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赵国首都

赵国都城是哪里?春秋战国时代,赵国的都城是邯郸,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原霸主必争之地,也是各朝各代建都的必选之地,先后成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这里发生了很

赵国都城是哪里?

春秋战国时代,赵国的都城是邯郸,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原霸主必争之地,也是各朝各代建都的必选之地,先后成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

这里发生了很多故事,流传至今。

邯郸成为城镇开始于殷商,商建都于殷,邯郸就成为了畿辅之地,至少有3800年的建城历史。

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这里有邯郸学步,有胡服骑射,有黄粱美梦,有负荆请罪!

这里有围魏救赵的妙计,这里有长平之战的沉痛。

这里有完璧归赵的大义,这里有纸上谈兵的嘲笑。

这里有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这里也有廉颇蔺相如的生死之交。

邯郸,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绝对值得你一去!

英国首都是哪?

英国的首都是伦敦

很多国内的小伙伴对这个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熟悉的是这个名字,英国作为全球发达国家之一,伦敦常常被国人所提及。 陌生的是伦敦城市本身,有一些来过英国旅游的小伙伴可能对伦敦的著名景点有一些了解,例如,伦敦的大本钟,伦敦眼,塔桥等等。但是对于真正伦敦内在样貌,你又有多少了解?或许小海狸的简单介绍会让你对伦敦有更多的了解。

相对于英国其他城市,伦敦被称作英国唯一的一所城市。常言道“英国除了伦敦都是村”,可见伦敦在英国地位之高。伦敦的地位超然的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

1. 面积。伦敦占地面积1572平方公里,相比于其他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首都,例如 纽约,巴黎,柏林。伦敦要大的的多的多!当然,伦敦也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一般当地人所认为的伦敦区域在地铁的1到2区内,一般出了3区或4区,就算是到外伦敦了,这点和北京有些像。

2. 多元文化。伦敦城市的多元化,包容力之强,世界知名,各个国家人基本和睦相处,这和英国对种族歧视条例遵守的相当之严有关。不要以为这是假的,从伦敦有哪些国家的餐厅就可以看出,意大利,法国,美国,土耳其,中国,韩国,日本,泰国,土耳其,西班牙等等,只要你报的出来的国家的名字,在伦敦搜一搜,肯定能找到!而且味道也相当正宗,还有甚多新式混合料理,众多知名米其林,英国本地菜反而少之又少,虽然英国菜不好吃也是众所周知的。曾经蔡康永戏言,去伦敦肯定要吃其他国家菜呀,吃什么英国菜!

3. 人口相对密集。伦敦应该是英国唯一能看的大群大群人挤着走路的英国城市了,人口约为878.8万。 去英国其他城市,很少看到如此多人。小海狸曾经走过曼彻斯特,南安普顿,布莱顿等等其他城市,从未遇过大量人流。

来英国的小伙伴在伦敦后可以住上一段时间,或许能发现别人眼中不一样的伦敦。

法国首都巴黎漂亮吗?

他一睁眼在吸他老爸的乳头!


战国七雄的首都今何在?

战国时期,周天子分封的八百诸侯,主要还剩七家: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雄的都城,对应现在哪个地方呢?这些城市发展的又如何呢?

地图帝还是按照传统说法,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个顺序来讲。

齐国-临淄(淄博)

临淄现在属山东省淄博市,战国时期是大都市。当初齐国有五都,临淄、高唐、平陆、莒、即墨,现在发展都算尚可,但并非山东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地方。

山东省会是济南,而风头正劲的几个城市,是青岛、烟台、威海等。

楚国-郢都(荆州)和寿春(寿县)

郢都是现在湖北荆州市,楚人在这里建都几百年,作为长江沿岸城市,发展不错。在三国时期,郢都属荆州南郡,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白起攻破郢都后,楚人将都城搬迁到寿春,后来寿春一直是淮河上的重镇。三国时期,袁术还在寿春称帝。不过到今天,寿春沦落为一个县,即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秦国-咸阳

项羽入咸阳,除了火烧阿房宫,将咸阳毁的一塌糊涂。后来汉朝建都长安,离咸阳只有几十公里。关中镐京、咸阳、长安,一千多年建都史,历史底蕴可真是无人能及。

如今长安就是西安,作为省会和西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发展也是相当不错。咸阳是地级市,发展比不上西安。

燕国-蓟都(北京)

蓟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在春秋战国,燕国是最北方的诸侯,蓟都也是北方重镇。燕国最有名的人可能是太子丹和荆轲,荆轲刺秦王,这故事可说家喻户晓。

到了汉朝时期,蓟城是幽州的首府,进一步确定区域核心地位。到北宋,幽云十六州落入北方辽国手中,北京是幽云十六州中的核心。后来元朝、明朝、清朝建都北京,成就了今天的北京。

燕国在春秋战国一直不算一流强国,地理位置也有些偏僻,可发展到今天,他的都城蓟都,肯定是最大的赢家。

赵国-邯郸

长平之战我们都知道,秦国的对手是赵国。赵国都城邯郸,到汉朝属于冀州,也是区域中心,一直到现在,邯郸也是比较大的城市。

不过河北省的省会现在是石家庄,论经济的话唐山比邯郸也要好。尽管如此,一座城市能够屹立两千多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实属不易。

魏国-大梁(开封)

大梁是魏国从楚国手中抢来的,后来修筑了鸿沟,从大梁坐船可直达洛阳、楚国都城寿春等地,是当时的船运中心。

大梁后来发展成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是船运之都,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那时的繁华景象。

如今开封是河南省的一个城市,河南省会是郑州,另一个历史名城洛阳,历史底蕴一点不亚于开封。尽管如此,开封今天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韩国-新郑

韩国都城本来在宜阳和阳翟,攻灭郑国后,将都城搬到新郑。

新郑的位置很尴尬,西边有洛阳,东边有开封,在河南省内,新郑都没有优势。后来郑州成为河南省会,新郑更是划归郑州管辖。

说完了战国七雄,还有一座城市,是风长眼量必须介绍的。

东周-洛阳

理论上说,战国七雄的共主,共同的主人,是周朝,也就是东周。东周的帝都是洛阳,楚庄王到这里来问鼎中原,秦武王到这里举九鼎被意外砸死。

河南历史名称多,洛阳是千年帝都,与开封是河南历史上的双子星座。

再回首这些战国名城,燕国都城蓟都(北京)成了最大的赢家,这恐怕是秦始皇和太子丹没有想到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许五百年后我们再来看历史,这些城市的地位,又发生了很大变化。

赵国为什么最后定都邯郸?

战国初期,赵国的政治中心位于山西太原,占据着汾水谷地的精华地带,坐拥着后世的龙脉所在。然而,随着战国诸雄的争霸战争持续进行,赵国毅然放弃了太原,将都城东移,最后定鼎邯郸。这究竟是为何呢?

太原到中牟

赵献侯迁都于中牟是赵国政治中心的重大转移,此前的赵国以晋北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应对晋国故土上波云诡谲的政治斗争。虽然赵国早已占有了晋国“东阳”之地,但为了巩固其核心根据地与祖先崇奉之地,并在晋国的覆亡中捞取最大的政治军事利益,所以始终坚持以晋阳为都。


而至于献侯之时,三家分晋之势已成,晋国的故有领土被三国瓜分完毕,则此时的赵国为了逐鹿中原,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地位,则必须将政治中心离开边鄙的西北之地,转入中原地区,所以赵献侯的此次迁都是赵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定鼎邯郸

至于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于邯郸,这次迁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比并没有第一次迁都的地理跨度巨大,但是其原因却值得讨论。首先,春秋中期以来赵国小宗邯郸氏即以邯郸为采邑,且拥有精锐的“东阳”之师,可见邯郸拥有较好的军事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这也是赵国迁都于此的原因。

图/今天的赵王城遗址


而之所以迁离中牟,则可能与魏国在魏文侯时期的强势扩张对赵国南部疆域造成的战略压力有直接关系。《史记•赵世家》有“烈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公子击守之” ,《赵国策》有“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则此时魏国对于赵国形成了完全的战略压制,甚至越过了赵国国境占领中山,即于赵国的腹心之地插入一把利刃,使得赵国如芒刺在背。


而据《史记》载“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则此时的魏国疆域已经隔漳河与赵对峙,如果此时赵国继续将政治中心放置在距魏国极近且朝夕不保的中牟。则随时面临被魏国南北夹击且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因此这次迁都更应该说是赵国面对魏国咄咄逼人攻势的一次战略收缩,稳固了它在漳河以北的固有势力范围。

赵国都城迁徙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赵国的战略扩张方向以及地缘环境权衡,能够最好的统御全境是都城选择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1.资治通鉴

多米尼克国家的首都是哪?

多米尼克首都是罗索。目前世界上有一个多米尼克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当然这是汉语翻译),容易弄混淆。两个国家都在坐落在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多米尼克国是一个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国,人口不到10万人。

为什么日本没首都?

并不能说日本没有首都,只能说日本没有固定首都。说到日本首都难道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不是东京么?然而根据日本传统法律规定,日本以天皇的居住地为首都,所以并没有固定的首都。

所以如今东京作为日本首都,主要还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天皇迁居东京的原因,东京在法统上并没有法定首都地位。

日本首都的传统历史

古代至今,日本就以天皇居住之地为日本首都,所以天皇与日本朝廷迁移,那就意味着日本迁都。如此,就形成了古代日本的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长冈京等。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也就是如今的京都以后,固定了上千年,所以京都也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城市名字。

东京逐渐取代了京都

虽然天皇居住京都千年,但是因为幕府的统治,天皇大权旁落数百年,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与后来的江户幕府的统治基地都不在京都。

尤其是江户幕府时代,日本天皇更加衰弱,而江户因为幕府的建设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统治中心。日本皇室窘迫不堪,甚至出现了天皇以变卖字画古董为生的局面。

随着近代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进行,江户幕府彻底垮掉,失去数百年的天皇权威重新恢复,明治天皇与皇族成员、政府等纷纷前往江户,江户改名东京成为日本首都。

“日本没有首都”的说法纯属咬文嚼字

二战以后,美国占领日本期间颁布了《首都圈整备法》也是如今日本现行的法律。虽然并没有明确日本的首都是东京,但是却明确了日本“首都圈”的范围。

除了没有在法律中写名,东京具备作为首都的所有智能,这是无可争议的。如今很多人坚持所谓的“日本没有首都”,也不过闲来无事喜欢磨嘴皮而已。

中国首都为什么建在北京?

金、元、明、清四朝都把国都定在北京,但北京从一座普通的城市升格为国都,关键期却在辽朝。

唐朝时的北京称为幽州范阳郡,为省级的卢龙节度使驻地,刘守光就割据幽州称燕王。因为契丹的崛起,唐庄宗统一中原外,就把幽州当成防御契丹南下的头号军事重镇。但后唐的幽州,对于立志南下的契丹来说是绝对的噩梦,基本上来多少赔多少。

转机出现了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和后唐皇帝李从珂有仇,为了自保,石敬瑭走出了一道千古臭棋。不但认了比自己还小11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干爹,还许诺只要契丹出兵帮他灭李从珂,他就把事关中原生存死亡的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言而有信”,灭唐建晋后,果然把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这对中原政权来说是个天大的悲剧,但对契丹来说,平白捡了个大便宜,笑得合不拢嘴。

而幽云的“幽”,就是指北京。

由于幽州是契丹日后进取中原的重镇,契丹极为重视幽州。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十一月,契丹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也称燕京,而原来的南京(辽宁辽阳)改称东京。

幽州对契丹有多重要,差不多等同于海参崴之于俄罗斯在远东,绝对的门户重镇。辽朝时的幽州,主城区在现在的宣武区(已撤)西部,城池周长18公里。仅以唐朝最盛的人口举例,就有37万人口。这个人口数放在中原不算突出,但已是辽朝最一线的城市了。如果不是因为幽州距离五代中原王朝太近,辽朝早就迁都于此了。

幽州既是辽朝的陪都,自然就有宫城。南京宫城在老城区的西南部,是主要的人口聚居区,商业非常发达。而在辽朝极盛时的南京,仅“丁”数就有56万。啥是“丁”,就是能达到朝廷服役标准的男性,即拉壮丁的“丁”。

到了五代后期,志在削平天下的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伐,把幽州的契丹人吓到半死,能溜的全溜了。连辽穆宗耶律璟都做好了丢掉幽州的心理准备,虽然这滋味并不好受。

只是可惜柴荣突然得病,只好撤军,契丹这才躲过一劫。契丹占据幽州,对后来的北宋来说如鲠在喉,必欲拔之而后安。赵匡胤没那个胆量,只是死守中原。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倒是有胆有为,只是由于战略上的错误,在幽州被契丹兵一通暴打,差点成了俘虏。

从此之后,北宋彻底放弃夺回幽州的想法。但是,对辽朝来说,幽州依然是他们防御中原军队进攻的头号屏障。无论辽朝内部的宫斗多么惨烈,谁都不敢在幽州玩火,那是要掉脑袋的。能驻守南京的,那都是辽朝的一线亲贵。

比如周世宗北伐时的南京留守叫萧思温,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婿。而萧思温的女儿,你再熟悉不过——大辽国太后萧燕燕。其他的还有封过燕秦吴楚齐王的萧孝穆、漆水郡王韩制心。

辽圣宗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辽朝改南京幽都府为南京析津府。由于宋辽和好,辽朝皇帝来到南京的次数越来越多,并经常在南京宫殿举行廷试,选拔人才。

辽朝崩溃前夕,辽保大二年,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北京短暂拥有辽朝的南京析津府,改名为燕山府。但等到金灭北宋后,燕山府又改称燕京析津府,直到金朝皇帝完颜亮在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正式下诏迁都北京,称为中都大兴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