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发表心情
摘要:彭瑶所在的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团队已经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五羟色胺2C受体的三维精细结构。 3年多前,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生彭瑶毫不犹豫地选了五羟色胺2C
摘要:彭瑶所在的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团队已经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五羟色胺2C受体的三维精细结构。
3年多前,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生彭瑶毫不犹豫地选了五羟色胺2C受体(5-HT2C)的研究。说到原因,这位长相甜美的女博士笑眯了眼睛:“现在肥胖症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而五羟色胺2C受体正是与肥胖、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的靶点。”
彭瑶
现在,彭瑶所在的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团队已经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五羟色胺2C受体的三维精细结构,并以此为线索,揭示了人体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成员”——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多重药理学的分子机制。今天凌晨,该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在线发表,成为了GPCR结构功能研究领域的又一突破性研究成果。
【拍“3D”照片能让药物更精准】
五羟色胺2C受体与减肥有什么关系?要想搞清楚这一点,先要了解GPCR的作用。这些细胞的“信号兵”负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进而广泛参与到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的调节。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眼睛能看到灿烂的阳光,鼻子能闻到花朵的芬芳,舌头能尝到食物的酸甜苦辣都是它们的功劳,一旦失调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作为GPCR家族的一份子,五羟色胺2C受体负责调控人体情绪、食欲、睡眠、疼痛、成瘾、记忆等多个重要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嵌入在脑内的细胞膜表面,给大脑传递信息。对于那些重度肥胖甚至影响健康的病人,如果药物能作用在五羟色胺2C受体上,就能抑制住病人的食欲,达到减肥目的。
然而,基于五羟色胺2C受体的药物研发并不顺利。“五羟色胺家族中,它们的相似度很高,会导致药物无法准确识别其作用靶标。”彭瑶告诉记者。比如,目前市场上针对五羟色胺2C受体的减肥药氯卡色林,就可能导致心脏瓣膜疾病的发生,引发心率过快、口干等副作用。这种现象在其他靶向药物中也经常出现,成为药物研发的痛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希望给五羟色胺2C受体拍一张“3D照片”,即获得精细三维结构,让药物精准地找到靶标。2014年6月以来,研究团队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最终同时解析了激动剂和拮抗剂结合的两种不同状态的五羟色胺2C受体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处于拮抗状态五羟色胺受体的三维结构。
A:两种不同状态的五羟色胺2C受体三维结构图, 橙色为激活状态,绿色为抑制状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