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韩国签证旅行计划书11月份

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高敏)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一个是旅游创业公司,一个是阿里旗下旅游服务平台,熊猫签证与飞猪旅行最近因为在线签证问题争执不下。熊猫签证认

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高敏)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一个是旅游创业公司,一个是阿里旗下旅游服务平台,熊猫签证与飞猪旅行最近因为在线签证问题争执不下。熊猫签证认为,飞猪日前发布的“在线签证中心”盗窃了自己的功能,形式“高度雷同”,飞猪则表示纯粹是阿里的自有技术专利和资源,熊猫签证是“碰瓷”。

韩智素在今天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表示:“飞猪这一次产品上线之后,在功能模块这一块(跟熊猫签证)其实是完全一致的,并且产品逻辑是高度一致的。有人可能会问,很多产品功能都很类似。怎么证明这个东西跟我们有关系呢?我就拿日本签证的申请表来说吧,我们做了大量的梳理工作,历时两个多月进行了四次版本迭代,把申请表里的每一个字段都进行了归类和梳理。当时我们要上线一个新功能,申请人资料共用,比如申请人申请了日本的签证,有一些资料你之后申请韩国签证的时候可以互用。我们发现这里面很多的公共字段,飞猪跟我们做的是一模一样的。”

按照韩智素的说法,飞猪高级战略总监秋绛在飞猪签证产品上线前17天,曾介绍飞猪的签证产品负责人向熊猫签证要求技术资料、供应链资料,因此质疑飞猪以投资合作的名义获取竞品信息。记者了解到,熊猫签证最后没向飞猪提供核心资料,但提供了商业计划书。

韩智素:“他们早期跟我们对接的一个,自称投资人,拉着他们的业务负责人,主动拉了一个微信群。那个产品负责人,主动跟我们索要我们公司的核心资料。如果你公司马上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半个月之后就要上线,跟一个竞争对手索要公司的核心供应链资料以及技术文档,那这个动机是什么呢?中间人牵线,我们两方去中间人的办公室会面和谈话。提交不提交和他有没有找我们要,是两个概念。”

记者:“那你们到底给没给?”

韩智素:“我们面对面沟通,也提到了很多公司的未来布局、发展布局、公司的一些核心资料。”

对于熊猫签证的说法,飞猪旅行显然不认同。被熊猫签证指认的飞猪旅行工作人员随后在10月31日贴出微信聊天截图,表示自己没有主动找熊猫签证,是对方通过中间人,于今年9月15日来联系讨论合作机会,9月26日正式见面,而这个中间人是熊猫签证CEO韩智素的哥哥、起源资本合伙人韩智其。

在飞猪旅行看来,熊猫签证是博眼球的“碰瓷”行为。飞猪旅行公关部负责人李文凯今天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回应,不存在对方所说的“以投资合作的名义获取竞品信息”,是熊猫签证方面主动提出沟通,并提供了可以公开的资料也就是商业计划书。

李文凯说:“韩智素女士通过她哥哥韩智其所在的投资公司,向我们寻求合作。微信的对话中明确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人员是说对方是否有一些可以对外公开的材料,所以最终对方给到我们的也是一直可以公开的BP商业计划书,事实上没有任何所谓的机密在里面。我们在阿里的内网里也有回应,我们认为,这个事情事实上是熊猫签证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博眼球的一个‘碰瓷’行为。”

李文凯认为,飞猪的在线签证业务早在一年前已经立项,而且8月份就上线日本在线签证中心公测版,是阿里的自有技术专利和资源,8月份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报告,申请人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明创造名称为“在线签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至于OCR识别等技术,不过是业内的基础技术。

李文凯说:“她所提到的所有的功能,飞猪早在一年前就已经立项,而且6月份上线了第一版,8月份的时候把整个流程和体验作为专利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关于这个熊猫签证非常自得的OCR扫描、在线拍照、在线表单填写这样的功能,这个在行业内、在阿里已经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应用了。按照对方的逻辑的话,是不是可以说,他们关于人脸识别、照相的功能是不是抄袭的其他APP端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事件并不少见。比如2015年,在暴风魔镜4发布前一天,南京神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北京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起诉暴风魔镜专利侵权。比如一些手游团队靠抄袭大公司为生。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分析,是否存在剽窃或侵权,需要弄清楚具体细节。但首先要看的是:从专利权主张权利,还是从版权主张权利。

赵占领说:“不一定起诉,不过,他是按照专利侵权来主张权利呢,还是按照版权来主张?如果按照专利侵权来主张权利,那熊猫签证自己要有相关的专利,要看飞猪旅行是否实施了这个专利,采用的技术是否完全落入了专利的保护范围,技术特征要完全一致。版权的话,这个主要是看两款产品主要的界面是否相似,至于功能的话,很难说,比如很多电商网站都有在线客服的功能,或者都有购物车的功能,它并不属于版权保护的范围,版权保护的只是功能中某项页面的设计,色彩搭配,或者使用的图片、音乐等,这方面有独创性。”

赵占领表示,随着业界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都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类似纠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