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小说
《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七侠,小说前后期谁的武功最强?书中俞莲舟第一没悬念。他的正派武功厚积薄发,越到后面进步越快。在张翠山从王盘山归来时,俞莲舟和鹤笔翁对掌,吃了大亏。其
《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七侠,小说前后期谁的武功最强?
书中俞莲舟第一没悬念。他的正派武功厚积薄发,越到后面进步越快。在张翠山从王盘山归来时,俞莲舟和鹤笔翁对掌,吃了大亏。其原因第一是实力尚弱于鹤笔翁,其二是大意,准备不足。谁会想到鹤笔翁这样的高手会假扮一个普通的蒙古小兵?当时俞莲舟的武功可持平四王,低于二使玄冥二佬、成昆。六大门派围剿光明顶时,俞莲舟应该略胜四王,平二使,略逊于玄冥二老、成昆。屠狮大会时,在对九阴白骨爪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战平周芷若(若没张无忌干预,结果会是一死一废),其真实战力比周芷若高得多,只是吃了不了解敌手招式的亏,这时俞莲舟可谓是二张之外,不惧任何对手。
你们看完《倚天屠龙记》小说后是什么感受?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是射雕三部曲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当中有几个遗憾的点,首先。郭襄在开始的时候被讲到了,独自一人创立了峨眉派,而在那之前也说到郭靖黄蓉以及儿子郭破奴在襄阳城破后殉国,这样就让人产生了一些遗憾,毕竟作为射雕英雄传的三部曲来说。是人们最喜爱的郭靖和黄蓉之死。
其次我们看到张无忌周旋在几个女人之间,最终也没有定下来,具体要和谁在一起,虽说说了要跟赵敏一起笑傲江湖,但是后边他最终还是有周芷若,小昭,包括殷离等几个女子存在,如此朝三暮四,优柔寡断的性格有无外乎张无忌无法问鼎天下。
倚天屠龙记是当时金庸的武侠小说一个分水岭。倚天屠龙记之后,金庸越来越注重于文学的思想性,所以像后期的鹿鼎记的一系列作品,思想性明显更加有了提升,在这一点上,倚天屠龙记,作为金庸作品的一个分水岭,有非常大的纲领作用,所以在倚天屠龙记当中,金庸尝试了运用一些思想性以及开放性的结尾,都表示说金庸在写作这方面有了一些转变。
《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14次,为何金庸的一部小说36年却无人翻拍?
金庸的短篇和中篇武侠小说向来是被忽视的东西。比如越女剑,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包括:雪山飞狐及飞狐外传和连城绝,侠客行。其实笔着从自己手头搜集的影视资料来看。这几部都曾经拍成电影电视剧。只是越女剑,鸳鸯刀,白马啸西风相对来说只有一两次。后者也不太多,比其长篇受读者喜爱和影视改编青睐来说,真的就少有问津。
有人说金庸短篇更像练笔,我个人是不同意的,至少我觉得还对金庸了解不够。金庸自己曾经说过,他写小说,希望每一部都各有不同,人物故事情节,但实际做不到,不过其实他完全做到了,并且还做到风格的不同。越女剑,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就是最好的例子。越女剑,白马啸西风。我觉得不像武侠小说,我给他们取名为武侠散文诗,哪种风格至今没有人写的出来。里面的行为感觉很有意识流的味道,又不是一味看不懂。我觉得王家卫更适合拍这样的风格,以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线的剧情,金庸早就表现得很成功了,只是那个年代不被接受。而鸳鸯刀更像文字无厘头,非常香港化,而且之前也确实拍过电影不过名字叫《神经刀》,就是鸳鸯刀改变的,大家可以去搜。提示一下,不是梁家辉和张学友演的那部。可以说是早期香港无厘头搞笑电影之祖。
其实金庸先生的小说每一部都可以成为电影电视IP,只是商业模式不同,没有被用尽用完,以后不是有机会吗?至少你我愿意再次把所以小说再读一次,这就很成功了。目前为止,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都上过荧幕,只是以上说的翻拍没超过两次而已。
吴启华、苏有朋和邓超三版《倚天屠龙记》中,哪一部是你心中的经典?
无忌哥哥,15年前,有朋自远方来,与我心中,便从未离开…
倚天屠龙记与金庸其他小说相比有什么更好的地方?
你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奇怪,但我还是就事论事来回答你。
倚天屠龙记首先提了一个悬念:得倚天怎样怎样,得屠龙怎样怎样,然后延伸一下,吸引读者。
其次,功夫都是苦练出来,而苦练的基础是:你必须从小就有这个观念。譬如:家传身教、世俗观念、心理变态等等。倚天屠龙记比其他小说多的就是:男主角张无忌心理变态-----什么师父、规则、人脉,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直到故事结束,他的变态心理没有好,也是这本书让人们看下去的希望。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张无忌没有独立主观意识,或者说主观意思不强。先是张三丰正派人物与六大正派的交涉;然后是明教、元朝将领等,他处事的原则就是:随心所欲。强者是制造规则的人,他把自己定性为强者,当然也符合本书男主角这个概念,也更符合了世俗人的自我欲望的膨胀------老子(娘)天下第一。
其实,金大师的十四本书之所以能够广为宣传,一方面文字堆砌功夫,另一方面所谓的饥饿销售,吸引人呀!
金庸学过心理学的吗?我没学过。哈哈。
金庸的小说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金庸小说之引人入胜,可以用一句陈腔滥调的常用成语形容,就是雅俗共赏。
金庸小说有益、有趣
西洋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对读者有两大作用,一是有益,一是有趣。
- 有益是指读者读完作品之后,能够长了见识;
- 有趣就是得到娱乐,读前读后的最大分别,是个人的情绪转好了。
有些小说有益而无趣,有些有趣而无益。
金庸小说与其他优秀小说都是既有益、亦有趣。
简评金庸小说
- 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虽然以武打技击为主线,但是小说的内涵远不止此,如果删去了所有打斗描写,仍是上佳的言情小说、历史小说、政治小说。
- 他的小说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风格,同时又引入了大量西方小说的技巧。
- 描绘正反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远远超越了中国文学史上众多的前辈。
- 金庸对于人生的善良一面和丑恶一面都观察入微,加上他做过电影导演和编剧,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之中看到精妙的剪接效果和奇峰突起的剧情变化,节奏明快,绝无冷场。
- 金庸小说既有历史背景,又有艺术加工,人物情节处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阐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可以怎样应用到书中人物的独特时空,以及读者所处现实世界之中。
- 行文方面,则是出经入史、修辞典雅;生活享受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嫖赌饮吹都差不多全数借以入文(吹是例外)。
雅俗共赏
如果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或者相当认知,一定会喜欢金庸的笔墨,甚至顺藤摸瓜,自己也去接触一下小说中介绍过的历史文化知识。那是偏向于雅的一面。
如果读者是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都有不足,也可以从书中精采绝伦的桥段、扣人心弦的铺排,在不同文场武场之中,得到欣赏戏剧的最高享受。那是偏向于俗的一面了。
【潘国森】答
怎么看待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神同步”问题?
古龙本人早已解答这个问题,以下摘自《天涯明月刀》书序:
就因为武侠小说已经写得太多,读者们也看得太多,所以有很多读者看了一部书的前两本,就已经可以预测到结局。
最妙的是,越是奇诡的故事,读者越能猜到结局。
因为同样“奇诡”的故事已被写过无数次了。易容、毒药、诈死,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头”——这些圈套都已很难令读者上钩。
所以情节的诡奇变化,已不能再算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吸引力。
但人性中的冲突却是永远有吸引力的。
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惑情。
写《包法利夫人》的大文豪福楼拜尔曾经夸下句海口,他说:“十九世纪后将再无小说。”
因为他认为所有的故事情节,所有的情感变化,都已被十九世纪的那些伟大的作家写尽了。
可是他错了。
他忽略了一点!
纵然是同样的故事情节,你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写出来的小说就是完全不同的。
人类的观念和看法,本就在永不停地改变!随着时代改变!
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新的观念。
因为小说本就是虚构的!
写小说不是写历史传记。写小说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
非常认同古龙先生的说法,剧情只是表象,都源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写的多了难免相似,但是背后的道理和深意确是各不相同的,同样的剧情也能写出不同的故事,不信你看在漫画文化中,超人和龙珠的悟空分明都是从外星来的下等战士,母星毁灭后与老乡战斗保护人类,却各自称为经典;文学名著中,天龙八部的乔峰分明有莎士比亚《英雄叛国记》男主的影子,但是加上特定的时代背景,读来完全是两种深意。
李连杰张敏再度联手《倚天屠龙记2》你会去看吗?赵敏周芷若哪个更漂亮?
若有《倚天屠龙记2》,我表明我一定会去看。
其实《倚天屠龙记》共有13版,苏有朋版、马景涛版、邓超版......但我最中意的还是李连杰版本,演的很真实,更吸引我的眼球。
当李连杰在拍《倚天屠龙记》的时候,其实那时候就已经将第二部续集准备就绪了,但是在第一部上映后,由于票房没有想象中预期的那么好,而且就连李连杰自己也认为,他的这部片拍的不好,外加上在拍片的时候与导演意见不统一等诸多事宜,所以所谓的续集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个半成品。
如果说现在李连杰张敏再度联手《倚天屠龙记2》,我想这一定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剧作,同时也把当年所说的续集这个承诺兑现。
在李连杰版的《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扮演者是—张敏。
周芷若的扮演者是—黎姿。
在这里,每一个人对美的定义都不同,两者都散发出不同的魅力与美丽,但我认为周芷若更为漂亮。
赵敏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气质,从外表看上去就是一个成熟高冷的一个女子,酷酷的。而周芷若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单纯,非常平易近人的一个女子。
俗话说的好,女性的微笑就是带有天使的光芒!而恰巧周芷若又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从她的笑容当中可以看出她十分的清纯,看着这样一个貌美如花、笑容又如此灿烂的美女,只有两个字来形容:舒坦!
最后,若有《倚天屠龙记2》的续演,愿赵敏还是那个赵敏,芷若还是那个芷若。期待...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雯杉)
为什么《倚天屠龙记》中的僧人最容易犯嗔戒?
其实把倚天和天龙八部两本书放在一起一对比就一目了然,倚天屠龙记中,武当张三丰天下第一,而天龙八部中,少林寺的扫地僧深不可测。
首先张无忌与明教和武当源远流长,其次,少林派又是武林第一大门派,如果少林也偏向张无忌,那么这本书将无法写下去了。
再一个就是少林空字辈四大神僧多数犯嗔戒实在是有情可原,但却有点违背自己得道高僧的身份。
空见死于谢逊的七伤拳之手,但少林却一度认为是崆峒干的,因为七伤拳是崆峒绝技。空性死于金刚门阿三之手,却至死也不投降赵敏。空见空性死后,少林不断寻求凶手报仇,由此可见,少林派还是很有骨气和义气的,但讲四大神僧都是佛法无边的佛教信徒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除了空字辈四大神僧,辈分最高武功最强的便是渡字辈三大神僧了。
阳顶天打瞎渡字辈高僧的眼睛,十几年后三渡仍然记仇,当年不仅不敢去找阳顶天报仇,反而要把这比帐算在张无忌头上,见单打独斗打不过张无忌这才松口道“后生可畏”,实在是有违得道高僧的身份。对比殷素素刺瞎谢逊的眼睛,谢逊与三渡的态度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作为少林派辈分最高的师叔辈的高僧都如此记仇,何谈去对谢逊抄经念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少林空字辈四大神僧,武功都不弱,就是不理智。
与武当有间隙就公然挑战武当,激起武当七侠组成真武七截阵应对,这实在有违佛门戒律。
不过话说回来,艺术加工致使少林僧人频频犯下嗔戒但也无可厚非,如果少林不犯嗔戒,又何来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