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健康: 种子的旅行教学反思

体艺节上,珊瑚娃们动感十足的舞蹈展示 摄/李显彦“神奇的土豆”烹饪体验 摄/李显彦舞台上,航空机器人、宇宙飞船、蜘蛛侠……伴随着动感的音乐,由家长和学生扮演的各种动漫形象

体艺节上,珊瑚娃们动感十足的舞蹈展示 摄/李显彦

“神奇的土豆”烹饪体验 摄/李显彦

舞台上,航空机器人、宇宙飞船、蜘蛛侠……伴随着动感的音乐,由家长和学生扮演的各种动漫形象走上舞台,引得台下孩子们的阵阵惊呼;舞台下,各个年级的游戏闯关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以寓教于乐体艺节代替传统考试评价,这背后折射的是一所学校特色发展的智慧。

创办于2010年的珊瑚康恒小学是珊瑚实验小学“珊瑚”教育品牌集团化办学的硕果之一。在珊瑚教育集团“珊瑚最红,孩子最亲”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提出“多彩康恒,亲近致远”的办学理念。用校长钟敏的话说,就是坚持以亲近孩子的方式,实施多彩的生活、艺术和智慧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他们一生奠基。

多元化课程

奠基“多彩人生”

“这款婴儿车以大象为外形,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对车内温度、湿度进行监控,通过水位传感发出换尿布提醒。耳朵储物柜部分搭载RFID系统……”

红外线、人体传感、人工智能……珊瑚康恒小学六年级(2)班刘俊翔小朋友像个“小大人”一样讲得头头是道。在珊瑚康恒小学,像他这样“身怀绝技”的可真不少。

“正是康远课程体系让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兴趣特长,从而成就无限发展的可能。”钟敏介绍,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康远课程体系,内在结构由生活、艺术和智慧三元构成,其核心思想是“为生活而艺术,因艺术而智慧,在智慧中生活”,外在结构则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致远课程三级课程构成。

基础课程包括所有国家法定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性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奠基。拓展课程主要是学校基于国家基础课程延伸拓展出来的课程,要求学生必修,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本校个性的人。致远课程主要是为孩子“致远人生”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基于自身需要做出个性化选择。

[page]

翻开珊瑚康恒课程表,短课、常态课以及超长课相互结合、覆盖。

在低中年级阶段,学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兴趣拓展课程,通过学校的线上选课系统,孩子们在开学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课程,每周周一至周三下午的走班学习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时间。跳绳、足球、武术、英语……让孩子们找准自己的兴趣点,为个性发展打下基础。

高年级的个性发展课程立足个体学生的兴趣专长,更加关注个体学生的长远发展。精武社成员的飒爽英姿、美术社成员们的天马行空、科技社成员们的创意发明……一个个“小发明家”、“小画家”有模有样。

如此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个性彰显,学校特色发展显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命名的“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重庆市音乐家协会命名的“重庆市钢琴艺术特色学校”。

智慧课堂

让学生“自由生长”

“伴随中国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育人观正在发生改变。”钟敏表示,在吸收转化珊瑚集团亲亲课程基础上,学校进行了本土化的设计和再造,提出“健康”、“多彩”、“恒远”的独特目标,形成亲亲课程的“康恒模式”。

康恒模式有何特质?

“珊瑚康恒的课堂首先强调亲近孩子,以他们适宜的方式学习才会真正实现亲近。”语文老师李辉认为,在一节二年级的写话课上,他首先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形式引入,找到亲近孩子的切入点,再用一幅定格的画面引导孩子们展开丰富想象。

课堂上,同学们不断冒出各种词汇,李辉老师不停地记录下孩子们的词语,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将收集的词语串联起来形成通畅的句子。整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启发孩子们思考、想象,最终形成自己的答案。

[page]

“珊瑚康恒的课堂一定是‘智慧’的。智慧,一方面体现教师教的智慧,教师深度解读课标、分析教材、把握学情,更像是导演,把学习还给学生。另一方面体现学生学的智慧,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体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自主生成。”学校课程管理负责人冯耒解读。

亲近、智慧,这正是珊瑚康恒课堂教学探索中与众不同的关键词。

在体育老师牟老师的课堂上,教学任务自然地融入游戏中,孩子们分组自主设计动作。老师适时点拨、示范动作要领。一时间,匍匐前进、蹲马步、走猫步、象鼻转圈……各式各样的动作设计引来笑声一片,一节课到点了,同学们还舍不得下课。

智慧,在师生互动中生长、延伸,影响孩子一生。

校本化实施

核心素养落地

结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学校的价值追求,珊瑚康恒将本校学生的培养聚焦在“认知、生存、合作、创新”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并具化为“自我健康、自我学习、自我美善”的素养特质。

这些核心素养该如何落地?珊瑚康恒找到了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突破口的实施路径。

“对基础课程,我们采取‘二度开发+个性设计+课堂实施+反思修正’的校本化实施路径。”冯耒说,“对拓展课程,我们则采取‘基点+延伸+回归’的实施策略;而个性课程(致远课程)则采取‘普及激趣+提升专长’的方式。”

对于国家课程,在确保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学校教师团队不断进行创新探索。

“my home”(我的家庭成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英语老师任丽娜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引入绘本教学方式,既让学生轻松掌握课程目标,又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英语知识的拓展。

教育源于生活,拓展课程向生活、艺术世界延伸,生成智慧。

以兴趣拓展课程“生活大课堂”为例,在“神奇的土豆”一课中,教师们以“土豆”这个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为兴趣点,激发孩子从植物、地理、文学、美食、烹饪、用餐文明等方面展开探究学习。学生查阅资料、亲手种植、烹饪土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在知识掌握、实践性学习、表达方式上取得收获。

而个性化课程则包括以年级为单位的普及选修课程和以校级为单位的个性发展选修课。

近几年,结合国家课程和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硕果累累,学校关于节日课程的研究论文在《中国教育学刊》上发表,陈平老师在“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赛课中获部优,多位教师在市、区级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学校更是入选重庆首批书香校园称号,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学校……

在珊瑚康恒小学,正是有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为这里的每个孩子播下了“生活、艺术、智慧”的种子,打下“全面发展”的底色,从而培养拥有自我健康、自我学习、自我美善能力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未来人才。

姚兰 覃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