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知乎小说

知乎用户来用今日头条,是什么体验?知乎 VS 头条我的知乎ID是:谈无语;头条ID是:谈者无语(不用谈无语是因为这个ID被人先注册了)。第一次在知乎发帖子是2014年3月23日,一共回答了1881

知乎用户来用今日头条,是什么体验?

知乎 VS 头条

我的知乎ID是:谈无语;头条ID是:谈者无语(不用谈无语是因为这个ID被人先注册了)。

第一次在知乎发帖子是2014年3月23日,一共回答了1881个问题;第一次在悟空(头条)回答问题是2017年3月7日日,到现在一共回答了101个问题。

这是我逛知乎近4年累积的“成就” VS 逛头条近1年的“成就”

下图是对比,可以看出来一些很有趣的结果:

  • 大家普遍认为头条上回答的赞数比较低这个观点不正确,我在头条平均一个回答获取的赞数是知乎的两倍

  • 知乎涨粉更快,事实也是如此,我在头条上很多时候写了答案才涨一两个粉丝;

  • 平均到每个粉丝头上,点赞的次数两个平台几乎没有区别,或者大概可以说两个平台的粉丝黏性应该几乎一样

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点的结论:知乎社区更像是一个熟人社交的社区,更愿意通过朋友结交新的朋友;头条(悟空问答)更像是一个陌生人社交的社区,大家更愿意为好答案点赞而较少关注那人是谁

知乎变味了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 - by 尼采 《善恶的彼岸》

大家都喜欢说知乎的发展经历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现在的“黑铁时代”这三个阶段,很多人都怀念黄金时代知乎上那种存粹的友善性的讨论氛围,以及看起来似乎更“上档次”的用户群体,许多人津津乐道于当时的点赞是多么的小心翼翼,当时的评论是多么充斥着智慧的碰撞和客观而理智的对抗。

但是很遗憾,我从未经历过知乎的“黄金时代”,可以说在我来知乎的时候,知乎那种理想主义的旗帜已经在褪色。

还有人记得“理中客”这个词语吗?是不是很久很久都没有在知乎上见到了?

现在知乎的“口号”是什么?

打开知乎,扑面而来的是:

  • 爆照、下三路回答;

  • 软文、硬广和限流;

  • 一分钟学会XXX、三本逆袭清华北大;

也许尼采说得对,任何人与恶龙搏斗太久,最后也将化身恶龙,成为他/她所最唾弃的对象。

我不觉得知乎那种知识分享的理念是个错误,我甚至为此而感到兴奋,觉得这里也许我可以长期的输出一些我的知识和观点,甚至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哪怕只是一个线索)。但是如果一个商业化网站把自己架在道德高地上太久,以至于让它的用户产生了“知识变现是一种恶”的观念,它也将离死不远了。

我能感觉得出来,从2016年开始,“知乎”在努力的挣扎,试图摆脱身上不必要的道德枷锁,但我也能看到,它几乎是在用一种最污秽的方式抹黑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它的底线,好让它和他背后的资本尽快的实现商业化盈利。

于此同时,知乎上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编故事吸粉,然后不负责任的乱推知乎Live的狂潮,就比如下面的“四个月,二本这样逆袭985”知乎live,甚至有5700多人去购买,我不觉得这全部是知乎的错误,我更想说的是:“一群“高大上”的“知乎新大V”,在用知乎这个平台“挽救”另一群极度焦虑、假装在努力、假装在学习的人,双方你情我愿,仿佛获得了新生,而这一切,不需要那些自诩理中客的“前大V”们参与,甚至希望他们闭嘴,装着什么都没发生。

不是平台故意要对这些前大V们限流,而是你们挡了别人的财路。

头条的新道路

在头条刚刚切入知识问答这个领域的时候,很多知乎上的大V、用户们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知乎才是知识的伊甸园,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而头条却像一个野蛮的乡下人,挥舞着大棒和金钱,浑身上下散发着铜臭味。

我把这一切看成是一种“矫枉过正”必须的过程,知识从来就不应该是“免费”的,我们可以跟别人分享我的知识,但是从历史上直到现代社会,知识始终是具有高价值的一种“商品”,我们无需讳言这点,应该大方的承认。

我从不奢望靠出卖知识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不是我的本质工作,但是我想每个人都会很高兴自己的回答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甚至是金钱上小小的奖励和回报。

头条用签约作者、优秀回答千元奖励、普通用户回答现金奖励等各种方法来鼓励和调动大家回答问题、知识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如果这种模式还不能催生更多的知识分享和更优秀的答案出现,我真不知道还有那种方式才能做得到了?

当然,没有永恒不变的世界,头条也不是人间的极乐净土,我想至少以我个人到目前为止的经历来看,我觉得还不错。

我不是头条签约的三百个知乎大V。我的咖位比不上他们,我的粉丝数也比不上人家的零头,我在知乎上动辄因为回答“封建迷信”的问题而惨遭排斥,因为个人支持中医、支持一些传统文化和国学,在知乎上经常奋力回答只有个位数的赞。我从没有因为这些想过离开知乎,但是2017年,我想说在头条上玩得比知乎开心得多,多很多!

希望今日头条,悟空问答一直好好发展下去,越来越好!

希望每一个愿意认真写作和分享的朋友,都能够在今日头条,悟空开心问答,表达自己的观点、创造知识分享的价值。

悟空问答和知乎,大家看好哪个?

曾经,知乎在深度问答社区一骑绝尘。现在,悟空问答这匹狼虎视眈眈。对于彼此,未尝不是好事。

2017年8月23日,知乎在移动端新版本中融入了许多新的功能,比如全新的首页,以及「每日新知」免费听,还有新增的「想法」功能等。知乎「想法」的未来,是比肩微博、微头条的野心。

2017年9月20日,在宣布个人注册用户总数超过1亿的同时,知乎宣布开放机构号注册。

2017年10月24日,今日头条PC端改版,新增(图文、视频、问答)发布入口。

2017年11月13日,知乎PC端新增「写想法」入口。

2017年12月18日,今日头条「企业头条号助手」宣布将推出「企业认证」功能,助力企业从用户洞察、多元创作、高效分发、推广协同四个方位全面构建智能内容推广体系,有效连接品牌与目标用户,提升沟通效率。

2017年12月19日,全新的知乎移动端首页上线。改版后,首页由原来的「动态 - 热门 - 发现」改为「关注 - 推荐 - 热榜」。

知乎微博化、头条化:知乎「想法」的未来,是比肩微博、微头条的野心。深度内容轻量化,个性化推荐是主流。

今日头条知乎化、微博化:上线问答、微头条,强调智能社交是内容行业新趋势。

对于知乎,机会在于内容社交化,让知乎在问答社区平台沉淀用户关系上有了底气。

对于悟空问答,机会在于内容差异化,让今日头条在新闻资讯平台同质化问题上有了突破。

不可否认,知乎在大V变现上还有一段路要走,深度长内容对于更广泛的用户来说,存在门槛和障碍。同样,悟空问答的交流氛围还有待改观。知乎本来也不是靠钱吸引人的,至少是寻找认同,更多的是观点碰撞,知识信息交流。知乎的用户群体足够有趣,在很多话题下都能够找到可以交流的对象,他们的反馈对你有帮助。

也许别的平台能从知乎挖走一些大V,却很难营造知乎这种轻松愉快、互动性强的交流氛围。我并不觉得知乎有「水化」的风险,更遑论内容质量「每况愈下」,倒是「抖机灵」比以前多了。

任何一个平台的大V都离不开平台的支持,这种支持可能是直白的流量倾斜,也可能是隐性的良好社区氛围。搞兴趣型信息流,请知乎尊重时间线的逻辑;搞关系型信息流,请知乎尊重关注功能的逻辑。别觉得自己太聪明了,把用户都当傻子。相比之下,头条的数据算法让用户永远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内容,就是把用户都当傻子。

对于用户,机会在于选择多样化,知乎、悟空问答百花齐放,平台的傲慢就不容易「得逞」。

知乎现在还有人用吗?

用过 说实话!体验不佳!还删贴

如何看待知乎?

知乎呢,个人感觉属于一个比较开放的交流平台,但不是交友平台哦。有人说知乎就是中国版的Quora,但我觉得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比如说商业人士注册知乎账号,然后在知乎上提出一些问题再用其他号进行回复,从而宣传自己的产品。可能我逛Quora不多,在Quora上并没有看到类似的行为。

除此之外,知乎平台上很常见的就是大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各种各样的人发表各自的观点。相较于微博来说 商业化少很多了,更像讨论平台,而不是为了提高公众号热度而搞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这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

再一点,就是也有很多学生、教育工作者、职场人士等在知乎上也会提出各种专业性问题,发表很多技术干货、个人经验,这也是很棒的一点。

最后一点就像qq空间、果壳或者其他网站那样,用户可以发表文章,记录、抒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情,同时也可以搜索相关关键字,看到其他人的文章,从而进行交流沟通,但也可以设置权限、保持匿名。这也是一个比较治愈的地方。

当然,不论处于网络的哪个角落,都会存在各种争执口角,还有常见的“键盘侠”。与其他交流平台相比,我感觉知乎还是好很多了,估计与设计网站的初衷有关吧,毕竟第一开始是分享知识的平台,而不是八卦娱乐性质。

最后,希望知乎可以继续保持其纯粹性,继续健康发展~~

预算7000,使用3年,哪款iphone比较好?

感谢邀请:我是科技数码随时答,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题主的这几款手机都是可以至少用三年的时间啦!选择8P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下面就简单客观的分析一下:

首先说一下小屏幕的iPhone8虽然使用方便,但是限于题主说的视频和小说多,所以选择大屏无疑。

iPhone X其实从发布之初就被人们诟病,虽然是采用全面屏设计,而且有全新的Face ID人脸识别解锁。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是屏幕的问题。。。。

但是屏幕的问题是层出不穷,因为iPhone X是苹果第一款在手机端使用AMOLED屏幕。烧屏问题是在苹果发布没有很久之后,就有用户反应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AMOLED屏幕的特性,如果长时间高亮度手机处于同一个界面的时候,烧屏的现象就会出现。针对这个问题,苹果官方有说明是不给更换的。

另外一个就是问题就是图像残留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就像你手机处于同一个页面太久,如果再打开其他的页面就会出现之前画面的残留。像这样:

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结论,到底是因为三星屏幕的问题,还是因为苹果采用全面屏设计导致元器件的排列出现问题发热导致的问题。

也许这个也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过鉴于你因为看电子书比较多,会长时间处于一个页面的,所以这里建议你就不要购买啦!如果购买一款7000元的手机,还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防止屏幕烧屏的出现,那还不如购买一款安卓手机。


iPhone XR

这款手机是苹果在今年发布的廉价版iPhone,虽然采用LCD屏幕,但是分辨率是1792x828像素,而且没有3D Touch功能,以及摄像头为单摄,这里很多人觉得这次苹果的单摄很厉害,不仅仅是重新设计了算法,而且背景虚化更加自然,但是奈何硬件还是单摄,怎么可以比过采用双摄光学的iPhone呢!而且数码变焦也不在一个层次上面,软件再优化,其实就像网友说的“还能变出花来”。对于这样的价格很多网友表示不买账。

所以不建议购买,不仅仅没有提升,反而各个方面都有下降。虽然采用A12处理器,但是廉价感十足。


iPhone8 plus

iPhone8plus是去年和iPhone X一起发布的一款手机,配置都是采用A11处理器的3G+64/256G内存配置,而且都是采用双摄,虽然iPhone X采用更大的感光元件,但是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两者拍出来的照片基本上相同,支持光线弱的时候X会更好一点。

而其他的两者基本上相同,iPhone8plus采用的是苹果引以为傲的LCD屏幕,现在这块屏幕应该算是苹果最好的一块LCD屏幕啦!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解锁方式,iPhone8plus采用传统的指纹解锁模式,而iPhone X采用的是Face ID人脸解锁模式。

通过上面的对比,iPhone XR的屏幕素质。确实放在6.1英寸的屏幕却采用1792x828分辨率,这是国产千元机现在都不采用的分辨率,pass掉无疑。而iPhone X经网友测试,玩游戏的时候发热比iPhone 8plus发热严重,而且因为屏幕的问题,所以建议你还是选择iPhone8plus,A11处理器性能毋庸置疑,因为A12处理器在多核心和单核心方面只有比A11提升15%,GPU方面提升了50%。对于你这样的屏幕只是看视频或者是电子书,偶尔玩下游戏,两者的差距其实很小。

苹果iPhone8plus支持和iPhone X一样的IP67级防水防尘,以及无线充电,这个还是不要提了,因为苹果官方的配件还是5V/1A的充电器。

综上所述,这就是为什么选择iPhone8 plus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相机比的原因,更是因为各方面的配置都很均衡,也不用担心后续的其他问题。


回答完毕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和观点,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是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们互相交流和学习,我是科技数码随时答。也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到正在看问题的你,如果有帮助到你,可以点赞关注证明你曾经来过

很多人觉得知乎不再理性和高端了,你会逃离知乎吗?

知乎从来就没高端过,你看Kaiser和唐缺,一个天天喊麦,一个天天发图,不也照样成大v么?随着豆子这样各种脏话和故作幽默的答主的出现,还有那么多捧臭脚的,知乎的沉沦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至于说后来来的编尴尬段子的还能屡屡收获数千赞,而干货得赞很少,那只能说明知乎注册者急速增长,导致这个网站接近了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本来就这样,小鲜肉们千万粉,学者大家几万粉,搞笑视频数百万播放,网络公开课只有几万播放,可你能逃离社会么?逃离网络么?好东西一直有,只是人们只会看自己关心的东西,于是形成了这个局面。还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被卖片的盯上。

另外我在头条问答(悟空问答)也有账号,从来没在知乎上说过,那就在这里说一声吧。欢迎大家关注我:

造谣“上海老人公交上打伤孩子”嫌疑人,知乎有高分帐号,爱好写小说,要如何理解他的心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骗婚、虐童、中产焦虑、低端人口等话题,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十万加”。

这也是一个追求“十万加”的时代。

自媒体营销号们为了追求“十万加”,会不惜一切代价降下身段去迎合社会情绪、取悦读者,这不仅刺激了标题党的肆无忌惮,导致“恶”趣横行,傻、呆、萌、贱、自黑、自嘲泛滥,而且挤走了专业、严肃的内容和更深层次的探讨。不知还有没有人记得前一段时间的“怼许知远”风波,写过《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醒来》、《祖国的陌生人》等著名书籍的许知远的文章在自媒体中的阅读量很少过十万,但是怼许知远的文章轻轻松松10万加,尽管这些文章写得很粗糙,很站不住脚,但它媚俗,貌似和大众结成了“统一战线”。

而“坏人变老了“就是赚流量的一个话题,“上海地铁老人要求让座被拒,直接坐到了女孩腿上”、“上海公交车上一男子坐爱心专座,自称清华毕业且拒绝给老人让座“、公交过站老人强抢方向盘,广场舞大妈扰民强词夺理,更有在公交上摔倒赖上让座小孩等等,现如今,“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是把这些无耻现象归纳为社会发展产物的一个精确总结。

而“上海老人公交上打伤孩子”这个谣言,切入的正是这个热点,而且再加上“50岁暴打8岁、打断7根肋骨、孩子母亲在派出所复仇戳瞎老人眼睛”等极度赚眼球的要素,这话题不刷屏都不难。

别自述“喜欢写小说”来开脱,别借此炫耀自己的想象力,这分明是想一炮走红成为网红的节奏,只是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罢了。

知乎怎么做引流?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13f100024e7655af62ec", "vname": "", "vid": "v02019d10000bfv5spebm86pgn23g3ag",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127460004a535f679287e",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113f100024e7655af62ec",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29.704,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961263}, "ultra": {"duration": 129.704,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771879}, "normal": {"duration": 129.704,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681946}}, "md5": "d54d2700d93930a6b6835e8d9be61861", "duration": 129.704, "file_sign": "d54d2700d93930a6b6835e8d9be61861", "thumb_uri": "113f100024e7655af62ec", "vu": "v02019d10000bfv5spebm86pgn23g3ag"} --}

祖小来:微商借助问答平台精准吸粉,推广高手在玩的引流套路,更多知乎引流技巧私信祖小来!!

YY小说好看,还是后宫小说好看?

说实话,这个问题问得十分地笼统,YY小说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意淫”小说,在我看来,现在的多数网文小说都可以算是这一类的,YY小说,其覆盖范围非常的广,历史,言情,玄幻,修真这些类型很多都可以算是YY小说。

而YY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内容天马行空,很多情节经不起推敲,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书中的漂亮妹子一杆全收,这在很大大程度上满足的男人坐拥天下美女的心理,而基本上符合这一特点的都算是YY小说,事实上我觉得和后宫小说有很大的重合性。

《斗破苍穹》就算是比较明显的YY小说

而后宫小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男多女,或者是一女多男,以感情线为主要分发展进程,这点就是YY小说有了一个较大的不同点,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庸老爷子的《鹿鼎记》了,这部小说可以算是最为典型的后宫类型的小说。

总的来说,这两者之间,各有各的拥趸,看个人喜好吧!说实话,这个类型的小说看过了之后难免会有些审美疲劳,总之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百度知道05年就上线了,比知乎早五年,为何知乎还能做大?

根本原因是两者产品定位和目标完全不同。

两者产品定位:

  • 百度知道:全球最大的中文问答平台。百度知道是由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自主研发、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同时,这些答案又将作为搜索结果,满足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用户需求。百度知道将会有两个重要的属性,搜索引擎与平台,百度知道满足的用户需求实际是由于“用户搜索技巧比较低”这个情况带来的鸿沟,让人充当了“人肉引擎”,帮助用户找到答案。

  • 知乎: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社交平台。知乎以知识连接一切为使命,凭借认真、专业和友善的社区氛围和独特的产品机制,聚集了中国互联网上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里最具创造力的人群,将高质量的内容透过人的节点来成规模地生产和分享,构建高价值人际关系网络。用户通过问答等交流方式建立信任和连接,打造和提升个人品牌价值,并发现、获得新机会。知乎的一个重要属性是社区。

简单概括:

  • 知乎是百家讲坛,百度知道是平民包打听。

  • 百度知道重在帮人解决一个个问题。百度知道是真的在做问答;知乎是披着问答外衣的内容生产和话题探讨社区。知乎偏重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见解,百度知道偏重确定的知识。

  • 百度知道是赏金杀手模式,知乎是研讨会模式。百度知道模式并不鼓励深度探讨,问与答的关系简单直接,但缺乏知乎那样的延展性。研讨会模式鼓励更多的互动,问与答的过程会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 百度知道是发散结构,知乎是收敛结构。理论上,你扔到百度知道的问题,可以被任何人看到,但在知乎则不会。如果说寻求答案有时候就像大海捞针,在百度知道上捞到的可能性大于知乎。但如果你的问题恰好合适,你在知乎上的收获,会远远大于在百度知道上。

  • 百度知道是市集,知乎是社区。市集上的关系,就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你要买半斤猪肉,无需认识那卖肉的。而社区通常会将某种价值观当成社区符号,“你是谁”常常比“你是否能回答我的问题”更重要。

  • 百度知道有更强的包容性,除了那些违法的问题,任何用户只要注册百度账号,就可以提问,包括不限于如何做题,求种,以及一些生活小常识,英文翻译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知乎是会被举报的,问题也会被关闭。因为这些问题很多时候只对提问者有价值,对于社区的其他用户没有多少价值,更不值得深入探讨。早期知乎采用邀请制,只有被邀请的用户才可以问答。现在虽然已经放开,但是对于提问者和回答者的门槛依然较高。

  • 如何决定最佳答案:提问者采纳制 vs 网友社区投票制


看完上面这些你还会认为有了百度,知乎就做不起来了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