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轻小说作者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现在几成定论的观点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教科书上,都是这样的说法,有一年大陆的高考语言试卷上,填空题上还出“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现在几成定论的观点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教科书上,都是这样的说法,有

一年大陆的高考语言试卷上,填空题上还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标准答案是,“曹雪芹”。


图:曹雪芹纪念银币

其实,这是标准答案并不标准,以前《红楼梦》并没有作者署名,曹雪芹应该是“被署名”,只是一家之言。这个“一家”,就是民国学者、新红学的祖师爷胡适(字“适之”)先生。胡适1921年在其所著《<红楼梦>考证》一书中,提出了这一观点,这一些观点后被胡氏的学生、同仁热捧,而渐成定论。这样算来,“曹雪芹”成为《红楼梦》作者是谁的标准答案,连百年时间也不到。
随着《红楼梦》研究在1980年代的再度兴起,《红楼梦》作者问题也再度被提起,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土默热红学”的出现,将《红楼梦》作者的胡氏定论完全推翻。
《红楼梦》的作者研究,都避不开书中第一回的内容。开卷第一句便是,“作者自云”,这个作者就是写了《石头记》的“石兄”。除了《石头记》一名,《红楼梦》还有如下叫法——
《情僧录》,由转抄《石头记》的情僧“空空道人”所起。
《风月宝鉴》,由“东鲁孔梅溪”,在阅读《石头记》后易名。
《金陵十二钗》,由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的曹雪芹题名。
《红楼梦》,这个定名,则是“吴玉峰”的意思。
从上述可见,《红楼梦》的原作者肯定不是曹雪芹,而是“石兄”。曹雪芹为《红楼梦》作了什么,第一回交
代得很清楚,就是16个字——“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曹雪芹在披阅完成后,还有感而发,题了一首五言语——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但这里的问题是,原作者“石兄”是个化名,石兄到底是什么人,就成谜了,为《红楼梦》原作者争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为什么曹雪芹能被推论成原作者?理由不少,但最主要的是第一回中提到的与《红楼梦》作者有关的人员中,除了曹雪芹,其他都是虚的。
顺着曹雪芹这条线考证下去,如果发现史上真有“曹雪芹”,这不就离作者真相接近了一大步?果然,胡适从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敦敏《四松堂集》、敦诚的《懋斋诗抄》中找到了证据,其中有“咏雪芹诗”,证明“曹雪芹”真有其人。


图:人民文学版《红楼梦》封面

但证明曹雪芹真有其人还不行,得有直接的文字说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果然,胡适发现了。胡适从《随园诗话》(卷二)中找到了:“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每华之盛。”据此,胡适“发现”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他曾做过沭阳县的“县长”,在也江宁(今南京)做官,在南京置有产业,今天南京城西的随园、五台山、清凉山都是他家的,这些地方离我的居所不远,我常去走走。
袁枚所记是证明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最直接“证言”,但这证言可靠么?不可靠,并非铁证。
袁枚(出生于1716年,去世于1798年)和曹雪芹(一说生于1715年,一说是1724年去世于1763年)出生时间相近,其所记当有一定的可信度。但问题是,《随园诗话》系袁枚写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晚年之作,其诗文所记与事实多有出入,不准确,而且其诗文又并不是史料,只能做为侧证来参考。如袁枚书中常为红学家提到的大漏子:曹雪芹与其祖父曹寅相隔不过80年,袁枚书中却记“相隔已百年矣”。况且,袁枚与曹雪芹并无交往,只是通过与时人明义的文字交往,袁攻才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的。
“《红楼梦》是曹雪芹”,是胡适“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研究方法下的产物。这个“大胆研究法”如今为中国考古界人士推崇。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包括胡适本人在内,设想“大胆”了,但求证往往不“小心”。如安阳西高穴墓葬被“考古学认定”为曹操墓就是一例。同样的,胡适的研究成果也被许多崇拜他的“胡子胡孙”当成了真理。
《红楼梦》作者的争议,根本原因在古代写书人不喜欢写上“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样的东西,即“不署撰人”。即便署名了,也多用别名,或是室号,如《长生殿》署名“一瓣心香室主”、《金瓶梅》署名“兰陵笑笑生”、《聊斋志异》署名“柳泉居士”,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那么,如果曹雪芹不是作者,《红楼梦》的作者会是谁呢?有的说是曹寅,有的说是“脂砚斋”。近来又有新说,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洪升。
《红楼梦》中人物和情节,都是以洪升及其家族、姐妹们身上发生的真实事迹为原型的,而曹雪芹根本就没有书中那些经历,一个连打酱钱都要考虑一下的人,仅凭文学想像,根本创作不出来《红楼梦》。“土默热红学”即是此观点,我觉得这个推论有道理。



图:洪升的《长生殿》
洪升(1645-1704),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大戏曲家,古代四大戏曲之一《长生殿》的作者,是个大才子。《红楼梦》的重要批注者——“脂砚斋”,就是洪升的妻子黄蕙,因为黄蕙一度有过“脂砚斋”的室名。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洪升本人也用过“芹溪处士”的别号,这与雪芹雪的“芹溪”惊人的巧合。
洪升有一位老朋友叫拙庵和尚,即是书中的“空空道人”,而曹雪芹则没有这样的和尚朋友……
能证明《红楼梦》原作者来是洪升的资料还有很多,这里无法一一展开。那么,洪升的作品怎么又到了曹雪芹的手里?是因为现雪芹祖父曹寅(1658-1712)的关系。
据《洪升VS曹雪芹》(作者:秦轩)一书,洪升与曹寅是对老朋友,生前把《石头记》“行卷”留在了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托老朋友代为出版,曹寅的《赠洪昉思》诗,便提到了这件事情。
曹寅与洪升又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曹寅特喜欢戏曲,同时代的浙江文人金埴《巾箱说》有这样的记述:“曹公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江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昉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币兼金赆行。长安传为盛事,士林荣之。”


图:复建中的江宁织造府

1704年,洪升应江南提督张云翼的邀请。来到松江(今上海)。张云翼把洪升奉为上宾,特意召集宾客,选了几十名演员,上演洪升的《长生殿》。曹寅听说洪升到上海了,便把洪升请来江宁(今南京),这就是上面金埴所记之事:遍请江浙名士,盛演《长生殿》。
洪升应邀到曹府时已60岁,在从曹寅处离开,乘船回家时,经过乌镇时因喝醉酒,从船上掉进水里,淹死了。
洪升死后,曹寅并没有能帮他完成《石头记》的出版计划,几年后曹寅也死了。后曹家被抄,家道中落,这部《石头记》历经半个多世纪,转到了其孙曹雪芹的手上,这才有《红楼梦》第一回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事情。
现在读者看到了《红楼梦》肯定不是洪升当年作品的原貌,已经过曹雪芹“披阅”、“增删”。不论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其贡献还是有的,要尊重其劳动。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既然有曹雪芹加工成份,署名“作者:曹雪芹”也说得通。
但我认为,从尊重原作者,尊重历史的角度,应该还原一个真实,在曹雪芹和洪升都存争议的情况下,《红楼梦》的署名问题应该这样——

原著者:石兄
披阅者:曹雪芹

为什么日本的轻小说格局相对较小?

这样说吧,日本的轻小说圈子,是职业的,大多数写轻小说的作者,除了想发售自己的轻小说来赚稿费外,更重要的是想动画化成为动画的素材,这样才可以出名赚大钱,都是为了生存的工作,只会对着观众的口味来设计作品,并不是那种写着开心的“创作”,而是一种商业性质比较浓的创作,艺术性不是他最追求的部分,对于作为日本动画的素材的轻小说,一般角色才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不是有着多么严谨的逻辑,或者多么庞大的格局,这都是小说家做的事情,并不是轻小说家要做的。轻小说家一般来说,只需要创作一个不错的,吸引人的故事舞台,然后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就离开成功只有一半了,剩下就是对故事的描绘,而至于舞台的格局,我想不是轻小说作者需要做的,一般会是小说家,或者漫画家会去设置他的世界格局。

《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就是典型,因为雷姆这个角色刻画的好,(主人公昴其实也不错),剧情曲折扭转,在观众的感情把控上把握得好,所以动画也很成功。但如果你把舞台格局做的很大,对于现在商业化的作品来说,尤其是轻改这类本身就不是很严肃的作品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好比最近的《紫罗兰永恒花园》他就在架空的欧洲大陆上发生的故事

京阿尼在制作动画的时候,连大陆地图都有公布,具体哪个国家在什么地方,什么位置都设定好了。这个地图怎么说也是经过了原作者的协商获得的,说明起码在原作者构建故事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这些关于舞台的设定。《紫萝园永恒花园》的架空世界世界观很独特,并且设定用了不少心思,自动人偶这个职业是完全架空的设计,和邮局有点相似,但提供的服务细节不一样,作者也在其中做了很多设计,比一般的轻小说算是设定更加丰富和严谨,格局要大许多,并且女主角薇尔利特也是奔波在各个不同的国度中,应该和题主所说的“大格局”靠近。但是设定本身并不出彩,对于故事的真实感有一定影响,但对作品的感染力却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角色做的不出彩,动画还是不这么感动,完全靠京阿尼漂亮的作画和演出来带,格局?不存在。动画本身时间有限,为了动画化而创作的商业轻小说,不会用太多是心思在格局上的,做好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

《易经》的作者是谁?

周易作者: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更多易经风水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叶权锋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成书过程:

1、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2、成于战国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3、成于西汉
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 。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漫改(轻小说改)动画,漫画(轻小说)作者对动画有多大的掌控力?

漫改动画和轻改动画的作者对动画有多大的掌控力其实是个玄学。

主要取决于——

1、 作者本身的名气

2、 作者本身的意愿

3、 制作委员会各方谁占股多

4、 制作公司是否靠谱

等等因素的综合。

第一条最好理解,日本是个论资排辈的国度,新人作者是无法要求名气很大的监督按照他的想法去制作动画的。反之,如果原作者的名声很大,那么监督也必须得考虑原作者对动画改编的态度,如果原作者不满意,监督也只能考虑放弃自己的改编计划。

在《少女编号》和《白箱》这两部作品里,就明确地体现了这种情况。前者的轻小说原作作者是个名声不大的新人,因此只能看着制作公司瞎折腾的自己的作品。后者的轻小说原作作者是个业界大佬,于是监督就算做出了正确的改编判断,也要艰难地去取得原作者同意才能实行。

第二条就是勤奋与懒惰的区别了,有些作者对改编无所谓,IP卖出去就完了。动画制作时的改编余地也就大一些。有些比较勤奋的作者则会不断地监修动画剧本,甚至直接来做动画的编剧,比如丸户史明就担任了自己作品《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的系列构成。两相比较,当然是勤奋的人更有掌控力。

第三条则是资本的力量,也就是俗话说的“有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一般来说,轻改、漫改的动画制作委员会都是原作方占的比重较大,可万事都有例外,京都做的《吹响吧,上低音号》李,制作委员会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京都自己,所以在这部作品的动画化中,京都的改编权就比较大一些。

最后,就算你是个业界大佬,你又很勤奋,你的出版社还掌控着制作委员会。动画成品能否符合你预定的目标还得看动画制作公司是否靠谱,毕竟动画还是动画师一笔一笔地画出来的。如果制作崩溃,原作者再好的想法也无从实现,比如1月新番里崩成狗的《原书使》。

总而言之,自己的作品被动画化,是好事的同时也是个令人操心的事情啊。

《约会大作战》轻小说值得看吗?

原作值得看,如果你真的很喜欢这部作品的人设的话。当然剧情上也是有一些亮点。

不过说实话我这个DAL吹都不否认,DAL本质上就是一部买插画赠小说,橘公司吃宅男还是吃的的相当的准的,搭配上Tsunako小姐的插画更是使这部作品化腐朽为神奇,称为了一部销量破400万的作品。

DAL的剧情确实是糟糕,不明所以的卖肉开头,不讲道理的boy meets girl,如果从第一卷开始看的话,你还会发现woc这人设这插图是怎么回事,怎么跟动画差了了那么多。其实Tsunako的插图一开始并不能使人眼前一亮。DAL第一卷出版于2011年3月,到如今已经有7年了,今天大家在看到Tsunako的插画会想到欲拒还迎的娇羞狂三,波涛汹涌的百合美九,以及吃瓜涅普顿,但这些你在DAL第一卷都看不到!因为Tsunako和老橘都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成长的。

再说小说剧情,DAL的剧情就是糟糕,就是买插画送厕纸。但是从DAL第10、11卷不是这样,这两卷中老橘在剧情上安排的是相当合理,不过这还是在有前9卷糟糕剧情的衬托下,老橘玩了把时间线跳跃的梗,将破碎的小说剧情以及DAL游戏版串联了起来,虽然老橘否认小说与游戏在额外人物上的关联,但是谁管你啊!劳资要看香菜,劳资要看佐仓大法!

多少年来佐仓与香菜演对手戏的梦想在15年的有游戏《凛绪Twins》中得到了实现!

回到小说,我个人认为10、11、15、16、18卷是最值得看的,因为这几卷中剧情安排的比较合理,该虐的地方很虐,折纸误杀了自己的爹妈,六喰被嫉妒所黑化翻转,狂三的214次轮回,以及18卷中精灵的全灭,虽然我固执的认为这些剧情也只是让DAL达到了轻小说的及格线还要再高上那么一点,达不到刀剑、春物那样的水准,但作为一部本来就是冲着萌妹人设的读者们已经足够。

最后,头像表明立场,我永远喜欢夜刀神十香.jpg

动漫,游戏,轻小说,这三者是什么关系?

谢邀。

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轻小说(Novel)四者取其首字母合称ACGN,是一种主要流行于二次元文化圈内的说法,这四种作品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虽然没有提漫画,我这里还是加上了)

最常见的形式是改编成动画。一般来说,除开原创动画之外,常见的动画剧本来源主要就是三种。

1.漫画改编。

有《海贼王》、《火影忍者》、《死神》这种长篇作品,也有《钢之炼金术师》这种经典作品,可以说由漫画改编而来的动画作品占绝大多数。漫改作品也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动画作品。

2.游戏改编

游戏改编的动画也很多,知名的如《精灵宝可梦》系列、《Fate》系列、《弹丸论破》系列等,当然不乏galgame改编,如《白色相簿》、《Rewrite》等,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类型上为乙女向游戏、偶像类游戏,形式上为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的诸多游戏都得以改编成动画,以促进游戏推广,如《刀剑乱舞》、《偶像大师》等。

3.轻小说改编

轻小说改编的作品近年来也大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早期知名的当属现象级作品《凉宫春日的忧郁》系列,除开《魔法禁书目录》、《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等佳作外,类似于《IS》这类题材的作品也不少见。

动画改编成漫画、游戏、轻小说,游戏改成轻小说,游戏改漫画,轻小说改漫画、游戏也都是有的,不过大部分还是属于动画的衍生品,通过动画获得足够的关注,进而推广其周边是比较可行的方式,这里就不举例子了。

总的来说,ACGN不分家,剧情内容相似,它们之间往往可以通过转换表现形式来吸引受众,有的大型企划往往一开始就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及周边物品的联动,而在这方面比较知名的就是《love Live》了。

为什么最近的轻小说越来越套路了?

其实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的适应方式,中高考套模板拿高分,网络爽文则是练级打怪密藏,各种拍卖所捡漏,至于轻小说的套路,无非是靠向galgame里一些娇羞桥段的既定处理吧。

轻小说其实是一种轻松的文体,大量的动漫向插画就拉进了二次元的距离,大概一种文体要体现出二次元,也需要图片的载体,不过能感受到二次元,对我们而言,套路又有什么呢?

台湾角川书店就对日本轻小说进行了特点综合:

1、依托青少年为主体的娱乐小说。

2、以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叙述。

3、封面和插页里大量使用动漫向插画,加强视觉效果,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4、风格上受动漫风影响。(比较二次元产物)

5、作者是站在青少年角度去描述这个群体感兴趣的事物。

有套路至少能让一个故事有一个既定的运行模式,而且套路这种东西也是要看人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不同的套路,当然红莲酱说的套路是对于剧情发展上,一些影视剧的套路就会玩的很溜,比如《legal high》里的套路,几乎让古美门在任何不可能的情况下都能翻盘,而且深夜看服部叔的料理简直想摔电脑。

不过看题主所言的套路,大概是轻小说设定上的套路吧,后宫剧情,魔法元素,所以有人说现在的日本动画真是越来越没节操,连《魔法科高校劣等生》都能动画化,不过要知道,现在像新海诚这样耐心做动画的毕竟不多,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拉高,会让作品的制作时间越来越短,越想着赚钱就越是要套套路才能够实现的吧。

如果说能跳出俗套又能写文爆快的,大抵只有第一个吃螃蟹的镰池和马了吧。

什么事情都要干在前面才能不被人认为是套路,如果自己要去开创一种写文风格和领域,拒绝一切套路,那么写作相必也会很累。

作者毕竟是为了读者而写文,如果读者能够一直喜欢下去,那一直套路下去又何妨?走楼梯必须摔一跤,失忆5秒后发现能看到女孩子的胖次,然后一阵惊叫什么的~反正青少年也是很喜欢这样的青春启示,看多的人或许不会喜欢,但对于他们而言是第一次。

轻小说的话在下还是很喜欢支仓冻砂的《狼与辛香料》,大概是红莲酱攻略度最高的一部,《刀剑神域》的话,总觉得后面的故事超越不了SAO世界,《加速世界》如果不看动画不见到春雪的样子,追起来还是蛮开心的。

最近在看支仓冻砂的下一本小说《梦沉玛德拉》,炼金术什么的还是挺喜欢的,反正支仓冻砂老师的作品对奸商的描述还是蛮到位的,至少是很有人情味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