的制度,开封仍为河南首府。
历史上,很多省会城市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迁,比如广州,比如西安,但是在近代之后发生变化的,也有很多,比如石家庄,比如郑州。
在元朝时期,郑州隶属于汴梁路,汴梁路就是开封府。明清时期,郑州继续作为开封的一部分。
但是,这一切到近代开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就是铁路。
洋务运动后,随着西方技术的引进,铁路作为新事物也逐渐进入清朝的视野。但是因为封建守旧思想的影响,很多地方官僚惧怕铁道的铺设破坏风水,所以铁路的发展非常迟缓。
甲午战争后,清朝深感没有铁路,运兵不便,所以着手筹建京汉铁路。1896年10月,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设立铁路总公司,以大官僚买办、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
张之洞当时选择比利时作为承建方,虽然偷工减料但是进度进度较快。不过很快义和团运动爆发,紧接着八国联军侵华,一系列的动荡让京汉铁路不得不停滞。
此时的直隶总督为周口人袁世凯,袁世凯是典型的军阀,虽然不迷信,但是他知道铁路虽然方便,但是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铁路所及也就是战火所及。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袁世凯授意铁路建设部门将通过周口的京汉铁路西移到漯河地区,袁世凯的举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典型的就是北部的开封段铁路也不得不西移到郑县附近。
加上当时的开封深受黄河水患威胁,因此铁路的西移最后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1904年10月,作为京汉铁路支线的汴洛铁路开工,汴洛铁路自开封至洛阳,经过郑州,全长183公里,从此郑州成为铁路枢纽。
1952年陇海铁路全县通车时,汴洛铁路成为陇海铁路一部分,从此郑州成为真正的交通枢纽。
从京汉铁路线路西移开始,郑州就开始飞速发展。到1954年,郑州终于成为河南省省会。
成为省会意味着更多的政策扶持,这是昔日的神都洛阳,昔日的首府开封不具备的优势。
所以,郑州超过洛阳是必然事件。
2、政策的偏爱
作为省会,郑州是整个河南省的“脸面”,所以河南省必然倾注大量心血进行发展。这一点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很相似。
建国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五计划中,我国共进行了156个大型项目的建设工作,这156个项目中,除了三分之一的项目分布在东北,其余项目分部在全国各地。
而河南省的10个156项目中,有9个是民用项目,而且有6个集中在洛阳市涧西区。这为洛阳工业区的独特性,创造了条件。
洛阳工业区由一拖牵头,多个156项目联合选厂、联合勘探、规划、设计、施工,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一个特别整齐、严谨、和谐、雄伟的社会主义大工业区,迅速矗立在神州上,成为我国工业区的最典型样板。
由于其整体设计、规划的和谐与完美,在1950年代开始,就引起我国城市规划界的高度关注,被誉为“洛阳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洛阳模式是非常成功的,依靠完整而强大的工业体系,洛阳一度领跑河南省经济,将包括省会郑州在内的其他河南城市远远甩在身后。
1964年开始,随着和北方邻居的关系恶化,南部美国也在加紧侵略越南,我国的周边形势异常严峻,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开始了空前规模的“三线建设”,大量工矿企业从东北、沿海等平原地区向山区、内陆等地区迁移。洛阳因为群山环绕,有天线阻挡而再次成为宠儿。
最初,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西南的四川、贵州一带,后来才扩展到“三西”,即豫西、湘西和鄂西,这就是“大三线”和“小三线”,前者为全国统一协调,后者则为地方安排。
从1965年春夏开始,遵守“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河南开始了自己的三线建设,当时“京广铁路以东、信叶公路以北的地区是第一线;孟县、偃师、鲁山、方城、唐河以西是第三线;包括大别山区的一、三线之间的地区属第二线。”而洛阳则属于第三线。
但是,洛阳的辉煌在改革开放后不可避免地停止了。此时战争威胁下降,沿海和平原地区再度成为经济重心。
进入21世纪后,郑州的交通优势和省内人口的聚集红利开始发力,大量资本的涌入,航空港的建成,富士康的入驻,郑东新区的规划等,为郑州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的郑州是全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商品集散中心地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不仅如此,郑州商品交易所还是我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航空港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也是自贸试验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依靠政策的支持,郑州得以以河南省全省作为经济腹地,经济发展自然一日千里,将洛阳等甩在身后。而这些,是洛阳以及其他城市都不具备的!
概括起来:洛阳有历史有文化,但是当不了饭吃。今日的发展拼的不是历史和回忆,而是区位和政策。在这一点上,洛阳比郑州差出太多!
时也命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郑州是一新城,人口近千万,发展空间还有多大?
郑州,一座崭新的大都市,一个不排外的千万人新城。只所以说它不排外,不是因为它的历史有多么厚重,亦不说它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多么渊源流长,最主要的一点是,历史上,它的城廓很小,人口很少,古虽然古,却不能称之为大古城。论古,它无法和身边的洛阳开封比,也无法和安阳许昌比,毕竟安阳有个响当当的殷商名号,许昌有个响当当的三国魏都名号。当然了,郑国古城(新郑境内)楚汉之争(荥阳境内)少林寺(登封境内)等等,现属郑州管辖,但人家曾经不是你的属地,现今虽有个商城遗址,有了个商城名号,也无法改变原有的历史文化。事实求是的讲,如果你硬要把一部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往脸上贴,公众不乐意,目前的公众议论,不是很明显的例子吗?新城又怎么了?深圳还是个漁村呢,石家庄不是个曾经的村庄吗?就说北京,它有什么可炫耀的,除了大明,元与满值得光宗耀祖吗?不论新城老城,都会给历史一个交代,最重要的是,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的幸福指数。小编始终认为,把郑州定位为新城没有什么不好,新城怎么了,新城没有从1953年开始变成今天的大都市?新城更具活力,更具开拓创造性,更能体现中原人吃苦耐劳,勤奋拚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突飞猛进的优势。曾经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西流湖,曾经荒芜的郑东新区,龙湖开发区,如今哪个差?几百年后,谁能说大郑州不是奇迹?虽然全省只有一所211,虽然曾经的河南大学殒落了,但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一定会再次腾飞,掘起不过是时间问题。作为河南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更迫切希望中原航空港,以及丝绸之路带来的商机,使中州大地厚积薄发,紧追猛赶,早日成为一代风流之城。抚今昔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铁线的开通,中心火车站西广场的扩建,二七商圈,黄河治理等等,哪一项不值得骄傲?小编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郑州,武汉,长沙,西安四市,哪个更有区位优势,哪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大,提这个问题,自私一点的说,总是希望郑州的知名度无形中再提升些,总想和武汉这样的城市齐名甚至有一日超过它。也许这是每个中原人常有的心态吧。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家乡再差,是生养的地方,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家乡一天比一天更好?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所能捕捉所能感受到的,是历史的不断变迁。也许在它人眼里,郑州还不尽完美,还有许多需要向兄弟省份学习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一步步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河南就这么一所211,是不是有点少?
中原文化深邃而厚重。自古以来,黄河母亲养育了无数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的始祖地之一,是传播农耕文明的摇蓝,几千年来,随着时代变迁,中原成为无法撼动的历史文明集散地。郑州的今天,将是河南的明天,中华大地的明天。
郑州,一座新的都市。也许,今天,你还不十分了解郑州,也许你认为郑州就象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也许你认为,郑州不过是一座省会城市,也许郑州在你心目中,没有西安洛阳开封厚重历史文化。但是我相信,郑州的明天,不是你所能想象的。郑州的发展空间很大很大,它将和东部的开封,西部的洛阳,南部的许昌,北部的新乡,以及其它地级市,结成庞大的商业市场。郑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中部崛起的为何是省位郑州而不是人口大市南阳?
中部崛起是我国四大战略区之一,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省。关于中部崛起的河南实施方案为何是以郑州为主,而不是人口和面积均排全省第一位的南阳市,我认为这是有关部门没有充分考虑南阳优势而造成的结果,如果当年扶持南阳,也许河南省将会呈现“三足鼎立”之态势,发展为河南省第二个特大城市的可能性非常大。由于省会首位度的原因,郑州取得河南省大多资源,这是南阳
发展的最大阻力。现在好多省都有两三个,甚至四个省域副中心,而河南省给南阳的名号却是“省域次中心”,说起来是战略升级,总比没有强。但是,为什么不直接给南阳“省域副中心”的定位,用一个“次”字代替了“副”,说明着什么,想必大家都能懂!
而且,众多优势集聚一身的大南阳竟然未被纳入中原城市群!!
拥有上亿人口的单核心城市郑州能走多远?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不自觉的想起了之前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感觉很有道理,今天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以下,或许对于这个问题会有一定的解读。
郑州经济发展走过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依靠资源阶段(主要是煤炭)在2000年左右,郑州境内煤炭资源丰富,而这个时候的煤炭资源几乎也是黄金期,所以煤炭给郑州的工业带来的重大利好。
第二个阶段是人口红利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河南省2008年引入代加工巨头富士康入驻,一个富士康造就了30多万人的小城,成为如今的航空港区。而且在这个阶段还有诸如中兴、华为、酷派等配套电子通信领域巨头都纷纷入驻,可以说人口红利带动了这些年郑州的经济发展。
第三阶段是目前阶段,政策红利期。支持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河南自贸区等大批国家级政策都是这几年密集出台的,可以说郑州经济目前正处于政策红利的黄金期。
那么郑州会如何度过各个阶段?还会走多远?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郑州是依靠招商引资度过的,个人觉得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过渡招商引资同样离不了。但是似乎郑州走的并不如想象的顺利,给大家一组数据,或许大家会更加明白一些。
首先是招商引资这块,2017年郑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5亿美元,增长0.4%;引进境内域外资金1878.8亿元,增长7.8%。只给数据或许还行,但是与中部的武汉相比差的就太远了,武汉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96.47亿,全年招生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226.2亿元;无疑郑州在招商引资这块已经落后很多。
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这块。个人对于中西部城市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并不反对,但是请不要把资金都投到房地产上好吗?郑州2017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73.4亿元,真正创造价值的第二产业(工业)工业投资完成1353.8亿元,下降8.9%;而房地产投资竟然高达3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据了总投资的44.3%;明白人都知道,房地产投资除了能抬高房价,对于经济有短时间刺激外,没有任何好处。真正创造经济价值的还是在先进制造业和工业上,而郑州无疑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尤其在高新产业上几乎已经完败。
最后,郑州经济的增长还能持续多久?个人觉得郑州靠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主要驱动力的时代很快就会过去,如果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找不到很好的机会,单单依靠物流和交通枢纽是很难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
那么郑州怎么办?
郑州作为河南省内唯一经济发展不错的城市,可以说是单核也不为过。但是个人觉得郑州周边城市比如:洛阳、许昌、新乡等地工业基础都不错,如果能够实现本地产业的分工升级,或许在对外招商引资困难的情况下无疑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简单来说:以郑州作为产品研发和设计基地,洛阳、许昌、新乡等作为产品制造基地以郑州为对外窗口实现市场销售,这样实现即实现了内部的产业升级,也使得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不会受到影响。
上面讲了郑州还处于政策红利期,拥有多项国家级政策的郑州在对于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东部地区)来说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关键是看如何去运作和取舍了,是不是能够成为东部地区产业的主要承接地需要一定的魄力和行动。
最后,郑州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不仅需要自身投资主要产业来实现造血,还得需要招商引资实现外部的供血。只有这样郑州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才有机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创不易记得点赞评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