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八卦用法
可以通过研究周易八卦,来突破底层物理科学吗?为什么?谢邀,个人认为,从学术的角度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思想层面突破不了八卦太极图。这需要,思想,学术,思维的多方向都进入一个高层次才会
可以通过研究周易八卦,来突破底层物理科学吗?为什么?
谢邀,个人认为,从学术的角度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思想层面突破不了八卦太极图。这需要,思想,学术,思维的多方向都进入一个高层次才会达到的事情。至于周易会有一个比现在更合理的解释。
《周易》是国学吗?
是国学,大数人上学,过去称国语,后来称语文,现在称文科。易经,少数人也没几个人弄通的,只能是国学的一部分,
《周易》怎么学习?
学习易经主要弄清这几个观念即可,即是理,象,数,辞,义,在《易经》中含有许多特定的观念—象、数、辞、义。这些观念只是隐藏在卦爻象和卦爻辞中,还没有形成范畴,但有助于我们认清和把握《易经》的整体思想脉络“象”观念我们首先说“象”。
何谓“象”?易传《系辞下》说:“象也者,像此者也象就是指形象、象征。象作为《周易》的观念,照后来的解释,其义有三:指《易经》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卦形及三百八六爻爻形,即所谓卦爻象,如三、三、等为卦象为爻象;
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三象取物象为天、坎卦三象取象为水等;指卦爻辞中说的具体事物,如乾卦爻辞中说的龙”,坤卦辞中说的“牝马”等。以上三种含义,见于《周易》者,指卦爻象和卦爻辞中讲的物象,第二种含义为后来的解释。象的特征是可以感知,有形象可见,特别是卦爻的图象,乃《周易》一书的一大特征,被看成是吉凶的象征,进而被看成是一切事物的象征,形成为一种符号系统的体系。
“数”观念《易经》中不仅有象,而且有数。所谓数,又称“易数”,是指《易经》和筮法中数的观念。数有三类:其一,占筮是通过数的计算来进行的,最后导出七八、九、六之数,以定一爻之象。此种数被称为筮数。其二,为阴阳之数,即以奇数表示阳爻,以偶数表示阴爻;此即《易》中阴爻称六,阳爻称九,六和九又来源于筮数。其三,为爻位之数,一卦六画由下向上数,初画称初,二画称二,三画称三,四画称四,五画称五,六画称上在占筮过程中,数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揲筮方能得出一卦之象,依其象方能推测吉凶。
不仅如此,数变还会引起爻变和卦变。总之,《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爻都可解释为数,每卦、爻都是由一个确定的数演变而成数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故后人又称《易经》为象数之书,进而将象和数看成是解释世界的重要范畴。
“辞”观念《易经》除了符号系统外,还有文字系统。而文字系统就是筮辞。“辞”的观念表现在以言辞表达所占之事的吉凶上无论是卦辞还是爻辞,都是用来解释或说明卦爻象的,是为了使卦爻象的象征意义更好地被人领悟,它给人们理解这个卦或爻限定了范围,指定了方向。例如《讼》卦,其卦辞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窒惜为“怪”,惧。“惕”,警惕。其意是说,占到此卦,战争中有所俘虏,但须戒惧警惕,防止俘虏逃跑,其过程是中段吉,终段凶;利于见大人,不利于渡大河。其初六爻辞说:“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永”,久。“不永所事”,指从事未久而中止。“言”,谴责。是说,占到此爻,所做的事件中止,将小受他人的谴责,但结果是吉利的。由于《易经》卦、爻象是为了显示人事的吉凶休咎的,以此而推论,作为卦爻象解说的卦辞和爻辞,其基本的功能和作也是断占而辨析人事的吉凶。古时“辞”具有“断”的意思。后来《易传》解释说:“辨吉凶者,存乎辞。……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认为人事吉凶的辨别,完全可从卦辞和爻辞的文字中寻求,卦、爻辞的含义,有险有易,但都在指示各卦,爻象变化的趋向。
“义”观念《易经》中所谓“义”,是指象、数、辞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就卦爻象说乾之名为乾,照后来的解释,其义为刚健;坤之名为坤,其义为柔顺;乾象二爻为阳爻居阴位即偶数二位,又居下卦之中位,其义则为中正。
就卦爻辞说,其所说的事和物象又有其内在的义理,如乾卦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其中含有潜藏勿动之义理。象、卦辞都是有形有象的,而义是无形无象的,但通过象、数、辞表现出来。具体说,就是卦、爻象依赖于卦、爻符号的暗示,而卦、爻辞则借助于文字的描述,二者相互照应,共同来喻示诸卦诸爻的义理。此种关系,后人称之为象义和言义关系。探讨二者的关系,成为历代易学的重大问题之一。
《周易》是本什么书?
(周易)是本智慧书,军事家用是战术,政治家用是谋略术,哲学家用是辨证术,民用是查神找鬼术,阴阳风水术,求医问药指导术,趋吉避凶术,,,谁用谁知道,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
我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学习研究《周易》,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刚开始也是和许多人一样看不懂,但是还是坚持不断的去看,慢慢的慢慢的就会有很多的感悟。可以说周易对我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的风格都起了很大的影响。
一、先了解周易的基本概况
《周易》,又叫《易经》或者《易》,分为“经”、“传”两部分。“经”即《周易古经》,分上、下两篇,成书时间大约于西周初期;“传”即《易传》,又称《易大传》、《十翼》,成书时间大约于战国晚期。
《易传》包括《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加起来共有十篇,因此称为“十翼”,就像是《易经》的十只翅膀。对易经的解读起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按照顺序学习
我建议初学者,要先看易传,就是对照卦爻辞,从易传中去寻找解释。不要贪多,每天看一卦,积少成多,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两天三天看完一卦都可以。总之一定要持之以恒的看,才会有收获。
很多初学周易的人,都会止步在开头的乾、坤二卦,因为这两卦的内容特别多,看着看着不懂,就没心思往下看了,感叹周易好难啊!然后就懒得再去碰那本书了。其实这就错了,从第三卦屯卦开始,内容都比较少,你会越看越进入状态的。
三、心无杂念的学习
看周易,不要一开始就满脑子想着什么时候会算卦啊之类的问题。周易虽然是所有数术的基础,但周易不等于数术。
如何理解《周易》的临卦?
从不同角度读《周易》,会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我从职场中的人文素养方面粗谈《周易》的《临卦》。

咸临
以感化的方法领导民众,坚持正道可得吉祥。就是说,要讲究领导的艺术,协调好与下层的关系,在感化中建立权威。
甘临
靠花言巧语来领导统御,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如果能知道忧虑而进行改正,就可以避免过错。即是作为领导不可口惠而实不至,失信于人。屡次自食其言,必然会丧失威信,这样的作风是不可取。
至临
“至”,亲临现场。不会有过错。领导者能够亲临现场,踏实深入,会受到欢迎爱戴。就是说,管理者要温和虚心的接触下层人员,一定会受到欢迎,得到拥护。
知临
以智慧领导民众,领导者就应该如此。这里是说,管理者要知人善用,选贤任能,事不必躬亲,同时又不脱离基层,这才是明智之举。“知”可看作“智”来理解。
敦临
用厚道领导民众,定是吉祥而没有过错的。就是说,管理者要心存厚道,真诚而不刚愎,用厚道真诚的心来领导基层,定会越来越好。
《临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19卦。从职场人文素养方面来理解,概括的来说,《临卦》的核心内容可以理解为临人,是为管理着着想,实际上就是管理的艺术。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感谢您的阅读!
以上为对《易经》中《临卦》的个人浅谈。欢迎您在评论区交流指正。
现代人学习《周易》有什么好处?
《周易》确是一部奇书,其功能大无不包,小无不入,别说研究得多深多透,能够在日常应用,已受益多多,不管办什么事,都能少走好多弯路。
再多说两句关于命理,学会了取用神,起码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办事不致蛮干。
《周易》是否有科学依据?
《易经与科学的现代关系》
有的人会这么来提问:易经和牛的哪个更伟大?这样的对比有可比性吗?其实,这是在问一个问题,已经是科学吗?
但是我应该在这里问一下:为什么科学是一切事物的判断标准呢?或者说中国的文化中有更加超级的智慧方法来认识人的自身宇宙万物:易经就是这样的一种超级认知方法,他把天地人宇宙万物放在一起来观察。这就是说,中国人他有自己非常智慧的观察人的身心宇宙万物的方法。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把中华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古老的智慧,我们也更应该把中国古老的智慧来观察西方的文化。100年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注重于前者,对于后者,我们往往都忽视了。现在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用中国的智慧来观察一下西方的文化,会让我们打开眼界。
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首先已经变得非常陌生了。我们往往都没有经过深入的观察研究,一方面认为它深奥无比,另一方面又把它等同于迷信就是占卜、算命代名词。
其实入易不难,把握了道体,《易》就易。 《易经》不是一本哲学之书,勉强说是哲学,这个哲学也有别于西方的哲学。西方的哲学,名为爱智慧,但是他们自己至今没有发展出一种智慧体系,他们可以把天地人放在一起观察吗?我们看一下,西方人的哲学,他们就是把心与我放在一起观察,都拎不清,究竟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他们到今天还没法确定,他们没法把心与物同一起来观察。西方的人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困境,为什么他们还认识不到,这是他们的认识论上的一种缺陷?因为他们的哲学方法,最主要的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他们用这个方法注定的只能获得知识体系,何以故,他们的这个方法无法启开人本有妙德。如果我们把《易经》等同于西方的哲学,这不能发现中华真正的智慧。《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的,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告诉我们,易是一门观象的形象思维,至于中国的文字创立的规则他是一致的。通过观象,融会卦爻各象之意,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广拟于形象,得意忘象,感而遂通,于是天下事物之理得矣。这是基于道而有的智慧思维方法,能够令一一法悉归于本源,用易则能体道,体得大道,则天地人万物宇宙复归无为。用西人哲学的话来说,就是能在本质于表象之间建立辩证的关系。西方的哲学探究本质,但是他无法建立这种智观系统,无法于有形的万物与无形的大道之源获得究竟。
中华古老的文化有无尽的发明创造,现在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大发明,有的人还在努力证明四大发明,这是科技,不是科学,这个工作是谁在做的?是现代的部分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的五运六气,这是中华古老智慧的伟大发明,这要远远比四大发明来的奥妙。中华古代的圣人在研究的天人关系时候,不仅只知道地球环境影响了气候,还研究到了九星和七曜对气球的影响,九星包括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七曜包括日、月、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而且还观察到了二十八星宿等。中国古代的圣人们,发现中国的气候会以60年为周期循环,年与年之间相互影响,每一年有其特定的规律。古人把这些气候变化规律整理出来,就形成了五运六气学。这种大道学问,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种观察天地宇宙及万物的运化,与人与人类社会结合在一起,西方的人现在虽然他们的仪器非常先进,但是他们还是做不到这一点。虽然现在的西方人已经意识到全息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重要,但是他们还不会应用,这些方法来真正建立天人一体的智慧文化大系统。我们现在要问的是,中国的古人,他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他们是怎么做到这种状态的?把这个里面的奥妙搞明白,才知道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河图洛书是超科学的存在。这是中国的古代祖宗们,他们引用了宇宙中最为高级的,生物仪器:人本身心,了解了天地人相应的奥妙,这河图洛书,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对于天地宇宙万物来说,用这简单的图就能了解把握天地宇宙万物与人的关系以及规律,不能不说,这是大智慧的体系。人与天地宇宙万物的关系,以及规律,这种观察的方法,主要是以能量的运化来显现,这是不是非常奇妙?西方人,按照西方的观点来看,中国人没有造仪器,中国人没有现代科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了解28星宿的运转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规律的?我们现在反过来观察一下西方文化。西方的现代科学能够制造先进的仪器,来观察人,也来观察宇宙万物,由此建立了无数的分科学,但是西方的科学到今天还没法建立天地人一体的能量运化模式。我们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天地人宇宙万物一体的能量运化模式,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可以应用于社会的管理,可以应用于农事,可以应用于对人身心的观察,这是不是一种伟大的发明?这是不是一种超级的认知模式?中国人他们也叫:这是科学,但是,我们只要了解其内涵,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就能了解它的精妙,这是一种超科学的存在,超与现代西方科学的认知范围,能够对于现代的西方科学的方法有指导作用。
易经的智慧思维方法的奥秘。易有三义!不易,变易,简易。不易,道也,不生不灭之寂体。变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阴阳四仪八卦,64卦,万物。简易,不生不灭的道体,与阴阳五行万象的世间万物,可以用一个至简的图式来表达,来总持。用西方的哲学来诠释一下,道体,本源也;万象,现象也;在本源与表象之间,发现他们的规律,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明白了吗?对了。易经要表达的方法本质,这是西方人他们孜孜以求的哲学的科学的目标,西方人到今天没法建立万物的统一理论,他们,研究事物的表象没法究本源。易为什么能够预测?因为道体他能够超越够现在未来时空的界限,了解每一个事物都能突破时空达于源头。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易经中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可以来观察一切事物,可百可千可万可无穷。用阴阳来可以观察人,也可以观察天地宇宙的运化。一年四季,冬至夏里,秋分春分,用阴阳来观察,于是有了河图。这由天地宇宙有形的观察而了知能量的变化及运转,这是不是非常高明?这里面还有更加微妙的内涵,天地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观察,观察久了,天地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一两个字来总持,在西方人这叫绝对理念,在佛法叫总持。阴阳的这种观察法,能够有有形客观而达象,进而能够观察无形的能与性(本质),从这个性(本质)来通微徹天地人的奥妙,这是中华智慧的一种体现。
《易经》的学问懂了以后,整个宇宙万物都懂了,所以说“范围天地之化”。《易经》的学问也是包含时空两部分的,就是“范围天地之化”的。这个宇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不认为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其他神创造,没有宗教的性质。在《易经》文化中,还有一种智慧科学观念,叫做造化——自造自化。整个天体宇宙是大化学的锅炉,我们人不过是这个锅炉中的一个小分子、一个小细胞、一个很会活动的细胞而已。这是造化的一种功能。人类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很伟大。但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类,不过像花木上的一片小叶子一样,是微不足道的。而整个的造化却非常伟大,只有懂了《易经》以后,才能知道《易经》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的,就是说,没有任何法则是超过《易经》以外的,所有宇宙一切学问,都离不开《易经》这个范围。
西方人用科学来观察万物与宇宙的规律,中国人普遍的用易经的方法来观察人与万物宇宙的关系。这两个可以放在平衡的运化吗?观察古老的智慧,我们有了一个科学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它要求我们放弃古老智慧中的迷信成分,要求我们发挥古老方法中的智慧理性。用中国人的观点来观察西门人的科学,我们也就能了解西方文化的弊端,我们也就能够像西人提供智慧的方法。
我能把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这样他们还矛盾吗?会把矛盾转化为智慧的来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