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及老霄顶
文庙及老霄顶为四川省文物保护 单位 。 乐山文庙系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位于乐山旧城区中央 的老霄顶下。据介绍,文庙最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间(618~626年),当时 的


文庙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13公顷,建筑面积3136.97平方米。建筑构造 基本 完整 ,依山就势,逐渐 升高。文庙现存的古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重建。有泮池、棂星门、贤关、圣域、名宦祠、乡贤祠、器械 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年夜 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群体建筑中的范例 建筑为大年夜 成殿,系单檐歇山式屋顶,屋面覆盖 琉璃筒瓦,鳌角飞翘,肃静 古雅 。旁边 庑殿系单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 。1986年至1989年乐山市文化主管部门 对文庙古建筑进行了一次较大年夜 的修缮 。文庙现为乐山二中治理 运用 。
“高标在一切之上”,高标山作为自古以来嘉州最高处并非虚言。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曾有言:“府之主山,岿然高峙,万象在前,烟朝月夕,其景无尽。”后,明清时期 ,平易近 间将高标山俗称为老霄顶。
山顶建筑,自古已有。据考证 ,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周时,在嘉州城的主山——高标山上就建有弘明不雅观 ,号称道教名山。唐代改名 开元不雅观 。其后 ,大年夜 殿几经荣枯 ,到宋代已叫做神霄玉清万寿宫,又称护国天王院。
别致的风景 ,惹来文人骚客写下名篇赞誉。北宋张君房《嘉州开元不雅观 东不雅观 事略》记载 :“嘉州开元不雅观 ,后周所创,本名弘明不雅观 。隋大年夜 业末,方制大年夜 殿,于殿西塑飞天神王像,坐高二丈余,坐二鬼之上。”“按开元不雅观 在层冈之上,下眺城邑,俯视江山 ,二水回潆,众峰环绕 ,为郡中之胜。”
因战乱和风雨侵袭,万寿宫后只剩下残墙断壁。而后 在高标山,北宋宣和年间的嘉州太守吕由诚建筑 了万景楼,极大年夜 弥补 了万寿宫衰颓 的遗憾。
万景楼挟嘉州至高之处,视野坦荡 、气势 恢宏,东可眺凌云九峰,西可望峨眉山月。南宋中兴四大年夜 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年夜 写诗赞誉:“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曾雄踞山巅绝顶的神霄玉清万寿宫,其废墟旧址也在明代正统壬戌(公元1442年),由“知州段鉴建万寿不雅观 于其上,轩豁壮丽 ,仿佛宸居,具体而微,以为 嵩祝习仪之所。”自此正式成为道不雅观 。
古时游嘉州,去老霄顶,在山顶了望 旷远景 致,再对景抒发写诗一首,已成为当时 文人诗人 的“标配”,由此也为此地留下了许多 随处 颂扬 的佳句。“试上层楼高处望,十洲三岛似蓬莱。”“粲粲黄花手矜持 ,登高聊答此佳时。”“今到西南第一楼,嗟哉余子真碌碌。”
名人名句,为嘉州好景更添一份魅力。
经历 时代 变迁,至今,老霄顶建筑剩三栋。一是万寿不雅观 大年夜 殿;二是万景楼,位处万寿不雅观 大年夜 殿前。实际 上它是属于万寿不雅观 内的第一高楼。因为可以远眺峨眉三峰、凌云九顶,俯览大年夜 渡河、岷江和城内景不雅观 ,故以“万景”为名;三是灵官楼,所在 位置 比前两楼稍低,建于清嘉庆年间,原来 供奉道教神袛仙官之一“灵官”铁像,今已不存,而楼犹无缺 。
1962年、1985年、1993年、2003年以及2008年“5·12”汶川大年夜 地震 后,乐山文化、住建部门 对万寿不雅观 、万景楼、灵官楼先落伍 行过五次修缮 。1986年,老霄顶古建筑经市政府 公布 为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 ;1991年,文庙及老霄顶经省政府 赞成 公布 为四川省文物保护 单位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